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改革理论内涵的解读

来源 :浙江人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cu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化改革是数字浙江建设的新阶段,是数字化转型的一次新跃迁,是浙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从数字技术应用到数字化改革,是一场波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涵盖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的全方位变革。新一代数字技术从组织化迈向社会化应用,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管理体系,也更深刻地改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和社会组织的运行模式。
  一场以数字化为形式、以技术进步为手段、以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为目标的治理变革已经全面展开。数字化改革,既是数字化赋能全面深化改革,也是将数字领域纳入改革范畴。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已经成为当下和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选择。数字化改革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征内涵。
  以数字技术为要素  催生改革新动能
  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数字技术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其着眼于整个系统的赋能而不是孤立的技术应用。如今,各种感应探测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目标的改革工作具备新动能。
  大数据推动改革工作的精准化。大数据实现了对改革工作全过程的精准掌握,并预测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能够针对不同改革领域和问题进行情境映现和成效评估。另一方面,管理决策范式呈现出数据驱动的全景式特征,改革工作可以触达更加微观层面,直接面向问题解决的同时,借助多维异构数据整合实现全局联动。
  数字化流程推动改革工作的高效化。数字化流程从根本上改造服务方式与业务流程,并嵌入到人们生产生活中,这使得政府工作可以更为直接地面向人民的现实需求。通过数据采集、共享、处理、反馈,政府和相关主体可以解析洞察社会经济需求,并通过业务协同实现服务的创新与适配,将“由内而外”的传统政府服务模式转变成“由外而内”的需求发现模式,实现改革创新。
  平台协同推动改革工作的系统化。数字化平台改变了传统以行政命令和责任机制为核心的运作方式,促进了内部协同和风险共担。政府角色也由以往的唯一决策主体转变为平台协同的“规划者”和“参与者”。数字化平台有助于改革工作纳入更多主体,减少过程中的冲突与矛盾,提高整体工作的系统性。
  以数字应用为载体  架构改革新空间
  数字空间已经成为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连接载体,其本身已经成为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且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应用的高度普及与发展,数字空间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系统性的问题,亟待在体制建设上下大功夫。
  数字领域的改革具有两面性。随着“数字世界”不断融入“物理世界”与“人类社会”,环境、人类与数据相互影响,形成了以数据要素为核心、高度互联、去中心化的新生产关系。数字世界一方面代表了对现实问题的改革和颠覆,使之成为改革的代名词;同时又是现实世界所存在问题的映射。数字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在于它不局限于特定时间与空间,因此扩展了其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的范围与持续时间。
  数字领域的改革更加碎片化。数字领域的组织边界日益模糊,需要治理和服务的对象不再是简单的公民个人和企业组织,而是庞大的具有多种角色属性的用户群体。这使得改革工作面临碎片化的挑战。问题的碎片化会进一步要求改革工作方式的重构。不同于传统现实领域改革的一步到位,数字领域的改革往往是试错性的和进化式的。在保证决策稳定的前提下,改革工作需要隨着需求的变化而推进深化。
  数字领域的改革对政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要将改革工作有效深入到数字领域,需要政府具备针对数字化平台、应用和相关生态的科学治理能力,这进一步要求推动政府工作和决策方式的改革。例如成立围绕创新业务、场景的跨部门合作创新小组,建立专门的数字领域制度建设与治理部门,避免数字化应用带来的社会性和经济性系统风险。
  以数字治理为模式  共创改革新价值
  数字技术使得公民、企业、政府等不同主体打破传统边界,在广泛互联的基础上不断共享创新,促成了主体之间前所未有的连接能力,形成了全新的生产和生活关系。这种关系的改变使得数字化改革的价值创造路径发生改变:从政府以服务对象高效便捷获得服务出发,单方面提升行政管理的内部效率;到关注服务对象主动参与服务的交付,在社会范围内协同各主体进行价值共创。
