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传媒业技术技能拔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s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傳媒业开始进入智媒时代,媒体融合、多元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产业转型使我国传媒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从规模扩张进入内涵提升阶段,培养现代传媒业技术技能拔尖人才离不开校企合作。本文从产教融合视角分析现代传媒业技术技能拔尖人才培养现状,探讨现代传媒业技术技能拔尖人才培养必要性与可行性,结合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实践提出技术技能拔尖传媒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 传媒业 拔尖人才培养
  2019年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背景下,我国传媒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95%,增幅高于全国GDP增速,传媒业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引擎。传媒业快速发展背后是信息智能技术带来的传媒产业转型,这种转型离不开技术创新,更离不开技术技能拔尖人才的发力。面对出版传媒业的大变革、大转型,传媒教育急需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对此趋势的回应。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少国家采取了行动。从各国的重视程度可见培养拔尖技术技能人才已是大势所趋,需要高校抓住传媒业发展给技术技能拔尖人才培养带来的巨大机遇,实现人才供给结构升级。
  一、传媒业技术技能拔尖人才培养背景与缘起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是在行业转型升级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交互中进行的。现代传媒业转型升级和产教融合战略两大时代背景赋予传媒业技术技能拔尖人才培养新契机。
  1.行业转型升级:现代传媒业拔尖人才培养新背景。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在全球范围内,传媒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5G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促使信息传播在输出方式、传播速度、生产模式、分发机制等多个领域给传媒业带来挑战,也提供了新机遇,传媒业进入智媒时代。中国传媒界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全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体融合已成为传媒业发展趋势,传媒业进入了全媒体时代。新媒体在产业中的比重日益上升,催生传统媒体转型升级,多媒体软件、数字出版、移动游戏以及数字媒体等新兴传媒业态正快速发展。技术赋能生产力同时也给传媒从业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平台取代大多数传统平台,成为信息交流主要载体,使“以内容生产为基本环节、以媒体形态为研究对象”的传统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应对互联网平台的持续冲击,培养现代传媒技术技能拔尖人才刻不容缓。
  2.校企产教融合:技术技能拔尖人才培养新趋势。近年来,为适应产业转型,世界各国对产教融合重视程度日益强化。美国社区学院通过校企互补性合作,共建课程、共享资源,形成企业本位型、院校本位型、自愿合作型三种培养模式。传媒产业是融合网络游戏、广播电视、图书销售、互联网视听、报刊发行等行业的企业集群,其从业人员既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需保持对市场行情的“敏锐嗅觉”,其拔尖人才的培养注定离不开校企深度合作。基于利益共同体,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共同体,通过推动企业实训制度化、推行现代学徒制、共建产业学院、组建职教集团等产教融合形式可有效缩短知识传输距离,降低校企双方合作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市场知识、前沿技术知识与学校课堂知识无缝对接,从而促进产教融合教育生态环境形成,提升现代传媒业技能拔尖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实现传媒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结构改革战略目标。
  二、传媒业技术技能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推进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现代传媒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一批技术技能拔尖人才,对兼具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大。深化产教融合,能有效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拔尖人才培养也离不开产教融合视角下的教育生态环境和协同育人氛围。
  1.现代传媒行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教育部“双高计划”实施以来,我国技能人才培养已从规模扩张阶段发展为提质培优新阶段。在智媒时代,传媒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结构及人才培养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技术技能拔尖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桎梏。人才技能需求结构也更多元化,除需掌握电脑编辑、摄影摄像、音视频制作等传统技能外,还要能驾驭移动终端等现代网络传播技术。从岗位适用角度而言,现代传媒业技术技能拔尖人才应成为适应岗位变迁的多面手,能应对运营系统化、交互智能化、内容个性化、渠道多元化、时空虚拟化给传媒业带来的挑战。因此,产业转型迫切需要一批服务应用、产业管理和技术开发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如果我国高校仍然按传统培养方案和授课内容来培养转型时期的技能人才,必将出现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结构性不匹配等问题。
  2.现代传媒技术技能拔尖人才培养离不开产教融合育人。技术技能拔尖人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在过程创新、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流技术技能人才应具政治可靠、技能过硬、素养优良等特征,其养成离不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现代传媒业从业技术复杂度高、综合性强,技术更新快、频率高,面对这些变化,高校课堂教学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而企业因掌握市场信息和前沿技术却能做到“游刃有余”。任何突击培训都无法代替一线真实生产。通过产教协同育人,传媒类高校可追踪媒体融合发展新形势,对接传媒行业转型、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需求;根据行业发展态势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国际先进传媒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成果,推动全方位、多领域、跨学科的交流合作,培养一批有国际水准、艺术眼光、全球视野和技术优势的传媒拔尖人才。
  三、产教融合共建现代传媒业技术技能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
  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战略时代背景下,上海版专本着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相融合的目的,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研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围绕校企合作利用多方资源积极探索传媒业技术技能拔尖人才培养路径。
