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孔子对于朋友的态度在《论语》中得到十分集中的表现。不仅有这对于朋友的作用,还有对于选择朋友的原则等方面都有着十分详细的阐述。而现在孔子的言论也有着十分深远的现代化意义。
关键词:交友观;论语;现代意义
我国自古以来都崇尚儒学,并且将孔子的《论语》等作品尊奉为儒学经典,作为指导古代人们基本言行举止的主要参考。而《论语》中涉及多个方面的哲理,不仅有勉励学习的内容,还有朋友相交的内容。所以,对于现代人来说,需要仔细研究《论语》中的各种知识和内容,来为自己所用。
1 《论语》中交友的基本思想内容
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古人将其称之为“人伦”。朱熹曾在自己的《四书章句集注》中曾涉及到,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整个人伦关系分为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分别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和朋友”。而在这五种关系之中,朋友这种关系的地位一直十分的特殊,它的结合十分的自由,没有任何外部力量加以约束和限制,而作为他唯一的基础,信任和友爱是最关键的,因为懂得朋友之间的相处,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只有更好的与别人相处,才能更好的明白怎么做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尽管朋友在上述五种关系中,地位最低,但却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孔子的言论看出,孔子极为重视各种人际关系,并且它交朋友的各种理念都在《论语》中得到集中的展现。
1.1 朋友的作用和类型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无论是人还是物体,都可以作为自己的朋友来对待,而朋友也有好坏之分,好的朋友可以相互之间共同鼓励,共同进步。因此,好的朋友也是人生的良师,既能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還能锻炼自己的品德修养。孔子对此举过例子,周文王手下有四位贤臣,而自己却有四位好朋友,这四位好朋友分别是颜回、端木赐、颛孙师和仲由。颜回有着良好的德行,使得孔子的弟子对孔子更加亲近;端木赐的人际关系网极广,所以有着更多的人来孔子这里;颛孙师十分的严肃,所以他使孔子自身的光辉更加庄严肃穆;仲由坦直、率真,帮着孔子广阔了自身的心胸,听不到外界对他的攻击。曾经周文王得到四位贤臣,有如神助,不仅摆脱了纣王,还成立了自己一番事业。而孔子有着这四位朋友,不仅帮着他朝着更加高阶的方向发展,视野也更加的蓬勃起来,还能够无视四周而来的谩骂和攻击。“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分析他的动机,观察他的行为,了解他的态度,整个人的思想品德是不能得到隐藏的。“德不孤,必有邻”高尚的人是不会感到孤独的,一定会有品德高尚的志同道合的人才相聚的,人在整个社会中是不能相互孤立的,有句古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人在整个社会中是不能孤单的。从整个外部关系来看,通过一个人所交的朋友的品行,我们就能够判断出属于哪种类型。而从具体的实际情况中来看,只有在朋友之间,人们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与家的感觉不同,因为在家中不仅可以寄托情感,家还有着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在其中。而朋友却全完不同,因为友情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日常情感表达和交流的需要,还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价值上的认同感。因为友情的纯粹决定着友情需要共同的兴趣爱好加以维持。一个方面,我们需要利用朋友作为自身问题的镜子,彻底了解自己,另一方面,我们要与在朋友的日常相处之中产生一种共鸣。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喜欢礼乐,喜欢称赞别人的优点,愿意广泛结交朋友,不仅有利于自己,还有利于别人。“要想成为一个好人,必须要寻找一个好朋友。”
1.2 交友的原则
孔子对于交友原则,具有广泛性和平等性,但不是无原则的滥交,而是有一定的政治标准和道德标准。政治标准是“道不同,不相与谋”,道是立场、观点,是理想、方向,是一个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交友时必须把握的大的原则,“道”不同,便不能交。认识一致,行动一致,才能结交,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道德标准,就是孔子常说的“君子”、“小人”之分,就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孔子认为那种“巧言令色,鲜矣仁”者不可交。
交友有个目的性的问题,思想上互相交流,品德上互相砒砺,学习上互相切磋,工作上互相帮助,有了缺点能够互相规劝、批评;同样,交朋友还有个广泛性、互动性问题。理解友谊,我们不能只要求对方符合自己的要求,还要使自己能合群,能让人接受。
1.3 与朋友交往的准则
第一,交友重在一个“信”字,“信”是儒家提倡的一种诚实不欺的美德,是“仁”的具体表现,被列为“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之一。
