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肝移植手术以后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主要发生因素

来源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调查肝移植手术以后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主要发生因素。方法以肝移植手术患者8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均实施药物治疗,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肺部感染发生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肺部感染患者共24例(30.00%)。肺部感染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肺部感染患者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肺部感染的术后血肌酐、血白蛋白、机械通气时间、输液量、术后腹腔出血、胸腔积液与非肺部感染组患者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肝移植手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增加死亡率,与术中机械通气时间、输液量、胸腔积液等存在相关性,在治疗过程中需实施综合手段预防肺部感染。
  关键词:肺部感染;肝移植;发生因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1--01
  前言
  肝移植手术在临床较为常见,是用于解决先天性肝脏疾病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术后伴随肺部感染等并发症[1]。研究数据表明,肝移植手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将增加死亡率,因此需明确发生因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本文将以8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肝移植手术患者8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共38例,女性患者共42例;最小年龄是32岁,最大年龄是75岁,年龄平均值是(44.75±4.84)岁。纳入标准:资料齐全;认知正常;具备肝移植手术适应症;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术前感染性疾病;药物过敏;恶性肿瘤;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开展干预工作,不采用防御性抗生素治疗,常规检查,并做好皮肤黏膜、肠道准备工作。在术中,取三代头孢抗菌药物静脉注射,在术后实施抗感染工作,做好呼吸道管理,加强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指导、用药指导等。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比肺部感染组患者与非肺部感染组患者的死亡率;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血肌酐、血白蛋白、机械通气时间、输液量、术后腹腔出血、胸腔积液。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0.0,其中对计量资料的检验方法为T检验,表示方法为±;计数资料的检验方法为X2检验,表示方法为%,组间数据进行比较,P<0.05则表明统计学差异形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低位小肠不完全性肠梗阻调查结果
  80例患者中,肺部感染患者共24例(30.00%)。肺部感染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肺部感染患者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1所示。
  2.2 肺部感染组患者与非肺部感染组患者的发生因素分析
  肺部感染的术后血肌酐、血白蛋白、机械通气时间、输液量、术后腹腔出血、胸腔积液与非肺部感染组患者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2所示。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可见,80例患者中,肺部感染患者共24例(30.00%)。肺部感染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肺部感染患者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肺部感染的术后血肌酐、血白蛋白、机械通气时间、输液量、术后腹腔出血、胸腔积液与非肺部感染组患者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表明肝移植手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术中输液量、术后血肌酐水平、血白蛋白水平、腹腔出血、腹腔积液等。研究指出,肺部感染患者多伴随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且实施机械通气时间与肺部感染存在相关性,随着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肺部感染发生率更高[2]。因此,应当尽可能降低患者的飞不通气时间,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发生率。为了有效预防肝移植手术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应当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抗生素治疗,并严格做好术后管理,加强患者的心理指导,做好饮食护理、睡眠护理、运动护理等,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预防肺部感染发生率。有学者[3]选取肝移植患者进行研究,针对患者实施科学预防措施,包括手术用药错误概率、术后康复执行情况、手术期间医疗知识普及率、导管脱落风险、预防并发症、手术护理失误,并从心理护理、健康知识教育、医护人员管理、体温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等多方面进行干预,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肝移植手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增加死亡率,与术中机械通气时间、输液量、胸腔积液等存在相关性,在治疗过程中需实施综合手段预防肺部感染。
  参考文献:
  [1]赵建利,余伟民,王俊等.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情况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9,40(3):311-314.
  [2]蔡穆,黎永华.肺结核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19,19(8):776-778.
  [3]高伟,王凯,马楠等.亲属活体肝移植治疗儿童胆道闭锁306例临床分析[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9,40(1):13-17.
其他文献
患者女,35岁.因全身间断起水疱、溃疡伴疼痛13年,加重10余日于2005年8月13日来我院就诊.13年前,患者无明确诱因双下肢出现散在黄豆大小硬结和水疱,微痛,曾在当地卫生院给予对症治疗,未见好转,皮损逐渐增至甲盖大小,并破溃渗液、结痂,缓慢愈合后留有萎缩性瘢痕.病程慢性迁延,每年发作1~2次,类似皮损逐年增多,扩展到躯干、上肢、头顶及颜面部.10 d前,皮损形成多处大的溃疡面,并自觉疼痛加剧,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1.5T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采用关节镜检查、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膝关节损伤150例,回顾性分析,評价MRI诊断各类膝关节损伤的效用。结果:关节镜检查阴性1.33%,MRI检查阴性8例(假阴性6例)。MRI检查各类损伤从高到低前分别为胫骨平台骨折、股骨单踝骨折、髌骨骨折、关节积液、外侧半月板撕裂、骨挫伤、内侧半月板损伤,均在9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及效果。方法以60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视为研究组,开始时间为2019年3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3月,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象,视为参照组,均检测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对比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尿酸水平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重症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尿酸水平与轻度患者比较,差异可见P<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1--01  随着人均收入不能增加,人们的饮食结构也不再受限于地区因素的限制,此时各个商家也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并纷纷推出了各种精制食物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即便国家很早就提出了健康饮食标准,但由于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也导致了各种结石的出现,尤其是胆部结石,其发病率往往更高,危害性也较严重。所以本文分析了胆结石的相关症状,
摘要:目的:研究內容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防治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案选择我院自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接受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44例为治疗临床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的数值表法对患者进行了分类:对照组72例,全部采用了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72例,在常规医疗诊断的基础上选择氯吡格雷配合氟伐他汀,进行疗效对比,二组病例通过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有效治疗后,观察组病例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定(NIHSS)小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方法:随机选取本院91例作为样本,调取所有患者的资料,观察91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切口类型之间的关系,以及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本院91例患者中2类切口感染占比最高,为49.45%。1类切口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最短,为(5.20±0.10)天,抗生素联用者率最低,为40.00%。所有抗生素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率最高,占比6
摘要:目的:分析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恩度联合化疗方法的价值,为肺癌研究提供客观的临床数据。方法:在本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抽取9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标准,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常规化疗组和联合化疗组,分别予以两组患者常规化疗方法和恩度联合化疗方法。结果:常规化疗组患者的躯体角色评分为(69.88±6.54)分,精神健康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了解使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进行联合治疗与使用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进行联合治疗两者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选本院从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收治入院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84例作为观察对象,将符合各项标准条件的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均等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2例,针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进行联合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使用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进行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四种不同的预处理方式与再生双极器械清洗效果的相关性,探索出在消毒供应中心不同情形下相对高效、安全的可再生双极器械的预清洗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5月—11月,本院手术室使用后的可再生双极器械,同一型号的污染程度为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器械(排除器械锈蚀严重和性能不完整的),累计600个为一组,为随机分配,采用A、B、C、D四种清洗方法。A组超声机+多酶+机洗、B组软毛刷刷洗+机洗、C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入组,开腹手术294例纳入开腹组,腹腔镜手术185例纳入腹腔镜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最大肌瘤直径、个数、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低于开腹组,腹腔镜手术时间高于开腹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各有优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