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永远写不完的故事

来源 :陕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ch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伞的《云翳》和《漫长的夏天》两篇小说,没有起伏的故事情节,人物也极其简单,可是读起来却饶有兴趣,原因当然有多种,可是我想,这与他专注于写情绪不无重要关系。
  情绪,按照有关解释,它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也是信心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信心中的外向认知、外在意识具有协调一致性,是信心在生理上一种暂时的较剧烈的评价和体验。情绪具有目的性,既是主观感受,又是客观生理反应,也是一种社会表达。情绪是多元的、复杂的综合事件。
  这样的解释太过概念化,也不适应文学需要。我们从文学的角度谈情绪时,谈的其实是文学作品里对于情绪的具体描写,如对喜、怒、哀、乐的描写,对恐惧、畏缩、孤独、伤心的描写,对狂妄、焦虑、愧疚、迷茫的描写,等等。
  人类许多时候是在情绪化中度过的,有时候可掌控,有时候被蛊惑,有时候集体无意识,尤其是具体的个人,每天都在情绪化中畅游或挣扎。畅游和挣扎本身也是情绪。
  《云翳》里的爷爷,被小儿媳骂了个狗血喷头,并威胁“你给我小心点,晚上我一定会杀了你,要不就放一把火烧死你,你不让我活得安稳,我也不会让你活得好。”她的威胁在老人心里形成一种驱赶不去的惊悸。爷爷老叶简直不知往哪儿躲好了,到了二儿子家,除了孙子“我”之外,没人能够对他有一点点理解和同情。“我”其实也是爷爷用糖果哄了的。当然,“我”不是纯粹奔着爷爷的水果的,“我”是看爷爷挺可怜。爷爷在“我”家待到晚饭,终于说出了他的担忧,爸妈不说啥,但是不希望爷爷在这里过夜。爷爷走了,“我”不顾妈妈的呼唤跟过去。爷爷钻了牛角尖,把问题想得严重,怕得要命,中途竟拐进一户人家,给人家下跪,说小儿媳妇要烧死他,他不敢进家了。这样的细节透露的是何等惊惧的情绪!别的人家自然更不会收留爷爷,劝慰了爷爷,爷爷只好回家。爷爷回了家,“我”也到了爷爷的破落的小院。爷爷说了许多关于小婶会烧死他的话,他没看见“我”摇头,以为“我”是这世上唯一相信他的。爷爷不敢在屋里睡,就把床搬出来,支了蚊帐,让“我”和他一起睡在不宽的竹床上。“我”吃了桔子,想撒尿,就出去在小河边撒了一泡。
  等我撒完尿,再次回到小屋,便看见爷爷已经躺在了竹床上了,他已经很累了,已经睡着了,非常平静地睡着了,没有发出一点声响,平躺在那里,像一个去世了的人。竹床下面是一个倒在地上的玻璃瓶,上面有一个骷髅的图像,我不知道是什么,但感觉很害怕。我想叫醒爷爷,却又不想打扰他,毕竟他已经七十八岁了,身体已经差了很多,走路都颤颤巍巍的了,晚上需要一个充足的睡眠,不然第二天,怎么会有力气来捡破烂,和对付小婶和村里的那一帮总是旁观的村民呢?
  我靠着爷爷身边,躺在了竹床上。竹床十分的冰凉,刚躺上去,感觉像躺在了一块冰上面一样。我碰到爷爷的身体,感觉他也像一块冰,于是,稍微挪动了一下身体,离他远一点,侧着身体,弯曲着,像一只大虾,这是我喜欢的睡姿。很快,我便也睡着了,不知不觉的,没有任何干扰地睡着了。
  小说是这样结尾的。爷爷疑似死去,他死于极度惊吓。诚然,只说这是一篇情绪化的小说是不够的,小说反映的是人到老年的悲惨,缺少沟通和理解,缺少怜悯和关爱。这是一种极端的社会现象,也是道德沦陷的一种表现。作者利用主人公的恐惧情绪提出了重大的社会问题,发人深省,意义深远。
