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质疑是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端。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是诱发学生创新欲望,创造动机的切入点。本文根据当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上不会质疑的现状,从给学生创设质疑的氛围和平台、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二个方面构建质疑课堂,从而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质疑 能力 途径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明代学者陈献章对质疑的功用阐述更具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是思考的起点,疑是学习的开始,疑是探索的动力。
目前信息技术课堂的普遍情形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逻辑和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那种一讲到底的课,学生无疑只能被动的接受。就是那种看上去很热闹的一问到底的课,学生只要依着教师的一次次暗示,顺藤摸瓜,就可以进入教师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课堂,学生哪有时间去质疑,哪里会有自己的思想。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与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给学生创设质疑的氛围和平台
1.给学生质疑的氛围
学生质疑意识的强弱与课堂的气氛有密切关系,要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教师必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我国,长期以来,教师是真理的拥有者,学生只是不必质疑的知识接受者,这无疑就压抑了学生的质疑意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多讲一些鼓励性的话,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努力培养学生不唯师,不唯书,不轻信,不盲从,敢于大胆质疑的学风。实践证明,只有在这种民主的教学氛围中,人的思维才会不断地激活,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才会质疑。
2.给学生质疑的时间
没有充分的时间,缜密的思考就没法完成。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常常“满堂灌”使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自然就不会质疑。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循规蹈矩,上课要专心听讲,不得打断老师的话,久而久之,学生质疑意识淡化了,质疑的勇气没有了,质疑的能力也下降了。因此信息技术教师无论在讲授新课时,还是在新课结束后的操作课上,我们都要尽可能地留时间,让学生质疑。
3.给学生质疑的舞台
提供舞台,让学生能畅所欲言。课堂上可能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质疑的地方,所以除了课堂之外,我还建立教师虚拟网站,让学生访问阅读,自主探究,教师通过公告板得到学生的质疑点后,根据其性质和内容,可以马上予以答复,也可以将质疑点当作皮球踢给其他学生,带动他们参与问题的解决。这样学生的释疑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样的方式很受学生喜欢,他们在网络中可以和老师畅所欲言,交流显得更加随意自然。连平时不敢质疑的地方都会随意地提出。这种方式对那些性格内向,平时不太喜欢表露自己的学生更有效果。
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
学生不会质疑的重要原因就是不知道质疑的途径。施教之法,重在引导,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途径,强化质疑意识,引导学生质疑解惑。在备课和教学过中,教师随时地进行“心理位置”互换,站在学生的角度多启发,多引导,多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和途径。
1.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质疑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最熟悉的资源,课本中的内容是高度浓缩和概括的。要想深刻理解它,就必须认真地阅读、深入地思考,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随着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不断地得到加强。在课堂教学中,我往往先让学生阅读教材,针对教材中内容由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点拨,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分析解决,逐步形成一种“自学——问题——讨论——引导——总结”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质疑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未知的事物和现象,从而提出问题,确立探究的主题。因此,观察和质疑是密不可分的。
3.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思考质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情境”的作用有效地激发联想,唤起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
4.引导学生通过审视作品的不完美质疑
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评析学生的作品,并巧妙地引导学生提出作品的不完美之处,再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做出大胆猜测和尝试。
5.引导学生通过教学对比中质疑
毛主席曾多次提出“有比较才有鉴别”。对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要“比较”。不进行比较很难发现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进一步认识本质,从而建立更准确的概念。对比是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常见的方法,它可以加深印象,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也是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6.引导学生从反思中质疑
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思维的自我评价水平,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反思总结,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可以优化学习操作过程,改进方法,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和深化。
7.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识中质疑
一课内容学完了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串联与并联,也就是要进行知识的横向与纵向的归纳与总结,要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要对知识之间进行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对一些问题的质疑。
三、几点反思
(1)质疑与学生情感的冲突。绝大多数不敢向老师提问的学生,是因为怕难为情,他们怕老师批评、怕同学讥笑、怕自己问的问题太简单幼稚等,质疑在情感底线上遭到搁浅。
(2)質疑与学生思维方式冲突。在中国传统教育的模式中,学生们早已习惯全盘接受,学生唯师、唯书的观念根深蒂固。目前来说,让学生们在课堂中主动质疑,原有的思维方式无疑成为横亘着的一条较为难逾越的门槛。
(3)质疑与理论知识的冲突。因为质疑能力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上的,缺少相应的知识积累,质疑必然会遇到障碍。对于大多数的初中学生来说,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不易懂,无疑成为质疑的障碍。
(4)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不单单是对信息技术课提出的要求,也需要其他各科教师共同努力,使整个校园形成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定是一个过程,需要我们的教师、学生从观念到技术上逐步的完善,但它也必定是教育者高效施教的一种方法,值得我们努力花时间去建立这样一个过程。