  1.实施技术技能人才拔尖计划,建立校企双导师工作室。产教融合型企业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上发挥引领作用。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可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办学的作用,通过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或举办“拔尖班”等形式来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上海版专在办学实践中成立以培养出版传媒类一流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拔尖班”,并以首任校长、出版印刷教育家万启盈的名字冠名为启盈创新班。与名牌本科院校“拔尖班”重视理论与科研不同,高职院校“拔尖班”应立足技术技能与工匠精神培养,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适当提高计算机、媒体常用软件、外语和人文历史等通用技能和通识课程比重。在资源配置上,学校应通过适当集中的方式向拔尖人才培养倾斜,实现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升和重点突破的辩证统一,推动形成以点带面的良性互动局面。上海版专引入在行业中有影响的“大师”级、“社长”级、“主编”级或“劳模”级等拔尖人才,建立领军人物或行业大师工作室,开展“大师工作室引领、项目真案化教学”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导师制。“导师制”能针对学生特色专长,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完成真实项目,在经验积累与实践体验中,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现示范引领、高端带动和教学相长,让学习内容与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无缝对接。   2.实施素养提升工程,潜移默化提升技能人才综合素养。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是新时代传媒技术技能拔尖人才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传媒类拔尖人才尤为如此。从知识分类角度而言,三者都属于隐性知识范畴,其传授途径除依靠课堂讲授之外,更依赖于言传身教式的熏陶。作为新时代传媒人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历史文化教育应成为传媒人才素养提升途径。上海版专结合各专业群特色和办学历史,开设“学四史”系列课程,将邹韬奋、范长江、万启盈等我国传媒业前辈作为红色教育案例,通过分享他们的先进事迹来提升学生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在技术技能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作为育人主体需弘扬工匠精神,营造热爱技能、崇尚技能的技能文化。上海版专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以“一人一赛”方式激发学生“学知识、练技能”热情,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营造苦练技能、争当拔尖人才的氛围。通过实施“课中课”“微美德”等课程思政改革,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和实训中,使职业素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形成一批实践教学、主题教学案例。
  3.坚持国际化路线,培养国际认可的卓越技能人才。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国际化趋势日益强化。技术技能拔尖人才培养须对标世界一流技术和教学水平。传媒技术技能人才应具备国际视野、了解多元文化、通晓国际技术规则。为培养国际认可的一流技术技能人才,高校须全面与世界一流技术和教学水平接轨。世界技能大赛作为风向标,体现了世界技能发展水平,学校可以将世界一流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纳入课程标准并融入教学内容,以国际先进技术和技能水平指导学校拔尖人才培养。
  上海版专通过参加国际专业认证和引进国际技能培训系统等途径,将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标准引入专业教学过程。同时,学校与行业紧密合作推动“双证融通”改革,将国际职业技能标准、世界技能大赛标准结合纳入课程体系和岗位资格鉴定。产教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校企抱团“引进来”和“走出去”。在“引进来”同时,高校还应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国家传媒人才培养开展技术培训。上海版专为“一带一路”沿線国家编撰行业培训教材,并用于技能培训工作,与塔什干纺织与轻工业学院签约成立境外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毕昇工坊”。这些举措扩大了中国出版传媒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影响力,在交流中也提升了中国传媒人才培养质量。
  4.实施制度建设工程,发挥现代大学制度的保障功能。产教融合是多方协同参与的活动,校企合作要从利益共同体走向治理新格局,实现目标趋同、身份认同、过程协同离不开制度保障和支撑。学校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治理改革,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来保障多元主体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同时,产教融合型企业作为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中的重要主体也应制定相关制度为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拔尖人才提供保障,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各类企业自身发展也存在一定困境的背景下如何确保产教融合项目得以推进下去,制度保障不可或缺。在实践过程中,上海版专与睿泰集团合作成立了“数字媒体产业学院”,该产业学院作为相对独立运行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机构,是兼具产业、教育和社会等多重属性和多元主体的类型共同体、校企关系体和发展生态圈。产业学院强化顶层设计,实行校企合作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增强合作企业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决策权,按照分工侧重、协同管理、责权明确、契约规定方式创新产教融合培养机制,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与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等融合,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5.实施协同育人工程,联盟式发展共育一流技能人才。产教融合视角下的“政行校企”协同育人需要将教学资源与办学要素在时空范围内实现集聚,打破办学主体间樊篱,促使要素深度融合,产生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政行校企”融合不是简单物理拼接,而是在催化剂作用下的有机融合。各高校应在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等框架下,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才能实现人才培养效果倍增。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组织框架已基本建立。上海版专联合出版传媒类企业成立了上海新闻出版职教集团和校企合作理事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推进中高职贯通和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为契合长三角一体化对文化传媒产业的需求,学校联合长三角地区新闻传媒类职业院校和企业,成立了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
  四、结语
  现代传媒业拔尖技能人才是德智技并进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其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产教融合视角下的教育生态环境和协同育人氛围,需要“政行校企”多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需要整体考虑知识、技能、素养等多重因素的有效建构,基于产教融合模式探索传媒业技术技能拔尖人才人才培养,构建适应现代传媒业转型升级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孟仁振系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副研究员
  张耀军系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助理研究员
  本文系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大师工作室与现代学徒制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C19125)、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专项课题“区域一体化背景下行业性职业院校联盟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0GZYB1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崔保国.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2]秦瑜明.重构智能传媒教育转型下的人文素养教育价值[J].现代出版,2019(03).
