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合理运用于中学物理教学,不仅有助于教学中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优化课堂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但要注意不能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盲目追求整合,宜灵活采用适宜的教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当前,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教育部对课程改革提出要大量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時,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推广应用,为物理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机的整合,大大地优化了物理课堂教学,提高了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了新课程改革和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进程。
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该课程的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实验演示、挂图展示、模型示意、理论推演等。这些手段虽有效但不高效,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完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一、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时期,尤其对电脑及网络感兴趣,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声、光、电的综合刺激恰好迎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同学们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比热容”概念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几幅在同一纬度内陆地区日温差大和沿海地区四季如春的图片及吐鲁番盆地“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漫画,使学生在享受美的熏陶的;同时,联想到两种不同感觉,从而加深对比热容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
又如,介绍声音的产生时可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动物的发声视频;介绍光源时尽可能多地展示各种自然光源,尤其是生物发光的情境,这些都使同学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运用信息这一先进的工具可以进行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教学中教师是主导,但目前教学中主要是以教材上的图文信息为教学材料,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学资源欠缺,很多物理模型和情景要在学生眼前呈现出来或者以实验的形式演示出来很困难,使学生的认识受到局限,在应用了信息技术后,通过丰富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的演示,可以将物理当中很多抽象的、看不见的、摸不着的东西演示得更加形象。例如,进行《核能》一节的教学时,对于核能是不是安全、洁净、廉价的能源,学生在互联网上可以查到丰富的资料。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核电站开发的前景等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运用信息技术既解放了教师的劳动,又增加了课程容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过于复杂,学生很难想象出准确的物理情景,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超重与失重、电磁感应现象、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物理过程。用语言、用文字、用做图等方法很难把它们讲清楚,学生也很难想象出它们的具体情景。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物理过程进行动画模拟,就能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理解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有的教学内容非常抽象,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空洞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分子运动论理论有关内容,分子的运动及规律,十分抽象,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难于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此类实验的过程制成可以调控的课件,同时还可以利用它的某一时刻的静止画面来解释它运动的特点,教学中的难点就容易突破,既省时方便,又能使学生认识现象的本质。
4.丰富实验教学,弥补实验设备的不足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它的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获取大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包括人们提出的各种假说和设想都要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或由于设备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实验效果较差;有的实验如微观领域中的现象更是无法演示,给实验教学带来了困难。如果能正确适时地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有的实验看不清,有的过于复杂,有的呈现的时间过短,有的无法让学生动手,有的根本无法做,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进行模拟演示出来,实现如下目标:
一是,实现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如,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多普勒效应现象和电磁感应现象等,学生就很难理解,也很难描绘清楚。展示多普勒效应现象课件,配上声音和动画效果,让学生从声音、动画、图像等全方位感受,如身临其境,直观地掌握该部分的内容。
二是,实现从微观向宏观转移。例如原子物理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不深刻、难以掌握。可以应用多媒体的动画进行动态的模拟演示,如模拟质谱仪、回旋加速器、发射人造卫星的工作过程等。当学生感受到高科技与自己的学习内容联系如此紧密时,其内容自然记忆深刻。
三是实现动静的相互转化,使学生认识现象的本质。有的实验过程变化太快,昙花一现且抽象难懂,有的实验不准做、不便做、不能做。而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模拟仿真等功能可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既省时方便,又能使学生认识现象的本质。
5.利用信息技术扩大课堂容量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把信息传达到学生,需要在黑板上板书大量的内容,占用不少的时间。而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地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从而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用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如:在复习课上,用投影将复习要点和例题展示出来,也能快速展示相关内容,扩大课堂的容量,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加便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同时也为突破难点省出了时间。又如:在评讲课上将学生的很多问题借助投影展示出来,向学生展示他们常常所出的错误,让他们自己查找问题,自己做点评。尤其在计算题中,还可借此展示学生的失分情况,对学生的书写格式做出有效的指导,以及相关的方法点拨和归纳,还能根据需要快速的做一些相关变式训练。
二、运用信息技术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不要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是否在教学中使用,完全取决于教学的需求。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它的角色应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代替不了教师的课堂现场教学经验、智慧和情感。
2.必须遵循“适量”原则 信息量大是多媒体技术的一个特点,如果运用不当,课件或链接的内容过于丰满,信息量超出了学生在一节课的接受能力范围,那么所教知识只能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眼前一闪而过,使得多媒体成了现代化的“满堂灌”。因此,在课前准备时,一定要遵循“适量”原则,切不可贪多求快。
3.不能以模拟实验代替学生的实际操作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不可替代的,应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但是,如果热衷于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势必会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模拟实验不是真实的实验,使得它的可信度不高,如果长期要学生接受他们所怀疑的信息,那么必然会使他们丧失质疑、创新的欲望和能力,重新回到机械接受和机械记忆的老路上,与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4.不能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 教学活动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于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不能让电教媒体挤占学生的探索、分析、思考的时间,必须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总之,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深入研究教学媒体的基本性质及各种媒体的特殊性质,根据需要选择和有效应用媒体,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郭城农业中学 730726)
