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梳理
何谓“破题”?此语本源于古代科举术语。唐宋时应举诗赋和经义的起首处,须用几句话说破题目要义,叫“破题”。明清时八股文的头两句,亦沿称“破题”,并成为一种固定的程式。
在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中,我们也常常引导学生要“開篇破题”,即在文章的开头用简明的语言点破题意、点明主旨。这个非常重要,“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似乎根本没有认真思考如何写好自己的开头,更毋论如何有效地“开篇破题”。往往有问题的作文,首先就在开头没有做到很好的“破题”。
而对于高考应试作文而言,好的“破题”对于一篇高分作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好好研究一下,高中议论文如何“破题”。
二、问题描述与策略假设
(一)问题描述
在上学期整整一个学期的写作练习中,通过观察我班学生的作文初稿,我发现学生在“破题”方面,主要还存在以下四类问题:
1.开头基本能够直陈题意,但是了无新意,过于“平铺直叙”。
比如,关于“生活是不是悲剧”的作文题,大多数同学的开头几乎是一样的:“有人说:‘生活是一场悲剧。’而有人说不是。我认为,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
2.对材料中的对立观点,态度不够鲜明,模棱两可,让人如同“雾里看花”。
例如,材料是:“有人说:‘生活是一个悲剧’,也有人说:‘生活不是一个悲剧’。”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开头的:“生活是一个悲剧吗?这个问题根本无法做答!生活总是悲喜交加的,其中充满着欢乐时光,却也不乏悲伤桥段、五味杂陈,这才是生活。”
3.开头比较注重文采,却不自觉地忽略了观点的提出,给人“华而不实”之感。
例如,材料是:“我们总被鞭策:这个世界不会等你;但与此同时,又常听到‘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的告诫。”有同学就是这样写开头的:“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时间总是如此的自私,不多一分一秒。正因时间不等人,才会有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苏轼的‘早生华发’。”
4.开头想当然地用另一个词来当做或者替换材料中的关键词,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
例如,材料是:“花凋了呢 / 爱它的翠叶田田 / 叶残了呢 / 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我们有同学就以“换个角度”为题,这样写的开头:“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会经历不顺心的事,若此时放下沉重的包袱,挥去头顶的阴霾,换个角度看世界,一切便会是另一番景致,自己也获得了另一番情趣。”
(二)策略假设
针对上述四类问题,我们可以发现,第1类开头的情况是占比相对比较大的,应该说属于“开门见山”,基本还算是“破题”了,只是“破”得漂亮与否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在“开门见山”的同时,辅之适当的技巧,便可让人“眼前一亮”,出奇制胜。
这一类同学的改进,相对是“有法可循”的。我们设想从以下4个方面去作改进:1.“阐释观点”破题、2.“对比”破题、3.“巧用名言”破题、4.“设问”破题。
第2.3.4类开头,由于没有很好地点明观点,往往容易造成偏题卷。而这里三种“破题不够”的情况又是有很大区别的,切不可统一而论。“雾里看花”的,可能就缺那一句“定睛之笔”了;“华而不实”的,可能是意思表达得还比较隐晦;“偷梁换柱”的,则是属于审题出现问题了。那如果是审题就出现了问题,最好还要让学生还原一下自己的思维过程,去追溯一下,思路是从哪一步开始“偏离轨道”的。
对于一个好的“破题”来说,正确的审题是一个必要的前提。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审题时务必要找准关键词,立意时要用关键词来思考,不可“另起炉灶”,最后诉诸笔端时,则在开头要注意与关键词的勾连。
所以,对于第2类问题,则需要指导学生在摆出矛盾之后,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至于让人“雾里看花”。对于第3类的问题,我们改进措施,可以从“勾连关键词”入手,将自己的文字与材料中的核心词有机结合,让自己的观点“又华又实”。而对于第4类问题,则需要叮嘱学生审题时一定要用材料中的“核心词”,然后再来立意,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再“偷梁换柱”。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
对于第1类同学,主要是以方法总结、习作修改这样的形式进行的,解决破题“漂亮与否”这个问题。而对于后3类同学,则主要以个别辅导为主,先解决“能否破题”的问题,再来解决破题“漂亮与否”的问题。所以,有效破题的四类方法,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应该都是适用的。