  [3]强荧,焦雨虹.上海传媒发展报告(201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4]王雪梅,许志强.“产教融合”视域下创新型传媒人才的培养认知与实践方略[J].传媒,2020(16).
  【编辑:钱尔赫】
其他文献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客户端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内容同质化、定位模糊化、互动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探索融合创新是省级新闻客户端在媒体竞争中获胜的必然选择。笔者以“天眼新闻”客户端为例,从聚焦深度融合、突出主题报道、完善用户体验、注重人事管理、拓展生产体系等角度分析了融媒时代地方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创新路径,以期为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
期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决胜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民抗疫取得巨大成果的特殊年份。传媒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使命更重大,任务更艰巨,创新更迫切。今年6月30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为总结和盘点2019-2020年度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学习和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
期刊
摘要:中国记协组织编撰的《中国新媒体年鉴2018》是一套全面客观记录新媒体行业基本情况与发展的大型资料性年刊,填补了新闻传播类年鉴在新媒体领域的空白。其内容既有新媒体创新实践和媒体融合创新实践,又有典型案例分析,个性化的框架设计也为专业年鉴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 年鉴 个性化建构  年鉴是以“年”为单位,记录和更新上一年度社会或者某一专业领域呈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變化的综合性资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带领14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的伟大事业是当代最动人的“中国故事”。中国国际电视台在对外传播中,立足中国扶贫实践,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优势,精心打造融通中外的表达方式,在讲好中国扶贫故事方面取得了一些可资借鉴的传播经验。  关键词:精准扶贫 中国国际电视台 中国故事 国际传播  消除贫困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国际舆论场的焦点议题之一。中国不仅是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
期刊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江苏南北,五地同光;纵论融合,碰撞思想;众媒携手,共写华章。  9月8日,传媒杂志社联合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报业传媒集团主办,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承办的第十五届中国传媒年会在南京开幕,开幕式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主持。年会以“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 牢牢占据传播制高点”为主题,260余名与会嘉宾现场总结盘点2019—2020年度我国传媒行业宣传报道成果和融合发展
期刊
今年6月30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9月8日在南京召开的第十五届中国传媒年会,将主题定为“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 牢牢占据传播制高点”,是对该指导意见很及时的贯彻和落实。笔者参加了中国传媒年会并做了演讲,从业界的角度,与大家
期刊
摘要:通过对“媒体转型人”的研究,探讨传统媒体从业者如何转型为新媒体从业者。本研究通过对39位“媒体转型人”的访谈,获得有关他们转型的一手资料,并用Nvivo软件处理。经归纳分析得出结论:转型的关键是观念与思维方式,传统媒体的基本素养是转型的资本,全能型技能结构以“多专多能”為主,新媒体可在职业教育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媒体转型人 转型 Nvivo 质性分析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传
期刊
发现、研究和报道传媒行业创新发展的典型,一直是《传媒》践行“服务传媒、引领传媒”宗旨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观察样本,品味意蕴,方能开视界、启思路、强信心。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近三年发展的成绩,令人瞩目、让人欣慰。通过采访与调研,我们发现,该集团以高度政治自觉坚守政治站位,以坚定的价值自信铸就战略的定力,强化舆论导向引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聚力媒体深度融合,奋力提速“四全”媒体建设,使主流媒体的传播力、
期刊
摘要: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双一流”高校,浙江大学人才荟萃、实力雄厚。该校各学科,尤其是传媒院系发展势头强劲。长期以来,新闻教育界密切关注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闻媒体发展变革。浙江大学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对我国新闻教育事业提出的挑战,“数字沟通研究中心”也由此应运而生。该校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国内传媒示范学科;携手学界、业界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浙大特点的新闻传播话语体系。本文就“浙江大学
期刊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在纸媒影响力式微的背景下,党报如何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调整办报思路、彰显竞争优势、壮大主流舆论,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作为一张拥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红色基因”的党报,新华日报近年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