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结合当前我国公路施工企业的发展情况,阐述了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及科学方法,同时指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风险管控的必要性及方法。
[关键词]转型升级 风险管控 防范能力
中图分类号: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377-01
随着公路建设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加之基础设施日益大型化、复杂化的特点,对参与企业的投资能力、产业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大多数的公路施工企业而言,一方面受到产业链和价值链上高端价值环节的挤压,另一方面原本不高的利润受到分包、转包、社会干扰等不利因素的侵蚀。在这样的形势下,施工企业在剧烈的市场变化中能否实现理想的经营成果,能否使企业实力增强,能否使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关键在于通过科学的转型升级抓住市场机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到“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
一、公路施工企业转型升级实质上是一种战略的选择
公路施工企业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营结构,二是发展方式,三是商业模式。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通俗地讲,经营结构的转型是解决“干什么”的问题,即进入行业与提供产品的选择。发展方式的转型是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即企业生产经营采取的方法与形式,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打造核心竞争力,以赢得市场、做大做强。商业模式的转型是解决“怎么赚”的问题,即选择什么样的企业盈利模式,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创造逻辑。简要分析公路施工企业的盈利模式,其阶梯式演进可大致分为五种:施工承包商模式(企业按图施工)、工程总承包商模式(EPC、BOT、BT等)、工程建设服务商模式(建设管理CM、项目管理服务PMC)、产业发展商模式(房地产开发商,要求资本运营能力)、城市经营商模式(城市综合体运营商,要求规划设计、投融资、城市开发、城市建设等集成能力)。这五种模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企业在价值链环节的转型升级。
二、企业转型升级是企业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
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以下“六化”是至关重要的,即 “区域化经营、专业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标准化运行、信息化驱动、科技产业化推进”等工作方针。
1、坚持区域化经营。区域化经营有利于经营开发和项目管理的结合。开发时,区域负责人可以在关系联络、信息收集、投标协助、项目前期策划中发挥作用。中标后,区域负责人先前积累的良好公共关系可以为项目班子开展工作创造有利环境,较为充分的前期策划可以为成本控制奠定工作基础。项目收尾阶段,区域负责人仍可保持与相关各方的公共关系,协调处理调概索赔、质量保修等事项,继续跟踪项目信息。
2、坚持专业化发展。坚持以专业化为先导,着力培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作业团队,发挥企业固有的专业优势的同时,也要针对市场的变化,努力向相关行业的多领域拓展,确保企业发展的可持续。通过集团内部各分子机构资源的综合调配、统一调度,实现在经营活动中的深度融合,确保企业在不同领域都能有较好的收获,进而实现多元化发展的稳步提升。
3、坚持精细化管理。国内施工企业面临着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间的价格竞争仍会持续下去。因此,施工企业要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空间,其唯一的途径就是改变粗放式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应当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精细化管理理念进行宣传贯彻,并作为方法进行指导、作为工具进行运用,必将提高项目及企业的经营效益,提升其管理水平。
4、坚持标准化运行。要贯彻标准化理念。形成全员标准化意识,实行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严格按规章办事,按规范操作,使企业上下形成良好的标准化氛围。 其次严格执行标准和规范。特别是项目经理要带头执行 《企业制定的标准化手册》,切实加强基层和操作层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彻底改变旧习惯,要使全员达到“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化”的要求。 第三不断完善标准化。工程项目的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好的标准、制度要在执行中不断检验、深化,在检验中不断 完善。
5、坚持信息化驱动。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实行办公自动化。现实工作中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实现企业内信息共享,使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其次,建立以企业本部为核心的网络通信系统,可以为企业内部各项目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方便企业各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及时沟通;第三,建立企业的网上对外窗口。通过其可以及时完成企业和其它关系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既可以节约成本,也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
