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手足口病潜伏期2到7天,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如:发热,咳嗽 ,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可持续4到5天。多发生于1岁到4岁的婴幼儿,春夏季多发病,皮疹主要出现在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口腔黏膜疹出现较早,起初为栗米样斑丘疹或水泡,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
【关键词】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80-02
手足口病分五期:分别是手足口出诊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心肺功能衰竭期、恢复期
1 临床资料:
5个案例介绍如下:
1.患儿张某某、男、2岁、以“发热,口腔疱疹1天,肢体抖动1次”入院。入院 最高体温达39.2°C,患儿精神食纳差,肢体抖动约半分钟。化验结果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心肌酶升高。2.患儿焦某某、男、1岁、以“发热、出疱疹、易激箬、肢体抖动半天”入院。最高体温达38.8°C,患儿口腔、手心、脚心疱疹,同时患儿精神食纳状况差,易激箬,间断出现肢体抖动。3.患儿管某某、男、3岁、以“发热、皮疹3天,加重伴呕吐1天”入院。入院最高体温达39°C,伴有颈部不自觉抽动,以及非喷射性呕吐。精神萎靡,食纳差,呕吐约4到5次,伴易惊,以及双下肢不自觉抽动,行走不稳。4.患儿李某某、女、4岁、以“发热、手心及咽部疱疹2天”入院。最高体温达40°C,同时出现伴精神差,有肢体抖动。化验结果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5.患儿宋某某、男1岁、以“发热3天、手、足口部皮疹2天”入院。最高体温达39.5°C,急性发热病容,精神差,肢体抖动,入院第二日晚,患儿心率增快至170次每分,精神萎靡。
1.1上述是重症患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有:
1.1.1 呼吸系统的表现: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咽部充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淋巴结肿大。
1.1.2神经系统的表现:患儿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烦躁、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及危重着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1.1.3循环系统的表现: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浅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1.1.4消化系统的表现:食欲差、呕吐、恶心伴有大便不通畅。
1.2 护理:
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因此预防上主要做到:
1.2.1饮食护理:患儿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患儿因口腔疱疹疼痛,不愿意进食,要多鼓励,或表扬患儿进食,要少量多餐,要吃些清淡、温 性 、可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禁食冰冷 、辛辣 、咸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患儿病情变化。进食越多越增加患儿的体循环血容易导致肺水肿,脑出血等。不能进食者应及早给予鼻饲。
1.2.2环境护理:避免与患儿接触病毒污染,家长尽量减少孩子到拥挤的人群或是公共场所人群密切场所玩耍,减少接触传播,如,病毒污染的毛巾,玩具,等物品。流行时,做好个人及家长的卫生,勤给患儿洗手,患儿的衣服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提防手足口。
1.2.3皮肤护理:保持患儿衣服宽松,柔软,并保持床铺干燥整洁,患儿出汗时,及时更换衣服,以免受凉并加重病情,避免患儿及家长用手抓挠疱疹处。给患儿修剪指甲,避免用各种消毒液冲洗疱疹处,防止感染。
1.2.4口腔护理:患儿病后口腔疼痛拒绝进食,哭闹不停等,在护理过程中注意檫洗是注意棉签头有无松动,防止棉签头脱落口腔内,棉签不宜过湿,以防止患儿将溶液吸入呼吸道。避免刺激食物摄入。如:酸,辣食物。
1.2.5用药护理:对病情危重患儿,高热患儿要及时测量体温,尤其体温居高不下或继续升高者,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多鼓励患儿喝水,并少量口服退热药。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降温变化。如有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患儿精神症状发生改变,出现神志萎靡,高热,剧烈头痛,呕吐,恶心或易惊、肢体抖动等及时告知医生,遵医嘱给予镇静等药物对症治疗等,同时给予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等药物治疗。心功能受累的患儿,遵医嘱立即给予抗感染,强心,营养心肌,扩血管治疗。还要每天要密切监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心肌酶、血糖的变化。
1.2.6心理护理:患儿患病后导致家长过度紧张,医护人员必须安向家长耐心的做好解释工作,帮他们认识疾病,并接受现实,取得家长的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并配合医护人员一起照顾患儿,直到康复。患儿由于环境的改变,会产生恐惧,患儿会哭闹不安,避免家长在患儿面前激动大闹,防止患儿心率加快。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态度温和体贴,关心患儿,并鼓励或表扬患儿,消除患儿对周围环境及医护人员的陌生感,取得治疗上的合作。
1.2.7并发症的护理:一旦发现患儿精神症状发生改变,出现神志萎靡,高热,剧烈头痛,呕吐,恶心易惊肢体抖动等及时告知医生。并告知家属让患儿卧床休息,头部偏 向一侧,尽量减少患儿头部活动。在用药的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1.2.8健康宣教:病情观察宣教,注重在巡查过程中用痛俗的语言与患儿家属沟通。请求患儿家属配合密切留意患儿病情变化,出现如下情况,立即向医护人员报告。(1)体温升高38.5以上,持续不退着;(2)不吃不喝、呕吐、哭闹不安;(3)嗜睡、昏睡、精神萎靡、烦躁、易惊、身体抖动;(4)呼吸急促、2忽快忽慢、深大呼吸等改变着。
1.2.9出院指导:出院后也应该注意婴幼儿的营养,多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等。尽量减少去人多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第五版传染病学。
[2] 李伟;贾延敏;;小儿手足口病58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年15期
[3] 杨智宏,朱启镕,李秀珠,王晓红,王建设,胡家瑜,唐伟,崔爱利;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年09期
[4] 李春兰;;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李琳琴.1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现代护理杂志,2008,5(9):135.
