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跃居为我国支柱型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筑工程质量属于民生问题,关系到人们的居住安全,因此,必须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做好建筑工程结构的实体检测工作。结构检测主要用于工程的质量验收阶段,是判定建筑工程是否符合投入使用或继续使用的重要依据。本文结合个人工作实践对建筑工程结构实体检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阐述,对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建筑工程;结构;实体检测
结构实体是建筑工程的骨架,其技术指标侧重于材料的强度、耐久性、构件的刚度和整体的稳定性。质量监督是为保证该骨架质量进行的全方位监控。结构检测是该骨架产生后或过程中进行的验收或数据采集。因此,结构检测是基础性工作,是事后验收性工作,是结构复核的重要依据,结构检测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严谨性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1结构实体检测工程类型划分
围绕结构实体检测,工程类型的划分建议按以下分类。
(1)按工程建设阶段分为既有工程、在建工程;(2)按材料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等;(3)按承重结构分为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排架结构等;(4)按检测目的分为工程验收、结构复核(抗震验算、加层、危房鉴定)等。
2结构实体检测项目
结构实体检测项目应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不同的建设阶段、不同的检测目的,不同的工程质量现状区别对待,应建立在标准、规范、规程的要求,施工图纸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征求设计人员的意见来确定,以保证结构实体检测的全面性。
2.1在建工程
对在建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等混凝土结构及砖混结构工程应至少检测如下项目:(1)混凝土强度;(2)钢筋保护层厚度;(3)后置埋件锚固承载力检测;(4)砂浆强度检测。
2.2既有工程
除以上检测项目以外,至少还应增加以下项目:(1)地基处理方式及现状排查;(2)基础形式核查及几何尺寸测量;(3)工程结构及构造排查;(4)混凝土构件缺陷排查;(5)混凝土构件尺寸偏差抽查;(6)工程沉降资料核查及复测;(7)工程外围垂直度测量;(8)必要时进行动力检测;(9)因环境侵蚀、火灾、地震等引起的工程结构检测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追加其他检测项目。
3结构实体检测方案编制
结构实体检测方案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规模、特点;(2)检测目的;(3)项目组成人员;(4)检测项目及检测部位;(5)抽样依据及抽样方案;(6)检测依据、检测设备及检测细则;结构实体检测的项目组成人员、检测项目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及检测目的的不同而不同。对在建工程的控制、验收性检测,检测人员、监理人员(或建设单位代表)依据施工验收规范确定检测项目,依据检测标准、规范、规程的规定确定抽样数量、检测部位,根据需要增大和抽样数量、检测部位。对既有工程进行质量现状检测、鉴定,项目组成人员应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检测单位、监理单位组成,根据检测、鉴定的目的,共同或参与制定相应的检测、鉴定方案。
4结构实体检测注意事项
4.1在建筑工程结构实体检测中应该注意的事情很多,要做到有据可依,没有标准、规范、规程可依时,做出说明。
①在进行检测时,检测工人时刻要保持警惕,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②在进行检测时,工作人员、授权人员和有关人员必须都要出现在现场;
③事先制定好的方案是不能随意进行修改的,如果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无法按计划实施,那么就应该在不违背准则的基础上,并经双方认可签名之后才可以进行修改;
④针对造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时,我们一定要以检测的分析报告为准;
⑤因为报告是进行检测之后的结论,而不是某个人的看法,因此在没有准许签发之前,这个报告是可以进行修改的。
4.2结构实体检测的核心是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①结构实体检测时应注意标准、规范及规程规定的细节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如: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混凝土结构质量验收规范》50204 E.0.4规定“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能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是指小于1.5倍时该点合格,大于1.5倍时,该点不合格;《混凝土结构质量验收规范》50204规定了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的抽样规则、判定标准,而没有规定检测步骤或细则,需要按《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第三章进行。再有后置埋件锚固承载力检测时,应在承载力达到设计或标准值后持荷120秒,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后置埋件稳定的承受外来荷载。
