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与现代人生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name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于中国古代哲学,人们应该持正确的态度,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接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精华部分的熏陶,这会对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塑造、道德的养成、为人处世等各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 中国古代哲学 现代人生 当代大学生
  
  对待中国古代哲学的态度,有人认为应当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有人把中国的落后完全归咎为传统的哲学思想,主张全然抛弃中国古代哲学而全盘西化。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正如古人所云:“东海西海,心同理同。”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哲学思想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都在一定阶段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我们必须肯定它们的存在,以平等的眼光来审视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想。对待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更应当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纵览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史,儒、道、佛三家的哲学思想不断地斗争、融合,其他如墨家、法家等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主流的哲学思想。对于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哲学思想,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而对于有些内容,我们亦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中有用的部分,使之成为对今天有所助益的思想要素。
  一
  纵观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我们基本可以理清中国古代哲学具有以下特征。
  (一)注重人生。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往往从生活的实践出发,来研究各种哲学问题,所以特别注重对人生的研究。儒家哲学重所讲的心、性、情、意、良知等都表示出对人生、人性,以及对人的生命的一种认识;道家所关注的理想的人生境界——逍遥与解脱,向往着飘逸洒脱、高洁绝尘的风骨神韵;佛家追求成“佛”,将达到涅槃境界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两千多年来,对人生的审视,对人的自我追求的关注,始终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孜孜以求的核心问题。
  (二)注重践履。
  知与行的关系向来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简而言之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中国古代的哲学成就不仅仅表现在理论方面,更体现在这些理论的践行上。诚如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谓的“乐之”,就是依其所知以实践,从而获得一种乐趣。道家的退隐,墨者的身体力行……无不表现出中国古代哲学家们不仅关注理论的构建,而且能做到言行一致。
  (三)注重道德。
  中国古代哲学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道德哲学,儒家的“五伦”、道家的修身、佛教的向善都是以道德为第一要义的,封建社会的秩序也是通过道德来维系的。道德实践可以提高人们的修养,从而达到社会整体关系的良性互动。
  (四)注重和谐。
  中国古代哲学不仅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且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道家创始人老子在追寻万物产生的本源时,体会到“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儒家的创始人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的就是要以和谐为最高原则来处理各种关系,以达到“人和”的境界。中国古代哲学极力通过各种方式追求一种和合的境界。
  二
  几千年来,中国古代哲学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形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心理积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许多思想,不仅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对促进世界的文明与进步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诚然,中国传统哲学作为封建社会经济、政治的产物,其中自然存在着一些糟粕,至今仍会产生一些消极的作用。因此,有人曾质疑:21世纪,我们还需要接受这些传统哲学思想并使之作用于我们的行动吗?这些传统的哲学思想是不是已经过时,应该被扔入故纸堆中了呢?
  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很多思想,我们应当客观、理性地来看待,其中有很多精华部分与当今的时代并不相悖,只要我们能够赋予它们新的涵义,给予它们新的理解,那么它们仍然会给人们以启迪,对现实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今天,当我们重新翻阅中国古代的哲学典籍,细细品味,仍然会获得很多感悟,而这恰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魅力所在。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受到外来的冲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一再地受到冲击。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社会的进步,但一些西方消极的、错误的思想也随之而来。
  生活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1世纪,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任重而道远。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给予了他们很高的期望,但很多社会现象却不得不让人警醒,很多大学生的现状不能不让人担忧:人本精神的缺失、精神文明的真空、公民意识的淡薄、生命尊严的淡漠、责任感的缺乏、社会道德的沦丧……这一切已为高等教育敲响了警钟。将中国传统哲学导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并非是一种倒退,而是希望能用传统哲学思想中一以贯之的那一部分优秀思想和观念来震慑当代大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三