【关键词】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80-02
手足口病分五期:分别是手足口出诊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心肺功能衰竭期、恢复期
1 临床资料:
5个案例介绍如下:
1.患儿张某某、男、2岁、以“发热,口腔疱疹1天,肢体抖动1次”入院。入院 最高体温达39.2°C,患儿精神食纳差,肢体抖动约半分钟。化验结果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心肌酶升高。2.患儿焦某某、男、1岁、以“发热、出疱疹、易激箬、肢体抖动半天”入院。最高体温达38.8°C,患儿口腔、手心、脚心疱疹,同时患儿精神食纳状况差,易激箬,间断出现肢体抖动。3.患儿管某某、男、3岁、以“发热、皮疹3天,加重伴呕吐1天”入院。入院最高体温达39°C,伴有颈部不自觉抽动,以及非喷射性呕吐。精神萎靡,食纳差,呕吐约4到5次,伴易惊,以及双下肢不自觉抽动,行走不稳。4.患儿李某某、女、4岁、以“发热、手心及咽部疱疹2天”入院。最高体温达40°C,同时出现伴精神差,有肢体抖动。化验结果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5.患儿宋某某、男1岁、以“发热3天、手、足口部皮疹2天”入院。最高体温达39.5°C,急性发热病容,精神差,肢体抖动,入院第二日晚,患儿心率增快至170次每分,精神萎靡。
1.1上述是重症患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有:
1.1.1 呼吸系统的表现: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咽部充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淋巴结肿大。
1.1.2神经系统的表现:患儿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烦躁、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及危重着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1.1.3循环系统的表现: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浅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1.1.4消化系统的表现:食欲差、呕吐、恶心伴有大便不通畅。
1.2 护理:
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因此预防上主要做到:
1.2.1饮食护理:患儿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患儿因口腔疱疹疼痛,不愿意进食,要多鼓励,或表扬患儿进食,要少量多餐,要吃些清淡、温 性 、可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禁食冰冷 、辛辣 、咸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患儿病情变化。进食越多越增加患儿的体循环血容易导致肺水肿,脑出血等。不能进食者应及早给予鼻饲。
1.2.2环境护理:避免与患儿接触病毒污染,家长尽量减少孩子到拥挤的人群或是公共场所人群密切场所玩耍,减少接触传播,如,病毒污染的毛巾,玩具,等物品。流行时,做好个人及家长的卫生,勤给患儿洗手,患儿的衣服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提防手足口。
1.2.3皮肤护理:保持患儿衣服宽松,柔软,并保持床铺干燥整洁,患儿出汗时,及时更换衣服,以免受凉并加重病情,避免患儿及家长用手抓挠疱疹处。给患儿修剪指甲,避免用各种消毒液冲洗疱疹处,防止感染。
1.2.4口腔护理:患儿病后口腔疼痛拒绝进食,哭闹不停等,在护理过程中注意檫洗是注意棉签头有无松动,防止棉签头脱落口腔内,棉签不宜过湿,以防止患儿将溶液吸入呼吸道。避免刺激食物摄入。如:酸,辣食物。
1.2.5用药护理:对病情危重患儿,高热患儿要及时测量体温,尤其体温居高不下或继续升高者,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多鼓励患儿喝水,并少量口服退热药。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降温变化。如有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患儿精神症状发生改变,出现神志萎靡,高热,剧烈头痛,呕吐,恶心或易惊、肢体抖动等及时告知医生,遵医嘱给予镇静等药物对症治疗等,同时给予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等药物治疗。心功能受累的患儿,遵医嘱立即给予抗感染,强心,营养心肌,扩血管治疗。还要每天要密切监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心肌酶、血糖的变化。
1.2.6心理护理:患儿患病后导致家长过度紧张,医护人员必须安向家长耐心的做好解释工作,帮他们认识疾病,并接受现实,取得家长的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并配合医护人员一起照顾患儿,直到康复。患儿由于环境的改变,会产生恐惧,患儿会哭闹不安,避免家长在患儿面前激动大闹,防止患儿心率加快。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态度温和体贴,关心患儿,并鼓励或表扬患儿,消除患儿对周围环境及医护人员的陌生感,取得治疗上的合作。
1.2.7并发症的护理:一旦发现患儿精神症状发生改变,出现神志萎靡,高热,剧烈头痛,呕吐,恶心易惊肢体抖动等及时告知医生。并告知家属让患儿卧床休息,头部偏 向一侧,尽量减少患儿头部活动。在用药的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1.2.8健康宣教:病情观察宣教,注重在巡查过程中用痛俗的语言与患儿家属沟通。请求患儿家属配合密切留意患儿病情变化,出现如下情况,立即向医护人员报告。(1)体温升高38.5以上,持续不退着;(2)不吃不喝、呕吐、哭闹不安;(3)嗜睡、昏睡、精神萎靡、烦躁、易惊、身体抖动;(4)呼吸急促、2忽快忽慢、深大呼吸等改变着。
1.2.9出院指导:出院后也应该注意婴幼儿的营养,多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等。尽量减少去人多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第五版传染病学。
[2] 李伟;贾延敏;;小儿手足口病58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年15期
[3] 杨智宏,朱启镕,李秀珠,王晓红,王建设,胡家瑜,唐伟,崔爱利;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年09期
[4] 李春兰;;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李琳琴.1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现代护理杂志,2008,5(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