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刊理由
素质教育是最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旨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并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以适应社会性人才需求的社会实际。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中国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要想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宏观上讲,必须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从行政机关到教育部门,从普通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都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制定全新的、系统的改革措施并付诸实践。从微观上讲,必须加强对教学第一线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帮助其树立新的与当今社会改革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激发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教育改革还必须有诸如劳动就业机制、家长对子女的引导等等社会各方面的改革相配合。
二十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确定了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70年代,邓小平同志又指出:“教育要面向四个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不难看出,中国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社会整体教育目的是这样,基础教育更应当如此。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社会现象的影响,教育思想逐渐被扭曲了,尤其是中学教育尤为突出。被扭曲了的教育思想,在社会风气、社会心态的综合影响下,致使基础教育逐渐走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道路。为了提高升学率,许多地方许多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手段上展开激烈的竞争,而且愈演愈烈,愈走愈远,已形成很难应对的社会性问题。
以素质教育升华教育质量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按照教育规律进行的教育。素质教育包含了应试教育的全部合理要求,反映、体现了全部基础教育的性质。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素质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完整的结合,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也是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革除传统教育的弊端,达到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即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教育质量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诸方面教育质量的总和,而不是单一智育质量所能代替的。
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才能满足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可见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它是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头等重要的大事。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秉赋的基础上,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所形成的稳固的性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是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非智力心理素质等。抓住学生素质的提高,就是抓住基础教育的本质,把握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这个问题解决后,基础教育的其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目前,许多地方的中学基础教育以畸形的应试教育代替了科学的素质教育,它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既有社会性也有历史性。中国的应试教育是由来已久的,从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到目前各式各样的检查评比和竞争性考试,导致许多学校不得不奉行违反教育规律的教育模式,“题海战术”“补课比拼”等传统教育模式,都是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专门以应付考试为目的教育方式。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社会上就业门路、劳动人事制度、招考制度和教育评估制度等一系列问题所至,不得不使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积极热衷于应试教育,以保持学校存在的“价值”和“竞争力”。
应试教育只能迎合于扭曲了的社会现象的需要,而担负不起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素质高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应试教育的严重后果大体如下:第一,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种教育只能使学生单纯地学到一些知识,而不能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第二,不利于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应试教育把人们引导到只关心升学率上来,而对教育如何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则考虑得很少,那些未能升学的毕业生很不适应当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第三,不利于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应试教育只重视少数升学有望考高分、挣面子的尖子班和尖子生,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挫伤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这就改变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第四,不利于校长、教师的素质的提高。应试教育迫使大多数校长、教师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如何对付各种考试上,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学习和钻研政治理论、教育理论和其它社会知识,当然无法提高业务能力,没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教改实验和总结教改经验,进而影响了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深化改革促教育积极转轨
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培养的学生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我们一定要站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高度,面向未来,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把中国的基础教育迅速地转移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正确轨道上来。为此,相关的一些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加强基础教育的“转轨”的领导。各级党政领导和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必须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正确引导和支持学校开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改革实践,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有利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要在全社会进行端正教育思想的宣传教育,促进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教育的和谐一致,创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良好教育环境。
二、人事劳动部门也应当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积极配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那些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劳动就业政策和机制,开拓思路、广开门路,为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以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作出积极的努力。
三、从现行的基础教育体制、内容、途径、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整体改革,使中国的基础教育,逐步转移到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上来。同时,更重要的是改革考试制度,升学考试是指挥棒,更应淡化单一的升学考试的选拨功能。
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学校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不要只看升学率,主要看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评估的导向作用。
五、教育工作者本身应端正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念,树立辩证的教学观。同时,校长、教师应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校长、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校长、教师素质不高直接影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所以,一方面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在岗校长、教师的轮训;另一方面要提高师范院校招生质量,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的中学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并加强师范院校毕业生的素质教育,以使教育队伍保持良性稳定发展。
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要防止非左即右的不良倾向。素质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绝不是要偏废智育发展。素质教育,学生仍然应该以学习为主,学校仍然应该以教学为中心,决不能借故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影响学校的正常活动。须知,素质教育本身就含有应试教育的全部合理要求。
