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资治通鉴·汉纪》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nj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武既徙北海上a,禀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b,卧起操持,节旄尽落c。武在汉,与李陵俱为侍中d;陵降匈奴,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足下兄弟二人,前皆坐事自杀;来时,太夫人已不幸;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馀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武曰:“武父子无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斧钺、汤镬e,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资治通鉴》卷二十三《汉纪》)
  注释:
  a 苏武:字子卿,西汉大臣。汉武帝时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又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最终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以彰显其节操。
  b 汉节:汉代使臣出使所持的节杖,由皇帝授予,是国家的
  象征。
  c 节旄(máo):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
  d 李陵:字少卿,西汉名将,李广之孙。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兵败后投降匈奴。 侍中:古代职官名。秦始置,两汉沿用,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要职。
  e 斧钺(yuè)、汤镬(huò):古代的两种酷刑。斧钺是用斧钺劈开头颅,使人死亡。汤镬是把人投入沸水中,让其死去。镬,古代的大锅。
  大意:
  苏武被匈奴放逐到北海边以后,得不到粮食供应,便挖掘野鼠,吃鼠洞中的草籽。他手持汉朝的符节牧羊,无论睡卧还是起身都带着它,以致节杖上的毛缨都脱落了。苏武在汉朝时,与李陵同为侍中;李陵投降匈奴后,不敢求见苏武。过了很长时间,单于派李陵来到北海边,为苏武摆下酒席,并用乐队助兴。李陵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一向情谊深厚,所以派我来劝你,单于愿意对你虚心相待。你终究不能再回汉朝,自己白白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的信义节操,又有谁能看到呢!你的两个兄弟,先前都因罪自杀;我来这里时,你母亲也已不幸去世;你的夫人年轻,听说已经改嫁别人了;只剩下两个妹妹、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如今又过了十几年,是否还在人世,也不得而知。人的一生,就像早晨的露水一般短暂,你又何必长久地如此自苦!我刚投降匈奴时,精神恍惚,像要发疯,恨自己辜负汉朝,还连累老母亲被拘禁牢狱。你不愿归降匈奴的心情,怎么会超过我!况且皇上年事已高,法令变化无常,大臣无罪而被抄杀满门的达数十家,安危不可知,你还要为谁这样做呢!”苏武说:“我父子本无才德功绩,全靠皇上栽培,才得以身居高位,与列侯、将军并列,且使我们兄弟得以亲近皇上,所以我常希望能够肝脑涂地,报答皇上的大恩。如今得以杀身报效皇上,即使是斧钺加身,汤锅烹煮,我也心甘情愿!为臣的侍奉君王,就如同儿子侍奉父亲一般,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遗憾。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点评】
  选文是司马光根据班固的《汉书·苏武传》改编而成。面对北海的凛冽寒风,苏武宁愿与冷月为伴;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苏武以行动表明信念;面对李陵的劝降,苏武以言辞做出回绝。苏武用坚守与执着,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用真诚和忠心描绘了一幅名传千古的不朽画卷。孟子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意志在苏武身上得到了真实又全面的展现。正因为如此,苏武的英名反复出现在历代的诗词、散文、辞赋、戏曲、小说之中,苏武牧羊的故事直到今天仍广泛流传,而苏武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个性、民族气节以及矢志不渝的爱国意志,仍感动着无数的中国人。(高希)
其他文献