关键词: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当前,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教育部对课程改革提出要大量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時,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推广应用,为物理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机的整合,大大地优化了物理课堂教学,提高了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了新课程改革和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进程。
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该课程的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实验演示、挂图展示、模型示意、理论推演等。这些手段虽有效但不高效,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完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一、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时期,尤其对电脑及网络感兴趣,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声、光、电的综合刺激恰好迎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同学们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比热容”概念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几幅在同一纬度内陆地区日温差大和沿海地区四季如春的图片及吐鲁番盆地“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漫画,使学生在享受美的熏陶的;同时,联想到两种不同感觉,从而加深对比热容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
又如,介绍声音的产生时可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动物的发声视频;介绍光源时尽可能多地展示各种自然光源,尤其是生物发光的情境,这些都使同学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运用信息这一先进的工具可以进行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教学中教师是主导,但目前教学中主要是以教材上的图文信息为教学材料,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学资源欠缺,很多物理模型和情景要在学生眼前呈现出来或者以实验的形式演示出来很困难,使学生的认识受到局限,在应用了信息技术后,通过丰富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的演示,可以将物理当中很多抽象的、看不见的、摸不着的东西演示得更加形象。例如,进行《核能》一节的教学时,对于核能是不是安全、洁净、廉价的能源,学生在互联网上可以查到丰富的资料。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核电站开发的前景等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运用信息技术既解放了教师的劳动,又增加了课程容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过于复杂,学生很难想象出准确的物理情景,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超重与失重、电磁感应现象、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物理过程。用语言、用文字、用做图等方法很难把它们讲清楚,学生也很难想象出它们的具体情景。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物理过程进行动画模拟,就能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理解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有的教学内容非常抽象,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空洞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分子运动论理论有关内容,分子的运动及规律,十分抽象,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难于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此类实验的过程制成可以调控的课件,同时还可以利用它的某一时刻的静止画面来解释它运动的特点,教学中的难点就容易突破,既省时方便,又能使学生认识现象的本质。
4.丰富实验教学,弥补实验设备的不足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它的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获取大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包括人们提出的各种假说和设想都要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或由于设备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实验效果较差;有的实验如微观领域中的现象更是无法演示,给实验教学带来了困难。如果能正确适时地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有的实验看不清,有的过于复杂,有的呈现的时间过短,有的无法让学生动手,有的根本无法做,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进行模拟演示出来,实现如下目标:
一是,实现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如,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多普勒效应现象和电磁感应现象等,学生就很难理解,也很难描绘清楚。展示多普勒效应现象课件,配上声音和动画效果,让学生从声音、动画、图像等全方位感受,如身临其境,直观地掌握该部分的内容。
二是,实现从微观向宏观转移。例如原子物理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不深刻、难以掌握。可以应用多媒体的动画进行动态的模拟演示,如模拟质谱仪、回旋加速器、发射人造卫星的工作过程等。当学生感受到高科技与自己的学习内容联系如此紧密时,其内容自然记忆深刻。
三是实现动静的相互转化,使学生认识现象的本质。有的实验过程变化太快,昙花一现且抽象难懂,有的实验不准做、不便做、不能做。而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模拟仿真等功能可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既省时方便,又能使学生认识现象的本质。
5.利用信息技术扩大课堂容量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把信息传达到学生,需要在黑板上板书大量的内容,占用不少的时间。而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地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从而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用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如:在复习课上,用投影将复习要点和例题展示出来,也能快速展示相关内容,扩大课堂的容量,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加便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同时也为突破难点省出了时间。又如:在评讲课上将学生的很多问题借助投影展示出来,向学生展示他们常常所出的错误,让他们自己查找问题,自己做点评。尤其在计算题中,还可借此展示学生的失分情况,对学生的书写格式做出有效的指导,以及相关的方法点拨和归纳,还能根据需要快速的做一些相关变式训练。
二、运用信息技术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不要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是否在教学中使用,完全取决于教学的需求。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它的角色应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代替不了教师的课堂现场教学经验、智慧和情感。
2.必须遵循“适量”原则 信息量大是多媒体技术的一个特点,如果运用不当,课件或链接的内容过于丰满,信息量超出了学生在一节课的接受能力范围,那么所教知识只能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眼前一闪而过,使得多媒体成了现代化的“满堂灌”。因此,在课前准备时,一定要遵循“适量”原则,切不可贪多求快。
3.不能以模拟实验代替学生的实际操作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不可替代的,应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但是,如果热衷于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势必会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模拟实验不是真实的实验,使得它的可信度不高,如果长期要学生接受他们所怀疑的信息,那么必然会使他们丧失质疑、创新的欲望和能力,重新回到机械接受和机械记忆的老路上,与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4.不能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 教学活动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于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不能让电教媒体挤占学生的探索、分析、思考的时间,必须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总之,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深入研究教学媒体的基本性质及各种媒体的特殊性质,根据需要选择和有效应用媒体,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郭城农业中学 7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