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的确,语文素养的形成单靠课内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它有无限的学习外延。这个外延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为儿童阅读的主要材料,对儿童的认知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笔者所处的农村小学来说,儿童文学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2016年初,我们启动了广东省“互联网 儿童文学阅读”资源应用研究的课题申报工作,于3月批准立项。我们课题组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起阅读”平台,开展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模式的研究。互联网与儿童文学阅读的深度融合,能够更有力地支持儿童文学阅读。不过“互联网 ”的功能虽然强大,但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办学设施落后、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家长素质不高等因素也为课题的开展增加了许多阻力。本文笔者从现状的分析和模式的探索两方面进行阐述“基于“互联网 ”农村小学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模式”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互联网 ;农村小学;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模式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课程标准“实施建议”还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的确,语文素养的形成单靠课内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它有无限的学习外延。这个外延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为儿童阅读的主要材料,它的语言艺术、文学形象、文化内涵对儿童有着深远的影响。
笔者在粤东地区的农村小学任教语文科多年。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小学在儿童文学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阅读氛围淡漠、课外书籍缺乏、阅读指导缺失等成了农村儿童文学阅读现状的标签。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了遏制农村小学、农村小学生成长、成才的瓶颈。于是在2016年初,我们启动了广东省“互联网 儿童文学阅读”资源应用研究的课题申报工作,于3月批准立项;我们课题组依托“一起阅读”平台,开展儿童文学阅读课题研究。互联网与儿童文学阅读的深度融合,更有力地支持儿童文学阅读。不过“互联网 ”的功能虽然强大,但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办学设施落后、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家长素质不高等因素也为课题的开展增加了许多阻力。针对这些难题,我们课题组不断地探索,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逐步探究出“基于互联网 农村小学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模式”。下面从现状的分析和模式的探索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关于两个现状的分析
(一)农村小学儿童文学的阅读现状
我镇地处粤东,经济较为落后。作为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现状如何,优秀的儿童文学是否真正走进儿童的阅读空间,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做了初步分析。
一是阅读氛围淡漠。调查结果表明:有18%的家长几乎不给孩子买课外书,43%的家长给孩子买的课外书多数为教辅、作文书等。除了家庭因素影响之外,有的部分教师对儿童文学的阅读认识也不够明确,教师很少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文学读物。
二是阅读范围狭窄。在调查的600人中,经常阅读科普读物的只占9%,阅读小说的占12%,阅读诗歌散文的占3%,阅读课外辅导读物的占5%,但阅读作文选的却占37%,阅读漫画卡通的占34%。数据表明,在农村的家长和小学生思想意识里,作文选、漫画书就等同于课外书。
三是课外书籍贫乏。600个学生家庭中有课外书的仅有45%,而拥有真正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家庭更是少之又少。课外阅读资源缺乏也是导致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的原因之一。四是阅读指导缺失。“分数至上”的思想导致了功利化的教学行为。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领导、教师的阅读意識淡薄。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活动等方面便冷落了儿童文学的阅读与指导;一部分老师自身的文学修养偏低,也无法对儿童文学的阅读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
(二)农村小学网络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不断深入生活,以网络为主调的教育市场也迅速崛起,网络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农村网络教育也在近几年逐步发展起来。但作为农村小学,推行与网络有关的教育活动还是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
1.办学设施落后。我镇虽经历“创强”“创均”,各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这对于课题的开展研究工作造成一定的阻力。
2.教师网络教育教学能力较低。我镇教师目前的网络教育教学能力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老龄化现象严重,导致信息技术技能低下,很难胜任网络教育教学的工作。二是网络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不到位。在我们这一地区,针对教师网络教育教学技能的相关培训很少,网络教育教学的新手段鲜少出现在常态课堂中。
3.家长整体素质不高。家长的学历水平普遍较低,实现家校共读存在一定的难度;许多家长网络终端应用不熟悉,对于关联学生帐号等业务无法完成;本镇的留守儿童约占12%,爷爷奶奶没有使用智能手机,更无法完成指导监督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以上这些因素,在相当程度上都制约了课题的研究。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儿童文学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农村小学网络教育现状也相对滞后。如何克服这一个个的困难,寻找到一条适合农村小学“基于互联网 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模式呢?