②结构实体检测时应注意不同检测方法的差异性,如:混凝土强度实体检测常用方法有回彈法、钻芯法。回弹法因非破损检测、操作简便而被广泛使用,但因其间接测试、材料差异、各地未建立地方曲线等原因,检测误差较大,因此对重要工程或有质量异议的工程检测时应采用回弹法、钻芯综合法或钻芯法。再如,砂浆强度检测常用方法有贯入法、筒压法,建议一般性检测采用贯入法,对重要工程或有质量异议的工程检测时应采用综合法或筒压法。
③结构实体检测时应注意新的变化。如:近年来有个新趋势,某些地区新建工程的混凝土碳化深度值较高,6个月时间可达到5mm之多,与以往2-3mm出入较大,这时需要慎重对待。某工程剪力墙混凝土设计等级为C30,水平垂直回弹,实测平均回弹值为36.2,实测平均碳化深度为5mm,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29.9MPa,不满足设计要求,如果碳化深度按3mm来推定混凝土强度应为32.3MPa,满足设计要求,再通过钻芯检测验证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35.8MPa,满足设计要求,这里不探讨检测方法的差异,在于思考影响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因素,是只限于环境中CO2的侵蚀,还是新材料叠加的结果等等。
④结构实体检测时应注意检测项目指标的全面性。如:检测某工程局部墙体产生的裂缝时,应检测裂缝的上、中、下或左、中、右的宽度及其长度;记录裂缝的起止点、两侧是否穿透、上下混凝土构件是否开裂、上下或左右裂缝的连续性及裂缝整体分布状况;观测工程周边地形、地貌、管网分布及其变化,测量建筑物变形、位移情况等;了解近期人为因素、自然灾害等情况。
⑤结构实体检测的设备因频繁使用、往来运输携带,容易造成设备状态失真,因此要做到出库、入库两次校准,以保证现场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⑥结构实体现场检测不是一撮而就,应根据检测数据的汇总情况而定,往往需要补测或重测。
5检测数据汇总及结果判定
结构实体检测的结论或判定结果是根据现场检测的数据及勘查记录进行汇总、分析得出。在检测数据汇总及结果判定时应注意以下内容,以保证检测、鉴定报告的严肃性、严谨性。
(1)检测数据的计算、修约、汇总依据,没有依据的做出说明;
(2)检测结果应分项下达,有判定依据的做出单项结论,没有依据的做出陈述;
(3)需要时组织专家依据检测结果进行论证,形成鉴定结论,或该检测结果做为设计依据。不得以点盖面做出结论。
6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结构实体检测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检测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理念实践经验,有较强的质量意识,还要具备较高的责任感、使命感,强化监督管理的意识,才能更好的完成这个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工作。在进行检测时,其工作人员要认真负责,拟定好检测的计划,坚守岗位;还要不断的在实践中取长补短,确保在进行监督管理工作时能随机应变、合理且有效,进而提高工程的质量,使之达到标准。
参考文献:
[1]江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管理实例分析[J].科技创新导,2010(07).
[2]皮翔.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12(02).
[3]滕东宇,彭立新.结构混凝土性能现场检测技术[J].建筑科学,2011(z1).
[4]陈浩.基于混凝土实体结构的渗透性检测技术可靠性与可实施性对比分析[J].混凝土,2010(2).
【关键词】 建筑工程;结构;实体检测
结构实体是建筑工程的骨架,其技术指标侧重于材料的强度、耐久性、构件的刚度和整体的稳定性。质量监督是为保证该骨架质量进行的全方位监控。结构检测是该骨架产生后或过程中进行的验收或数据采集。因此,结构检测是基础性工作,是事后验收性工作,是结构复核的重要依据,结构检测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严谨性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1结构实体检测工程类型划分
围绕结构实体检测,工程类型的划分建议按以下分类。
(1)按工程建设阶段分为既有工程、在建工程;(2)按材料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等;(3)按承重结构分为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排架结构等;(4)按检测目的分为工程验收、结构复核(抗震验算、加层、危房鉴定)等。
2结构实体检测项目
结构实体检测项目应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不同的建设阶段、不同的检测目的,不同的工程质量现状区别对待,应建立在标准、规范、规程的要求,施工图纸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征求设计人员的意见来确定,以保证结构实体检测的全面性。
2.1在建工程
对在建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等混凝土结构及砖混结构工程应至少检测如下项目:(1)混凝土强度;(2)钢筋保护层厚度;(3)后置埋件锚固承载力检测;(4)砂浆强度检测。
2.2既有工程
除以上检测项目以外,至少还应增加以下项目:(1)地基处理方式及现状排查;(2)基础形式核查及几何尺寸测量;(3)工程结构及构造排查;(4)混凝土构件缺陷排查;(5)混凝土构件尺寸偏差抽查;(6)工程沉降资料核查及复测;(7)工程外围垂直度测量;(8)必要时进行动力检测;(9)因环境侵蚀、火灾、地震等引起的工程结构检测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追加其他检测项目。
3结构实体检测方案编制
结构实体检测方案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规模、特点;(2)检测目的;(3)项目组成人员;(4)检测项目及检测部位;(5)抽样依据及抽样方案;(6)检测依据、检测设备及检测细则;结构实体检测的项目组成人员、检测项目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及检测目的的不同而不同。对在建工程的控制、验收性检测,检测人员、监理人员(或建设单位代表)依据施工验收规范确定检测项目,依据检测标准、规范、规程的规定确定抽样数量、检测部位,根据需要增大和抽样数量、检测部位。对既有工程进行质量现状检测、鉴定,项目组成人员应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检测单位、监理单位组成,根据检测、鉴定的目的,共同或参与制定相应的检测、鉴定方案。
