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塞内加尔文坛上,妇女占有重要的地位,《乞丐的示威》一书的作者阿米纳塔·索·法尔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是位中年妇女,从事文学教育工作,是塞内加尔法语教育改革委员会的成员,在非洲文坛已有一定影响。阿米纳塔·索·法尔于一九七六年发表了成名作品《幽灵》(LeRevenant),一九七九年新非洲出版社又发表了她的《乞丐的示威》(LaGrèvedesBàttu),引起国际文坛的重视。阿米纳塔·索·法尔成为一九八○年法国最高文学奖金——贡古尔文学奖金的遴选人之一(在黑非洲文学史上,她是迄今为止贡古尔文学奖金第二个遴选人)。一九八○年底,阿米纳塔·索·法尔又荣获黑非洲文学大奖。她的这些成就使塞内加尔人民引以为荣。
新非洲出版社指出:阿米纳塔·索·法尔的作品“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谴责和鞭挞那些为了上层阶级少数人的利益而唾弃穷人的当权者”,这常常是作者进行创作的主题。作者对处于社会底层的穷人、乞丐以及一切受凌辱的人的生活是熟悉的。她善于生动地勾勒出实实在在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画面,重视并且着力揭露社会上的各种弊端,强烈谴责对金钱毫无节制的追逐,无情地鞭挞那些不惜踏着穷人尸体攫取财富、爬上高位的野心家。作为一名妇女作家,阿米纳塔·索·法尔并不只是代表妇女说话,在她的作品里,她还明确地指出,男人和妇女都肩负着同样的社会责任,起着同样的社会作用。这一切,就是作家进行创作的基本思想和准则。阿米纳塔·索·法尔的创作特点,就是用假想的手法描绘出形形色色的画面,不是真实事件的简单摄象,而是实际生活中到处可以碰见的现实。她的作品,无论是《幽灵》,还是《乞丐的示威》,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语言简朴、生动,能把读者引入具体而又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读者饱览社会的一切。因此,阿米纳塔·索·法尔的作品可以说是社会现实的忠实反映,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重视。
在《乞丐的示威》一书里,作者充分显示了她揭示社会弊端的才华,体现了她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小说一开头就给读者描绘了一幅琳琅的画面:在某大城市里,喧嚣的舆论把流浪在街头、以乞讨度日的身残者、盲人及孤寡老人视为“社会渣滓”,“人类的阴影”,把行乞说成是“一种有失体面和尊严的行为”,认为乞丐们“侵袭着城市的生活”,“影响了国家旅游业的发展”,并把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归咎于乞丐。因此,形形色色的报纸大声疾呼:必须清除乞丐,保障城市生活的安宁。追逐、搜捕、清除乞丐的工作就是在这一片喧闹声中开始的。
领导、指挥清除乞丐工作的,是小说主人公姆尔·恩迪埃,他原是受雇于欧洲人的小职员,后来当上了公共卫生局长。他是个生活放荡、野心勃勃的人物,他诡计多端,心狠手毒,决定采用一切手段把乞丐清除殆尽,以赢得总统的赏识和社会声誉,最后达到爬上共和国副总统宝座的目的。于是,他组织人力,到处疯狂地追逐、搜捕、驱赶乞丐,终于使城市乞丐销声匿迹。姆尔·恩迪埃果然赢得了总统的赏识和赞扬,并被授予只有对国家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人才能得到的最高奖赏——荣誉骑士勋章。与此同时,社会上也流传着他即将就任副总统的各种传说。这使他更加得意洋洋,喜形于色,勃勃野心与日俱增。
在社会的另一个角落,乞丐们满怀悲愤埋葬了在清除乞丐中死去的同伴。他们躲在自己聚居的地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莎拉·家的院子里商量着对策。他们决定藏身匿迹,以表示他们对当局的暴行的示威和抗议。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报应落到了野心家自己的头上。姆尔·恩迪埃做了一个恶梦,是个不祥之兆。他感到十分苦恼,两次去找伊斯兰教士相助。一个叫基菲·波库的教士要他宰一头公牛,分成七十七份,分发给手拿葫芦瓢、流落街头的乞丐。于是,他亲自动手宰牛,“虔诚地数着摆在那里的一份份牛肉。他那白色的服装染着斑斑血迹。他弯着腰,拖着沉重的步子来回地忙着。”但是,分发这些施舍物品,同样使姆尔感到为难,因为,街头的乞丐已被他自己赶尽,到哪儿才能在街头再找见乞丐呢?他不能不亲自出马,驱车街市,到处寻找乞丐。他下了决心:“……不管付出多大代价……我定要得到副总统的位置,我必须得到它。”为了达到目的,他又不得不硬着头皮找到乞丐聚集之处——莎拉·家的院子,对乞丐许下诺言,答应给他们丰厚的施舍,请他们走上街头。但是,乞丐们巧妙地愚弄了姆尔,使他的计谋和野心没能实现。这一切使姆尔·恩迪埃预感到自己的美梦将要破灭,而预感终于成为现实,共和国总统最后任命内务部长担任副总统,姆尔·恩迪埃的野心彻底破产。
