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剥削、压迫、异化、奴役等种种不公现象的根源。资本主义的生产一方面是指生产关系,另一方面是指构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环节中的生产,生产的目的、过程等方面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生产的公正性评判,即社会生产是否与普遍的社会财富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相一致。从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过程和手段等方面来看,它不符合人的生存本质,也不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关键词:资本主义;生产公正;生产目的;生产过程;生产主体
一、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片面性
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不管生产方式本身由于劳动从属于资本而产生了怎样的变化,生产剩余价值或榨取剩余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定的内容和目的。”[1]344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不是绝不是出于满足人们在生存和发展等方面的需要,而是为了实现无穷无尽地对剩余价值的追求,这一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有着非常深刻的体现。对此,马克思曾批判道:“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的目的,同样,富的程度不是由产品的绝对量来计量,而是由剩余产品的相对量来计量。”[1]265工人劳动是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源泉,因此,资本家想方设法地利用一切手段来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作为剩余劳动的榨取者和劳动力的剥削者,资本在精力、贪婪和效率方面,远远超过了以往一切以直接强制劳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1]359在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的制约下,资本家只有通过追求剩余价值才能实现资本的积累,此时,劳动者成为了资本家的奴隶,劳动成为资本的奴隶,工人与资本家之间不平等的社会关系愈加凸显。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需要”只是为了满足资本增值和劳动者自身生存的儿存在的,所以,在这样的社会机制的运行下,资本主义生产最终满足的只是资本家们对于权利和物质的享受,而这些资本家只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小部分人。
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剥夺性
从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手段来看,资本家常用剥削、奴役、压迫等残酷的手段进行资本主义生产,这些方式是有违人道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中,“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转变成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发展,成为局部的人,把工人贬低为机器的附属品,使工人受劳动的折磨”[2]743。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工人自由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对于工人而言就是一种奢侈品,工人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异化成为微乎其微的存在物。这种“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龌龊、最卑鄙和最可恶的贪欲的驱使下完成的”[1]873。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状况与资产阶级所宣扬的“公正”是背道而驰的,公正只存在于资产阶级内部,所以,这种所谓的“公正”对于广大劳动者而言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同时对广大劳动人民也是赤裸裸的欺骗。
三、资本主义生产主体的不平等性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人们的地位和作用有着巨大的悬殊,资本家主导着资本主义生产,工人则是受奴役和被剥削的对象。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越富裕,工人则越贫穷。资本主义生产“首先表现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本身的,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本身的再生产和新生产”[3]450。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随着社会生产发展,无产阶级劳动者被剥削和被奴役的地位并不会随之改变。与此同时,无产阶级会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走向贫困化。马克思指出:“不管工人的报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恶化。最后,使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同积累的规模和能力始终保持平衡的规律把工人钉在资本上……质疑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1]743-744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的逐渐增高,最终会超出现有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范围;无产阶级也会在其越来越贫困的生活中滋生反抗的念头,并使之成为现实。伴随着无产阶级的反抗,资本主义也终将成为历史。
四、资本主义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从资本主义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来看,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土地可持续性利用率低等种种现象表明,资本主义私有制是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马克思十分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资本家们为了取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盲目地扩大生产,在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对自然界进行粗暴的开发和利用,这就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马克思曾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一方面汇聚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自然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这样,它同时就破坏城市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1]579由此可见,资本主义这种破坏性的生产方式不仅给生态系统带来一系列的灾难和问题,同时也给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显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格格不入。
参考文献:
[1]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关键词:资本主义;生产公正;生产目的;生产过程;生产主体
一、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片面性
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不管生产方式本身由于劳动从属于资本而产生了怎样的变化,生产剩余价值或榨取剩余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定的内容和目的。”[1]344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不是绝不是出于满足人们在生存和发展等方面的需要,而是为了实现无穷无尽地对剩余价值的追求,这一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有着非常深刻的体现。对此,马克思曾批判道:“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的目的,同样,富的程度不是由产品的绝对量来计量,而是由剩余产品的相对量来计量。”[1]265工人劳动是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源泉,因此,资本家想方设法地利用一切手段来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作为剩余劳动的榨取者和劳动力的剥削者,资本在精力、贪婪和效率方面,远远超过了以往一切以直接强制劳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1]359在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的制约下,资本家只有通过追求剩余价值才能实现资本的积累,此时,劳动者成为了资本家的奴隶,劳动成为资本的奴隶,工人与资本家之间不平等的社会关系愈加凸显。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需要”只是为了满足资本增值和劳动者自身生存的儿存在的,所以,在这样的社会机制的运行下,资本主义生产最终满足的只是资本家们对于权利和物质的享受,而这些资本家只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小部分人。
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剥夺性
从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手段来看,资本家常用剥削、奴役、压迫等残酷的手段进行资本主义生产,这些方式是有违人道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中,“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转变成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发展,成为局部的人,把工人贬低为机器的附属品,使工人受劳动的折磨”[2]743。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工人自由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对于工人而言就是一种奢侈品,工人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异化成为微乎其微的存在物。这种“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龌龊、最卑鄙和最可恶的贪欲的驱使下完成的”[1]873。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状况与资产阶级所宣扬的“公正”是背道而驰的,公正只存在于资产阶级内部,所以,这种所谓的“公正”对于广大劳动者而言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同时对广大劳动人民也是赤裸裸的欺骗。
三、资本主义生产主体的不平等性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人们的地位和作用有着巨大的悬殊,资本家主导着资本主义生产,工人则是受奴役和被剥削的对象。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越富裕,工人则越贫穷。资本主义生产“首先表现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本身的,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本身的再生产和新生产”[3]450。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随着社会生产发展,无产阶级劳动者被剥削和被奴役的地位并不会随之改变。与此同时,无产阶级会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走向贫困化。马克思指出:“不管工人的报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恶化。最后,使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同积累的规模和能力始终保持平衡的规律把工人钉在资本上……质疑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1]743-744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的逐渐增高,最终会超出现有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范围;无产阶级也会在其越来越贫困的生活中滋生反抗的念头,并使之成为现实。伴随着无产阶级的反抗,资本主义也终将成为历史。
四、资本主义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从资本主义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来看,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土地可持续性利用率低等种种现象表明,资本主义私有制是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马克思十分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资本家们为了取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盲目地扩大生产,在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对自然界进行粗暴的开发和利用,这就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马克思曾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一方面汇聚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自然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这样,它同时就破坏城市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1]579由此可见,资本主义这种破坏性的生产方式不仅给生态系统带来一系列的灾难和问题,同时也给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显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格格不入。
参考文献:
[1]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