4结构实体检测注意事项
4.1在建筑工程结构实体检测中应该注意的事情很多,要做到有据可依,没有标准、规范、规程可依时,做出说明。
①在进行检测时,检测工人时刻要保持警惕,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②在进行检测时,工作人员、授权人员和有关人员必须都要出现在现场;
③事先制定好的方案是不能随意进行修改的,如果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无法按计划实施,那么就应该在不违背准则的基础上,并经双方认可签名之后才可以进行修改;
④针对造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时,我们一定要以检测的分析报告为准;
⑤因为报告是进行检测之后的结论,而不是某个人的看法,因此在没有准许签发之前,这个报告是可以进行修改的。
4.2结构实体检测的核心是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①结构实体检测时应注意标准、规范及规程规定的细节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如: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混凝土结构质量验收规范》50204 E.0.4规定“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能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是指小于1.5倍时该点合格,大于1.5倍时,该点不合格;《混凝土结构质量验收规范》50204规定了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的抽样规则、判定标准,而没有规定检测步骤或细则,需要按《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第三章进行。再有后置埋件锚固承载力检测时,应在承载力达到设计或标准值后持荷120秒,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后置埋件稳定的承受外来荷载。
②结构实体检测时应注意不同检测方法的差异性,如:混凝土强度实体检测常用方法有回彈法、钻芯法。回弹法因非破损检测、操作简便而被广泛使用,但因其间接测试、材料差异、各地未建立地方曲线等原因,检测误差较大,因此对重要工程或有质量异议的工程检测时应采用回弹法、钻芯综合法或钻芯法。再如,砂浆强度检测常用方法有贯入法、筒压法,建议一般性检测采用贯入法,对重要工程或有质量异议的工程检测时应采用综合法或筒压法。
③结构实体检测时应注意新的变化。如:近年来有个新趋势,某些地区新建工程的混凝土碳化深度值较高,6个月时间可达到5mm之多,与以往2-3mm出入较大,这时需要慎重对待。某工程剪力墙混凝土设计等级为C30,水平垂直回弹,实测平均回弹值为36.2,实测平均碳化深度为5mm,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29.9MPa,不满足设计要求,如果碳化深度按3mm来推定混凝土强度应为32.3MPa,满足设计要求,再通过钻芯检测验证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35.8MPa,满足设计要求,这里不探讨检测方法的差异,在于思考影响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因素,是只限于环境中CO2的侵蚀,还是新材料叠加的结果等等。
④结构实体检测时应注意检测项目指标的全面性。如:检测某工程局部墙体产生的裂缝时,应检测裂缝的上、中、下或左、中、右的宽度及其长度;记录裂缝的起止点、两侧是否穿透、上下混凝土构件是否开裂、上下或左右裂缝的连续性及裂缝整体分布状况;观测工程周边地形、地貌、管网分布及其变化,测量建筑物变形、位移情况等;了解近期人为因素、自然灾害等情况。
⑤结构实体检测的设备因频繁使用、往来运输携带,容易造成设备状态失真,因此要做到出库、入库两次校准,以保证现场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⑥结构实体现场检测不是一撮而就,应根据检测数据的汇总情况而定,往往需要补测或重测。
5检测数据汇总及结果判定
结构实体检测的结论或判定结果是根据现场检测的数据及勘查记录进行汇总、分析得出。在检测数据汇总及结果判定时应注意以下内容,以保证检测、鉴定报告的严肃性、严谨性。
(1)检测数据的计算、修约、汇总依据,没有依据的做出说明;
(2)检测结果应分项下达,有判定依据的做出单项结论,没有依据的做出陈述;
(3)需要时组织专家依据检测结果进行论证,形成鉴定结论,或该检测结果做为设计依据。不得以点盖面做出结论。
6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结构实体检测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检测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理念实践经验,有较强的质量意识,还要具备较高的责任感、使命感,强化监督管理的意识,才能更好的完成这个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工作。在进行检测时,其工作人员要认真负责,拟定好检测的计划,坚守岗位;还要不断的在实践中取长补短,确保在进行监督管理工作时能随机应变、合理且有效,进而提高工程的质量,使之达到标准。
参考文献:
[1]江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管理实例分析[J].科技创新导,2010(07).
[2]皮翔.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12(02).
[3]滕东宇,彭立新.结构混凝土性能现场检测技术[J].建筑科学,2011(z1).
[4]陈浩.基于混凝土实体结构的渗透性检测技术可靠性与可实施性对比分析[J].混凝土,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