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为幼儿提供生动、形象、直观、逼真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与活力,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因此,结合美术学科特点与幼儿认知规律,科学推进幼儿绘本的情境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着眼幼儿认知特点,科学设计活动情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对策。
【关键词】绘本 幼儿 美术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252-02
美术教学是培养幼儿基础素养的艺术课,其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展示自身的价值,对学习者进行艺术、情感乃至道德的熏陶。因此如果仅仅将其重点放在技巧的掌握,而不发挥美术的艺术特色,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导致美术学习低效、弱效,无法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绘本是为一种以图画为内容的主体,并辅以少量文字来进行必要说明的读本。其中的故事情节发展基本通过画面的内容来呈现,只用少量的文字进行简要的说明引导,有利于丰富美术积累,提高表达能力。因此,从美术许可出发,科学的应用美术绘本,引导幼儿在读、学、悟、思中品味美术的艺术特点,培养基础的美术素养,对于幼儿身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着眼幼儿认知,科学设计活动
一本优秀的绘本总是能够以儿童的视角来发现事物的美,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来对这种美进一步渲染和夸大。教师要着眼绘本的内容特点与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相应的美术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美术、感悟美术、参与美术,既能在阅读中提升对于美术印象思想内容的认识,也能够在图文结合的辨思中加深对美术形象的直观认识,从而使绘本的知识点、活动的参与点、美术的价值点达到有机统一。从幼儿的认知心理出发,精巧设计绘本与美术有机结合逻辑层次,推进美术的美与术的有机统一,幼儿思与做的有机统一,课堂动与静的有机统一,引导幼儿在阅读中延展形象思维,在阅读中提高美术的感悟与动手能力。在分析绘本的阅读难度的基础上,要适当给予幼儿一定的“留白”,鼓励去探索思考,去反思感悟,去提炼升华,去吸收吐纳,从而在相应宽松的环境内,以较为积极主动的心态完成学习任务,深化对于美术知识特点的个体体认,帮助自身更为投入的进入学习空间中,实现对美术内容的体验认识。如绘本教学《我妈妈》一文,该故事的发展虽然只是生活中的小事,情节发展却充满了疑问。教师可以设计“我眼中的妈妈”的活动,鼓励幼儿自述己见、畅所欲言、全面展示,然后自己运动画笔画出妈妈的模样,并向其他小朋友进行展示,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体验力与表达欲,深化对所学内容了解。
二、强化生活渗透,着力构建现实情
作为一种儿童读物,绘本在印刷设计的各个方面都充分考虑了儿童的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在构图设计、版式装帧、人物形象塑造中无处不在体现着生活性的特征,从而使其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帮助从自己的认知视角出发,加深对美术创作的理解与颖悟。绘本尽管体现的知识源不同,展示的思维视角不同,包含的技巧方法不同,但是对于幼儿来说,任何的美术都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既是其学习美术的背景,也是学习美术的结果。因此,在引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时,要强化生活意识,注重挖掘内容的生活因素,强化幼儿、绘本、生活之间的有机关联,适时推进生活化场景的构建,引导孩子们我笔画我心,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例如在“彩虹色的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情境模拟,使幼儿理解不同的花的颜色,并从他们的观点出发,自己动手绘制不同颜色的花,并进行涂色,描画。这样不仅能给幼儿一定的解决空间,使得幼儿能够把美术情境和已有的认知经验结合起来,通过完成美术活动,激发其已有的生活体验,将所读、所思、所感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实现文字表达与形象表达的有机统一,进而丰富自己的美术学习体验,扩大自身学习途径,扩展学习资源,更好的增强孩子们的观察与欣赏水平,提高其动手绘画的能力。再如在《颜色》的学习中,当幼儿对颜色进行个体讨论后,教师可以设计“大家一起画”,引导孩子们再一起将学校中某些景物以涂涂乐的形式进行摹画。对于不确定的内容,幼儿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也许最后的涂鸦,不一定尽善尽美,但其体现了童趣,并且在互相观察中,幼儿可以实现对自身创作更深一步的理解,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提升绘画水平。