在《乞丐的示威》里,作者表达了对栖身于社会底层的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她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问题:富人为什么富,穷人为什么穷,乞丐为什么行乞?向社会大声疾呼:乞丐也是人,穷人应该得到尊重!她深刻地揭露了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弊端,无情地鞭挞了像卫生局长姆尔·恩迪埃一样的野心家和他们的种种暴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作为一名妇女作家,阿米纳塔·索·法尔在非洲和国际文坛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博得了较高的声誉,是非洲文坛新出现的一颗灿烂的明星。我们对非洲文坛的情况一直了解得不多,这位女作家及其作品很值得我们介绍。
一九八一年五月五日
新非洲出版社指出:阿米纳塔·索·法尔的作品“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谴责和鞭挞那些为了上层阶级少数人的利益而唾弃穷人的当权者”,这常常是作者进行创作的主题。作者对处于社会底层的穷人、乞丐以及一切受凌辱的人的生活是熟悉的。她善于生动地勾勒出实实在在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画面,重视并且着力揭露社会上的各种弊端,强烈谴责对金钱毫无节制的追逐,无情地鞭挞那些不惜踏着穷人尸体攫取财富、爬上高位的野心家。作为一名妇女作家,阿米纳塔·索·法尔并不只是代表妇女说话,在她的作品里,她还明确地指出,男人和妇女都肩负着同样的社会责任,起着同样的社会作用。这一切,就是作家进行创作的基本思想和准则。阿米纳塔·索·法尔的创作特点,就是用假想的手法描绘出形形色色的画面,不是真实事件的简单摄象,而是实际生活中到处可以碰见的现实。她的作品,无论是《幽灵》,还是《乞丐的示威》,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语言简朴、生动,能把读者引入具体而又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读者饱览社会的一切。因此,阿米纳塔·索·法尔的作品可以说是社会现实的忠实反映,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重视。
在《乞丐的示威》一书里,作者充分显示了她揭示社会弊端的才华,体现了她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小说一开头就给读者描绘了一幅琳琅的画面:在某大城市里,喧嚣的舆论把流浪在街头、以乞讨度日的身残者、盲人及孤寡老人视为“社会渣滓”,“人类的阴影”,把行乞说成是“一种有失体面和尊严的行为”,认为乞丐们“侵袭着城市的生活”,“影响了国家旅游业的发展”,并把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归咎于乞丐。因此,形形色色的报纸大声疾呼:必须清除乞丐,保障城市生活的安宁。追逐、搜捕、清除乞丐的工作就是在这一片喧闹声中开始的。
领导、指挥清除乞丐工作的,是小说主人公姆尔·恩迪埃,他原是受雇于欧洲人的小职员,后来当上了公共卫生局长。他是个生活放荡、野心勃勃的人物,他诡计多端,心狠手毒,决定采用一切手段把乞丐清除殆尽,以赢得总统的赏识和社会声誉,最后达到爬上共和国副总统宝座的目的。于是,他组织人力,到处疯狂地追逐、搜捕、驱赶乞丐,终于使城市乞丐销声匿迹。姆尔·恩迪埃果然赢得了总统的赏识和赞扬,并被授予只有对国家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人才能得到的最高奖赏——荣誉骑士勋章。与此同时,社会上也流传着他即将就任副总统的各种传说。这使他更加得意洋洋,喜形于色,勃勃野心与日俱增。
在社会的另一个角落,乞丐们满怀悲愤埋葬了在清除乞丐中死去的同伴。他们躲在自己聚居的地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莎拉·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报应落到了野心家自己的头上。姆尔·恩迪埃做了一个恶梦,是个不祥之兆。他感到十分苦恼,两次去找伊斯兰教士相助。一个叫基菲·波库的教士要他宰一头公牛,分成七十七份,分发给手拿葫芦瓢、流落街头的乞丐。于是,他亲自动手宰牛,“虔诚地数着摆在那里的一份份牛肉。他那白色的服装染着斑斑血迹。他弯着腰,拖着沉重的步子来回地忙着。”但是,分发这些施舍物品,同样使姆尔感到为难,因为,街头的乞丐已被他自己赶尽,到哪儿才能在街头再找见乞丐呢?他不能不亲自出马,驱车街市,到处寻找乞丐。他下了决心:“……不管付出多大代价……我定要得到副总统的位置,我必须得到它。”为了达到目的,他又不得不硬着头皮找到乞丐聚集之处——莎拉·
在《乞丐的示威》里,作者表达了对栖身于社会底层的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她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问题:富人为什么富,穷人为什么穷,乞丐为什么行乞?向社会大声疾呼:乞丐也是人,穷人应该得到尊重!她深刻地揭露了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弊端,无情地鞭挞了像卫生局长姆尔·恩迪埃一样的野心家和他们的种种暴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作为一名妇女作家,阿米纳塔·索·法尔在非洲和国际文坛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博得了较高的声誉,是非洲文坛新出现的一颗灿烂的明星。我们对非洲文坛的情况一直了解得不多,这位女作家及其作品很值得我们介绍。
一九八一年五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