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老年人的时尚生活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p54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老人:抵押房子从事慈善
  
  英国媒体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标题为:“英国交通警示牌有损老人形象?”说在英国,路旁的警示牌中最好辨认的莫过于提醒司机注意前方可能有老年人穿行的“驼背老人加拐杖”标志。如今这一标志却引发了不少老年人的不满,原因是现今很多长者都身体硬朗、心态年轻,“驼背加拐杖”有损他们的形象。
  前些天,我陪来自伦敦的露丝太太和她的14岁的女儿在中国旅行,看到路边闲坐的老人,露丝跟我聊起英国老年人的生活。她说:“在英国,老年人不用担心老无所养,因为政府和社会都能给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老年人有退休金和养老金。即使穷人也不担心没有地方住,政府早就制定了一整套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制度。”
  英国还有许多老年人的慈善组织,如“关注长者”(Age Concern)和“帮助老人”(Help the Aged)组织,多年来一直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和生活保障,包括医疗服务。在英国,很难见到老年人在街上乞讨的情形。
  露丝说,英国有不少老人把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以便每个月领取一笔丰厚的抵押贷款来安度晚年。这样,他们不但有一份退休金,还可以每月从银行领取一笔抵押房子的贷款,生活就更舒适安逸了。老人过世后,他们的房屋产权将归那家贷款机构所有,房产处理(比如变卖)后的收益由贷款机构全权获得。目前,这种方式在欧美国家非常流行。老人过世后,房子不再成为儿女继承的遗产,而是属于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产业。
  我也向露丝介绍了当今中国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她很兴奋地看到在公园里一起运动和娱乐的老年人。露丝说,英国老年人退休之后,大多选择参加志愿性的慈善机构,也有的开创自己的新事业,如开咖啡店、小饭馆或是做企业顾问、办咨询公司等,这些都大大丰富了老人的晚年生活。一些英国老人还流行一种嗜好:写作。最近,英国93岁的作家罗娜•佩奇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危险的弱点》,深得许多读者喜爱。佩奇用自己的稿费所得,邀请了几个英国老人院里的老人和她一起生活,以这样的方式安慰那些孤独的老年朋友。她的这种爱心得到了全社会的积极反响和热情赞誉。
  露丝说,英国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能够照顾独居老人起居和健康的“智能屋”。这种“智能屋”装有一个以电脑终端为核心的监测、通讯网络,使用红外线和感应式坐垫和床垫观察老人在屋内的活动情况。“智能屋”的医疗设备可以为老人测心率和血压,并将结果传输给医生,使得独居的老人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
  英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老年人总人数首次超过未成年人,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政府和社会还将进一步采取服务于老年人的行动。
  
  德国老人:大家一起“过家家”
  
