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老人:抵押房子从事慈善
英国媒体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标题为:“英国交通警示牌有损老人形象?”说在英国,路旁的警示牌中最好辨认的莫过于提醒司机注意前方可能有老年人穿行的“驼背老人加拐杖”标志。如今这一标志却引发了不少老年人的不满,原因是现今很多长者都身体硬朗、心态年轻,“驼背加拐杖”有损他们的形象。
前些天,我陪来自伦敦的露丝太太和她的14岁的女儿在中国旅行,看到路边闲坐的老人,露丝跟我聊起英国老年人的生活。她说:“在英国,老年人不用担心老无所养,因为政府和社会都能给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老年人有退休金和养老金。即使穷人也不担心没有地方住,政府早就制定了一整套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制度。”
英国还有许多老年人的慈善组织,如“关注长者”(Age Concern)和“帮助老人”(Help the Aged)组织,多年来一直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和生活保障,包括医疗服务。在英国,很难见到老年人在街上乞讨的情形。
露丝说,英国有不少老人把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以便每个月领取一笔丰厚的抵押贷款来安度晚年。这样,他们不但有一份退休金,还可以每月从银行领取一笔抵押房子的贷款,生活就更舒适安逸了。老人过世后,他们的房屋产权将归那家贷款机构所有,房产处理(比如变卖)后的收益由贷款机构全权获得。目前,这种方式在欧美国家非常流行。老人过世后,房子不再成为儿女继承的遗产,而是属于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产业。
我也向露丝介绍了当今中国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她很兴奋地看到在公园里一起运动和娱乐的老年人。露丝说,英国老年人退休之后,大多选择参加志愿性的慈善机构,也有的开创自己的新事业,如开咖啡店、小饭馆或是做企业顾问、办咨询公司等,这些都大大丰富了老人的晚年生活。一些英国老人还流行一种嗜好:写作。最近,英国93岁的作家罗娜•佩奇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危险的弱点》,深得许多读者喜爱。佩奇用自己的稿费所得,邀请了几个英国老人院里的老人和她一起生活,以这样的方式安慰那些孤独的老年朋友。她的这种爱心得到了全社会的积极反响和热情赞誉。
露丝说,英国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能够照顾独居老人起居和健康的“智能屋”。这种“智能屋”装有一个以电脑终端为核心的监测、通讯网络,使用红外线和感应式坐垫和床垫观察老人在屋内的活动情况。“智能屋”的医疗设备可以为老人测心率和血压,并将结果传输给医生,使得独居的老人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
英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老年人总人数首次超过未成年人,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政府和社会还将进一步采取服务于老年人的行动。
德国老人:大家一起“过家家”
初到德国的印象是深刻的,无论走在街上还是公交车里,只要和德国人特别是德国老年人那安详的目光相对,他们都会微笑着向你示意。如果你要问路,他们会耐心细致地给你讲解,甚至亲自带你去,德国老人的真诚友好深深的感动着我。
德国是高生活质量和高福利待遇的国家,老人们退休后的生活安逸幸福。他们一般都有宽绰稳定的退休金,儿女长大离巢,住宅宽敞舒适,福利保障齐全有效。我们所到之处,常能看到老年人怡然自得地牵着狗,漫步在林荫道上。或悠闲地坐在长椅上欣赏风景,在酒吧或饭馆里小酌,在海滩上晒太阳,或三五成群地到世界各地旅游。
一位德国朋友介绍,目前一种全新的养老形式——搭伙同居应运而生。
所谓搭伙同居,就是几个志趣相投的老人朋友相邀,结伴合租一套大房子,各自有自己的卧室、小厨房与卫生间,还有共用的大厨房。(类似学生公寓)每周最少一次共同聚餐,平时各做自己的饭。他们结伴出行游览,同去影剧院、购物、参观画展等。到晚上回到自己安静的房间,如果想找人聊天可敲邻居的门。同年龄段的人,共同的经历和共同的语言是他们的凝聚力与精神需求。生了病可互相照顾,病好了结伴游玩。这是不同于养老院的“老年公寓”,也叫“室友之家”,是一种全新的、富有活力的生活方式。
目前,德国各地已经出现了多个老年公寓,老人每月交纳不多的租金,就可搬到一起“过家家”了。专家认为,这种趋势还会继续发展下去,因为老人退休后到完全需要别人照顾之前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往德国老人退休后,要么独居,要么进养老院。但独居生活太寂寞,而养老院的生活让人闷气,且费用高。许多人的切身体会是,在养老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会很快变衰老。在“老年公寓”有室友相伴,生活自理,互相帮助,同娱同乐,精神特别愉快。如今,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选择合伙同居。
据说合伙居住始于北欧,尤其是瑞士和瑞典。荷兰类似的老年公寓也有1000多家,德国的合伙居住还处于萌芽阶段。相信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青睐“老年公寓”。其经济实惠又能满足老年人精神需要的特点,定会得到政府的支持。