1.“阐释观点”破题。即“咬住”核心词,具体阐释。可以通过下定义、阐明特征来呈现;也可以通过概括典型现象来阐明。途径不一而足,但是要注意,毕竟是在开头,我们还要注意语言简洁,万不可毫无节制、泛泛而谈。
2.“对比”破题。即通过对立的两类观点或者现象,从中发现二者的对立点,由此引出自己的观点。
3.“巧用名言”破题。引经据典,能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同时也能让自己的文章看起来更有文采,开头破题,如果能“巧用名言”,那开头的吸引力会更高。例如这样一个开头:“生活仿佛布满荆棘的泥泞之途,有人认为从一开始它便注定是个悲剧,而在我看来却不然,生活固然给予每个人以挫折、磨难、失败和痛苦,但是,当世界以痛吻我之时,我们为何不能回报以歌?”这个开头巧妙地化用了泰戈尔的名言:“世界吻我以痛,我要报之以歌。”不得不说,这样的化用,浑然一体,非常妙。
4.“设问”破题。这个“设问”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对话题(或相关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或造成的结果不断追问。它所呈现的思维过程往往是:对现象或结果的纵向追溯,找出原因一、原因二、原因三,在这些原因中,分析比较,得出最深刻的原因,即,自己中心观点的思维起点。这样的开头,会给人一种“思维缜密”的感觉。
总体来说,经过“有的放矢”的训练,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虽然不能说“破题”得到了飞跃性的提高,但是逐步提高的过程还是能从学生的修改稿中看出来的。
四、反思与建议
“破题”毕竟是以审题正确为基本前提的。因此,无论多么高妙的“破题”手法,都是建立在“正确的审题立意”基础之上的。日常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指导破题,最好能结合审题立意来谈,而不是空谈“破题”。否则,无异于要让巧妇做出“无米之炊”。
有了坚实的“审题立意”基础之后,我相信,“破题”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点即通”,而不会有“殚精竭虑”之感了。那样,我们每个老师批作文,也就不会是一件苦差事,而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享受。自己的每一个教学轨迹里,都能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还有什么比得上这更让人感到快乐?
何谓“破题”?此语本源于古代科举术语。唐宋时应举诗赋和经义的起首处,须用几句话说破题目要义,叫“破题”。明清时八股文的头两句,亦沿称“破题”,并成为一种固定的程式。
在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中,我们也常常引导学生要“開篇破题”,即在文章的开头用简明的语言点破题意、点明主旨。这个非常重要,“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似乎根本没有认真思考如何写好自己的开头,更毋论如何有效地“开篇破题”。往往有问题的作文,首先就在开头没有做到很好的“破题”。
而对于高考应试作文而言,好的“破题”对于一篇高分作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好好研究一下,高中议论文如何“破题”。
二、问题描述与策略假设
(一)问题描述
在上学期整整一个学期的写作练习中,通过观察我班学生的作文初稿,我发现学生在“破题”方面,主要还存在以下四类问题:
1.开头基本能够直陈题意,但是了无新意,过于“平铺直叙”。
比如,关于“生活是不是悲剧”的作文题,大多数同学的开头几乎是一样的:“有人说:‘生活是一场悲剧。’而有人说不是。我认为,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
2.对材料中的对立观点,态度不够鲜明,模棱两可,让人如同“雾里看花”。
例如,材料是:“有人说:‘生活是一个悲剧’,也有人说:‘生活不是一个悲剧’。”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开头的:“生活是一个悲剧吗?这个问题根本无法做答!生活总是悲喜交加的,其中充满着欢乐时光,却也不乏悲伤桥段、五味杂陈,这才是生活。”
3.开头比较注重文采,却不自觉地忽略了观点的提出,给人“华而不实”之感。
例如,材料是:“我们总被鞭策:这个世界不会等你;但与此同时,又常听到‘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的告诫。”有同学就是这样写开头的:“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时间总是如此的自私,不多一分一秒。正因时间不等人,才会有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苏轼的‘早生华发’。”
4.开头想当然地用另一个词来当做或者替换材料中的关键词,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
