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将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以园本教研为载体,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教育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这说明幼儿数学教育无所不在,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一、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
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到处是数,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学”的世界中。在孩子的一日生活里,也到处充满数学:早上按时上幼儿园(时间);来了几个、缺席几个孩子(数量、统计);玩什么样的玩具(形状)等等。 在观察葱、大蒜、小白菜等植物生长情况的同时,又在不经意中比较高低、长短。对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确立整合的教育观,根据孩子生成问题中的求知解惑、学习及发展等需要,将相应的有关数、量、形、时空等方面的数学内容较自然地与主题、与其他教学领域、与孩子的一日生活相整合,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
二、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融入数学教育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与数学打着交道,数学教学对孩子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们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运用数学。如孩子来园后,引导幼儿看看今天来了多少小朋友,男孩子有多少人,女孩子来了多少人。让幼儿统计早上8点以前到园的小朋友是多少,爸爸妈妈送来的是多少,爷爷奶奶送来的是多少,今天迟到的小朋友是多少,没有到的小朋友是多少。孩子进餐时,我们利用分餐活动引导他们去发现对应关系;孩子排队等待时,我们采用民间儿歌的方法在念儿歌中让孩子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顺数、倒数练习;带幼儿散步时,引导小朋友数数楼梯的台阶。由此可见, 幼儿生活的环境中无时不存在着数学知识,无处不存在着数学内容,我们教师的教学目的,便是将幼儿零散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思维完整的发展。
三、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数学教育内容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体,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尤为重要。因此,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教师让孩子玩“抢凳子”的游戏,将幼儿和小椅子都分成相等的三组,小椅子比幼儿人数少1个,幼儿听音乐进行抢椅子,每次游戏总有一个幼儿没有抢到椅子。“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一名较聪明的幼儿回答:“我发现人多椅子少”。那么到底是不是呢?教师启发幼儿数一数各组人数和各组椅子数,通过他们自己动手点数,使他们明白:人数比椅子数多1个,小椅子数比人数少1个。而后,教师请幼儿再想一想:如果把各组调换一下位置,那么人数和椅子数还是不是一样多呢?后来,经过幼儿再次点数,他们懂得: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自然数中相邻两数间是少1或多1的关系,从而经过幼儿一系列的尝试活动,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数学知识。
四、在大自然中融入数学教育内容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幼儿而言,来自现实生活并且经过他们亲身体验知觉材料的运用比间接的知觉刺激有效的多,幼儿对数学的感知也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而变幻莫测、奥妙无穷的大自然中处处都有数学。公园里有些什么花?路边有几颗树?树叶都有哪些形状?马路上停了几辆车?怎么排队的?太阳什么时候从哪边升起?在大自然中,幼儿时时能捕捉到数学的影子。因此,带领幼儿走出活动室,到大自然中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也是我们活动实施的方法之一。
五、在自然角的观察和记录中融入数学教育内容
在种植角里,孩子们分别种了绿豆和黄豆,在种之前老师让孩子观察种子的颜色、大小。并请他们猜猜谁会先发芽,有什么理由。终于,过了几天,绿豆先钻出了小芽,孩子们欢呼着,说我猜对了,其实他们只是根据种子的大小来判断。然后教师再请孩子们统计发芽所需要的时间,绿豆用了8天,黄豆用了10天。接着,老师还请他们来测量小苗的高度,看谁长得快。他们有的用尺子量,有的用小棒比划,有的用小手测量,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用准确的数据记录植物的生长,学会了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饲养角也是孩子们喜欢光顾的地方。大班饲养了许多小金鱼,孩子们轮流会去给金鱼喂食,看望。有一天,费浩森拉着我来到鱼缸前对我说:“老师今天怎么多了2条小鱼呀?”孩子们不相信,都纷纷的围过来想办法寻求答案。一阵数数声随即响起,“是呀!是呀!前几天只有8条,今天变成10条了。”他们兴奋的叫了起来。“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数出来的呀?”他们都说是1、2、3、4……一条一条数的。于是,我就引导幼儿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很快很方便的一下子就数完。”结果他们想出了很多的办法,有的说可以2、4、6、8……两只两只数的,有个聪明的孩子想出了直接从8开始接着往下数的办法。通过饲养活动,孩子们不但产生了爱动物的情感,而且还掌握了许多数数的方法。
六、在好听的故事中融入数学教育内容
多数的孩子都喜爱听故事、念儿歌和看图画书,而在我们现有的文学作品中就有许多内容与数学有关,其中蕴涵着某一数学概念。尤以儿歌、古诗、故事和幼儿图画书最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共鸣,我认为这是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有效途径。为了丰富数学活动的形式,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老师们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了许多数学故事、数学儿歌、数学游戏,以便供给幼儿在生活活动的过渡环节中欣赏。例如,幼儿通过欣赏数学故事《三只羊》,描述的是大羊、中羊和小羊是怎样对付大灰狼取得胜利的,让幼儿形象、逼真、清楚地感知同一物体的大、中、小概念。又如幼儿通过学习欣赏数学儿歌《数学歌》、《拍手歌》来学习背诵式计数,此外还有古诗《一望二三里》、儿歌《手指谣》和《分苹果》、故事《三只蝴蝶》、《七色花》等朗朗上口的数学儿歌均蕴含着不同的数学知识点。
作为教师,我们要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思考的脑袋,一颗对生活充满着美好向往的心灵,把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数学知识,渗透于生活中的时时刻刻。总而言之,未来的幼儿数学教育倡导的是生活化、游戏化、具体化和多样性,我们教师应明确幼儿数学教育的新思想,注重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整合数学教育,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上皆要平衡考虑,适时而巧妙的进行教学,使幼儿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一、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