素质教育是最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旨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并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以适应社会性人才需求的社会实际。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中国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要想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宏观上讲,必须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从行政机关到教育部门,从普通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都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制定全新的、系统的改革措施并付诸实践。从微观上讲,必须加强对教学第一线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帮助其树立新的与当今社会改革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激发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教育改革还必须有诸如劳动就业机制、家长对子女的引导等等社会各方面的改革相配合。
二十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确定了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70年代,邓小平同志又指出:“教育要面向四个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不难看出,中国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社会整体教育目的是这样,基础教育更应当如此。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社会现象的影响,教育思想逐渐被扭曲了,尤其是中学教育尤为突出。被扭曲了的教育思想,在社会风气、社会心态的综合影响下,致使基础教育逐渐走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道路。为了提高升学率,许多地方许多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手段上展开激烈的竞争,而且愈演愈烈,愈走愈远,已形成很难应对的社会性问题。
以素质教育升华教育质量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按照教育规律进行的教育。素质教育包含了应试教育的全部合理要求,反映、体现了全部基础教育的性质。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素质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完整的结合,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也是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革除传统教育的弊端,达到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即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教育质量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诸方面教育质量的总和,而不是单一智育质量所能代替的。
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才能满足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可见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它是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头等重要的大事。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秉赋的基础上,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所形成的稳固的性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是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非智力心理素质等。抓住学生素质的提高,就是抓住基础教育的本质,把握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这个问题解决后,基础教育的其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目前,许多地方的中学基础教育以畸形的应试教育代替了科学的素质教育,它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既有社会性也有历史性。中国的应试教育是由来已久的,从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到目前各式各样的检查评比和竞争性考试,导致许多学校不得不奉行违反教育规律的教育模式,“题海战术”“补课比拼”等传统教育模式,都是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专门以应付考试为目的教育方式。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社会上就业门路、劳动人事制度、招考制度和教育评估制度等一系列问题所至,不得不使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积极热衷于应试教育,以保持学校存在的“价值”和“竞争力”。
应试教育只能迎合于扭曲了的社会现象的需要,而担负不起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素质高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应试教育的严重后果大体如下:第一,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种教育只能使学生单纯地学到一些知识,而不能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第二,不利于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应试教育把人们引导到只关心升学率上来,而对教育如何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则考虑得很少,那些未能升学的毕业生很不适应当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第三,不利于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应试教育只重视少数升学有望考高分、挣面子的尖子班和尖子生,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挫伤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这就改变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第四,不利于校长、教师的素质的提高。应试教育迫使大多数校长、教师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如何对付各种考试上,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学习和钻研政治理论、教育理论和其它社会知识,当然无法提高业务能力,没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教改实验和总结教改经验,进而影响了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深化改革促教育积极转轨
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培养的学生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我们一定要站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高度,面向未来,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把中国的基础教育迅速地转移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正确轨道上来。为此,相关的一些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加强基础教育的“转轨”的领导。各级党政领导和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必须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正确引导和支持学校开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改革实践,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有利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要在全社会进行端正教育思想的宣传教育,促进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教育的和谐一致,创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良好教育环境。
二、人事劳动部门也应当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积极配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那些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劳动就业政策和机制,开拓思路、广开门路,为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以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作出积极的努力。
三、从现行的基础教育体制、内容、途径、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整体改革,使中国的基础教育,逐步转移到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上来。同时,更重要的是改革考试制度,升学考试是指挥棒,更应淡化单一的升学考试的选拨功能。
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学校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不要只看升学率,主要看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评估的导向作用。
五、教育工作者本身应端正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念,树立辩证的教学观。同时,校长、教师应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校长、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校长、教师素质不高直接影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所以,一方面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在岗校长、教师的轮训;另一方面要提高师范院校招生质量,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的中学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并加强师范院校毕业生的素质教育,以使教育队伍保持良性稳定发展。
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要防止非左即右的不良倾向。素质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绝不是要偏废智育发展。素质教育,学生仍然应该以学习为主,学校仍然应该以教学为中心,决不能借故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影响学校的正常活动。须知,素质教育本身就含有应试教育的全部合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