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析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间的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98例分为对照组49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之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对于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对瘫痪症状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促进患者的康复,让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得到保证,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神经内科;康复护理;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107-01
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造成脑卒中的主要因素是脑动脉狭隘或者脑动脉闭塞。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出现的脑卒中患者高达200万以上且脑卒中具有很高的致残率,这给人类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带来可严重的威胁[1]。我院对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间的49例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间的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98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并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为48至75岁,平均年龄为(61.8±4.2)岁,其中脑出血患者30例,脑梗死患者19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为47至77岁,平均年龄为(62.3±3.7)岁,其中脑出血患者29例,脑梗死患者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进行治疗,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脱水、止血护理,同时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对于脑梗死患者进行抗凝、抗栓护理,通过治疗来对血小板的聚集作用进行抑制。加强脑保护,以此来对脑细胞代谢进行调节,让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得以维持。
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心理护理。在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并向患者阐述相关的疾病知识让他们能够对自身的病情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心理护理的基础上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有效的护患关系,让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得以增强,让患者可以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
(2)并发症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让患者呼吸道始终处于通畅状态下来维持患者的正常呼吸,对患者进行及时吸痰。对导尿管进行密切的关注,并通过导尿管来观察患者的尿液情况,保证导尿管始终处于通畅状态下。在进行输液时要适当地更换输液部位来防止患者出现静脉炎。在操作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进行防止患者出现感染并避免应激性溃疡出现。
(3)康复运动。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协助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来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协助患者进行肢体运动,让患者进行规律性的关节运动同时需要维持肢体患者的功能位置以及被动体位。配合针灸、按摩来加强康复效果。
1.3 疗效判定
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0%以上;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范围为18%至90%;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以内,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出现升高则表现为病情恶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5软件系统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为22.3±5.8,对照组为14.1±5.4;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0.3±12.5,对照组为55.4±10.9。观察组在护理之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10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9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63%,观察组的總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若病情较急将有可能造成患者出现神经细胞缺氧,这将直接导致患者死亡[2]。脑卒中主要分为两类即缺血性脑卒中以及出血性脑卒中,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数量偏多,其严重程度主要是靠出血量来判定,相对而言出血性脑卒中较缺血性脑卒中更加危险,死亡率较缺血性脑卒中更高[3]。脑卒中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多数患者会表现出偏瘫,另外患者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也会受到影响[4]。患者还会出现思维阻碍,在情绪以及记忆力上也会表现出不稳定从而导致一定程度的精神病[5]。
在实施康复护理的过程中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即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以及康复运动。心理护理是整个护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心理护理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情绪波动,让患者可以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并发症护理主要是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状让患者恢复水平得到提升。康复运动具有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康复运动可以让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并让患者维持正常的神经元代偿,这可以让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得到有效的缓解,避免患出现偏瘫。通过良姿训练可以抑制异常运动状态并协助患者保持正常肢体位置。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配合针灸、按摩可以让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综上,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对于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可以对瘫痪症状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促进患者的康复让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得到保证,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志宏,王彦丽,刘海萍,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1(10):1594-1595.
[2]黄丽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新进展[J].吉林医学,2011(19):4038-4040.
[3]陈雪容,王永美,陈海英.康复护理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4):221-222.
[4]刘玉娥.循证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社区医学杂志,2010(05):156-157.
[5]王玉红,刘冰之.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
【关键词】 神经内科;康复护理;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107-01
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造成脑卒中的主要因素是脑动脉狭隘或者脑动脉闭塞。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出现的脑卒中患者高达200万以上且脑卒中具有很高的致残率,这给人类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带来可严重的威胁[1]。我院对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间的49例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间的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98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并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为48至75岁,平均年龄为(61.8±4.2)岁,其中脑出血患者30例,脑梗死患者19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为47至77岁,平均年龄为(62.3±3.7)岁,其中脑出血患者29例,脑梗死患者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进行治疗,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脱水、止血护理,同时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对于脑梗死患者进行抗凝、抗栓护理,通过治疗来对血小板的聚集作用进行抑制。加强脑保护,以此来对脑细胞代谢进行调节,让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得以维持。
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心理护理。在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并向患者阐述相关的疾病知识让他们能够对自身的病情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心理护理的基础上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有效的护患关系,让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得以增强,让患者可以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
(2)并发症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让患者呼吸道始终处于通畅状态下来维持患者的正常呼吸,对患者进行及时吸痰。对导尿管进行密切的关注,并通过导尿管来观察患者的尿液情况,保证导尿管始终处于通畅状态下。在进行输液时要适当地更换输液部位来防止患者出现静脉炎。在操作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进行防止患者出现感染并避免应激性溃疡出现。
(3)康复运动。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协助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来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协助患者进行肢体运动,让患者进行规律性的关节运动同时需要维持肢体患者的功能位置以及被动体位。配合针灸、按摩来加强康复效果。
1.3 疗效判定
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0%以上;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范围为18%至90%;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以内,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出现升高则表现为病情恶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5软件系统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为22.3±5.8,对照组为14.1±5.4;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0.3±12.5,对照组为55.4±10.9。观察组在护理之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10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9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63%,观察组的總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若病情较急将有可能造成患者出现神经细胞缺氧,这将直接导致患者死亡[2]。脑卒中主要分为两类即缺血性脑卒中以及出血性脑卒中,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数量偏多,其严重程度主要是靠出血量来判定,相对而言出血性脑卒中较缺血性脑卒中更加危险,死亡率较缺血性脑卒中更高[3]。脑卒中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多数患者会表现出偏瘫,另外患者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也会受到影响[4]。患者还会出现思维阻碍,在情绪以及记忆力上也会表现出不稳定从而导致一定程度的精神病[5]。
在实施康复护理的过程中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即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以及康复运动。心理护理是整个护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心理护理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情绪波动,让患者可以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并发症护理主要是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状让患者恢复水平得到提升。康复运动具有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康复运动可以让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并让患者维持正常的神经元代偿,这可以让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得到有效的缓解,避免患出现偏瘫。通过良姿训练可以抑制异常运动状态并协助患者保持正常肢体位置。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配合针灸、按摩可以让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综上,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对于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可以对瘫痪症状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促进患者的康复让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得到保证,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志宏,王彦丽,刘海萍,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1(10):1594-1595.
[2]黄丽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新进展[J].吉林医学,2011(19):4038-4040.
[3]陈雪容,王永美,陈海英.康复护理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4):221-222.
[4]刘玉娥.循证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社区医学杂志,2010(05):156-157.
[5]王玉红,刘冰之.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