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文化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旅游市场,各地区也都乘着这股热潮纷纷进行相应的转型升级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蚌埠市也在积极地探索文化旅游发展的道路。本文以“文化+旅游”政策下的蚌埠市为研究对象,运用GM(1,1)模型来对蚌埠市近年来的旅游总收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目前蚌埠市文化旅游当下以及未来的发展状况,发现蚌埠市文化旅游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助力蚌埠市的文化旅游产业乃至全市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旅游;蚌埠市;GM(1,1)模型
一、概念的界定
文化旅游,在旅游前面加上文化二字,和单纯的传统旅游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由于文化旅游的主体还是旅游,所以文化旅游是建立在传统旅游的基础之上的;另一方面,文化旅游是传统旅游的一个升华过程,传统旅游观念还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风景欣赏当中,仍然还认为旅游就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这样一个过程。而文化旅游更加注重旅游主体即人的体验和感受,强调了文化在其中的核心作用,而旅游便成为文化的一种载体。看似十分华丽,实则更能让游客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而对于“文化旅游”的定义,我国早有学者专家对其进行了研究。如魏代俊、方润生就曾对于文化旅游给出了四种界定方式,即文化旅游是一种产品,一种活动,一种意识和包括所有的旅游。而肖宏等学者认为,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文化旅游是指以体验异地的传统文化,探寻文化名人遗迹或者参加各地举办的文化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旅游活动。从产业的角度看,文化旅游就是为了满足游客文化需求而提供的一种具有针对性的物质或非物质的服务。
二、蚌埠市文化旅游的发展
1.旅游业发展概况
目前,蚌埠市在《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蚌埠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的指导下稳步发展自己的旅游产业。首先,蚌埠市旅游产业实力有着很大幅度的提升,接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占全市GDP比重都在逐年增加。同时,蚌埠市也在积极进行旅游项目的推进和品牌的创建工作。最后,蚌埠市旅游发展的环境得到了明显的优化,政府职能部门加强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整合文化部门、旅游部门职能,并在2019年3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了蚌埠市文化和旅游局,方便對全市的文化旅游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还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促进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发挥。
2.文化发展概况
(1)生态文化。蚌埠地处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属于季风型气候,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合适植被的生长。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很容易形成许多优美壮观的生态自然景观,如龙子湖风景区、张公山风景区、沱湖风景区、白乳泉风景区、淮河闸风景区等等。
(2)民俗文化。蚌埠地处淮河流域,连接中国南北,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也让它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俗文化。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蚌埠花鼓灯、五河民歌以及众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涂山禹王庙会、临北狮子舞、余家皮影戏等等,都独具地方特色,能让游客眼前一亮。
(3)历史文化。作为淮河文化重要的发祥地,蚌埠市拥有者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禹会村遗址、双墩文化遗址、汤和墓等,历史久远,具有重要的考古意义。孙家圩子旧址,禹王宫,栖岩寺石屋等都属于省级重要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4)新兴文化。迈入现代,我们既要保留住古时候的传统文化加以学习和传承,也要学会创新,发展出符合新时代价值观的新兴文化。蚌埠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结合自身优势特色,发展出一批用项目形成的新兴文化产业。如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蚌埠光彩玉器文化城、蚌埠市花鼓灯嘉联华乐园、蚌埠花博园、即将建成的民居博览园等都是新兴文化的代表,它们自成一派,为蚌埠市的文化产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3.基于GM(1,1)模型的未来三年旅游业收入预测
