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鹰山的难眠夜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stt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鹰山,当我第一次听说滇西这个山名,便产生了联想——山名的来历和在它上面坚守的空军雷达兵是不是存在着联系?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四处求证。让我有点失望的是,古籍记载此山“林木繁茂,鹰多集于此”,曾经人多在这里捕鹰,故名。
  去年10月,我来到了这座神往的高山。当汽车跃上雷达站时,真有点出乎我意料。山顶没有了树木,出现了大片的青草,还有其间成群的牛羊、晶莹的水塘。虽然海拔只有2300多米,但打鹰山的植被已呈明显的垂直分布态势,山顶地势平缓,水草丰美,当地人称作“天上草原”。
  白天,阳光普照下的天上草原一片怡人景象。连队课后休息,战士们便在水塘里捉鱼,晚餐便是大快朵颐的“全鱼宴”。晚饭后,还可以在天上草原组织一场酣畅淋漓的足球赛。我想在这样相对舒适惬意的环境,应该便是这个连队长期以来能够拴心留人的原因吧。
  是夜,山风挟裹着高山草甸的潮气穿墙而来,让人领教到了雷达站生活残酷的一面。闲来无事,我便裹起厚厚的大衣来到连队值班室,和守夜的战友聊起天来。
  值班的中士徐树尧,一个23岁的湖南“伢子”,却有着和他年纪不相称的沧桑。他的故事一下子便吸引了我。
  两年前徐树尧父亲病危,连队得知他家庭困难后,马上为他捐款2万多元,并安排他休假回家。父亲最终还是撒手人寰。一年前母亲因癌症住院的消息又像一枚重磅炸弹向他袭来,这一次他打算隐瞒真相请假回家,不想再拖累大家。然而,他内心深处的悲伤又怎能瞒过朝夕相处的战友?
  临走前一天,他所在的指挥排召开会议,10个人一致决定将那个月全排所有人的工资3.8万元都拿出来给他妈妈看病。后来战友们又陆续为他汇去2万元。大家的努力虽然没有留住妈妈,但战友间的深厚情谊让他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低谷。
  在那个寒气深沉的夜晚,听着徐树尧深情的讲述,我感觉小小的值班室是那样的温暖,我现在的笔触还融化在那深深的兄弟情谊中。
  晚上11点,查完房的排长唐晓春便直接过来接岗,并一个劲地催徐树尧回去休息。这个毕业不久,长着一张娃娃脸的排长已经非常受大家认可,在连队以“热心”著称。
  2012年,他来连队报到那天由于高速公路大雾堵车,到达的时候已是晚上9点。听说他还没吃饭,炊事员孙凯辉便立即为他炒了一大盘热气腾腾的蛋炒饭。从那一刻起,唐晓春便深深爱上了这个高山连队。现在孙凯辉已经退伍了,但唐晓春却一直记得连队的“第一顿晚餐”。
  凌晨1点,呼啸的山风更加猖獗,吹得阵地上的雷达天线噗噗作响。唐晓春快要下岗了,他把值班室暖瓶里的水倒了,去水房重新装满热水后才离开的。他说为了防止下半夜的兄弟喝冷水,最近寒气重,好几个人不注意已经感冒了。
  我已经忘记了时间,沉浸在他们的故事中。在这远离城市、清贫孤冷的山头上,人与人的感情原来是那样得近,近得以至于都融入了彼此。
  突然,急促的电铃声划破夜空,连队转进一等。没多久,我便看到站长丁胡松从宿舍冲出来,披着衣服便奔向了指挥室。
  那晚直到凌晨3点丁胡松才处理完空情。他没有直接去休息,而是又去阵地上转了一圈,在方舱和操纵员交流了许久。
  那一晚,我辗转难眠,在山上听到看到的一切总在脑海萦绕。我终于深刻体验到了这座雷达站官兵的坚守,理解了他们对山的认识。那是责任、感恩、热爱,是百转千回终不悔的高山情怀,是值得我们去守望、去追求、去奋斗的崇高信仰。
  第二天我便离开了打鹰山,但我相信有这些人在这里坚守,它永远都是一座令“鹰隼”胆寒的高山,一座让我敬仰的精神高地。
其他文献
成都军区空军“五级”主官培训在四川、云南、西藏三地同时揭开帷幕。千余名来自航空兵、导弹、雷达等部队的师旅团营连主官相继走进集训营,以普通一兵的身份,经历“连队化管理、院校式教学、竞赛性考核”的培训。今天,我们走进集训营,与主官们共同聊起参训的感受……  胸膛里要有一颗滚烫的“兵心”  讲述人:蔡自华 集训连一排一班学员  成空某指挥所司令员  地 点:西藏拉萨片区  采访蔡司令员时,我们在他手上看
期刊
一次,比武在即,连队干部在检查战备装具时却发现,有两名战士手榴弹包里塞的是矿泉水瓶、绑腿沙袋只装了一半沙子。“打赢先打假!”党支部揪住这事不放,3次例会研究解决问题,不仅把板子打到当事人身上,班里的党员也在党小组会上作了自我批评……  翻开八连的红色档案,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段沐浴了艰难困苦、淬火于战火硝烟的忠诚历史:  1927年,作为红军连队参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期刊
