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电影海报大赏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r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地自行车之旅


  Life Cycles(2010)
  耗时3年,摄影团队行走在壮阔的山间原野,利用春夏秋冬的XC 路线越野骑行、稻田里BMX骑行、公路之旅等极为震撼的视觉之旅,展现着在自然环境中骑行与众不同的强大吸引力。
  本片使用4K超高画质摄像机进行拍摄,记录了山地车从创建到消逝的全过程,用充满张力的镜头捕捉着山地自行车独特魅力。
  树木、山川、荆棘、浪花,山地自行车带你感受世界的绚烂,而后被重新锻造,进入另一个轮回。与华丽的插画海报一致,这部纪录片本身就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饕餮盛宴。

127小时


  127 Hours (2010)
  2003年5月,登山爱好者Aron Ralston在蓝约翰峡谷探险时,右臂被巨石压住,被困5天5夜。为了逃生,他强忍剧痛,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用小刀从肘部将右前臂硬生生切断。
  自行截肢后,为了与失血抢时间,他又以超人的毅力爬过峡谷,单手利用绳索和下降器降下了大约20米的岩壁,又步行10公里后才成功获救。
  该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海报中,人在巨石之上岌岌可危,峡谷夹峙,形成沙漏状,表现了断臂求生的分秒必争。

180°以南


  180° South (2010)
  2007年,探险家Jeff Johnson驾驶帆船绕半个地球,一路看到野生动物的天堂,也感受到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他抵达巴塔哥尼亚。
  在这里,他遇到了启发他走上这段旅程的两个人,Yvon Chouinard和Doug Tompkins。他们分别是知名户外品牌Patagonia、The North Face的创始人,正在巴塔哥尼亚开展一系列保护自然的项目。
  一片蔚蓝当中,船行于星球之上,人类在热衷探险、开拓时,是否也可以冷静下来,想想能够为这颗蔚蓝星球做些什么?

黎明墙


  The Dawn Wall (2017)
  2015年1月,Tommy Caldwell 和Kevin Jorgeson完成了世纪之攀,成为首次以自由攀登的方式成功登上Dawn Wall( 黎明墙) 的攀岩者。
  这条路线最高难度5.14c,32个绳距,762米,耗时19天。在此之前,两人花费了6年的时间规划路线。
  海报以两人攀爬黎明墙的场景为主题,不是在吊帐中休整,就是在岩壁上一次次尝试。明亮积极的场景里,一抹阴郁的画面隐于一角,那是Tommy Caldwell年少时被吉尔吉斯斯坦叛军挟持的经历。
  生活的重击下,真正的强者总是能生发力量,将自己锤炼成更出色的人。
  攀岩爱好者徐晨辰曾这样点评:“为何《黎明墙》海报是器械攀登瞬间,而非自由攀登时的历史性时刻?因为更值得被人记住的,是在这块900多米大岩壁上上下下,两年中的日日夜夜。”

巔峰记忆


  Summit Memory (2010)
  2002年, 希夏邦马西峰的山难轰动一时,一场雪崩吞噬了5个年轻的生命。失去队友后,李兰长久地陷入人生困境。
  7年后重返充满泪水的山谷,李兰讲述了当年的一幕幕场景。影片展现的并不仅仅是李兰个人的救赎和回归,它更将视角聚焦在对登山运动的全面认识和理解上。
  “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无法逃离的回忆”,白色字体充斥海报,极具视觉冲击力。希夏邦马冰塔林气势磅礴,登山者的身影显得分外孤独。
  这也许是每一个登山者都可能面临的困境——当同伴被山吞噬,你要如何面对这座山?

夺命深渊


  Sanctum (2011)
  在原始丛林腹地,一支探险团队正在探索全世界最长的洞穴。几个月过去,勘探颇见成效,但进度仍显缓慢。
  热带风暴即将到来,洞穴探险迫在眉睫。有人孤注一掷,潜入水中,挑战有着“魔鬼之限”之称的凶险通道。其他队员也进入洞中,殊不知灭顶之灾正在逼近……   本片根据真实经历改编,洞穴深邃,水流幽蓝,未知的前方吸引人们步步深入,也渐渐忘却安危。

徒手攀岩


  Free Solo (2018)
  关于《徒手攀岩》,无需赘述,曾获第9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讲述AlexHonnold无保护徒手登上高约900米的酋长岩,这一壮举堪称攀岩界的“阿波罗登月”。
  Alex Honnold从2009年以攀登酋长岩为目标,梦想着徒手攀登酋长岩,此后尝试了1000多次,而徒手攀登酋长岩是他的“终极目标”。
  《徒手攀岩》的海报你可能看过很多遍,但这张“勇者之翼”中国版海报你可能还没见过。一双巨大的白色掌印刻于岩壁之上,Alex Honnold在画面中间的岩缝攀爬,仿佛生出一双翅膀。