  创新体制机制,共创公共价值。数字化改革的价值内容更关注多元主体带来的外部效益,这些外部效益会影响不同主体,不仅涉及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也涉及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从而通过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交互来对各个服务场景进行治理,共同创造社会价值。政府角色从传统的单一供给模式中的“全能者”,改革为多元主体协同模式下的“统筹规划者”,通过政府与社会接口的定义来界定各个主体的权责,也通过接口的数据交换来协同各个主体在场景中的行为。数字化改革,实则是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让其更好地适配当下数字化多元利益冲突的挑战。
  生产关系重塑,激发新生产力。随着数字连接的泛在化,社会经济参与者借助广泛、高效的信息闭环形成交互连接,正朝着更加复杂和相互依赖的劳动分工发展。主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逐渐形成“社会化生产”的生产服务方式,激发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了政府服务的灵活性和专业性。因此,数字化改革实则是建立一套重塑生产关系的机制来激活各主体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升生产力。
  以人民为中心,丰富改革效果评价方式。改革的价值不再围绕单方面的效果,而是通过数据来监督、协同各供需主体实现整体满意,在评价上可以更侧重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省域治理的系统性,以及整体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
  (作者系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其他文献
“红山村塘子头自然村有一处线路电线杆老旧,有些电线垂落在农田树丛中,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各类管线交织在一起,分辨不清。这样的现象显然不符合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2021年4月23日上午9时,长兴县和平镇红山村的镇人大代表李阳在寻访美丽乡村建设短板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他随即掏出手机,对存在问题的杆线点位和周边情况进行拍摄,并通过“浙政钉”手机端中的“新时代美丽乡村补短板”微应用模块,将影像资料、分类
自2018年10月建所以来,嘉兴市公安局南湖区分局七一派出所先后荣立 集体一、二、三等功各1次,荣获公安部第一批部级“训练标兵”集体、浙江 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最
期刊
2019年初,《周易概论》英文版在美国出版.该书由著名易学家刘大钧教授撰写、山东大学张文智教授翻译、美国汉学家戴思客教授校译.这是中文易学专著首次译成英文,且译者是中国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浙江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打造“科技中国”浙江样板间。  为全力推动浙江“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落地,2021年,省人大常委会采取全省统一部署、上下配合的方式,开展科技创新专项审议工作。与以往不同,此次专项审议除了省、市、县(市、区)人大上下联动,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其中,还吸纳了一批院士专家为我省科技创新建
在当前网贷借贷从严监管的大环境下,涉“校园贷”犯罪呈现线下为主,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态势.从主体层面看,涉“校园贷”犯罪以线下团伙作案为主,组织严密,犯罪体系
立法是法治之前提,良法是善治之基础。15年来,省人大常委会以“八八战略”为引领,全面实施决议各项内容,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2006年至今,共制定(修订)省地方性法规161件,修改212件次,审查批准设区市地方性法规328件,立法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聚焦中心大局,發挥立法功能。坚持把立法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谋划,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出台了
期刊
监察司法委是人大从事法治监督的重要机构,职责范围纵贯立法、执法、司法、普法整个链条,监督对象涵盖“一府一委两院”各个方面。15年来,监察司法委的机构名称有所改变,但监督执行“法治浙江”决议的历史使命始终没变,服务保障法治化改革的责任担当始终没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始终没变。我们以厉行法治为动力,以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主軸,以破解执法司法领域深层次问题为突破口,全力打造硬核监督成果,在人大制
期刊
近年来,校园恶性犯罪案件频发,严重刺激公众安全神经;常态化疫情防控利剑高悬,校园安全压力剧增;心理健康成为安全隐患新痛点,利害纠结矛盾重重.而当下基层社会治理的警网融
通过对K公司上市以来的经营行为进行全流程分析,发现其对赌协议之下潜在的犯罪风险具有连续性、累积性和隐蔽性,其犯罪表现为涉及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股价异常波动以及核心资
智慧社会的犯罪形态已然转型,治安治理政策必须与时俱进.实践中,我国治安防控政策尚未适应智慧社会犯罪形态结构转化的形势需要,碎片化现象突出,运动式防控政策痕迹明显,粗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