三、注重生生互助交流,积极助推合作
绘本美术教学的内容要难易适中,使其与幼儿绘本基础与认知能力相吻合,幼儿之间的互助合作,有利于彼此之间集思广益,观点碰撞,既能够交流阅读体会,分享美术学习心得,可以实现答疑解惑,增进幼儿间的感情,帮助其在探究互助中,共同克服学习困难,提升阅读的深度与广度。教师要科学管控合作进程,在合作时,教师要对合作对象、合作要求提出明确化的要求,引领不同认知基础的幼儿进行差异搭配,提升合作的互动效果。在合作内容上,要注重当堂学习内容与操作目标,既要设计合作性目标,也要明确个人性目标;既要明确合作的任务要求,也要明确自主的内容清单;既要强化理论性理解,也要突出实践性操作,引导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形成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的内容分析解读机制,引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按照内容要求展开深入学习实践,形成阅读互动,集体探究,共同体会美术的学科知识特点,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做,学生不会再问老师”的学习机制,转变为“老师点、幼儿学,在教师点拨下交互合作”的学习思维图式,从而将学生转变为真正的学习者,实现幼儿美术素养提升。如在大班《我的连衣裙》的绘本中,提供了幼儿动手操作粘贴画的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合作,有的进行粘贴,有的进行最后涂色,一起商量,共同合作,完成美术作品創作,引导其通过此项途径实现交流互动。
总之,美术学习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课堂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需要因人而异,因生而化,采取丰富多元的学习手段,引导幼儿开展体验、感受、实践。美术绘本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育理于趣,启发幼儿更好的感受美术。因此,教师要通过活动设计、引导互助合作等途径,将美术绘本有机的融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为其美术素养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林.浅谈幼儿美术教学中传统教学和情境教学的模式整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175.
[2]]叶萃.情境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3]钱禹清.幼儿美术课程定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09.
【关键词】绘本 幼儿 美术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252-02
美术教学是培养幼儿基础素养的艺术课,其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展示自身的价值,对学习者进行艺术、情感乃至道德的熏陶。因此如果仅仅将其重点放在技巧的掌握,而不发挥美术的艺术特色,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导致美术学习低效、弱效,无法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绘本是为一种以图画为内容的主体,并辅以少量文字来进行必要说明的读本。其中的故事情节发展基本通过画面的内容来呈现,只用少量的文字进行简要的说明引导,有利于丰富美术积累,提高表达能力。因此,从美术许可出发,科学的应用美术绘本,引导幼儿在读、学、悟、思中品味美术的艺术特点,培养基础的美术素养,对于幼儿身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着眼幼儿认知,科学设计活动
一本优秀的绘本总是能够以儿童的视角来发现事物的美,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来对这种美进一步渲染和夸大。教师要着眼绘本的内容特点与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相应的美术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美术、感悟美术、参与美术,既能在阅读中提升对于美术印象思想内容的认识,也能够在图文结合的辨思中加深对美术形象的直观认识,从而使绘本的知识点、活动的参与点、美术的价值点达到有机统一。从幼儿的认知心理出发,精巧设计绘本与美术有机结合逻辑层次,推进美术的美与术的有机统一,幼儿思与做的有机统一,课堂动与静的有机统一,引导幼儿在阅读中延展形象思维,在阅读中提高美术的感悟与动手能力。在分析绘本的阅读难度的基础上,要适当给予幼儿一定的“留白”,鼓励去探索思考,去反思感悟,去提炼升华,去吸收吐纳,从而在相应宽松的环境内,以较为积极主动的心态完成学习任务,深化对于美术知识特点的个体体认,帮助自身更为投入的进入学习空间中,实现对美术内容的体验认识。如绘本教学《我妈妈》一文,该故事的发展虽然只是生活中的小事,情节发展却充满了疑问。教师可以设计“我眼中的妈妈”的活动,鼓励幼儿自述己见、畅所欲言、全面展示,然后自己运动画笔画出妈妈的模样,并向其他小朋友进行展示,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体验力与表达欲,深化对所学内容了解。