3、坚持科技产业化推进。大力发展科技,积极引进技术人才,人才引进可采取“阶梯式”方式,分层次引进。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特点,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经济,促进施工全过程的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循环利用,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着力强化过程管理,增强和提升工程风险防范能力
面对潜在的巨大风险,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风险管控,做到风险可控。
1、重视前期决策,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全面识别风险。风险识别是风险评析的前提。一般来讲经营风险通过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拓宽经营思路是能够自主地化解这种风险的,然而信用风险和政治风险是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是无法掌控的。所以企业必须要认真做好工程项目前期的各项调研工作,注重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整理,基于准确信息对拟投标项目的风险进行全面辨析和识别。收集项目信息,了解项目所处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工程规模、合同条件和技术要求;收集业主和竞争对手信息,了解资信情况;招投标规范严格性、工程款支付情况。基于信息对项目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列出风险清单,全面识别项目风险。
系统评析风险。风险识别的结果就是找出项目存在的风险因素,对于所有已经识别的风险因素,应采用科学的风险分析技术和方法,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其不确定性,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相应的风险损失进行度量。风险分析和评估是做出科学决策的基础,要根据分析、评析结果来确定主要风险因素,以及各种风险因素的应对措施等。 做出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是成功之母,而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无法弥补的。决策并非一瞬间的决定,而是基于长期经验的积累、大量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建筑企业自身状况,权衡诸多因素做出正确决策的过程。决策也并非静态的,它的做出会引发一系列的实施动作,而后续动作的实施结果会反过来对决策的科学性进行再评价和再调整。
制定防范措施。工程风险规避重在制定防范措施,一是应密切关注外部因素的变化,注意政策变化趋势,预防经济及不可抗力等风险要素,及时调整策略,控制风险;二是应加强内部控制,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完善,从根本上增强风险防范和抵御能力;三是应建立完善的风险应急预警体系,对不可预见因而不可预控的风险因素有所防范,以便当其发生时做出快速反应,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2、加强合同管理,增强履约能力。健全合同履约流程管理体系。合同履约流程管理一般由合同调研、策划、谈判、拟定合同文本、审核、签订、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存档等环节构成。明确流程管理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实施对合同的全过程监管,要在合同的准备阶段、签署阶段、履行阶段和履行后管理阶段,指定专人负责,开展综合评价,以确保签约主体合法、内容全面、真实可靠、条款清楚、表述准确、签订手续和形式完备,能有效防范合同风险,实现合同流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健全合同文本体系。合同文本风险是合同管理中较易发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合同条款的不合理、不完整、不严密,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等方面。控制这一风险的主要方法是严格执行评审制度。因此,要根据规范化合同示范文本,综合考虑合同的类型、管理方式等不同要素,建立本单位的合同标準文本体系。
3、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综合管理能力。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培养成长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应由高端管理人才面向提高全体员工整体素质。既要为精英人才构筑施展才能的舞台,给予足够的权力与空间,满足其自豪感和成就感,让他们的自我价值在经营管理中得以实现,又要设计一个符合企业特点的人才数据库系统,建立健全管理专业人才培训、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其专业知识、责任意识、风险防范能力,同时要创新激励机制,让员工从根本上感觉与企业是利益共同体,增强企业凝聚力。
强化物资采购与使用过程管理。加强采购全过程管理,包括签订采购合同,现场收料用料、机具管理等几方面入手。首先,严格落实责任制,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对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降低材料的管理风险;其次,将成本控制贯穿于材料、机械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在采购及签订合同阶段对成本进行严格的预核算,在现场管理中坚持定额用料和工艺创新,降低料具消耗,以提高盈利水平。
合理使用资金,坚持可控成本核算。树立资金合理使用意识,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确保企业的正常和意外支出不会影响到企业的运营。通过制定科学的目标利润管理指标,实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和监控制度,从企业自身实力和项目投资盈亏预测中确定企业的风险承受度,以增强风险的预判能力。
公路施工企业转型升级,既是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整个体系和各个环节。在建筑行业发展逐渐处于常态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势不可当,中国经济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建筑业发展依然处于长期的战略机遇期,依然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关键词]转型升级 风险管控 防范能力
