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战略只不过是未来发展空间格局的谋划,只有区域政策才涉及到具体的利益再分配。中部六省走出尴尬的出路在于:从区域政策而不是从区域战略的角度争取中央政府的支持。
继20世纪80年代的“沿海发展战略”与1999年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又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由于老工业区问题受到中央决策部门、各级地方政府与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东北发展战略”呼之即出。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许多人认为,中部六省(安徽、河南、山西、湖南、湖北、江西)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那么,中部六省在全国区域格局中的尴尬表现在哪里?原因何在?其如何才能走出“尴尬”呢?
中部六省尴尬的现状
在东部地区率先开放并走上起飞之路后,内地又有目的地向西部地区倾斜,这导致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对下降。这种发展水平相对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且还表现在社会发展等诸多领域。下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资料分析几组有代表性的指标。
——2003年1~7月,中部六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5.36%,而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中部六省人口占27.77%,人均工业增加值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中部六省为农业大省,但2003年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只占全国的27.33%,低于其人口所占比重,这说明其人均农业总产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农业大省的地位不相称;
——2003年1~7月,中部六省固定资产投资额仅占全国的16.22%,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3年上半年,中部六省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3.18%和81.15%。
上述几组数据表明,中部六省目前的相对地位不高,对其发展若不予以有选择的支持,则六省的继续下滑和区域问题的恶化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会严重影响全国区域战略的实现。
中部六省尴尬的关键原因
应该说,中部六省目前格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这里着重分析决策方面的原因。
从决策方面看,许多人将中部地区的相对地位下降归因于国家区域战略选择,即所谓的“不是东西”——既不在东部沿海地区,又不在西部大开发范围内。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而且会误导中部六省走出尴尬之路。客观地说,“沿海发展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其坚实的理论与现实基础,是科学、正确的战略抉择。近期将要出台的“东北发展战略”也有其必然性。那么,中部六省地位下降的决策层次的原因到底何在呢?笔者认为,关键原因在于: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混淆了区域战略同区域政策的区别。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区域战略与区域政策是有明显区别的。所谓区域战略,是国家为实现其宏观目标而确定的经济、人口、环境等如何在空间上组织的明确计划,或者说是一个重点空间蓝图性谋划,如西部大开发战略等。而区域政策是政府干预区域经济的重要工具,其支持的对象是问题区域。区域战略侧重于全国总体发展空间格局的谋划,而区域政策侧重于解决区域问题的工具选择,是对实现区域战略的支持;区域战略所规定的开发重心与区域政策作用的对象不一定是完全重合的。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说,西部大开发战略并不意味着西部地区以外的地区被排斥在政策支持重点之外,相反,西部地区的振兴有赖于其他区域的问题解决。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许多国家的区域政策并不是完全作用于战略区域。例如,美国与英国在实施振兴萧条地区战略时,受援地区既有可能分布在“危机地区”,也有可能分布于非“危机地区”。例如,英国划分了六类问题区域,这些问题区域分布于不同类型的大范围区域。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历,任何区域都会像一个有机体一样,会经过一个由年青,到成熟,再到老年的发展过程;当一个国家的发达地区接近中等发达水平后,落后、萧条与膨胀三种区域病可能并发,要综合治理区域病并发症,国家的区域政策必须着眼于全国的区域问题,否则,区域政策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即在治疗好一种区域病的同时可能会诱发或加剧另一种或多种区域病;同时,由于各种类型的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区域病,区域政策往往不是在大范围地区实施的,而是要划分出具有立法意义的问题区域,以分类支持区域发展。也就是说,区域战略所确定的重点区域和区域政策所支持的问题区域不是完全重合的。目前,中国的落后地区政策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这是不正确的,未来的萧条地区政策若集中于东北地区,则同样是不正确的。由于内地的区域管理制度基础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没有职能明确的区域管理机构和没有科学的问题区域划分框架),中央政府在调控区域发展时对非战略重点区域没有给予应有的足够重视,采取了将区域战略和区域政策等同视之的不科学做法,而省、市地方政府也没有充分注意这一问题,往往只注意到了争取战略重点这一“虚名”而对政策倾斜这种“实惠”重视不够。
中部六省走出尴尬的出路
综合上述分析,从中期全国的区域战略来看,中部六省列入全国的战略重点是不可能的,中部六省要避免相对地位下滑,只有在争取政策支持方面做文章。应当注意,区域战略只不过是未来发展空间格局的谋划,只有区域政策才涉及到具体的利益再分配。中部六省走出尴尬的出路在于:从区域政策而不是从区域战略的角度争取中央政府的支持。
具体而言,中部六省的政府部门与学者应将重点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呼吁中央政府尽快明确问题区域划分框架和问题区域支持标准,以问题区域而不是大范围地带作为区域政策的依据。六省内同样存在落后地区与萧条地区,这些地区应该受到与战略重点区域内的同类地区同等对待。与其一味地在战略重点上花费精力,不如在区域政策完善上做文章;
第二,认真做好本区域范围内的落后地区与萧条地区(包括老工业基地和衰退的资源开发区等)的识别与分级工作,上报中央政府。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政策(即萧条地区政策)尚未出台之前,六省应争取将本区域的萧条地区或膨胀区域(潜在的萧条区域)纳入中央政府支持地区之列;
第三,中部六省不可追求中央的全面支持,而应科学地制定本区域内的战略重点与发展规划,在争取中央政府支持的同时对区域内重点产业与重点空间的发展予以支持。从西方国家的区域政策实践来看,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往往要依据地方战略与规划。科学合理的地方战略与规划是中部六省争取中央政策支持的基础。
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发展基础,六省在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的同时,应力争中央政府实实在在的、有选择的政策支持。只有如此,中部六省才能真正摆脱目前的尴尬局面,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应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