英国媒体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标题为:“英国交通警示牌有损老人形象?”说在英国,路旁的警示牌中最好辨认的莫过于提醒司机注意前方可能有老年人穿行的“驼背老人加拐杖”标志。如今这一标志却引发了不少老年人的不满,原因是现今很多长者都身体硬朗、心态年轻,“驼背加拐杖”有损他们的形象。
前些天,我陪来自伦敦的露丝太太和她的14岁的女儿在中国旅行,看到路边闲坐的老人,露丝跟我聊起英国老年人的生活。她说:“在英国,老年人不用担心老无所养,因为政府和社会都能给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老年人有退休金和养老金。即使穷人也不担心没有地方住,政府早就制定了一整套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制度。”
英国还有许多老年人的慈善组织,如“关注长者”(Age Concern)和“帮助老人”(Help the Aged)组织,多年来一直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和生活保障,包括医疗服务。在英国,很难见到老年人在街上乞讨的情形。
露丝说,英国有不少老人把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以便每个月领取一笔丰厚的抵押贷款来安度晚年。这样,他们不但有一份退休金,还可以每月从银行领取一笔抵押房子的贷款,生活就更舒适安逸了。老人过世后,他们的房屋产权将归那家贷款机构所有,房产处理(比如变卖)后的收益由贷款机构全权获得。目前,这种方式在欧美国家非常流行。老人过世后,房子不再成为儿女继承的遗产,而是属于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产业。
我也向露丝介绍了当今中国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她很兴奋地看到在公园里一起运动和娱乐的老年人。露丝说,英国老年人退休之后,大多选择参加志愿性的慈善机构,也有的开创自己的新事业,如开咖啡店、小饭馆或是做企业顾问、办咨询公司等,这些都大大丰富了老人的晚年生活。一些英国老人还流行一种嗜好:写作。最近,英国93岁的作家罗娜•佩奇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危险的弱点》,深得许多读者喜爱。佩奇用自己的稿费所得,邀请了几个英国老人院里的老人和她一起生活,以这样的方式安慰那些孤独的老年朋友。她的这种爱心得到了全社会的积极反响和热情赞誉。
露丝说,英国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能够照顾独居老人起居和健康的“智能屋”。这种“智能屋”装有一个以电脑终端为核心的监测、通讯网络,使用红外线和感应式坐垫和床垫观察老人在屋内的活动情况。“智能屋”的医疗设备可以为老人测心率和血压,并将结果传输给医生,使得独居的老人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
英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老年人总人数首次超过未成年人,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政府和社会还将进一步采取服务于老年人的行动。
德国老人:大家一起“过家家”
初到德国的印象是深刻的,无论走在街上还是公交车里,只要和德国人特别是德国老年人那安详的目光相对,他们都会微笑着向你示意。如果你要问路,他们会耐心细致地给你讲解,甚至亲自带你去,德国老人的真诚友好深深的感动着我。
德国是高生活质量和高福利待遇的国家,老人们退休后的生活安逸幸福。他们一般都有宽绰稳定的退休金,儿女长大离巢,住宅宽敞舒适,福利保障齐全有效。我们所到之处,常能看到老年人怡然自得地牵着狗,漫步在林荫道上。或悠闲地坐在长椅上欣赏风景,在酒吧或饭馆里小酌,在海滩上晒太阳,或三五成群地到世界各地旅游。
一位德国朋友介绍,目前一种全新的养老形式——搭伙同居应运而生。
所谓搭伙同居,就是几个志趣相投的老人朋友相邀,结伴合租一套大房子,各自有自己的卧室、小厨房与卫生间,还有共用的大厨房。(类似学生公寓)每周最少一次共同聚餐,平时各做自己的饭。他们结伴出行游览,同去影剧院、购物、参观画展等。到晚上回到自己安静的房间,如果想找人聊天可敲邻居的门。同年龄段的人,共同的经历和共同的语言是他们的凝聚力与精神需求。生了病可互相照顾,病好了结伴游玩。这是不同于养老院的“老年公寓”,也叫“室友之家”,是一种全新的、富有活力的生活方式。
目前,德国各地已经出现了多个老年公寓,老人每月交纳不多的租金,就可搬到一起“过家家”了。专家认为,这种趋势还会继续发展下去,因为老人退休后到完全需要别人照顾之前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往德国老人退休后,要么独居,要么进养老院。但独居生活太寂寞,而养老院的生活让人闷气,且费用高。许多人的切身体会是,在养老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会很快变衰老。在“老年公寓”有室友相伴,生活自理,互相帮助,同娱同乐,精神特别愉快。如今,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选择合伙同居。
据说合伙居住始于北欧,尤其是瑞士和瑞典。荷兰类似的老年公寓也有1000多家,德国的合伙居住还处于萌芽阶段。相信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青睐“老年公寓”。其经济实惠又能满足老年人精神需要的特点,定会得到政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