中图分类号: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377-01
随着公路建设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加之基础设施日益大型化、复杂化的特点,对参与企业的投资能力、产业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大多数的公路施工企业而言,一方面受到产业链和价值链上高端价值环节的挤压,另一方面原本不高的利润受到分包、转包、社会干扰等不利因素的侵蚀。在这样的形势下,施工企业在剧烈的市场变化中能否实现理想的经营成果,能否使企业实力增强,能否使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关键在于通过科学的转型升级抓住市场机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到“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
一、公路施工企业转型升级实质上是一种战略的选择
公路施工企业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营结构,二是发展方式,三是商业模式。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通俗地讲,经营结构的转型是解决“干什么”的问题,即进入行业与提供产品的选择。发展方式的转型是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即企业生产经营采取的方法与形式,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打造核心竞争力,以赢得市场、做大做强。商业模式的转型是解决“怎么赚”的问题,即选择什么样的企业盈利模式,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创造逻辑。简要分析公路施工企业的盈利模式,其阶梯式演进可大致分为五种:施工承包商模式(企业按图施工)、工程总承包商模式(EPC、BOT、BT等)、工程建设服务商模式(建设管理CM、项目管理服务PMC)、产业发展商模式(房地产开发商,要求资本运营能力)、城市经营商模式(城市综合体运营商,要求规划设计、投融资、城市开发、城市建设等集成能力)。这五种模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企业在价值链环节的转型升级。
二、企业转型升级是企业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
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以下“六化”是至关重要的,即 “区域化经营、专业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标准化运行、信息化驱动、科技产业化推进”等工作方针。
1、坚持区域化经营。区域化经营有利于经营开发和项目管理的结合。开发时,区域负责人可以在关系联络、信息收集、投标协助、项目前期策划中发挥作用。中标后,区域负责人先前积累的良好公共关系可以为项目班子开展工作创造有利环境,较为充分的前期策划可以为成本控制奠定工作基础。项目收尾阶段,区域负责人仍可保持与相关各方的公共关系,协调处理调概索赔、质量保修等事项,继续跟踪项目信息。
2、坚持专业化发展。坚持以专业化为先导,着力培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作业团队,发挥企业固有的专业优势的同时,也要针对市场的变化,努力向相关行业的多领域拓展,确保企业发展的可持续。通过集团内部各分子机构资源的综合调配、统一调度,实现在经营活动中的深度融合,确保企业在不同领域都能有较好的收获,进而实现多元化发展的稳步提升。
3、坚持精细化管理。国内施工企业面临着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间的价格竞争仍会持续下去。因此,施工企业要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空间,其唯一的途径就是改变粗放式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应当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精细化管理理念进行宣传贯彻,并作为方法进行指导、作为工具进行运用,必将提高项目及企业的经营效益,提升其管理水平。
4、坚持标准化运行。要贯彻标准化理念。形成全员标准化意识,实行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严格按规章办事,按规范操作,使企业上下形成良好的标准化氛围。 其次严格执行标准和规范。特别是项目经理要带头执行 《企业制定的标准化手册》,切实加强基层和操作层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彻底改变旧习惯,要使全员达到“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化”的要求。 第三不断完善标准化。工程项目的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好的标准、制度要在执行中不断检验、深化,在检验中不断 完善。
5、坚持信息化驱动。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实行办公自动化。现实工作中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实现企业内信息共享,使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其次,建立以企业本部为核心的网络通信系统,可以为企业内部各项目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方便企业各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及时沟通;第三,建立企业的网上对外窗口。通过其可以及时完成企业和其它关系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既可以节约成本,也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
3、坚持科技产业化推进。大力发展科技,积极引进技术人才,人才引进可采取“阶梯式”方式,分层次引进。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特点,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经济,促进施工全过程的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循环利用,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着力强化过程管理,增强和提升工程风险防范能力