  《漫长的夏天》写的则是另一种情绪,一种似有似无的思恋之情。小说里的“我”是一个中考落榜的十五岁少年,情窦初开,在也许是他人生中最后一个暑假里无所事事,摸瓜打枣,上树摘桑葚,或爬墙头掏麻雀。就在这时候,“一个我从未见过的漂亮女孩出现了,她好像一朵云彩从我家后门,飘到了我的面前。她穿着一身白色的连衣裙,用红色的发卡扎着辫子,鹅蛋一样白净的脸庞,像天上的月亮一样顿时将我漆黑的周围都给点亮了,也使得被太阳晒得昏昏欲睡的我顿时精神抖擞了起来。之前我的瞌睡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同时一连串的疑惑也涌上心头,她是谁?为什么她要和弯子在一起?还有她为什么来到我家呢?”她“是我的一个伙伴的亲戚,算起来还是他的表姐,而伙伴又比我大一岁,所以她就一定比我大了。放暑假了,她到伙伴家来玩,白天伙伴就带着她在村子周围到处乱逛,晚上她就睡在她的外婆家。”“她叫陈婷,是弯子偷偷地告诉我的,弯子说她今年比他还大一岁,还有一个双胞胎姐姐。”作者说,“这样的夏天注定不会发生什么惊人的事情”,可偏偏就有了“我”与县城里来的女孩陈婷的邂逅,就有了朦朦胧胧的情绪生长,也有了一直延绵不断的思念。小说里并没有写跌宕起伏的故事,只是一些在情绪中自然出现的情节和讲述,这些一个个看似不相关的场面和事情是用情绪这条线串起来的,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自然成趣的艺术品。
  “我”与陈婷之间也不是没有一点“风波”,“当她和长毛关系越来越好的时候,为了吸引她的注意力,我甚至故意做出些令她生气的事情来,来引起她的注意了。”好像没用,陈婷依然“我行我素”,与长毛保持着在“我”看来较为亲密的关系。所以“从那以后,我就暗暗地告诫自己今后再也不会主动去找她了”。
  没有她在的日子里,我在家恢复了往日的沉默寡言,茶不思饭不想,一天到晚躲藏在家里的某个角落暗暗伤心流泪,一遍遍回忆着和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在心底又想象着没她的日子接下来该怎么办?如果她真的生我的气了,今后再也不理睬我了的话,那又该怎么办?
  我又开始后悔那样对她了,要是可以的话,我希望那件事没有发生,那样的话,她还会继续呆在我家,哪怕不和我说话,都没有一点关系,可这一切后悔都来不及了。
  这种特殊情势下的特殊情绪,实际上也是一种普遍的情绪,少男少女们产生了爱恋之情,往往双方或者一方以某种故意疏远的方式处之,然而内心里的东西却是现象的反面,它们是相背离的。此时的陈婷也许就是这样,她与长毛的故意走近也许正是为了吸引“我”的注意和嫉妒,以此刺激“我”追求的欲望。但是,“我”理解了吗?十五岁的“我”不可能懂得这些,为此大病一场,直到姐姐告诉“我”,“你错怪了陈婷,她一直都把你当做朋友的”。“听了姐姐的话,我的泪水忍不住了一下子汹涌而出,为了不让姐姐发现,便捂着潮湿的眼睛跑上了楼上自己的房间,一下子扑到了床上肆无忌惮地哭了起来。”
  大概也是这一次,“我”的命运发生了逆转(大约是县城里来的相对“阔气”的陈婷激发了“我”的上进心)。后来我考上了高中,又如愿以偿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可是,从那以后,“我”始终没有见到过陈婷。“自从我认识陈婷之后的很多年里,虽然我认识了很多女孩,但没有一个女孩像她那样给我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我总拿她们的样子和陈婷比较,最后总是失望不已。我不断地在谴责自己不应该无缘无故地冷落她,要是不这样做的话,也许我们还能说更多的话,做更多好玩的事情,可惜不管怎么后悔,都來不及了。”多年以后,“我”大学毕业,“有一天,我走在镇上的一条马路上,在一排排小区的楼房中,无意间抬头看见一个熟悉的女人的身影从窗台上露出来,这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想起了她,心里还隐隐作痛,便尝试着问一旁和我一起走路的弯子。‘你那个以前暑假经常来你家的表姐呢?我们以前还经常在一起玩呢?’‘她呀,听我姑姑说,她成绩不好,高中毕业后就没念书了,现在大概已经嫁为人妇了吧!’”这里有多少说不清的情愫,有多少值得感叹的东西啊!