参考资料:
[1]浦琦青.豆丁网:运用质疑信息卡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索
[2]张伟明.徐汇教育信息网:今天向老师提问题了吗——新教育视野下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 质疑 能力 途径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明代学者陈献章对质疑的功用阐述更具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是思考的起点,疑是学习的开始,疑是探索的动力。
目前信息技术课堂的普遍情形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逻辑和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那种一讲到底的课,学生无疑只能被动的接受。就是那种看上去很热闹的一问到底的课,学生只要依着教师的一次次暗示,顺藤摸瓜,就可以进入教师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课堂,学生哪有时间去质疑,哪里会有自己的思想。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与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给学生创设质疑的氛围和平台
1.给学生质疑的氛围
学生质疑意识的强弱与课堂的气氛有密切关系,要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教师必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我国,长期以来,教师是真理的拥有者,学生只是不必质疑的知识接受者,这无疑就压抑了学生的质疑意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多讲一些鼓励性的话,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努力培养学生不唯师,不唯书,不轻信,不盲从,敢于大胆质疑的学风。实践证明,只有在这种民主的教学氛围中,人的思维才会不断地激活,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才会质疑。
2.给学生质疑的时间
没有充分的时间,缜密的思考就没法完成。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常常“满堂灌”使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自然就不会质疑。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循规蹈矩,上课要专心听讲,不得打断老师的话,久而久之,学生质疑意识淡化了,质疑的勇气没有了,质疑的能力也下降了。因此信息技术教师无论在讲授新课时,还是在新课结束后的操作课上,我们都要尽可能地留时间,让学生质疑。
3.给学生质疑的舞台
提供舞台,让学生能畅所欲言。课堂上可能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质疑的地方,所以除了课堂之外,我还建立教师虚拟网站,让学生访问阅读,自主探究,教师通过公告板得到学生的质疑点后,根据其性质和内容,可以马上予以答复,也可以将质疑点当作皮球踢给其他学生,带动他们参与问题的解决。这样学生的释疑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样的方式很受学生喜欢,他们在网络中可以和老师畅所欲言,交流显得更加随意自然。连平时不敢质疑的地方都会随意地提出。这种方式对那些性格内向,平时不太喜欢表露自己的学生更有效果。
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
学生不会质疑的重要原因就是不知道质疑的途径。施教之法,重在引导,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途径,强化质疑意识,引导学生质疑解惑。在备课和教学过中,教师随时地进行“心理位置”互换,站在学生的角度多启发,多引导,多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和途径。
1.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质疑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最熟悉的资源,课本中的内容是高度浓缩和概括的。要想深刻理解它,就必须认真地阅读、深入地思考,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随着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不断地得到加强。在课堂教学中,我往往先让学生阅读教材,针对教材中内容由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点拨,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分析解决,逐步形成一种“自学——问题——讨论——引导——总结”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质疑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未知的事物和现象,从而提出问题,确立探究的主题。因此,观察和质疑是密不可分的。
3.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思考质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情境”的作用有效地激发联想,唤起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
4.引导学生通过审视作品的不完美质疑
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评析学生的作品,并巧妙地引导学生提出作品的不完美之处,再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做出大胆猜测和尝试。
5.引导学生通过教学对比中质疑
毛主席曾多次提出“有比较才有鉴别”。对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要“比较”。不进行比较很难发现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进一步认识本质,从而建立更准确的概念。对比是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常见的方法,它可以加深印象,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也是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6.引导学生从反思中质疑
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思维的自我评价水平,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反思总结,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可以优化学习操作过程,改进方法,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和深化。
7.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识中质疑
一课内容学完了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串联与并联,也就是要进行知识的横向与纵向的归纳与总结,要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要对知识之间进行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对一些问题的质疑。
三、几点反思
(1)质疑与学生情感的冲突。绝大多数不敢向老师提问的学生,是因为怕难为情,他们怕老师批评、怕同学讥笑、怕自己问的问题太简单幼稚等,质疑在情感底线上遭到搁浅。
(2)質疑与学生思维方式冲突。在中国传统教育的模式中,学生们早已习惯全盘接受,学生唯师、唯书的观念根深蒂固。目前来说,让学生们在课堂中主动质疑,原有的思维方式无疑成为横亘着的一条较为难逾越的门槛。
(3)质疑与理论知识的冲突。因为质疑能力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上的,缺少相应的知识积累,质疑必然会遇到障碍。对于大多数的初中学生来说,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不易懂,无疑成为质疑的障碍。
(4)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不单单是对信息技术课提出的要求,也需要其他各科教师共同努力,使整个校园形成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定是一个过程,需要我们的教师、学生从观念到技术上逐步的完善,但它也必定是教育者高效施教的一种方法,值得我们努力花时间去建立这样一个过程。
参考资料:
[1]浦琦青.豆丁网:运用质疑信息卡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索
[2]张伟明.徐汇教育信息网:今天向老师提问题了吗——新教育视野下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