由于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最直观的表现即为旅游业的收入,为了定量的探寻发展文化旅游以来蚌埠市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以及预测未来几年内蚌埠市以现在发展模式下旅游经济的可能的发展状况,我们用GM(1,1)模型来对蚌埠市旅游收入进行分析和预测。
(1)模型假设
在建立模型之前,我们做出如下假设:蚌埠市旅游行业是有规律地发展,行业在2019年-2021年发展期间的影响因子同2007年-2018年的影响因子相比,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其他随机因素的影响较小。
(2)数据的检验
为了保证灰色预测的可行性,对2007年-2018年12年的旅游业收入数据(见下表)进行级比检验,原始数据构成的时间序列如下:X(0)=(18.06,23.97,28.9,36.5,54.4,70.4,91.4,130.39,162.56, 197.35,249.63,297.52)。通过公式<E:\2019年商场现代化杂志社\13期\内文图\60.jpg>进行级比计算,得<E:\2019年商场现代化杂志社\13期\内文图\61.jpg>=(0.75,0.83,0.79,0.67,0.77,0.77,0.7,0.8,0.82,0.79,0.84)。因为n=12,故级比<E:\2019年商场现代化杂志社\13期\内文图\61.jpg>都应落在<E:\2019年商场现代化杂志社\13期\内文图\63.jpg>内,即(0.86,1.15)。经对比,皆不在该范围内。因此,做<E:\2019年商场现代化杂志社\13期\内文图\64.jpg>变换处理,使其落入可容覆盖内,得新的数列y(0)=(274.06,279.97,284.9,292.5, 310.4,326.4,347.4,386.39,418.56,453.35,505.63,553.52)。则数列y(0)的级比计算结果为:(0.98,0.98,0.97,0.94,0.95,0.94,0.9,0.92, 0.92,0.9,0.91)。新数列y(0)的级比都在可容覆盖范围(0.86,1.15)内,数据检验通过,可做灰色预测。 (3)建立模型
(4)模型检验
(5)模型还原
(6)模型预测
因为预测未来3年,令k=12、13、14,代入<E:\2019年商场现代化杂志社\13期\内文图\85.jpg>中,求得<E:\2019年商场现代化杂志社\13期\内文图\86.jpg>,即蚌埠市2019年-2021年旅游业收入预测结果分别为320.33亿元、365.58亿元、414.38亿元,每年会继续以14%左右的速度增长。
而根据市长在今年蚌埠市的人大代表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蚌埠市在2019年将着力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带动淮河流域和皖北中心城市的发展建设,努力提升本市的影响力。具体在经济、工业、文化、旅游业、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巨大提升。可见未来蚌埠市还将迎来一次改头换面的“大升级”,而这必然会促进本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未来旅游业所带来的效益必将大于我们所预测的值,未来蚌埠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将会是蚌埠市经济发展的一张重要王牌。
4.存在问题
就目前的数据以及宏观发展来看,蚌埠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增长势头明显。但是经过实地调研和与其他著名旅游城市的对比分析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蚌埠市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1)文化旅游景点开发不合理。总的来说,蚌埠市旅游景点较多,类型较为丰富。单个来看,蚌埠市各景点也都具有一定名气,无论是田园风光的禾泉农庄还是古村落风格的湖上升明月等,都属于同类型的旅游景点中质量较高的。但是,蚌埠却唯独没有打造出一个在全省甚至在全国都具有一定名气的旅游景点。在各景点知名度都平平的情况下,蚌埠市旅游业的优势就不是太明显,不具备龙头带动作用。
(2)宣传力度不充分。蚌埠市各旅游景点大部分质量尚可,可玩性较高,但在对各景点的宣传上却不尽人意。在市内像公交站牌和公交车厢内这样适合的广告投放地点都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在一些宣传中,也都没有将景点的吸引人的点凸显出来,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公共基础服务有待提高。城市的交通网络分布合理,但公交和汽车的线路还有待完善。从火车站和汽车站这样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到各景点的直达车班次较少。而在远离市区的一些旅游景区上,不仅去的车辆班次较少,而且在移动支付日趋完善的今天,这些交通工具上仍然不支持手机支付,降低了支付的便捷性,可能会增加旅客的负担。在一些景区,像厕所、餐厅等的基础设施分布较少,在游客需要时可能无法快速找到。
(4)城市发展水平较低,知名度不高,旅游城市的形象还没有树立起来。蚌埠市作为一个中等发展城市,给游客潜在感觉就是旅游业发展并不强,无法跟同省的诸如合肥、芜湖等发展迅速的城市相比较。而蚌埠市的旅游产业仍在发展当中,尚未完全成型,在与同质旅游景点甚至同省的其他旅游景点的竞争中并不占优势,容易丧失大量潜在游客。
三、“文化+旅游”形势下蚌埠市的应对策略