二、强化生活渗透,着力构建现实情
作为一种儿童读物,绘本在印刷设计的各个方面都充分考虑了儿童的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在构图设计、版式装帧、人物形象塑造中无处不在体现着生活性的特征,从而使其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帮助从自己的认知视角出发,加深对美术创作的理解与颖悟。绘本尽管体现的知识源不同,展示的思维视角不同,包含的技巧方法不同,但是对于幼儿来说,任何的美术都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既是其学习美术的背景,也是学习美术的结果。因此,在引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时,要强化生活意识,注重挖掘内容的生活因素,强化幼儿、绘本、生活之间的有机关联,适时推进生活化场景的构建,引导孩子们我笔画我心,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例如在“彩虹色的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情境模拟,使幼儿理解不同的花的颜色,并从他们的观点出发,自己动手绘制不同颜色的花,并进行涂色,描画。这样不仅能给幼儿一定的解决空间,使得幼儿能够把美术情境和已有的认知经验结合起来,通过完成美术活动,激发其已有的生活体验,将所读、所思、所感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实现文字表达与形象表达的有机统一,进而丰富自己的美术学习体验,扩大自身学习途径,扩展学习资源,更好的增强孩子们的观察与欣赏水平,提高其动手绘画的能力。再如在《颜色》的学习中,当幼儿对颜色进行个体讨论后,教师可以设计“大家一起画”,引导孩子们再一起将学校中某些景物以涂涂乐的形式进行摹画。对于不确定的内容,幼儿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也许最后的涂鸦,不一定尽善尽美,但其体现了童趣,并且在互相观察中,幼儿可以实现对自身创作更深一步的理解,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提升绘画水平。
三、注重生生互助交流,积极助推合作
绘本美术教学的内容要难易适中,使其与幼儿绘本基础与认知能力相吻合,幼儿之间的互助合作,有利于彼此之间集思广益,观点碰撞,既能够交流阅读体会,分享美术学习心得,可以实现答疑解惑,增进幼儿间的感情,帮助其在探究互助中,共同克服学习困难,提升阅读的深度与广度。教师要科学管控合作进程,在合作时,教师要对合作对象、合作要求提出明确化的要求,引领不同认知基础的幼儿进行差异搭配,提升合作的互动效果。在合作内容上,要注重当堂学习内容与操作目标,既要设计合作性目标,也要明确个人性目标;既要明确合作的任务要求,也要明确自主的内容清单;既要强化理论性理解,也要突出实践性操作,引导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形成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的内容分析解读机制,引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按照内容要求展开深入学习实践,形成阅读互动,集体探究,共同体会美术的学科知识特点,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做,学生不会再问老师”的学习机制,转变为“老师点、幼儿学,在教师点拨下交互合作”的学习思维图式,从而将学生转变为真正的学习者,实现幼儿美术素养提升。如在大班《我的连衣裙》的绘本中,提供了幼儿动手操作粘贴画的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合作,有的进行粘贴,有的进行最后涂色,一起商量,共同合作,完成美术作品創作,引导其通过此项途径实现交流互动。
总之,美术学习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课堂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需要因人而异,因生而化,采取丰富多元的学习手段,引导幼儿开展体验、感受、实践。美术绘本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育理于趣,启发幼儿更好的感受美术。因此,教师要通过活动设计、引导互助合作等途径,将美术绘本有机的融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为其美术素养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林.浅谈幼儿美术教学中传统教学和情境教学的模式整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175.
[2]]叶萃.情境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3]钱禹清.幼儿美术课程定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