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小学阶段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学生树立明确的方向,培养良好的品质和学习习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中,能够顺应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趋势,同时落实对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中小学生形成以德树人的观念。本文结合中小学教育中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教育;创新方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呼吁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行动中,形成以核心价值观为教育导向的教育体系。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行,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中小学教育中,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使教育体系不断创新发展。
1.中小学教育中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1.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必要的行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要求中小学生在行为方面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落实。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普遍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大部分中小学生都能够熟练背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但很多中小学生对价值观要素理解不到位,并不知道如何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缺乏对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详细讲解,使得大部分中小学生并不理解其具体含义,无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导致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时间相背离,无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
1.2核心价值观与中小学融合模式过于单一
中小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将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通过文字的形式展现在黑板上,带领学生集体诵读。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无法实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在教学方法上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分解教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纸上谈兵,与教育的本质相背离,学生无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际生活融为一体。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创新路径
2.1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实现教育知性化的目的,在情感上进行内化处理,避免采用傳统教育模式,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有助于学生构建个人价值观,通过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引起学生之间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文章构建互帮互助的故事背景,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明和谐,从而更好的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案例,通过案例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核心价值观理念与生活的相关性,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中小学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例如通过广告宣传栏、电子滚动屏等方式,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念,并组织相关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
2.2促进和提高中小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好的贯彻落实,应帮助学生掌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明确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形成集体观念,通过不断努力实现个人的价值。中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够深入,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明确核心价值观每个词语的内涵,从而在心中形成正确的理念,向着正确的方向学习发展,将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生活中的小事中,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正确的事。
2.3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相关活动
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简单的文字教育和案例教育无法提高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理解,通过组织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认清,通过不断的行为体验,使学生认识到核心价值观所弘扬的精神,使学生形成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精神。例如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献爱心的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帮助其他人做事,对于付出行动的学生,以红花或者红旗的形式给予鼓励。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共同寻找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共同分享,锻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美,从而使自己形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行动表达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
2.4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中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引导,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很容易向正确的方向转变。通过培养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自我行为意识,成为学生约束自己行为的规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应按理解难度进行层次划分,有计划的对中小学生进行渗透,由浅入深,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逐渐提高。
校园文化是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小学教育融合,能够充分让中小学生感悟到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从而将其理念与生活结合,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中小学教育中,应充分把握中小学生的特点,结合家长、学生和社会多方面的力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中小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金敬文,姜松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创新途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11):24,36.
[2] 李林娥,王寒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探析[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3):21.
[3] 郭瑞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创新路径探析[J].天津教育,2018,(6):40-41.
[4] 田养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创新路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0(1).
作者简介:田彦龙,1984.11,男,汉族,甘肃渭源,本科,二级教师,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莲峰镇第二中心小学。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教育;创新方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呼吁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行动中,形成以核心价值观为教育导向的教育体系。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行,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中小学教育中,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使教育体系不断创新发展。
1.中小学教育中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1.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必要的行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要求中小学生在行为方面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落实。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普遍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大部分中小学生都能够熟练背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但很多中小学生对价值观要素理解不到位,并不知道如何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缺乏对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详细讲解,使得大部分中小学生并不理解其具体含义,无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导致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时间相背离,无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
1.2核心价值观与中小学融合模式过于单一
中小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将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通过文字的形式展现在黑板上,带领学生集体诵读。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无法实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在教学方法上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分解教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纸上谈兵,与教育的本质相背离,学生无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际生活融为一体。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创新路径
2.1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实现教育知性化的目的,在情感上进行内化处理,避免采用傳统教育模式,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有助于学生构建个人价值观,通过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引起学生之间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文章构建互帮互助的故事背景,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明和谐,从而更好的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案例,通过案例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核心价值观理念与生活的相关性,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中小学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例如通过广告宣传栏、电子滚动屏等方式,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念,并组织相关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
2.2促进和提高中小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好的贯彻落实,应帮助学生掌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明确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形成集体观念,通过不断努力实现个人的价值。中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够深入,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明确核心价值观每个词语的内涵,从而在心中形成正确的理念,向着正确的方向学习发展,将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生活中的小事中,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正确的事。
2.3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相关活动
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简单的文字教育和案例教育无法提高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理解,通过组织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认清,通过不断的行为体验,使学生认识到核心价值观所弘扬的精神,使学生形成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精神。例如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献爱心的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帮助其他人做事,对于付出行动的学生,以红花或者红旗的形式给予鼓励。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共同寻找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共同分享,锻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美,从而使自己形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行动表达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
2.4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中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引导,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很容易向正确的方向转变。通过培养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自我行为意识,成为学生约束自己行为的规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应按理解难度进行层次划分,有计划的对中小学生进行渗透,由浅入深,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逐渐提高。
校园文化是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小学教育融合,能够充分让中小学生感悟到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从而将其理念与生活结合,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中小学教育中,应充分把握中小学生的特点,结合家长、学生和社会多方面的力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中小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金敬文,姜松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创新途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11):24,36.
[2] 李林娥,王寒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探析[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3):21.
[3] 郭瑞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创新路径探析[J].天津教育,2018,(6):40-41.
[4] 田养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创新路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0(1).
作者简介:田彦龙,1984.11,男,汉族,甘肃渭源,本科,二级教师,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莲峰镇第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