  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接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精华部分的熏陶,会对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塑造、道德的养成、为人处世等各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一)中国古代哲学重视个人的修养和理想人格的培养,对当代大学生塑造具有高尚品格的情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很多大学生进入高校后,便放松了自己,对未来感到很渺茫,于是把精力放在上网、恋爱上,白白地虚度了宝贵的光阴;有些大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取得荣誉,甚至不择手段……殊不知,大学时代正是一个人加强自身修养,培养理想人格的时期。未来的路究竟应该怎么走,将自己定位于何处,这些都离不开个人修养,以及思想认识的提高。
  中国古代哲学的各家各派都非常注重个人自我修养的充实。在儒家看来,人只有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才有完善的理想人格,因此就要努力充实个人的学识和涵养。孔子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孟子认为,人无论在何时,都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保持自身的操守,不因名利损毁个人的品格。道家哲学认为,虚假的名誉会给人带来伤害,庄子认为:“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只要名誉与实际相符合,善行与能力相适应,就可以了。墨家也非常重视“修身”,强调“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
  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应当注意自身修养的提高,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地学习,老老实实地做人,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正是古人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今天被时代赋予的深意。
  (二)中国古代哲学主张正确地对待义利之间的关系,对当代大学生面临义、利的矛盾时作出正确的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义和利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古代哲学争论的焦点,在义利问题上,各家各派都有各自的观点。在义利问题上,当代大学生又当如何去抉择呢?当前,有的大学生为了赚钱,误入传销组织,为不法分子所利用,害人害己;有的大学生为了获取蝇头小利,向自己的同学兜售一些“三无”产品;有的大学生违反学校的相关规定,为了获取利益铤而走险……
  中国古代的哲人们在义利问题上曾做出许多不同的选择。儒家承认谋取物质利益和祈求幸福是人们的共同追求。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孟子也说:“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但儒家哲人又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在他们看来,物质利益只是人们为了生存的一种基本的、低层次的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需要,那就是对道义的追求。在道家哲人的面前,名利富贵皆烟云,“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认为应当去掉过分的追求、过分的欲望和过分的企盼。庄子反对争利,特别反对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利益。
  今天,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一个人都应当正确地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的关系。首先要肯定每一个人的正当利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难免会产生矛盾。当发生这样的矛盾冲突时,应当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个人应以大局为重,必要时,还应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当代大学生如通过合法的手段去赚取生活所需,这无可厚非,高校往往也鼓励学生勤工俭学,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择手段谋取利益,其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三)中国古代哲学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对于当代大学生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在的大学生往往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是父母长辈关爱呵护的对象,这也就造成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但是进入大学以后,远离父母,大学生开始了集体生活。如果还继续保持“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凡事只考虑自己,那么,这样的大学生将很难适应大学生活。
  中国传统哲学崇尚“仁爱”的原则,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认为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应当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荀子强调:“仁者自爱。”墨子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功利原则的角度,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从仁爱精神出发,我国的古人主张“和为贵”,强调社会和谐,讲求和睦相处,倡导团结互助,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始终坚持与人为善。
  今天的大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同样应奉行这样一种“仁爱”精神,努力搞好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凡事多做换位思考,平等待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中国古代哲学注重道德的实践,倡导言行一致,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现象,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某些大学生身上也有这样的一些表现,如在考试时违反考试纪律,与人交往时不讲诚信,面对父母长辈颐指气使……这不禁使人们在心中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难道今天的大学生就是如此不讲道德吗?”