第二,交友要有正确的态度。孔子认为正确处理与朋友的关系,首先要端正对朋友的态度,孔子对弟子颜回说:“应该以仁的态度对待朋友。”颜回遵照这一教导,谦恭、谨慎地对待朋友。
第三,交友必须识人。孔子批评弟子宰予时说:我以前对你是“听其言而信其行”,听你说什么我就相信什么,结果上了你的当,日后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不但听你怎样说,更主要的看你怎样做对一个人的了解也不应停留在表面上,孔子主张坚持政治标准和道德标准交朋友,就是要交有益于自己的朋友。
第四,要把握好与朋友的距离。距离产生美,朋友之间的关系相聚相守,固是令人欢欣鼓舞,但从个体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再怎么认同,两个人总还是不同的个体,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没有摩擦,就好像挤公共汽车,挨得越近矛盾就可能越大。从朋友间的交往看,稍微疏远一点给双方都留出了余地。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距离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另一方面,我们还可利用这种空间交更多的各种类型的朋友,把握好与朋友的距离就能把握好交友的质和量。
2 《论语》交友的现代意义
2.1 诚信为本的交友思想有利于砒砺社会风气
诚信是交友之道,人无诚信则无友。诚信是为政之德,国无诚信不稳定,世无诚信不安宁由此可见,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安定和发展的基础。
2.2 “慎重择人”、“推己及人”的交友思想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
广泛结交、慎重择人;平等互利、“推己及人”,是增进友谊,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对于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活跃思维,都是有益的。孔子把“慎友”作为修养之道的重要方面,主张既要广泛交友,又要审慎选择。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论语》对于后代的交友给与这积极的借鉴,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之中不仅要做好交友工作,还有自习的选择能够利人利已的朋友。
参考文献
[1]郭世明.《论语》交友观及现代意义探微[J].湖南社会科学,2005(4):120-123.
[2]程碧英.谈《论语》中的交友观及其现代启示[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57-59.
[3]刘长远,肖华.从《论语》看孔子的交友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6):67.
关键词:交友观;论语;现代意义
我国自古以来都崇尚儒学,并且将孔子的《论语》等作品尊奉为儒学经典,作为指导古代人们基本言行举止的主要参考。而《论语》中涉及多个方面的哲理,不仅有勉励学习的内容,还有朋友相交的内容。所以,对于现代人来说,需要仔细研究《论语》中的各种知识和内容,来为自己所用。
1 《论语》中交友的基本思想内容
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古人将其称之为“人伦”。朱熹曾在自己的《四书章句集注》中曾涉及到,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整个人伦关系分为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分别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和朋友”。而在这五种关系之中,朋友这种关系的地位一直十分的特殊,它的结合十分的自由,没有任何外部力量加以约束和限制,而作为他唯一的基础,信任和友爱是最关键的,因为懂得朋友之间的相处,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只有更好的与别人相处,才能更好的明白怎么做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尽管朋友在上述五种关系中,地位最低,但却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孔子的言论看出,孔子极为重视各种人际关系,并且它交朋友的各种理念都在《论语》中得到集中的展现。
1.1 朋友的作用和类型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无论是人还是物体,都可以作为自己的朋友来对待,而朋友也有好坏之分,好的朋友可以相互之间共同鼓励,共同进步。因此,好的朋友也是人生的良师,既能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還能锻炼自己的品德修养。孔子对此举过例子,周文王手下有四位贤臣,而自己却有四位好朋友,这四位好朋友分别是颜回、端木赐、颛孙师和仲由。颜回有着良好的德行,使得孔子的弟子对孔子更加亲近;端木赐的人际关系网极广,所以有着更多的人来孔子这里;颛孙师十分的严肃,所以他使孔子自身的光辉更加庄严肃穆;仲由坦直、率真,帮着孔子广阔了自身的心胸,听不到外界对他的攻击。曾经周文王得到四位贤臣,有如神助,不仅摆脱了纣王,还成立了自己一番事业。而孔子有着这四位朋友,不仅帮着他朝着更加高阶的方向发展,视野也更加的蓬勃起来,还能够无视四周而来的谩骂和攻击。“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分析他的动机,观察他的行为,了解他的态度,整个人的思想品德是不能得到隐藏的。