攀登浪子


  Dirtbag: The Legend of Fred Beckey (2017)
  Fred Beckey开创了数百个无与伦比的首攀纪录,撰写了13部攀登指南,94岁高龄依然以攀登为生活的全部核心。
  作为攀登浪子(Dirtbag),Fred Beckey将自由叛逆发挥到了极致:他习惯将车停在路边,将睡袋扔到车外,然后自顾自地蒙头大睡;他习惯和一条攀岩线路死磕到底,哪怕每月只能吃猫粮度日;他著作等身,却依旧鲜为人知。
  这部影片历经十余年,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视频资料,采访上百人,从旁观者的角度拼凑出Fred Beckey 传奇的一生。
  海报中,Fred Beckey的肖像充满岁月的沧桑感,背景中是一條条攀岩路线,这就是攀登浪子的一生,自始至终,将全部生命都泡在岩壁上。

寻找圣诞树


  Searching for Christmas Tree (2017)
  对于何川而言,简单的冰瀑已不能满足他对最美冰瀑的追求。在挪威领略了Landplage(240m,WI7-)冰瀑的绝妙体验后,他渴望在中国找到一个更完美的冰瀑。
  网上的一张照片激起了他的好奇,没有其他线索,何川跟刘洋、裂缝、小曼一同驱车前往圣诞树可能存在的山脉——太行山。数次无功而返后,他们终于看到了向往已久的画面。
  无论是谁,看到这样一面冰壁,都不得不感叹造物神奇。洁白的冰瀑悬于崖壁之上,犹如落满雪的圣诞树。
  面对此景,你可能才真正明白,它何以会吸引何川等人数次进山寻找。是的,“这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冰瀑,没有之一。”

首次登顶


  First Ascent (2006)
  首次无保护攀登优胜美地2000英尺(约610米)半穹顶;在恩施大峡谷成功创下新的悬崖走扁带世界纪录41米;徒手攀登艾格峰,然后一跃而下,垂直距离达3000多米,创造世界上最长距离的定点跳伞纪录……
  Dean Potter,一位永远游走于人类极限的攀岩者、跳伞运动员、冒险家。影片历时两年,跟随DeanPotter在世界各地探险,人在山中显得极其渺小,而其奋力向上的身影总能直击心灵。

巴克利超级马拉松:测试年轻人极限的赛事


  The Barkley Marathons: The Race That Eats Its Young (2014)
  巴克利超级马拉松,比赛极为严峻,30多年来只有15人完赛。赛道是一条26英里(约42公里)环线,单圈爬升3600米,选手必须在60小时之内完成5圈才能被视为完赛。
  为保证参赛者能沿规定路线行进,主办者在赛道各处藏9~14本书,作为打卡工具。每圈出发前,选手会领到一张全新的号码布。他们需要撕下与当前号码布对应的书页,并带回营地,作为完成一圈的凭证。
  巴克利马拉松,灵感源自史上著名的越狱事件,与其说它是一场越野赛,不如说是一场艰难的越狱之旅。
  赛道让选手饱经折磨,却吸引人们一次次前往。海报中,选手拿着书页倒在终点前,而赛事总监Gary Cantrell则悠然点着骆驼牌香烟,场面辛酸又透着一股幽默,与这场赛事的精神不谋而合。

塑料海洋


  A Plastic Ocean (2016)
  记者Craig Leeson在寻找难以捉摸的蓝鲸时,在本应该是原始的海洋中发现了塑料垃圾。随后,他与国际专家展开合作,耗时4 年,前往20个地方,去探索海洋的脆弱状态,揭开关于塑料的污染真相。
  海报中,一束光射入深海幽蓝,一只鲸鱼在下潜,前方是一只白色塑料袋。乍一看,仿佛调皮的鲸鱼在追逐塑料袋嬉戏。而画面背后的真相却触目惊心,每年约有800万吨的塑料倾倒入海洋,据科学预测,到2050年,塑料的重量将会超过鱼类。

无尽之夏


  The Endless Summer (1966)
  Robert August和Mike Hynson为了找到心目中完美的海浪,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足迹遍布夏威夷、西非,直至澳大利亚。
  影片充满了60年代中期的气息。人们不仅可以看到那时冲浪选手们的装束,还可以了解到第三世界的住宅和燃料问题。虽然多年后的今天,这些早已过时,但导演Bruce Brown独特的叙事手法使得该片仍然不失为一部佳作。
  海滩、夕阳、扛着冲浪板的年轻人,色调的明暗对比,让人一下就感受到海边的炽热。悠长的夏日,寻找最完美的海浪,然后将身体交给大海御风而行,这可能是人们对于假期的最终幻想。

登山家——摄影师的自白


  Alpinist-Confession of a cameraman(2020)
  这部电影记录了已故山地电影导演Lim Iljin在2009年~2013年参加的4次喜马拉雅探险。登山者Kim Hyungil无氧攀登了7072米的Spantic 峰,一举成名,但在随后攀登6440米的Cholatse峰时遇难。登山者Seong-ho在無氧攀登珠峰时遇难。
  2018年,导演Lim Il-jin跟随金昌浩攀登尼泊尔西部Gurja峰(7193米),不幸在雪崩中遇难。金昌浩是首位无氧登顶全部14座8000米山峰的韩国人,他也在那次雪崩中遇难。
  这部遗作展现了韩国登山者的故事,他们可能鲜为人知,但完成了许多不可能的挑战。海报色调清新温暖,一个人背向画面,独自面对山峦沉思。
  在山岳救援题材漫画《岳》中有这样一句话:“山的一半带来悲剧,山的另一半却充满快乐的事情。能够在山上遇到你,谢谢。”
  影片还有另一版海报,为冰冷的雪山,但这一版插画海报可能更触动人心。登山者可能在山中遇难,但那些山中的快乐回忆,每每想起都值得回味,让人觉得温暖而怀念。

