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的396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NRS2002评分系统计算患者入院时的营养评分,NRS2002评分≥3分者认定为有营养风险者。通过单因素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以及NRS2002评分与直肠癌前切除术
【机 构】
:
237000 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普通外科,237000 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普通外科,237000 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的396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NRS2002评分系统计算患者入院时的营养评分,NRS2002评分≥3分者认定为有营养风险者。通过单因素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以及NRS2002评分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
结果全组396例患者NRS2002评分≥3分者157例(39.6%),NRS2002评分< 3分者239例(60.4%)。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3例(3.3%,13/3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NRS2002评分、术前肠梗阻、吻合口距肛缘距离以及肿瘤TNM分期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有关(均P< 0.05)。其中,NRS2002评分≥3分者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3分者[6.4% (10/157)比1.3%(3/239),χ2= 7.806,P= 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NRS2002评分≥3分(OR= 3.988, 95% CI:1.004~ 15.837,P= 0.049)、术前有肠梗阻(OR= 5.780,95% CI:1.320~ 25.311 ,P= 0.020)以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 cm(OR= 0.236,95% CI:0.071~ 0.785,P= 0.019)是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发生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对于直肠癌前切除术前NRS2002评分≥3分、术前有肠梗阻以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 cm的患者,应警惕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其他文献
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和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应用为直肠癌手术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腹腔镜直肠TME手术所涉及的血管处理主要针对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结扎肠系膜下动脉的方式有两种:不保留左结肠动脉的高位结扎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低位结扎。本文回顾并分析近年来最新的国内外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对吻合口瘘和手术时间这两个方面的影响作一评述,以期为肠系膜下动脉处理方式的选择提供
随着胃癌标准根治术的推广,术后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这既有患者自身因素,也有医源性因素。明晰术后假性动脉瘤产生的原因,重视临床症状和体征,恰当的处理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认真的术前评估、精细的术中操作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假性动脉瘤的发生。
吻合口瘘是结直肠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影响吻合口瘘的因素很多,包括患者和疾病相关因素、术前因素(新辅助放化疗和机械性肠道准备等)、术中因素(吻合方式、是否行注水试验、是否行预防性造瘘和手术方式等)及术后因素(术后用药等)。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并可参考预测和诊断模型。吻合口瘘一旦确诊,需立即处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疾病严重程度选择最佳的治疗策略。对于腹腔内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鸟苷酸环化酶(GUCY2C)蛋白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999年12月至2009年12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39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标本,诊断均经病理证实;另选取同期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的39例患者的正常黏膜标本及经内镜治疗后的47例腺瘤组织标本作对照。所有标本制作成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G
目的总结以急性完全性小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急性阑尾炎的疾病特点,减少误诊并为选择适宜的诊治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普通外科于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共收治了以急性完全性小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3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对这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3例患者均为急诊入院。发病至入院时间(62.2 ± 25.0)h ;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和停止排气
目的探讨抑制γ突触核蛋白(SNCG)基因表达对结肠癌细胞株生长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针对SNCG基因的mRNA序列(GENBANK :No.NM003087.2 ),设计合成干扰SNCG基因表达的RNA (siRNA)有效靶序列及其DNA,与慢病毒骨架质粒GV115(hU6-MCS-CMV-EGFP )连接并包装,获得实验组慢病毒LV-SNCG-RNAi-EGFP,并用相同步骤构建阴性对照组慢病毒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肿瘤外科行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77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有无发生腹腔感染分为腹腔感染组(110例)和非腹腔感染组(663例)。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30 min至2 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
目的探讨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间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中心接受三间隙引流术(分别切开黏膜和内括约肌之间的黏膜下间隙、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间的括约肌间隙及外括约肌以外的括约肌外间隙并充分引流)的25例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三间隙引流组)。另选取同期行单纯脓肿切开引流术(单纯切开引流组)和切开挂线术(切开挂线组)的患者资料,依据年龄、性别及脓肿
目的观察双补片法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5年4月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接受双补片法治疗的12例重度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双补片法包括经腹直肠悬吊加补片固定术及经会阴补片法肛管成形术两步手术。观察本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半年的Wexner排粪失禁评分及肛管直肠测压结果。结果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