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一门实验型学科,实验是其主要教学内容之一。而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化学实验中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性也逐渐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并展开了一定的研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在这里就以初中化学实验中的探究性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初中阶段重要课程,也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其涉及的化学元素、化学方程式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实验是学习化学重要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把书面知识通过实验的过程,为学生展示结果的由来,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归纳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和家长都不怎么重视化学实验,认为化学实验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没有作用,反而占用了不必要的时间,耽误学生学习。还有一些学校因为资金投入不足,化学实验设备比较简陋,因此许多化学实验得不到实施。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对学生非常重要,学生只有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探讨等过程,才能真正的掌握化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同时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拓展。
一、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资源,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一)在实验中探索新的知识
创新意识是促进学生进行创新、创造行为的基础动机。每个学生都拥有创新的潜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拓展实验的思路,让化学实验变得更加有趣、更具有探索性,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动脑、探索等方式在实验过程中萌发创新意识,同时教师也要多给予学生鼓励,鼓励他们自主去探索事物的本质。比如,《水的组成》的学习,在已会写水化学式H2O,并且知道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以后,通过实验来研究水的组成。教师可以对水的组成实验提出以下设问:①水都有哪些物理性质?②冰能够浮在水面上,与水的哪个性质有关?③玻璃瓶中的水结冰以后为什么常常将瓶子冻裂?④高原地区烧开水为什么要用高压锅?⑤对水进行电解实验,接通电源后,两级各有什么现象?与正极连接的玻璃管中气体和与负极连接的玻璃管中气体体积谁多谁少?⑥通电以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动手、动脑。
(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设计性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演示实验变为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将实验变得更具有探究性,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比如:在水的净化演示实驗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实验物品,然后让学生自拟一个水的净化实验方案来进行净化实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①学生书写实验方案;②学生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③教师进行评价;④师生对结论进行探讨。这样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能力,也使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注重实验的探究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创新
在学习中的探究性教学是为了使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主动的去探索未知知识,这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质的突破和飞跃。探究性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学习的空间,动手动脑的机会,促进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融合贯通,真正的掌握化学知识,并可以灵活的运用。比如,以《燃烧和灭火》中燃烧的条件为例,教师提出问题:“燃烧需要哪些条件?”问题一提出,学生纷纷进行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要有可以燃烧的物质。”“要有氧气”“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在学生给出自己的猜想以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在这些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假设。
假设1:以上三个条件只要满足一个就可以燃烧。
假设2:必须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燃烧。
假设3:满足其中两个条件就可以燃烧。
根据这些假设,让学生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并以上述的猜想与假设来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旁进行指导。
实验:在烧杯中放入半杯80℃左右的热水,在烧杯上放一块薄铜片,然后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上一小块白磷和小堆红磷,烧杯热水中放一小块白磷。观察现象,过了一会儿,铜片上白磷燃烧起来而红磷和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分析:红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烧物,铜片上白磷达到了着火点并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燃烧;而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是并没有达到着火点,因此不燃烧;最后热水中的白磷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有和氧气接触,所以也不燃烧。
因此得到结论,通过实验可以证明,燃烧所具备的条件是:必须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或者空气接触,然后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且这三个必须同时满足,才能燃烧。
三、精心设计探究性习题,提高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精心为学生设计研究性习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对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习题可以避开实验条件,学生可以在脑中利用已知的知识进行思考,在大脑中形成初步的探究步骤,在大脑中设计不同的可能性,然后进行利弊分析,找到最准确的结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锻炼探究思维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探究思维品质。比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中,在学习过锌和稀硫酸反应,镁和盐酸反应以后,探讨:其他的金属可以和稀硫酸反应吗?它们中那种金属更活泼?根据什么来判断金属的活泼性呢?让学生进行探讨并设计实验进行检验(要求学生写出简单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通过设计探究性习题,让学生一直处于探索的情境里,主动的参与到实验中,积极的进行思考,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结束语
化学实验对提高初中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探究性实验突出开放式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促进学生求知欲望的提高,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并联系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能有效提高化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蔡育雯.浅谈初中化学实验中的探究性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