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到处是数,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学”的世界中。在孩子的一日生活里,也到处充满数学:早上按时上幼儿园(时间);来了几个、缺席几个孩子(数量、统计);玩什么样的玩具(形状)等等。 在观察葱、大蒜、小白菜等植物生长情况的同时,又在不经意中比较高低、长短。对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确立整合的教育观,根据孩子生成问题中的求知解惑、学习及发展等需要,将相应的有关数、量、形、时空等方面的数学内容较自然地与主题、与其他教学领域、与孩子的一日生活相整合,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
二、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融入数学教育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与数学打着交道,数学教学对孩子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们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运用数学。如孩子来园后,引导幼儿看看今天来了多少小朋友,男孩子有多少人,女孩子来了多少人。让幼儿统计早上8点以前到园的小朋友是多少,爸爸妈妈送来的是多少,爷爷奶奶送来的是多少,今天迟到的小朋友是多少,没有到的小朋友是多少。孩子进餐时,我们利用分餐活动引导他们去发现对应关系;孩子排队等待时,我们采用民间儿歌的方法在念儿歌中让孩子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顺数、倒数练习;带幼儿散步时,引导小朋友数数楼梯的台阶。由此可见, 幼儿生活的环境中无时不存在着数学知识,无处不存在着数学内容,我们教师的教学目的,便是将幼儿零散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思维完整的发展。
三、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数学教育内容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体,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尤为重要。因此,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教师让孩子玩“抢凳子”的游戏,将幼儿和小椅子都分成相等的三组,小椅子比幼儿人数少1个,幼儿听音乐进行抢椅子,每次游戏总有一个幼儿没有抢到椅子。“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一名较聪明的幼儿回答:“我发现人多椅子少”。那么到底是不是呢?教师启发幼儿数一数各组人数和各组椅子数,通过他们自己动手点数,使他们明白:人数比椅子数多1个,小椅子数比人数少1个。而后,教师请幼儿再想一想:如果把各组调换一下位置,那么人数和椅子数还是不是一样多呢?后来,经过幼儿再次点数,他们懂得: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自然数中相邻两数间是少1或多1的关系,从而经过幼儿一系列的尝试活动,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数学知识。
四、在大自然中融入数学教育内容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幼儿而言,来自现实生活并且经过他们亲身体验知觉材料的运用比间接的知觉刺激有效的多,幼儿对数学的感知也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而变幻莫测、奥妙无穷的大自然中处处都有数学。公园里有些什么花?路边有几颗树?树叶都有哪些形状?马路上停了几辆车?怎么排队的?太阳什么时候从哪边升起?在大自然中,幼儿时时能捕捉到数学的影子。因此,带领幼儿走出活动室,到大自然中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也是我们活动实施的方法之一。
五、在自然角的观察和记录中融入数学教育内容
在种植角里,孩子们分别种了绿豆和黄豆,在种之前老师让孩子观察种子的颜色、大小。并请他们猜猜谁会先发芽,有什么理由。终于,过了几天,绿豆先钻出了小芽,孩子们欢呼着,说我猜对了,其实他们只是根据种子的大小来判断。然后教师再请孩子们统计发芽所需要的时间,绿豆用了8天,黄豆用了10天。接着,老师还请他们来测量小苗的高度,看谁长得快。他们有的用尺子量,有的用小棒比划,有的用小手测量,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用准确的数据记录植物的生长,学会了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饲养角也是孩子们喜欢光顾的地方。大班饲养了许多小金鱼,孩子们轮流会去给金鱼喂食,看望。有一天,费浩森拉着我来到鱼缸前对我说:“老师今天怎么多了2条小鱼呀?”孩子们不相信,都纷纷的围过来想办法寻求答案。一阵数数声随即响起,“是呀!是呀!前几天只有8条,今天变成10条了。”他们兴奋的叫了起来。“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数出来的呀?”他们都说是1、2、3、4……一条一条数的。于是,我就引导幼儿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很快很方便的一下子就数完。”结果他们想出了很多的办法,有的说可以2、4、6、8……两只两只数的,有个聪明的孩子想出了直接从8开始接着往下数的办法。通过饲养活动,孩子们不但产生了爱动物的情感,而且还掌握了许多数数的方法。
六、在好听的故事中融入数学教育内容
多数的孩子都喜爱听故事、念儿歌和看图画书,而在我们现有的文学作品中就有许多内容与数学有关,其中蕴涵着某一数学概念。尤以儿歌、古诗、故事和幼儿图画书最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共鸣,我认为这是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有效途径。为了丰富数学活动的形式,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老师们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了许多数学故事、数学儿歌、数学游戏,以便供给幼儿在生活活动的过渡环节中欣赏。例如,幼儿通过欣赏数学故事《三只羊》,描述的是大羊、中羊和小羊是怎样对付大灰狼取得胜利的,让幼儿形象、逼真、清楚地感知同一物体的大、中、小概念。又如幼儿通过学习欣赏数学儿歌《数学歌》、《拍手歌》来学习背诵式计数,此外还有古诗《一望二三里》、儿歌《手指谣》和《分苹果》、故事《三只蝴蝶》、《七色花》等朗朗上口的数学儿歌均蕴含着不同的数学知识点。
作为教师,我们要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思考的脑袋,一颗对生活充满着美好向往的心灵,把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数学知识,渗透于生活中的时时刻刻。总而言之,未来的幼儿数学教育倡导的是生活化、游戏化、具体化和多样性,我们教师应明确幼儿数学教育的新思想,注重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整合数学教育,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上皆要平衡考虑,适时而巧妙的进行教学,使幼儿获得更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