为向东坡传语,  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  江上一犁春雨。  (《东坡全集》)  【品读】  因“乌台诗案”,苏东坡被贬黄州好几年。这期间,他带领家人开垦了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后来,朝廷又重新启用他,任职翰林学士。这首好读的小词,就是任职时期的作品。依词可见,他虽身居高位,然似很怀念黄州那四年开荒种地的躬耕生活。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期刊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的两句激动人心的话。“老当益壮,穷且益坚”,并非王勃首创,而是从马援的“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演化而来。  马援(前14—后49)字文渊,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是东汉初年的开国功臣之一,《后汉书》卷二四有传。他少有大志,王莽代汉时,他做都邮(地方监察官),因同情重罪囚犯,纵之,自己也亡命他乡。遇赦后,
期刊
武王伐殷,得二丈夫。而问之曰:“殷之将亡,亦有妖乎?”其一人对曰:“有,殷国尝雨血,雨灰,雨石,小者如椎,大者如  箕①。六月雨雪深尺余。”其一人曰:“是非国之大妖也。殷君喜以人餧虎b,喜割人心,喜杀孕妇,喜杀人之父,孤人之子。喜夺,喜诬。以信为欺,欺者为真;以忠为不忠,忠谏者死,阿谀者赏,以君子为下。急令暴取。好田猎,出入不时。喜治宫室,修台池,日夜无已。喜为酒池、肉林、糟丘,而牛饮者三千,饮人
期刊
凯风  凯风自南a,吹彼棘心b。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c。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d。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e,在浚之下f。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g,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诗经·邶风》)  注释:  a凯风:和风。这里比喻母爱。  b棘心:酸枣树初发的嫩芽。这里比喻孩子。  c劬(qú)劳:劳苦。  d棘薪:酸枣树已经长大,可以当柴烧。这里比喻孩子已经
期刊
东晋第一任皇帝司马睿(276—323),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其父司马伷为司马昭的同父异母弟),司马炎有二十六个儿子,不管如何排位,都轮不到司马睿当皇帝。司马光说他以“宗室疏属,遁居江表”,确实不假。西晋灭亡,由他继统晋朝江山,实乃风云际会的结果。311年,洛阳沦陷,两年后晋怀帝司马炽被杀,晋愍帝司马邺在长安即位,但是,长安并没有可以抵抗的兵力和可以留守的粮草。晋愍帝只能束手待毙,在江东的司马睿却在
期刊
当今,各种考试辅导班如火如荼,市场上的各类考试辅导书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可见考试经济之火爆。其实,考试经济自古有之,辅导班、辅导书之类的东西并不是现代专利。  隋代实行科举考试后,专门针对科考的辅导班也就应运而生,发展成书院、文社模式。书院至宋代大盛,有700余所,文社至明代为盛。书院和文社大多数是地方上的有钱人出资兴建,花费重金聘请已回乡或致仕的举人、进士,或者有名气的学者担任讲师,对学生进行专门
期刊
说起“和”,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和谐、和睦,以及“和为贵”“家和万事兴”这样的谚语格言。确实,在我国的思想中,“和”就是一个满载着喜庆、美好意义的词汇。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对于“和”的概念更应该深入探寻、把握,这样才能使“和”的精神得到贯彻,把“和”的风气带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和谐相处、求同存异的思想源流  “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古老的概念。在据说创作于商代中期的《尚书·说命
期刊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曾于建安十五年(210)、十九年、二十二年先后下过三道求贤令。在这三道令里,曹操提出了一个有名的观点——唯才是举,强调在用人问题上,关键看才能;只要才能卓越,即便德有不足,甚至“不仁不孝”,也要毫不犹豫地选拔任用。围绕“唯才是举”,求贤令共讲了三层意思:其一是说人无完人,若一直等着任用完美之人,那像齐桓公那样的君主就永远难以成就王霸之业;其二是说品德高尚的人未必
期刊
去杭州参加一个会议,在回来的火车包厢里邂逅了一位杭州萧山的民营企业家。我们年龄相仿,而且包厢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们很快就聊了起来。他听出来我是山东人,说他自己就是去孔子的故乡,山东的曲阜师范大学听国学课的。他每个月都要去一次,每次在那里三天时间,听一位博导讲国学。  我很吃惊,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每个月坐火车从杭州去山东听国学课,而且是那种朝圣般的虔诚态度,这实在是不多的例子。他告诉我,他的企业是
期刊
我的一生,母亲很少夸奖过我。  我从小就非常挑食——直挑到今天,我已经到了这样一把年纪。  但母亲的教育对我影响最大。  母亲的教育是“斯巴达”式  的。  我只要说一声不喜欢吃鱼,她就故意摆上带头的整条鱼。  母亲说:“乃木大将曾被迫吃不爱吃的东西,到后来他就习惯了。”  我说:“我不想当乃木大  将。”  现在,我已长大成人,不喜欢吃的东西还是不吃。  那些年,母亲把我吃剩下的东西连续十来天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