  初到德国的印象是深刻的,无论走在街上还是公交车里,只要和德国人特别是德国老年人那安详的目光相对,他们都会微笑着向你示意。如果你要问路,他们会耐心细致地给你讲解,甚至亲自带你去,德国老人的真诚友好深深的感动着我。
  德国是高生活质量和高福利待遇的国家,老人们退休后的生活安逸幸福。他们一般都有宽绰稳定的退休金,儿女长大离巢,住宅宽敞舒适,福利保障齐全有效。我们所到之处,常能看到老年人怡然自得地牵着狗,漫步在林荫道上。或悠闲地坐在长椅上欣赏风景,在酒吧或饭馆里小酌,在海滩上晒太阳,或三五成群地到世界各地旅游。
  一位德国朋友介绍,目前一种全新的养老形式——搭伙同居应运而生。
  所谓搭伙同居,就是几个志趣相投的老人朋友相邀,结伴合租一套大房子,各自有自己的卧室、小厨房与卫生间,还有共用的大厨房。(类似学生公寓)每周最少一次共同聚餐,平时各做自己的饭。他们结伴出行游览,同去影剧院、购物、参观画展等。到晚上回到自己安静的房间,如果想找人聊天可敲邻居的门。同年龄段的人,共同的经历和共同的语言是他们的凝聚力与精神需求。生了病可互相照顾,病好了结伴游玩。这是不同于养老院的“老年公寓”,也叫“室友之家”,是一种全新的、富有活力的生活方式。
  目前,德国各地已经出现了多个老年公寓,老人每月交纳不多的租金,就可搬到一起“过家家”了。专家认为,这种趋势还会继续发展下去,因为老人退休后到完全需要别人照顾之前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往德国老人退休后,要么独居,要么进养老院。但独居生活太寂寞,而养老院的生活让人闷气,且费用高。许多人的切身体会是,在养老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会很快变衰老。在“老年公寓”有室友相伴,生活自理,互相帮助,同娱同乐,精神特别愉快。如今,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选择合伙同居。
  据说合伙居住始于北欧,尤其是瑞士和瑞典。荷兰类似的老年公寓也有1000多家,德国的合伙居住还处于萌芽阶段。相信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青睐“老年公寓”。其经济实惠又能满足老年人精神需要的特点,定会得到政府的支持。
其他文献
“70亿的新地王,这块地的房价肯定要高到不胜寒处,老百姓怎么能买得起呀!”近日,中海地产以70亿之巨拿下了上海市长风地块成为中国“新地王”,其楼面地价高达22409元/平方米,在合肥某新闻单位工作的小张看到这则消息感叹道。  小张的房子是父母掏钱付的首付款,可由于房款太高,买房后小张每月仍需要父母支持才能负担贷款。小张不禁长叹,原以为工作了就能自食其力,可现在房价压得自己不做“啃老族”也不行!  
期刊
近年来,我的脑海里时常浮现出一个76岁老人的身影,他是我的继父。   父亲病逝的时候我只有四岁,最大的哥哥十二岁。年轻的母亲因为无力抚养我们兄妹四个,经人介绍后嫁给了继父。继父当时是一名村干部,文化大革命时因为家庭成分不好没有姑娘肯嫁给他,一直到四十多岁才娶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即便三十多岁嫁给继父时,依然皮肤白皙、身材苗条。婚后,继父对母亲和我们几个孩子还不错,知冷知热并教导我们
期刊
春天的时候,她遇见了生命中的“春天”  其实,她知道,以自己的年龄,已经走到了人生的暮秋,本该没有什么“春天”可言。然而,世事就是无法预料,她居然恋爱了——当她遇见他的时候。  她退休了,儿子也成了家搬出了老屋。她的时间突然多了一大截。她就去老年大学报了名,就这样认识了他。原来他们住的很近。以后,他常常来找她上学。他走在她的身边,她们有说不完的话,聊各自的儿女,聊家庭的琐事,聊学校的课业……他知道
期刊
●曾志伟 :冬瓜银耳煲去皮老鸡  香港著名艺人曾志伟把冬瓜银耳煲去皮老鸡作为自己的心水汤品,并向公众极力推荐。  冬瓜如《本草从新》曰“清心火,泻脾火,利湿去风,消肿止渴,解暑化热”。银耳《饮片新参》谓之"清补肺阴,滋液,治劳咳"。老鸡功能补益五脏,去皮时则可减少脂肪,猪瘦肉在此做药引,并能助老鸡水消寒凉,增补益。合而为汤,则消暑利水而无伤阴之弊,健脾养胃又兼润肺之功。  材料:冬瓜1000克、银
期刊
“小三……小三……”老人又在喊猫儿了。每天晚上天一擦黑,老人的喊声便准时在楼下的人行道上响起,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暑冬夏,从不间断。   老人和她的爱人都是某名牌大学硕士生,因为工作的需要,她的爱人被调到另一所大学任教。为了爱人能安心工作,老人放弃了原来很好的工作待遇,也来到她爱人的那所学校任职。起先的生活很平静,直到儿子大学毕业。在旁人眼里,老人一家是幸福和安逸的。   生活起了涟漪是在儿子工作后
期刊
我出生于1921年7月,今年整整90岁(陕西关中平原的人们都说虚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迅速沦陷。当时,关中平原风传东北军不战而退、荒落而逃的故事。这让关中地区的汉子们很是郁闷。1936年,我受到一位亲戚的影响,决定投笔从戎,参加了29军。12月12日,我刚刚参军一周,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逼蒋介石抗日的消息就传来了,这更加坚定了我抗日救国的决心。   我们是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进入29军军
期刊
记得是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我也就是十岁左右。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班主任老师问我个人的爱好,我没加思索,脱口而出:我喜欢相声!老师点了点头。我反问老师:您喜欢什么?她回答:我喜欢音乐,喜欢歌曲!我当时真的不理解老师的爱好!相声多好呀?逗人欢笑,让人开心!为什么偏偏喜欢歌曲呢?后来的经历,让我逐渐明白了:音乐不分民族、国界;喜欢唱歌不分年龄、性别!音乐的魅力是独特的,歌唱是最为大众所接受的、最广泛的文
期刊
胃病折磨起人可真是难受,得过此病的人深有同感,告诉你一条我的家传秘方:“吉林红参炖乳鸽”,很有效的,我父亲和我本人都是用此方治好了特严重的胃病,我父五十多年、我也三十多年没复发了,我也曾经介绍给不少朋友,都说疗效不错,试试,反正价钱不贵,也吃不坏人的,就当补补身体吧,我在部队时曾得过胃溃疡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住医院二次,都没能治好,痛起来可真要命。后来部队暂在广州期间,每星期天回家喝这炖汤喝好了,
期刊
咽喉炎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可分为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两种。  急性咽炎:  常为病毒引起,其次为细菌所致。冬春季最为多见。多继发于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急性扁桃体炎,且常是麻疹,流感,猩红热等传染病的并发症。受凉、疲劳、长期受化学气体或粉尘的刺激、吸烟过度等,降低人体抵抗力,容易促其发病。成年人以咽部症状为主,病初咽部有干痒,灼热,渐有疼痛,吞咽时加重,唾液增多,咽侧索受累则有明显的耳痛。体
期刊
一位不愿向命运低头的残疾人,13年前被聘任为镇土地所临时人员,后因机构改革被解聘回家。面对妻儿老小,这位失业的中年汉子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勇敢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搏风击浪,成功地闯出一条人生的奋斗之路。   他叫杨阿兴,今年53岁,左脚残疾,出生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丰山镇湖坪村。      (一)   前几年,杨阿兴看到同龄人有的开店生意兴隆,有的发展种养殖业摆脱贫困,年届不惑的他怦然心动:家有三代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