“德不孤,必有邻”高尚的人是不会感到孤独的,一定会有品德高尚的志同道合的人才相聚的,人在整个社会中是不能相互孤立的,有句古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人在整个社会中是不能孤单的。从整个外部关系来看,通过一个人所交的朋友的品行,我们就能够判断出属于哪种类型。而从具体的实际情况中来看,只有在朋友之间,人们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与家的感觉不同,因为在家中不仅可以寄托情感,家还有着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在其中。而朋友却全完不同,因为友情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日常情感表达和交流的需要,还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价值上的认同感。因为友情的纯粹决定着友情需要共同的兴趣爱好加以维持。一个方面,我们需要利用朋友作为自身问题的镜子,彻底了解自己,另一方面,我们要与在朋友的日常相处之中产生一种共鸣。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喜欢礼乐,喜欢称赞别人的优点,愿意广泛结交朋友,不仅有利于自己,还有利于别人。“要想成为一个好人,必须要寻找一个好朋友。”
1.2 交友的原则
孔子对于交友原则,具有广泛性和平等性,但不是无原则的滥交,而是有一定的政治标准和道德标准。政治标准是“道不同,不相与谋”,道是立场、观点,是理想、方向,是一个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交友时必须把握的大的原则,“道”不同,便不能交。认识一致,行动一致,才能结交,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道德标准,就是孔子常说的“君子”、“小人”之分,就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孔子认为那种“巧言令色,鲜矣仁”者不可交。
交友有个目的性的问题,思想上互相交流,品德上互相砒砺,学习上互相切磋,工作上互相帮助,有了缺点能够互相规劝、批评;同样,交朋友还有个广泛性、互动性问题。理解友谊,我们不能只要求对方符合自己的要求,还要使自己能合群,能让人接受。
1.3 与朋友交往的准则
第一,交友重在一个“信”字,“信”是儒家提倡的一种诚实不欺的美德,是“仁”的具体表现,被列为“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之一。
第二,交友要有正确的态度。孔子认为正确处理与朋友的关系,首先要端正对朋友的态度,孔子对弟子颜回说:“应该以仁的态度对待朋友。”颜回遵照这一教导,谦恭、谨慎地对待朋友。
第三,交友必须识人。孔子批评弟子宰予时说:我以前对你是“听其言而信其行”,听你说什么我就相信什么,结果上了你的当,日后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不但听你怎样说,更主要的看你怎样做对一个人的了解也不应停留在表面上,孔子主张坚持政治标准和道德标准交朋友,就是要交有益于自己的朋友。
第四,要把握好与朋友的距离。距离产生美,朋友之间的关系相聚相守,固是令人欢欣鼓舞,但从个体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再怎么认同,两个人总还是不同的个体,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没有摩擦,就好像挤公共汽车,挨得越近矛盾就可能越大。从朋友间的交往看,稍微疏远一点给双方都留出了余地。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距离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另一方面,我们还可利用这种空间交更多的各种类型的朋友,把握好与朋友的距离就能把握好交友的质和量。
2 《论语》交友的现代意义
2.1 诚信为本的交友思想有利于砒砺社会风气
诚信是交友之道,人无诚信则无友。诚信是为政之德,国无诚信不稳定,世无诚信不安宁由此可见,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安定和发展的基础。
2.2 “慎重择人”、“推己及人”的交友思想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
广泛结交、慎重择人;平等互利、“推己及人”,是增进友谊,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对于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活跃思维,都是有益的。孔子把“慎友”作为修养之道的重要方面,主张既要广泛交友,又要审慎选择。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论语》对于后代的交友给与这积极的借鉴,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之中不仅要做好交友工作,还有自习的选择能够利人利已的朋友。
参考文献
[1]郭世明.《论语》交友观及现代意义探微[J].湖南社会科学,2005(4):120-123.
[2]程碧英.谈《论语》中的交友观及其现代启示[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57-59.
[3]刘长远,肖华.从《论语》看孔子的交友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