走钢丝的人


  Man on Wire (2008)
  1974年8月7日, 法国高空走钢丝艺人菲利普· 珀蒂(Philippe Petit) 在纽约世贸大厦高达110层(412米)的两座大楼之间,完成了一次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的壮举——搭起了一条横跨天穹的钢索,完成了长达45分钟的大胆表演。
  影片有多版海报。有的是主人公的第一视角,一只脚在云中行走,紧张刺激。有的为纪实画面,在两座大厦之间,小小的人影摇摇欲坠,同样让人捏把汗。
  这一版海报更为抽象,片名组成大厦的形状,灰蓝天空中,一丝白线直通月球,主人公正沿着白线走向月球。
  这让人不禁想起DeanPotter在优胜美地走扁带的画面,在一张照片中,摄影师巧妙地将月球作为背景,仿佛DeanPotter正在月球漫步。探险可能是一种刺激,但更是一种诗意,是人类关于世界终极浪漫。
其他文献
(左起)康华、迪力夏提、李亲利。结  2018年贡嘎的攀登入选了中国户外金犀牛奖的评选,在这样的契机下我来到北京。到北京免不了和多年的老朋友见面聊天,这时康老师再次提及了博格达的攀登,我心里马上涌出必须要去面对和解决的情结。这个结不是来源于某一个人——而是来自我自身。这是迪力、康华,我们三个人心中的结,这个结越早解开越好。我在2019年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攀登博格达三峰。  2013年我滑坠6
如今,好莱坞对于重述神话与童话似乎颇为热衷,《灰姑娘》(Cinderella)、《白雪公主与猎人》(SnowWhite and the Huntsman)、《大力神》(Hercules)、《出埃及记》(Exodus)等伴随西方孩子长大的故事,纷纷在大银幕上重现,让大孩子们得以在90分钟里重回童年;而Tim Burton(蒂姆·波顿)这位最善于讲童话的导演——虽然他的童话,比如《僵尸新娘》(Corp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当看到Shrio Shirahata拍摄的喀喇昆仑的照片时,那些不相信上帝的人们也许会反思他们的信仰,特别是那些攀登者。在《喀喇昆仑》那本书里,几乎每一页都让人过目难忘。难道这些崇山峻岭的绝美景象竟只是随机地质活动在我们地球母亲的表面留下的痕迹?我自己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是来到喀喇昆仑高原上,我无法抑制住自己的心灵被周边环境那种完全的自然状态所震撼,那是一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对擅长轻装高海拔攀登的阿
普通人仰望勃朗峰,但在梅杰夫(Megève),人们跳伞俯视勃朗峰。从直升机高山浏览、热气球飞越山峰、驾驶冰雪滑翔伞,到狗拉雪橇、攀冰体验、雪地自行车……  梅杰夫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当然,你不要忘记梅杰夫被Lonely Planet评为法国第一滑雪胜地。如果你是滑雪发烧友,那站在梅杰夫看到天然雪场的那一刻,你会相信天堂之门已经敞开。在你动身前往梅杰夫享受麋鹿农场的特色
和我们普通人一样,美国总统在召开会议时也爱在纸上信笔乱涂乱画,这是他们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它们都是美国总统们真实思想的反映。这些“涂鸦之作”有的颇具画家天赋,而有的就和幼儿园儿童的“杰作”一样搞笑。
点赞Q
In the past few months, tens of thousands of young men and women havebegun their college careers. They have worked hard to get there. A letter.of admission to one of the country’s selective colleges o
对帕特里克来说,骑车就是,“就好像你和一个火箭绑在一起的感觉似的,你骑上车子也是这范儿。不管你做什么,你都能100%的从自行车上得到。”他解释道。尽管没有传统线刹,他骑过许多高山的隘口、让人筋疲力尽的爬坡、充满危险的下坡,他用自己的腿和脚踏板让飞转的车轮降速、停下—用后轮在沥青路面上制动。但是就算时速到了83公里每小时,他都从未失去控制。  帕特里克将他的死飞冒险提升到另一个层面,从瑞士的沥青路转
Christian Trommsdorff在1964年生于法国的山城Grenoble。他三岁开始滑雪,15岁开始阿氏登山。后来他考入位于巴黎的法国顶尖工学院SUPELEC,于1987年学成毕业,从此开始了周游世界的工程师生涯。在此期间,他在业余时间不断打磨自己的攀登技巧,提高攀登水平。他的工程师生涯十分成功,还和同伴一起创办了一家开发通讯网络管理软件系统的公司。但是这个成功的工程师却在1997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