  中国历史上的儒、道、墨、法、佛等各家都认为,在塑造理想人格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道德的实践。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如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发愤图强、恪守诚信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深入人心。
  而今,当代大学生仍应践行这些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形成的道德传统,并要身体力行,做到言行一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相信在当代大学生的表率下,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美好。
  中国古代哲学可以说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有些哲学思想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精华的部分;有些哲学思想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当代大学生应注意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积极思想,并根据现实,赋予它们以新的内容,使这些思想能真正为我们所用,为我们自身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有益的借鉴。
其他文献
我和乃钊先生的相识与交往已有二十余载,他给我最初的印象是:中等身材,穿着简朴,举止稳重,言语不多,秉性耿直,有儒雅之气,待人真诚而谦和,尤其是对当今一些有成就的书画家充满了无限的崇仰之情。时至今日,他依然如故,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更加痴迷,更加奋力。因此,其书艺水平也在日益提升,大作、佳作不断涌现。
【摘要】Big Start是罗伯·施奈德(Rob Schneider)第一部自导自演的喜剧片。这部影片的主题是对于“(被同性)强奸”的恐惧。这种恐惧实际上是“变成女人”的恐惧的变形,其根源是“阉割恐惧”。影片男主角用以抵抗这种恐惧的方法是获取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东方,具体说来源于片中符号化的东方形象Master。但这并不意味着影片试图塑造友善的东方他者形象,这可以从东方形象的同质化以及被阉割
自2017年起,成功举办了三届的大展,围绕生命与生态的主题,由飞禽而走兽,由充满野性的搏斗而脉脉动人的温情,由身边迁徙的候鸟而雪域高原上自由奔跑的精灵……自然中上演的一幕幕精彩大戏,让人感喟造物神奇,同时也惊叹对这些动人瞬间的捕捉记录。  从最初单纯追求画面效果,为了得到“大片”不惜干扰、伤害动物,到静心思考野生动物摄影的目的和职责,社会舆论的影响、专业知识的普及和摄影人自身的反省,预示着国内野生
[摘要] 面对中国动漫电影走向世界这一时代课题,通过揭示作品的风格标识扣成功标志两个方面在中国动漫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探讨中国动漫电影发展的路径选择问题,“以全球化为视角、树立大文化观、注重地域特色、注重创新”是中国动漫电影发展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符号元素 风格 文化张力 角色造型    动漫产业是文化产业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21世纪极具开发潜力的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中国动画电影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由张一白导演,改编自张嘉佳同名小说的爱情电影。整部影片与之前的一些爱情电影相比较有一定的深度。影片运用交叉蒙太奇叙事,围绕爱情主题将碎片化的片段串联成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影片的人物形象塑造颇具特色,从情感入手突破了男性刻板印象的束缚。  一、 国产都市爱情电影中的男性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类别化的产物,它指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并且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
郭舒权又名适铨、书权,室颜汉唐室、嘉堂等。祖籍江苏阜宁,1950年1月生于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盟讯·书画报》理论部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思源艺术研究所艺术评论员。书法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得奖,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奖状。著有《民国书法史论》一书和约百篇艺评文章。    一、经典和民间    自我小时,看见笔墨纸砚,便心生欢喜,尤其欢喜写毛
[摘要]修辞性阅读在文本的召唤结构中游走于艺术极和审美极之间,寻找空白和未定点,在期待和回味中,实现视域融合,在建构幻觉和打破幻觉的对立统一中,生产电影的美学意蕴,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和终极完成。对《我叫刘跃进》进行修辞性阅读,可以解谜影片深切关注着的人生意义的三重门:身份、爱情与尊严;可以发掘其对现实温情的凝视和衷而不伤的艺术魅力;可以发现电影创作与欣赏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修辞性阅读 人生意
城市和电影,是电影领域颇具趣味性和话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和商业并举的文化产业,是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产物,其重要的特性之一是揭示了其与现代都市的紧密结合关系。学者孙邵谊曾指出:“电影是工业革命和近代都市兴起的直接产物。与其它艺术样式不同,电影不仅依赖科技的进步,而且需要都市人群的消费支撑。”[1]这一观点并非褫夺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价值意义,而是从电影作为消费品的角度出发,将都
[摘要] 俄籍美国人布热德斯基是第一个在中国拍摄故事片的老外,但是长期以来此人在中国的电影创作历史模糊不清,作为电影史学研究工作者,我们特地翻译这篇文章,以供国内同行学者们参考。本文原文发表在美国电影研究学术刊物《亚洲电影》2009年冬季刊上。  [关键词] 布热德斯基 早期中国电影创作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0.011    A、前言  一、引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局稳定,经济发达,可谓盛世。位于长江之北、淮河之南的扬州,西濒运河,东临大海,因得交通之便利,盐业极盛,漕运发达,成为东南一大都会。经济的发展,财力的雄厚,文化艺术活动随之兴旺,据《扬州画舫录》记载,当时在扬的知名画家约一百数十人之多。  在此百余画家中,“扬州八怪”声誉最为突出。而“八怪”之称道光后始见之于记载,诸书列名又不同,合而计之竟这15人之多。这是后人对于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