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都市发展的生命与记忆

来源 :上海城市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agr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巴比伦到古希腊,从斯巴达到雅典,从古埃及的孟菲斯到中国的殷墟和商城,我们都会看到作为人类社会历史上一个个璀璨的城市,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记得人文主义思想家刘易斯・芒福德说过,城市就是“社会活动的剧场”,至于其他所有的东西,包括艺术、政治、教育、商业,都是为了让“社会戏剧更具有影响,精心设计的舞台能够尽可能地突出演员们的表演和演出效果”。这一观点启迪我们,城市的有形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也涉及到城市的精气神、城市的生命、城市的魂魄。下面分四个观点向大家交流。
  
  一、沉淀与融汇中的文化重塑
  
  让城市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日常生活和文化塑造中,为城市发展提供深刻而独特的精神资源,这就是上海文化的历史轨迹。
  拿上海来讲,有人说上海只有150年的历史,这一观点可以从老城厢谈起。有人说上海建城史是700年,也对,这是上海县的建县。有人说上海的历史1200年,也对,这是我们的松江府的建县。根据上海考古的最新发现,上海的历史距今是6000年前。6000年上海地区有马家浜文化,3700年以前有马桥文化。这个都是上海的历史,是古文化的依存发展。同时在当代上海都市中,物质文化遗产保存是整体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城市文化品格、精神塑造的重要途径。这方面例子很多,我们遵循16字的文物保护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在16字方针的指导下,上海的豫园、外滩建筑群是近年来这方面的成功个案。
  豫园建于明嘉靖38年,占地两万平方米。通过保护,恢复了明清时期的老街风情,还逐渐恢复了豫园内的剪纸、糖人等传统工艺,展现了民族精华和风俗习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外滩建筑是万国建筑由26栋,各种风格的建筑组成,上海市通过功能置换与保护修缮相结合,将恢复精神形态功能与促进物质形态保护相结合,基本上恢复了金融业态的功能,整体空间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可以这样说,在近现代的历史上,上海这座城市不仅根植于原来华洋杂居、西学东渐的基础,更注重自己精神的养育,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加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轨迹。
  
  二、发掘与创意中的理念重构
  
  让工业老厂房在创意产业的保存、运用中重生,迸发出新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去年国家文物局单局长、童局长都到上海来了,召开了现场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我们也有机会回顾了上海在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当中的几十年的工作,可以说这方面在全国来讲还是有一定的代表性。
  记得那次我们来到杨树浦水厂,什么叫工厂花园、花园工厂,这是非常好的样板。当年的宰牲厂是远东最大的宰牲厂。我们理解了在几十年以前其实有了在生态意义上的建筑。当时天气很热,我们去参观,一进去就有凉爽感。前面我们参观了提篮桥监狱博物馆,单局长问一句,人不老实会关禁闭,牛不老实怎么办?事实上,几十年前宰牲厂也有关牛的禁闭室。我们提到的理念,在城市的发展中几十年前已经进行了很好的应对。
  
  三、记录与展现中的角色转换
  
  让博物馆的角色从记录者和展现者走向参与者和推动者。博物馆绝不仅仅为今天的城市记录过去,也为未来的城市留存今天,联系和展示历史和现实间的关系,展示未来的发展方向,博物馆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将是城市文化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其作用不仅仅表现在文物收藏、文物研究和文物陈列上,还表现在引领城市文化、弘扬城市精神、搭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等方面所起到的特殊作用。
  近年来以上海博物馆为例,举办一系列的展览,也养育了这座城市的城市精神。比较有影响的是大英博物馆藏古埃及艺术珍品展,两个月参观人数63万1千人。墨西哥玛雅艺术精品展也轰动了上海。另外还推出了中外文物精品展和西藏文物精华展等边远省份、文物大省的展览,在文化推进过程中起了很好的作用。 对一个城市来讲不仅是博物馆,文博事业还包括在整个事业的发展上,在十一五,包括十二五,上海整体文博发展是一个中心三圈环璧。这对于促进上海文博事业的发展起了规划、指导、引领的作用。
  
  四、记忆与传承中的精神积淀
  
  一座城市的发展应该有生命、有记忆,一个城市的发展应该有血脉、有文脉,一个城市的发展应该有风情,还应该有亲情。以江南造船厂为例,讲城市的物质文化遗产,江南造船厂140多年历史积淀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很多宝钢的工程师来到上海,说江南造船厂是中国冶金用钢量的老大,他们怎么也不相信。但是翻出史料,恰恰如此。在这里开出第一艘万吨轮,在40年代已经能够造万吨级,而且在美国军队中服役。也是在江南造船厂,造出了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城市走向成熟与经典,城市在成长中积淀了智慧与文化。我们把认识路径再往前推,今天杜维明先生讲得很深刻,一战之后西方开始关注中国,关注中国的文化。但是很可惜,二战以后西方中心主义还十分盛行。可以通俗地讲,中国对世界的了解和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前者胜于后者。所以今天论坛上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迪,其中有一点,中国应该也能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刊编辑叶治安整理
其他文献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之源,任何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必然要以基础研究的突破为先导。基础研究是科技实力之核,其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实力和知识基础,对科技竞争
政府绩效评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个基本的追问是政府绩效是否能够评估?政府绩效由谁来评估?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该怎么确定?我认为,在绩效评估的理论判断中,政府绩效存在着以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