1.充分挖掘自身有竞争力的各种文化,并不断将其确立完善,各自形成自己的独立的区域,各自以适合自身的方式自我发展。目前,蚌埠以及确立了自身的八个文化旅游功能区,分别是大禹文化旅游区、明孝文化旅游区、休闲文化旅游区、古民居文化旅游区、双墩文化旅游区、楚汉文化旅游区、玉文化旅游区和水乡文化旅游区。八个功能区各司其职,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在发展的过程中,它们既可以凸显出各自的特色,又能相互合作,各自互补,给游客更加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2.加速人才培养,扩大人才引进。蚌埠有这么多文化旅游景点,可往往流于“有说头、没看头”的怪现象,这体现出在高端策划和设计方面的不足。而高端的策划和设计必须要靠专业的人才去完成,一方面是需要专业创作性人才,另一方面是需要营销人才。对内,可以直接与市内各大高校展开合作,有高校培养所需人才直接输送到相关岗位;对外,可推出人才引进的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人才的进入并落户,最终服务于蚌埠。
3.运用科技以和技术的力量,加强创新,提高文化产业的质量。依托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一系列高科技成果提升文化品质,推进文化内容、文化载体、文化平台的转型,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全市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新技术的注入,还能带来文化产业中的高端制造业的进步,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将进一步繁荣,玉器制造业实力将更加雄厚,产品技艺创造的价值更加突出,工艺品的突出又将会是对蚌埠的一个很好地宣传。
4.打造出顶级的“文化IP”。放眼蚌埠,从双墩遗址到禹墟、到大明文化等等,這里的历史文化非常丰厚,这是其他很多城市都不及的。但是使蚌埠人引以为荣的众多文化符号却都因为缺乏精心打造凸显不出来,在全国一提起蚌埠,大家很难联想起这些曾经辉煌的历史,导致了这些文化符号跟城市本身的关联度弱化,没有产生强关联性。而一提到故宫,人们就想到北京;一提到西湖,人们就想到杭州;一提到兵马俑,人们就想到西安。所以,蚌埠也需要打造出一个专属自己的标志,使其能够影响全国甚至全世界,来吸引更多的人对蚌埠市的关注。然后,借助这个标志带动这个蚌埠市的旅游业的发展,来推动蚌埠市的经济发展,来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洪昌.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治理逻辑与制度创新[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1-11.
[2]孙兰.浅析蚌埠市文化旅游的开发[J].消费导刊,2008,(1):5-6.
[3]张振鹏.文化旅游的IP运营经[N].中国文化报,2017年3月18日(006).
[4]马靖,李雷.基于文化创意理念的城市旅游品牌建设[J].中国名族博览,2018,(09):51-52.
[5]丁晓云.蚌埠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J].经济视野,2018(15):186-187.
[6]王振灿,史小珍.蚌埠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92-94.
[7]马先标,张畅何谓文化旅游[J].现代经济探讨,2016,(12):25-29.
作者简介:汪安东(1996.12- ),男,汉族,安徽六安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6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经济学
关键词:文化旅游;蚌埠市;GM(1,1)模型
一、概念的界定
文化旅游,在旅游前面加上文化二字,和单纯的传统旅游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由于文化旅游的主体还是旅游,所以文化旅游是建立在传统旅游的基础之上的;另一方面,文化旅游是传统旅游的一个升华过程,传统旅游观念还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风景欣赏当中,仍然还认为旅游就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这样一个过程。而文化旅游更加注重旅游主体即人的体验和感受,强调了文化在其中的核心作用,而旅游便成为文化的一种载体。看似十分华丽,实则更能让游客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而对于“文化旅游”的定义,我国早有学者专家对其进行了研究。如魏代俊、方润生就曾对于文化旅游给出了四种界定方式,即文化旅游是一种产品,一种活动,一种意识和包括所有的旅游。而肖宏等学者认为,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文化旅游是指以体验异地的传统文化,探寻文化名人遗迹或者参加各地举办的文化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旅游活动。从产业的角度看,文化旅游就是为了满足游客文化需求而提供的一种具有针对性的物质或非物质的服务。
二、蚌埠市文化旅游的发展
1.旅游业发展概况
目前,蚌埠市在《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蚌埠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的指导下稳步发展自己的旅游产业。首先,蚌埠市旅游产业实力有着很大幅度的提升,接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占全市GDP比重都在逐年增加。同时,蚌埠市也在积极进行旅游项目的推进和品牌的创建工作。最后,蚌埠市旅游发展的环境得到了明显的优化,政府职能部门加强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整合文化部门、旅游部门职能,并在2019年3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了蚌埠市文化和旅游局,方便對全市的文化旅游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还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促进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发挥。
