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依从性的影响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y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进入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不规范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规范追踪管理,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达标情况、并发症情况、转院情况及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管理后的患者血压达标率94.00%高于对照组70.00%;观察组管理后无患者因病情加重而转院,对照组转院率为14.00%,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脑卒中、心肌梗死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8.00%,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管理前的患者依从性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可以使患者的血压达标率得到提升,降低患者的转院率,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以使患者的依从性得到提升。
  【关键词】社区规范化管理;高血压;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2-0169-02
  高血压是医院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大约有2.7亿,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担[1]。目前并无根治高血压的方法,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是目前控制高血压病情的主要手段[2]。虽然临床医生们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然而我国目前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依然有一些问题如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疗率低、病死率高及致残率高等[3]。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血压传统的治疗方式逐渐不能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4]。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一些临床医生们将社区规范化管理应用到一些慢性疾病如心力衰竭、冠心病、哮喘及糖尿病等的管理之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5]。本研究将社区规范化管理应用到本院于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之中,以便于探讨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依从性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筛选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进入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62~77(66.38±5.16)岁,男性27例和女性23例;观察组年龄61~75(65.71±4.82)岁,男性24例和女性2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病例数据完整的患者;经过本院相关检查被确诊为高血压并且分级为1~2级的患者[6];对本研究了解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无严重精神疾病,其主治医师确认可以参加本研究的患者。
  排除标准:病例数据缺失的患者;拒绝参与本研究的患者;为恶性高血压或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精神异常、心律失常、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已经参加其他研究或中途退出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不规范管理。
  观察组50例患者实施规范追踪管理,成立由专业性强有丰富经验的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组成的小组根据国家相关服务标准对患者进行规范追踪管理,包括戒烟限酒、减轻体重、合理膳食、心态平衡及遵医用药等,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并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指导并给予较好的建议。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达标情况、并发症情况及转院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管理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两组依从性评分参照《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进行评价,分值为0~125分,包含日常生活管理行为、烟酒嗜好管理行为、遵医服药行为及不良服药行为四个方面,共有25个条目[7]。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高血压患者的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 24.0软件。两组血压达标情况、并发症情况及转院情况的比较分析选用Fisher χ2检验,两组依从性评分的分析选用t检验,若P<0.05则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达标情况及转院情况
  观察组管理后的患者血压达标率(94.00%)高于对照组(70.00%),观察组管理后无患者因病情加重而转院,对照组转院率为14.00%,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兩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分析
  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脑卒中、心肌梗死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8.00%,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管理前后患者的依从性
  两组管理前的患者依从性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却在增加,不仅给社会的发展带来难题,还对患者及家庭带来了不利影响,这极其需要得到医学工作者的重点关注[8-9]。我国目前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也有患者随便选择治疗机构、生活方式不健康、医师管理不规范及患者治疗目标不明确等许多问题[10]。国家有关高血压服务要求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路径进行了明确,要求医务工作者能够主动对患者进行服务并按照相关规范对患者进行管理[11]。患者的依从性直接关系到病情的控制,所以在众多管理模式中寻找合理的管理模式来对患者进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12]。本研究将社区规范化管理应用到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进入本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之中,以便于探讨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依从性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近三年不同模式的管理,社区规范化管理在提升患者的血压达标率、降低患者的转院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方面更为优秀,与有关文献报道的结果相符合[13]。笔者认为可能是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社区规范化管理能够给予患者连续性的长期服务,在给患者服务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增加双方的熟悉感并可以获得患者的认可,从而使得患者依从性提高。(2)在对患者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过程中,患者信任医务人员,在医务人员的服务下,患者也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有了更深的了解,能够积极主动去配合医务人员,同时也规范了自己的行为,改掉了一些不利于病情控制的行为,因此有了一个更为良好的血压控制结果。
  综上所述,将社区规范化管理应用到高血压患者管理中,能够使患者的血压达标率得到提升,降低患者的转院率,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伊建霞.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出院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3):238-240.
  [2] 张栋,宋艳飞,陈凤燕.乌拉地尔联合硫酸镁与硝苯地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HMGB1、APN水平及母嬰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8):1745-1747.
  [3] 吕燕宇,张兵,王惠君,等.1991-2015年我国9省成年农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和治疗率的变化趋势及人口经济学差异[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4):498-503.
  [4] 官春城,郭铭,龙潮新,等.不同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19(14):1810-1813.
  [5] 李云婧,刘一存,于常英,等.社区管理-自我管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及预后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11(566):22-26.
  [6] 郭荣荣,谢艳霞,郑佳,等.中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现状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5):591-594.
  [7] 张可,张庆华,梁冰,等.乌鲁木齐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3):2941-2946.
  [8] 梁艳艳,曹文君,曹丹凤,等.榜样激励结合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4):522-525.
  [9] 袁美娟.家庭医生团队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0):1439-1441.
  [10] 曾望远,周素云,顾申红.海口市社区高血压现状调查及全科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645(18):118-124.
  [11] 杨梅,胡薇,江长勇.社区慢性病主动预约健康管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管理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4):2944-2948.
  [12] 郭凯,张春燕,钱敏,等.糖尿病区域卫生协同发展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3):4099-4104.
  [13] 陆燕玲,耿桂灵,蔡端颖.不同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的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9):701-70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安适理念的健康引领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收治于本院的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骨质疏松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基于安适理念的健康引领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骨质疏松症病例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用“单双数抛掷骰子法”将我院80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OSIE(护士用住院患者护理观察量表)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NOSIE总分、ADL评分与护理总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P0.05)。接纳
【摘要】目的: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病患儿童,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病患儿童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对患病儿童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干预循证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等数据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护理结果,观察组病患儿童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儿
【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双色球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常规护理),观察组(n=30,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
【摘要】目的:针对性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肺炎患者对康复的研究。方法:设置研究时间段为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择取此间我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100例为研究主体,依据奇数偶数法对患者分组,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予以对性护理模式。以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为指标,分析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改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管理在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慢性病患者6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健康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对比两组慢性病控制评分、健康知识知晓率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滿意度更高(P<0.05)。观察组生理、心理、精神评分均高(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
【摘要】目的:以分组形式明确中西医康复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意义。方法:研究对时间线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进行回顾分析,将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人群。以随机数字表法方完成分组,将应用西医康复方案40例患者设立为对照组,将联合中医康复40例患者设立为观察组,疗程结束时开展指标对比,评价各自SAQ分值、症状发作情况、心理状态等。结果:干预前两组SAQ各维度分值相当(P
【摘要】目的:探讨阴茎挫裂伤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20例阴茎挫裂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于围手术期予以优质护理,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与配合度,出院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有效率100%,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本组患者在接受护
【摘要】目的:探讨上肢操在乳腺癌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PICC门诊留置PICC的乳癌患者,实验组81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练习上肢操;观察实验组患者的置管后第7 d、第14 d、第21 d的肱动脉血流速度、28 d内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置管后第14 d、第21 d的肱动脉血流速度
【摘要】目的:探讨预案情景模拟教学在脑血管疾病护理方面,对新护士的培训效果进行量化的客观的评判。方法 本次试验选取的实验对象是:选在2018年至2020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入职的22名新护士,对预案情景模拟教学在提升新护士的护理信心和经验以及减少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上进行评价工作。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利用预案情景模拟训练进行的培训效果比传统的新护士的培训效果要显著(P<0.05)。结论 在新护士的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