[2]叶小兵.浅谈中学化学实验中的探究性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13,22.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初中阶段重要课程,也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其涉及的化学元素、化学方程式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实验是学习化学重要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把书面知识通过实验的过程,为学生展示结果的由来,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归纳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和家长都不怎么重视化学实验,认为化学实验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没有作用,反而占用了不必要的时间,耽误学生学习。还有一些学校因为资金投入不足,化学实验设备比较简陋,因此许多化学实验得不到实施。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对学生非常重要,学生只有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探讨等过程,才能真正的掌握化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同时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拓展。
一、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资源,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一)在实验中探索新的知识
创新意识是促进学生进行创新、创造行为的基础动机。每个学生都拥有创新的潜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拓展实验的思路,让化学实验变得更加有趣、更具有探索性,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动脑、探索等方式在实验过程中萌发创新意识,同时教师也要多给予学生鼓励,鼓励他们自主去探索事物的本质。比如,《水的组成》的学习,在已会写水化学式H2O,并且知道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以后,通过实验来研究水的组成。教师可以对水的组成实验提出以下设问:①水都有哪些物理性质?②冰能够浮在水面上,与水的哪个性质有关?③玻璃瓶中的水结冰以后为什么常常将瓶子冻裂?④高原地区烧开水为什么要用高压锅?⑤对水进行电解实验,接通电源后,两级各有什么现象?与正极连接的玻璃管中气体和与负极连接的玻璃管中气体体积谁多谁少?⑥通电以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动手、动脑。
(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设计性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演示实验变为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将实验变得更具有探究性,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比如:在水的净化演示实驗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实验物品,然后让学生自拟一个水的净化实验方案来进行净化实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①学生书写实验方案;②学生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③教师进行评价;④师生对结论进行探讨。这样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能力,也使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注重实验的探究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创新
在学习中的探究性教学是为了使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主动的去探索未知知识,这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质的突破和飞跃。探究性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学习的空间,动手动脑的机会,促进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融合贯通,真正的掌握化学知识,并可以灵活的运用。比如,以《燃烧和灭火》中燃烧的条件为例,教师提出问题:“燃烧需要哪些条件?”问题一提出,学生纷纷进行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要有可以燃烧的物质。”“要有氧气”“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在学生给出自己的猜想以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在这些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假设。
假设1:以上三个条件只要满足一个就可以燃烧。
假设2:必须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燃烧。
假设3:满足其中两个条件就可以燃烧。
根据这些假设,让学生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并以上述的猜想与假设来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旁进行指导。
实验:在烧杯中放入半杯80℃左右的热水,在烧杯上放一块薄铜片,然后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上一小块白磷和小堆红磷,烧杯热水中放一小块白磷。观察现象,过了一会儿,铜片上白磷燃烧起来而红磷和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分析:红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烧物,铜片上白磷达到了着火点并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燃烧;而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是并没有达到着火点,因此不燃烧;最后热水中的白磷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有和氧气接触,所以也不燃烧。
因此得到结论,通过实验可以证明,燃烧所具备的条件是:必须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或者空气接触,然后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且这三个必须同时满足,才能燃烧。
三、精心设计探究性习题,提高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精心为学生设计研究性习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对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习题可以避开实验条件,学生可以在脑中利用已知的知识进行思考,在大脑中形成初步的探究步骤,在大脑中设计不同的可能性,然后进行利弊分析,找到最准确的结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锻炼探究思维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探究思维品质。比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中,在学习过锌和稀硫酸反应,镁和盐酸反应以后,探讨:其他的金属可以和稀硫酸反应吗?它们中那种金属更活泼?根据什么来判断金属的活泼性呢?让学生进行探讨并设计实验进行检验(要求学生写出简单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通过设计探究性习题,让学生一直处于探索的情境里,主动的参与到实验中,积极的进行思考,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结束语
化学实验对提高初中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探究性实验突出开放式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促进学生求知欲望的提高,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并联系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能有效提高化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蔡育雯.浅谈初中化学实验中的探究性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
[2]叶小兵.浅谈中学化学实验中的探究性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