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区是我国唯一、亚洲最大集中连片的樟子松林带,也是我国天然樟子松的基因库和母树林基地,被誉为“樟子松故乡”。驻守在这片樟子松林海中的武警红花尔基森林大队官兵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英雄集体。  自1971年组建以来,40余载坚守在樟子松林区的一代代官兵奉献了青春和热血,在与草原文化、民族文化、战斗文化、火场文化的交流中,在长期保护生态和建设生态的征程中,凝炼出“扎根林海、昂扬向
期刊
手持“法学”和“平面设计”本科双学位,毕业于山东大学,96215部队通信营一连上等兵郑诗予,如今再攻读“班长学位”。  “连长、指导员,把九班交给我,保证带出一个响当当的班!”去年新兵下连前,郑诗予听说连队领导正在酝酿九班班长人选,便主动找领导要“官”。几经讨论,郑诗予如愿当上班长。  郑诗予常对女兵们说,眼里有活,手要勤快,做事细心。这天,她带领女兵们打扫卫生,见一名士官弯腰捡路上一个烟头。郑诗
期刊
将军名片:李建印,陕西澄城人,1957年4月出生, 1976年2月入伍,1978年4月入党,历任排长、干事、团长、参谋长、师长等;先后就读于装甲兵指挥学院、国防大学、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合成学院等,博士研究生;先后6次被军区表彰为“军事训练优等指挥员”,2006年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 荣立三等功4次;现为兰州军区装备部部长。  我十分幸运,入伍就到了装甲兵部队。装甲兵首任司令员许光达
期刊
一张“秀我”光盘寄出去,成了我们见面的永恒记忆。之后的一年多相恋时光,我们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加深了彼此感情,牵手走进了婚姻殿堂。  由于工作原因,计划与妻子的新婚“蜜月旅行”搁浅了大半年。去年国庆节前夕,我准备利用节假日把新婚“蜜月旅行”给补上。  这也是妻子第一次来部队。那天清晨,秋风吹打在身上,虽然穿了件外套,但也很难抵挡住丝丝凉意。我站在出站口处守候着由南往北的列车,终于在急匆匆的人流中看到
期刊
戎旅20余载,当初的懵懂执拗,现今的率性直接,不曾改变的是那份“真性情”,它是我实现梦想的精神基石,指引着我去前进、去找寻——  【人物名片】 姜志军,1974年6月出生,黑龙江省五常市人,1993年9月入伍,本科学历,上校军衔,历任排长、站长、参谋、作训股长、营长、参谋长、通信处副处长等职,现任第十六集团军某通信团团长。个人先后2次入选军区“四个百人工程”人才库和军区储备人才库,多次被评为干部标
期刊
他热情,脸上永远挂着八颗小白牙,若是对方也热情回应,他更会以熊抱报之;他学习好,这在同班施训的外军学员中并不多见,因为语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外军学员在课堂上往往吸收不好,课下都要找中方学员帮助复习,尤亨特不同,他普通话说得比队里的南方学员还地道,早早就过了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四级;他体能好,曾是斯里兰卡的游泳冠军,现在还是学院帆船队的普训小教练,还立志要随队出征国际帆船赛呢!  黑哥样样都行,提起他大
期刊
张少阔,广空某场站四站连修理技师,三级军士长。因为一手修装备“远程指挥”的绝活儿,人送外号“阔少”。  “阔少”所在的四站连是场站装设备最多的基层连队,而且装备都是车载式,不少部件都是前后车共用,多少出点问题,就“牵一发动全身”,够人“喝上一壶”了!当然,这样的情况刚好适合“阔少”发挥,“不怕装备出问题,搞不定就给他打电话”。  今年2月一天,连队充气班战士谢敏“摊上大事儿”了!部队紧急转进一等战
期刊
在我彷徨时,是先进典型把我领进军营;在我遇到人生低谷时,是先进典型激励我不懈奋斗;在我走上领导岗位时,是先进典型告诫我什么是责任担当,先进典型指引着我的人生航向——  【人物名片】 杨宝权,1973年4月出生,1998年7月入伍,1998年6月入党,历任排长、干事、组织股股长、政治教导员、干部处副处长、副政治委员,现任第十六集团军某通信团政治委员,被沈阳军区评为“军转安置工作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