  情绪是永远写不完的故事,永远写不完的人生,永远写不完的人性,永远写不完的人与社会,它永远属于作者一个人的世界,是写作者永远挖不完的富矿。
  作者简介:蒋九贞,男,知名作家和文化学者,江苏徐州人。著有长篇、中短篇小说和文论、地域文化研究专著数十部。
其他文献
石门栈道怀古  到汉中,一定要去石门栈道看看,这是多年的夙愿。丁酉年清明时节去汉中,天公不作美,细雨霏霏,车到城固,未能去汉中,抱憾而归。己亥年夏日,省残联和省残疾人作协在汉中举办采风活动,我应邀参加,且有幸去了石门栈道。  天气阴霾,但没有雨水落下。老天爷真给面子。  到景区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古色古香的仿古商业街,一看就是刚修建的,不免有点失落。现在各地的景区都是人造景观,也无可厚非。  从
期刊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转哪,蚕豆花儿香呀,麦苗儿鲜,风车呀风车那个依呀呀地唱哪,小哥哥为什么呀不开言……”一天晚上偶尔听到一首熟悉的老歌:《九九艳阳天》。那深情婉转的旋律与朴素的歌词再次感染我,唤起我对以往生活的记忆。这首歌让我联想起一个朋友,而且把他的故事连成一片。  八十年代,我们最大的乐趣莫过于观看电影。那个时代,感人的影片不断问世,而且多数影片带
期刊
夜,又一场雪  一  夜,风不停地  在树稍,屋顶甩响它的鞭子  屋顶,树稍以及路灯  默默地站着,它们像坚守村庄的“人”  在迟到的雪里  站着,披上了大雪带来的风衣  二  这婀娜的身子,雪  用夜色裹紧了它的羞涩  天空,涂满了淡淡的灰色  梨花开了,在窗玻璃的裂痕里  噢,杏花,桃花也憋足了劲儿  它们,在赶来的路上  三  2岁的孙女,拍着小手  跟奶奶学“小猪吃的饱饱……”  睡了,睡
期刊
洋芋花  纯棉,细腻的白  月光一样,盛开着思念  层层花瓣刻着你的名字,每一层  都牵扯着你的往事  放纵时光的缆绳,遥记  你的纤掌,每一朵都开出  我心动的颜色  此生,彼岸  生命只在方寸之间,仿佛  秋天收割着夏天  借秋风之手,将跌下  离枝的花瓣,埋进土壤  种下你的来生。  夏日怀乡  雨后的云朵恢复了记忆  驮着我的心绪,沿着故乡的方向  跌落又浮起  小径依稀,没有遮盖,虚掩着
期刊
在站前广场  任滴水成冰,零下三十几度的天气  任穿着厚重的行人  举起手机,争相拍照  它们,依然那么碧绿地  毫无怨言地迎对,逐一配合着  没人说得清  这两棵仿真椰子树站在这儿,同时要  一邊面对举目无亲  一边面对自己仅仅是替代品  它们,究竟  怀有怎样的和善与  隐忍之心  雪野之上  无人收割的  颗粒无收的玉米地  大片玉米杆倔强,拒绝妥协的样子  执意倾斜,或站立  别怪罪  夏
期刊
春天,让人如此忧伤  翻过三月这座小桥  春天,更茁壮了  桃花,梨花,油菜花  一树树,一丛丛  大堆大堆的情话说出来  只有小石头,把春天  关在门外,还在搂着  一卷波濤酣睡  是该让小鸟掏掏耳朵了  杏花卸妆,素描落了一地  只有一朵,迟迟不肯  把自己打开  一只野兔从林中穿过  没有上演,让人  期待的一幕  海棠  松开手刹,朝着爱的方向  一直开  动情处,枝干  又忍不住开小差 
期刊
小暑  鸟鸣喜欢早晨绿色的琴音  之后把心事置于正午的阳光下  晒干剩余的慵懒  蝉鸣使劲地叩问生活的曲线  扯一块树皮缝补昨天的漏洞  河流逐渐放慢青春的速度  裸露的卵石用一把剃刀削去尘埃  一尾鱼丢下往事,钻进夏天的冷气  秧苗在蛙鸣里被月光牵着跑  伸长羞涩的暗恋在云朵下低飞  玉米以胡须的方式攀援  一截一截细说泥土突破的隐喻  只有蝴蝶一言不发  借一把爱情的蒲扇  潜心钻研抑扬顿挫的
期刊
请客  三老苑饿了两天,眼有些昏花了,但一见到对面的那个小砖头,却还放出很强的光来。那约是个六棱小砖头,现在的位置是二油条的屋墙根,属于护墙卫士行列里的。  他娘的!它原在路中间———自家和二油条家的边界,被自己用脚两次轻蹭到墙根,安顿下来,结果两次叛逃,辜负了自己的信任———这肯定是二油条捣的鬼,见我屋子盖得好而心生妒忌,与我抢护墙石。四下里看了看,没人,蹑脚过去,轻蹭它过来,安顿在自己屋墙脚下
期刊
作为纪律部队的一员,我知道,一般紧急集合,要么是在队伍的训练阶段,要么是在平日里遇见紧急情况。在训练阶段,紧急集合是训练的一部分,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和熟悉这个内容。这项内容的训练一般都是不定时的,随机进行,临时操作,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大家的反应速度和应急能力。如果日常的工作中毫无征兆地突然紧急集合,一定是出现了什么意外的状况,需要集合队伍去处理冲突,那么此时,不管你在干什么,都必须当机立断地放下手里
期刊
长期以来,散文写作被认为是最容易操作、最容易上手的文体,它貌似一个巨型的黑洞可以包罗万象,又可以无所不能。但是如何写出好的散文作品,是自上世纪以来散文写作者一直面临的问题,因为大家发现要把散文写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散文写作在经历了“诗化”追求、历史逸闻趣事回顾、文化大散文知识铺陈和运用华丽辞藻夸张抒情等种种尝试之后,仍未能取得创新性的发展。散文写作者如何做到继承传统并转化传统、创造新的词汇、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