2.文化发展概况
(1)生态文化。蚌埠地处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属于季风型气候,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合适植被的生长。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很容易形成许多优美壮观的生态自然景观,如龙子湖风景区、张公山风景区、沱湖风景区、白乳泉风景区、淮河闸风景区等等。
(2)民俗文化。蚌埠地处淮河流域,连接中国南北,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也让它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俗文化。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蚌埠花鼓灯、五河民歌以及众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涂山禹王庙会、临北狮子舞、余家皮影戏等等,都独具地方特色,能让游客眼前一亮。
(3)历史文化。作为淮河文化重要的发祥地,蚌埠市拥有者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禹会村遗址、双墩文化遗址、汤和墓等,历史久远,具有重要的考古意义。孙家圩子旧址,禹王宫,栖岩寺石屋等都属于省级重要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4)新兴文化。迈入现代,我们既要保留住古时候的传统文化加以学习和传承,也要学会创新,发展出符合新时代价值观的新兴文化。蚌埠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结合自身优势特色,发展出一批用项目形成的新兴文化产业。如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蚌埠光彩玉器文化城、蚌埠市花鼓灯嘉联华乐园、蚌埠花博园、即将建成的民居博览园等都是新兴文化的代表,它们自成一派,为蚌埠市的文化产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3.基于GM(1,1)模型的未来三年旅游业收入预测
由于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最直观的表现即为旅游业的收入,为了定量的探寻发展文化旅游以来蚌埠市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以及预测未来几年内蚌埠市以现在发展模式下旅游经济的可能的发展状况,我们用GM(1,1)模型来对蚌埠市旅游收入进行分析和预测。
(1)模型假设
在建立模型之前,我们做出如下假设:蚌埠市旅游行业是有规律地发展,行业在2019年-2021年发展期间的影响因子同2007年-2018年的影响因子相比,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其他随机因素的影响较小。
(2)数据的检验
为了保证灰色预测的可行性,对2007年-2018年12年的旅游业收入数据(见下表)进行级比检验,原始数据构成的时间序列如下:X(0)=(18.06,23.97,28.9,36.5,54.4,70.4,91.4,130.39,162.56, 197.35,249.63,297.52)。通过公式<E:\2019年商场现代化杂志社\13期\内文图\60.jpg>进行级比计算,得<E:\2019年商场现代化杂志社\13期\内文图\61.jpg>=(0.75,0.83,0.79,0.67,0.77,0.77,0.7,0.8,0.82,0.79,0.84)。因为n=12,故级比<E:\2019年商场现代化杂志社\13期\内文图\61.jpg>都应落在<E:\2019年商场现代化杂志社\13期\内文图\63.jpg>内,即(0.86,1.15)。经对比,皆不在该范围内。因此,做<E:\2019年商场现代化杂志社\13期\内文图\64.jpg>变换处理,使其落入可容覆盖内,得新的数列y(0)=(274.06,279.97,284.9,292.5, 310.4,326.4,347.4,386.39,418.56,453.35,505.63,553.52)。则数列y(0)的级比计算结果为:(0.98,0.98,0.97,0.94,0.95,0.94,0.9,0.92, 0.92,0.9,0.91)。新数列y(0)的级比都在可容覆盖范围(0.86,1.15)内,数据检验通过,可做灰色预测。 (3)建立模型
(4)模型检验
(5)模型还原
(6)模型预测
因为预测未来3年,令k=12、13、14,代入<E:\2019年商场现代化杂志社\13期\内文图\85.jpg>中,求得<E:\2019年商场现代化杂志社\13期\内文图\86.jpg>,即蚌埠市2019年-2021年旅游业收入预测结果分别为320.33亿元、365.58亿元、414.38亿元,每年会继续以14%左右的速度增长。
而根据市长在今年蚌埠市的人大代表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蚌埠市在2019年将着力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带动淮河流域和皖北中心城市的发展建设,努力提升本市的影响力。具体在经济、工业、文化、旅游业、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巨大提升。可见未来蚌埠市还将迎来一次改头换面的“大升级”,而这必然会促进本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未来旅游业所带来的效益必将大于我们所预测的值,未来蚌埠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将会是蚌埠市经济发展的一张重要王牌。
4.存在问题