例如,材料是:“花凋了呢 / 爱它的翠叶田田 / 叶残了呢 / 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我们有同学就以“换个角度”为题,这样写的开头:“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会经历不顺心的事,若此时放下沉重的包袱,挥去头顶的阴霾,换个角度看世界,一切便会是另一番景致,自己也获得了另一番情趣。”
(二)策略假设
针对上述四类问题,我们可以发现,第1类开头的情况是占比相对比较大的,应该说属于“开门见山”,基本还算是“破题”了,只是“破”得漂亮与否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在“开门见山”的同时,辅之适当的技巧,便可让人“眼前一亮”,出奇制胜。
这一类同学的改进,相对是“有法可循”的。我们设想从以下4个方面去作改进:1.“阐释观点”破题、2.“对比”破题、3.“巧用名言”破题、4.“设问”破题。
第2.3.4类开头,由于没有很好地点明观点,往往容易造成偏题卷。而这里三种“破题不够”的情况又是有很大区别的,切不可统一而论。“雾里看花”的,可能就缺那一句“定睛之笔”了;“华而不实”的,可能是意思表达得还比较隐晦;“偷梁换柱”的,则是属于审题出现问题了。那如果是审题就出现了问题,最好还要让学生还原一下自己的思维过程,去追溯一下,思路是从哪一步开始“偏离轨道”的。
对于一个好的“破题”来说,正确的审题是一个必要的前提。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审题时务必要找准关键词,立意时要用关键词来思考,不可“另起炉灶”,最后诉诸笔端时,则在开头要注意与关键词的勾连。
所以,对于第2类问题,则需要指导学生在摆出矛盾之后,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至于让人“雾里看花”。对于第3类的问题,我们改进措施,可以从“勾连关键词”入手,将自己的文字与材料中的核心词有机结合,让自己的观点“又华又实”。而对于第4类问题,则需要叮嘱学生审题时一定要用材料中的“核心词”,然后再来立意,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再“偷梁换柱”。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
对于第1类同学,主要是以方法总结、习作修改这样的形式进行的,解决破题“漂亮与否”这个问题。而对于后3类同学,则主要以个别辅导为主,先解决“能否破题”的问题,再来解决破题“漂亮与否”的问题。所以,有效破题的四类方法,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应该都是适用的。
1.“阐释观点”破题。即“咬住”核心词,具体阐释。可以通过下定义、阐明特征来呈现;也可以通过概括典型现象来阐明。途径不一而足,但是要注意,毕竟是在开头,我们还要注意语言简洁,万不可毫无节制、泛泛而谈。
2.“对比”破题。即通过对立的两类观点或者现象,从中发现二者的对立点,由此引出自己的观点。
3.“巧用名言”破题。引经据典,能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同时也能让自己的文章看起来更有文采,开头破题,如果能“巧用名言”,那开头的吸引力会更高。例如这样一个开头:“生活仿佛布满荆棘的泥泞之途,有人认为从一开始它便注定是个悲剧,而在我看来却不然,生活固然给予每个人以挫折、磨难、失败和痛苦,但是,当世界以痛吻我之时,我们为何不能回报以歌?”这个开头巧妙地化用了泰戈尔的名言:“世界吻我以痛,我要报之以歌。”不得不说,这样的化用,浑然一体,非常妙。
4.“设问”破题。这个“设问”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对话题(或相关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或造成的结果不断追问。它所呈现的思维过程往往是:对现象或结果的纵向追溯,找出原因一、原因二、原因三,在这些原因中,分析比较,得出最深刻的原因,即,自己中心观点的思维起点。这样的开头,会给人一种“思维缜密”的感觉。
总体来说,经过“有的放矢”的训练,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虽然不能说“破题”得到了飞跃性的提高,但是逐步提高的过程还是能从学生的修改稿中看出来的。
四、反思与建议
“破题”毕竟是以审题正确为基本前提的。因此,无论多么高妙的“破题”手法,都是建立在“正确的审题立意”基础之上的。日常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指导破题,最好能结合审题立意来谈,而不是空谈“破题”。否则,无异于要让巧妇做出“无米之炊”。
有了坚实的“审题立意”基础之后,我相信,“破题”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点即通”,而不会有“殚精竭虑”之感了。那样,我们每个老师批作文,也就不会是一件苦差事,而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享受。自己的每一个教学轨迹里,都能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还有什么比得上这更让人感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