面对潜在的巨大风险,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风险管控,做到风险可控。
1、重视前期决策,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全面识别风险。风险识别是风险评析的前提。一般来讲经营风险通过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拓宽经营思路是能够自主地化解这种风险的,然而信用风险和政治风险是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是无法掌控的。所以企业必须要认真做好工程项目前期的各项调研工作,注重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整理,基于准确信息对拟投标项目的风险进行全面辨析和识别。收集项目信息,了解项目所处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工程规模、合同条件和技术要求;收集业主和竞争对手信息,了解资信情况;招投标规范严格性、工程款支付情况。基于信息对项目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列出风险清单,全面识别项目风险。
系统评析风险。风险识别的结果就是找出项目存在的风险因素,对于所有已经识别的风险因素,应采用科学的风险分析技术和方法,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其不确定性,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相应的风险损失进行度量。风险分析和评估是做出科学决策的基础,要根据分析、评析结果来确定主要风险因素,以及各种风险因素的应对措施等。 做出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是成功之母,而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无法弥补的。决策并非一瞬间的决定,而是基于长期经验的积累、大量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建筑企业自身状况,权衡诸多因素做出正确决策的过程。决策也并非静态的,它的做出会引发一系列的实施动作,而后续动作的实施结果会反过来对决策的科学性进行再评价和再调整。
制定防范措施。工程风险规避重在制定防范措施,一是应密切关注外部因素的变化,注意政策变化趋势,预防经济及不可抗力等风险要素,及时调整策略,控制风险;二是应加强内部控制,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完善,从根本上增强风险防范和抵御能力;三是应建立完善的风险应急预警体系,对不可预见因而不可预控的风险因素有所防范,以便当其发生时做出快速反应,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2、加强合同管理,增强履约能力。健全合同履约流程管理体系。合同履约流程管理一般由合同调研、策划、谈判、拟定合同文本、审核、签订、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存档等环节构成。明确流程管理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实施对合同的全过程监管,要在合同的准备阶段、签署阶段、履行阶段和履行后管理阶段,指定专人负责,开展综合评价,以确保签约主体合法、内容全面、真实可靠、条款清楚、表述准确、签订手续和形式完备,能有效防范合同风险,实现合同流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健全合同文本体系。合同文本风险是合同管理中较易发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合同条款的不合理、不完整、不严密,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等方面。控制这一风险的主要方法是严格执行评审制度。因此,要根据规范化合同示范文本,综合考虑合同的类型、管理方式等不同要素,建立本单位的合同标準文本体系。
3、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综合管理能力。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培养成长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应由高端管理人才面向提高全体员工整体素质。既要为精英人才构筑施展才能的舞台,给予足够的权力与空间,满足其自豪感和成就感,让他们的自我价值在经营管理中得以实现,又要设计一个符合企业特点的人才数据库系统,建立健全管理专业人才培训、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其专业知识、责任意识、风险防范能力,同时要创新激励机制,让员工从根本上感觉与企业是利益共同体,增强企业凝聚力。
强化物资采购与使用过程管理。加强采购全过程管理,包括签订采购合同,现场收料用料、机具管理等几方面入手。首先,严格落实责任制,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对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降低材料的管理风险;其次,将成本控制贯穿于材料、机械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在采购及签订合同阶段对成本进行严格的预核算,在现场管理中坚持定额用料和工艺创新,降低料具消耗,以提高盈利水平。
合理使用资金,坚持可控成本核算。树立资金合理使用意识,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确保企业的正常和意外支出不会影响到企业的运营。通过制定科学的目标利润管理指标,实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和监控制度,从企业自身实力和项目投资盈亏预测中确定企业的风险承受度,以增强风险的预判能力。
公路施工企业转型升级,既是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整个体系和各个环节。在建筑行业发展逐渐处于常态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势不可当,中国经济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建筑业发展依然处于长期的战略机遇期,依然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