就目前的数据以及宏观发展来看,蚌埠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增长势头明显。但是经过实地调研和与其他著名旅游城市的对比分析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蚌埠市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1)文化旅游景点开发不合理。总的来说,蚌埠市旅游景点较多,类型较为丰富。单个来看,蚌埠市各景点也都具有一定名气,无论是田园风光的禾泉农庄还是古村落风格的湖上升明月等,都属于同类型的旅游景点中质量较高的。但是,蚌埠却唯独没有打造出一个在全省甚至在全国都具有一定名气的旅游景点。在各景点知名度都平平的情况下,蚌埠市旅游业的优势就不是太明显,不具备龙头带动作用。
(2)宣传力度不充分。蚌埠市各旅游景点大部分质量尚可,可玩性较高,但在对各景点的宣传上却不尽人意。在市内像公交站牌和公交车厢内这样适合的广告投放地点都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在一些宣传中,也都没有将景点的吸引人的点凸显出来,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公共基础服务有待提高。城市的交通网络分布合理,但公交和汽车的线路还有待完善。从火车站和汽车站这样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到各景点的直达车班次较少。而在远离市区的一些旅游景区上,不仅去的车辆班次较少,而且在移动支付日趋完善的今天,这些交通工具上仍然不支持手机支付,降低了支付的便捷性,可能会增加旅客的负担。在一些景区,像厕所、餐厅等的基础设施分布较少,在游客需要时可能无法快速找到。
(4)城市发展水平较低,知名度不高,旅游城市的形象还没有树立起来。蚌埠市作为一个中等发展城市,给游客潜在感觉就是旅游业发展并不强,无法跟同省的诸如合肥、芜湖等发展迅速的城市相比较。而蚌埠市的旅游产业仍在发展当中,尚未完全成型,在与同质旅游景点甚至同省的其他旅游景点的竞争中并不占优势,容易丧失大量潜在游客。
三、“文化+旅游”形势下蚌埠市的应对策略
1.充分挖掘自身有竞争力的各种文化,并不断将其确立完善,各自形成自己的独立的区域,各自以适合自身的方式自我发展。目前,蚌埠以及确立了自身的八个文化旅游功能区,分别是大禹文化旅游区、明孝文化旅游区、休闲文化旅游区、古民居文化旅游区、双墩文化旅游区、楚汉文化旅游区、玉文化旅游区和水乡文化旅游区。八个功能区各司其职,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在发展的过程中,它们既可以凸显出各自的特色,又能相互合作,各自互补,给游客更加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2.加速人才培养,扩大人才引进。蚌埠有这么多文化旅游景点,可往往流于“有说头、没看头”的怪现象,这体现出在高端策划和设计方面的不足。而高端的策划和设计必须要靠专业的人才去完成,一方面是需要专业创作性人才,另一方面是需要营销人才。对内,可以直接与市内各大高校展开合作,有高校培养所需人才直接输送到相关岗位;对外,可推出人才引进的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人才的进入并落户,最终服务于蚌埠。
3.运用科技以和技术的力量,加强创新,提高文化产业的质量。依托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一系列高科技成果提升文化品质,推进文化内容、文化载体、文化平台的转型,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全市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新技术的注入,还能带来文化产业中的高端制造业的进步,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将进一步繁荣,玉器制造业实力将更加雄厚,产品技艺创造的价值更加突出,工艺品的突出又将会是对蚌埠的一个很好地宣传。
4.打造出顶级的“文化IP”。放眼蚌埠,从双墩遗址到禹墟、到大明文化等等,這里的历史文化非常丰厚,这是其他很多城市都不及的。但是使蚌埠人引以为荣的众多文化符号却都因为缺乏精心打造凸显不出来,在全国一提起蚌埠,大家很难联想起这些曾经辉煌的历史,导致了这些文化符号跟城市本身的关联度弱化,没有产生强关联性。而一提到故宫,人们就想到北京;一提到西湖,人们就想到杭州;一提到兵马俑,人们就想到西安。所以,蚌埠也需要打造出一个专属自己的标志,使其能够影响全国甚至全世界,来吸引更多的人对蚌埠市的关注。然后,借助这个标志带动这个蚌埠市的旅游业的发展,来推动蚌埠市的经济发展,来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洪昌.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治理逻辑与制度创新[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1-11.
[2]孙兰.浅析蚌埠市文化旅游的开发[J].消费导刊,2008,(1):5-6.
[3]张振鹏.文化旅游的IP运营经[N].中国文化报,2017年3月18日(006).
[4]马靖,李雷.基于文化创意理念的城市旅游品牌建设[J].中国名族博览,2018,(09):51-52.
[5]丁晓云.蚌埠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J].经济视野,2018(15):186-187.
[6]王振灿,史小珍.蚌埠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92-94.
[7]马先标,张畅何谓文化旅游[J].现代经济探讨,2016,(12):25-29.
作者简介:汪安东(1996.12- ),男,汉族,安徽六安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6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