二、基于互联网 农村小学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模式初探
针对以上提出的存在问题,课题组进行了针对性的调研。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我们逐步摸索出初步摸索出适合农村小学“基于互联网 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模式。这一模式由五项内容构成,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一)丰富图书藏量,打造阅读天地,提供阅读保障
我镇小学目前的图书室的藏书量生均20册,虽然达到上级的基本规定,但图书的类型多为藏书,并不大适合小学生阅读。从2016年4月份起,镇中心小学购买了部分优质儿童文学,充实了班级图书角。近两年共投入8万多元经费,保证每年都有新的图书补充,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一定的保障。同时要求各学校在每年预算中增加“购置书籍”项目,不断充实学校图书馆(室)的藏书量。我们还通过开展“捐赠一本书,感念母校情”的捐书活动、“我用零花钱买图书”的倡议活动,进一步丰富班级图书角和家庭的藏书。在学校、家庭、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镇各小学的藏书量都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图书的种类也日渐丰富,学校的图书馆(室)、班级图书角成为孩子们的喜爱的阅读天地,阅读活动得以正常化开展。 (二)分层分类筛选,推荐优秀读物,引领阅读方向
儿童文学作品种类繁多,对于多数家长和孩子来说,究竟在什么阶段该读哪一类的书才最合适?阅读要让学生自主,但也不能放任自流,须有所引导。这就需要我们给予科学的、渐进的阅读计划、阅读方案。因此笔者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课外阅读的要求、某些名校的阅读推荐、“一起阅读”平台的分级书库以及本地区学生的阅读水平等,分层分类筛选,在各学期、各年级推荐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不同学段的学生引领阅读的方向。
(三)交流阅读心得,分享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课外阅读不只是阅读量的要求,关键还在于通过交流、分享、评价等方式,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品位的提升、阅读能力的形成,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下面以《狼王梦》的阅读分享课为例进行详细的剖析。
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为:“阅读闯关,激发兴趣→交流内容,感悟形象→精彩回放,赏析片段→交流方法,掌握要领→推荐作品,拓展延伸”。“阅读闯关,激发兴趣”是课前教师通过“一起阅读”平台的“阅读闯关”摘录了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闯关游戏,旨在了解学生对《狼王梦》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交流内容,感悟形象”是通过交流小说内容、畅谈动物形象、课堂小辩论等环节,从而更加深刻感悟小说主人公紫岚的精神;“精彩回放,赏析片段”是这节课的重要环节,以“书中哪个片段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带动学生踊跃交流,其中教师侧重于引导学生品赏小说的语言、刻画形象的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写作技巧等;“交流方法,掌握要领”让学生分享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阅读品质;“推荐作品,拓展延伸”通过推荐更多的优秀动物小说,要求学生课外在“一起阅读”平台进行“阅读闯关”,发布阅读心得等,拓展了学生课外阅读量,通过网络闯关享受更多阅读的快乐,积累更多阅读的成就感。
(四)依托网络平台,革新评价体系,激发阅读动力
这次课题的研究,是依托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一起阅读”应用来进行的。“一起阅读”平台分为教师端、学生端、家长端三个端口。教师端有 “学情跟踪”“分级书库”“阅读教研”“阅读大数据”等,这些功能既对教师在阅读指导上提供策略的参考,又能通过后台大数据的分析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还能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学生端包括“我的书架”“我的闯关”“礼品屋”“个人中心”等四项功能,学生先了解教师的阅讀计划,线下阅读线上闯关测评,从而获得一定的奖品。家长端包括“吾家吾儿”“图书商城”“我的班级”三个功能。这三个用户端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指导、记录与评价师生的阅读教学与活动。这样一个应用,还是一套科学、系统、较为全面的评价系统。通过大数据的记录、统计,可以得出某个学生、某个班级的阅读指数,从而分析出个人或班级的阅读信息,例如阅读倾向、阅读理解能力等。这更有利于教师、家长对孩子的阅读现状作出较为准确、理性的评价,从而及时调整阅读计划和阅读指导策略,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原动力,使阅读总能处于较为饱满的状态。这是传统阅读模式所不能做到的。
(五)开展阅读活动,丰富阅读方式,创建书香校园
开展各式各样的阅读活动是语文课程的有效伸展。它旨在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方式,调动阅读兴趣,从而拓宽阅读渠道,挖掘阅读深度,使阅读的效果最大化。利用课题实验的契机,同时为了使读书活动的开展有一个更有力、更广阔的载体,营造浓浓的校园书香氛围,以镇中心小学发出倡议,推出创建“书香校园”的活动计划。具体的做法如下:阅读活动主要有学生读书活动、教师读书活动、家庭亲子共读三项。其中学生的读书活动体现任务驱动性;教师阅读活动侧重于丰富教师精神世界,提升文学修养,夯实教学基本功;家庭亲子共读则在于沟通家校互动,推动亲子阅读。
1.学生读书活动。我们重点推行完成阅读“三卡”任务。阅读“三卡”指阅读记录卡、读书记录卡、诗词背诵卡,是根据各个学段的学力设计的。通过完成“三卡”任务,督促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阅读任务,提升阅读的质量。另外,我们在每学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实践活动。如:读书笔记展评活动,经典古诗文朗诵表演赛,“读整本书”读后感比赛,演讲比赛,读书小报评比,“我的读书名言”征集活动,阅读知识竞赛等。
2.教师读书活动。一是要求教师读好五类书:读儿童文学,读经典名著,读教学专著,读教育学,读报纸杂志。并督促完成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二是要求老师进行反思,每学期至少写5篇教育教学随笔。
3.家庭亲子共读。农村的家长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认识较低,对儿童文学的认知更是少之又少。况且有不少还是留守家庭,开展亲子共读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些现象,首先通过组建班级微信群,让在外的父母也能第一时间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活动开展等情况,以取得他们的支持;接着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开家长会等,进一步沟通家校;然后在班级微信群里指导家长手机下载“一起阅读”APP,从而搭建起学校、家长、学生阅读交流的桥梁;再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的活动,要求学生主动相邀家长共读完整的一本书。
通过近两年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课题组基本上探寻出“基于互联网 农村小学儿童文学阅读的指导模式”。在课题的推动下,在我镇小学中营造了勤奋读书、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校园内外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全面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镇的教育教学质量,顺利推进全镇书香校园的创建工作。当然,这一指导模式还不成熟、完善,我们将进一步丰富图书量,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并重点放在课堂阅读策略的研究和阅读活动设计的趣味性、有效性上,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
[2]陈晖.通向儿童文学之路[M].新世纪出版社.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关键词】互联网 ;农村小学;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模式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课程标准“实施建议”还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的确,语文素养的形成单靠课内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它有无限的学习外延。这个外延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为儿童阅读的主要材料,它的语言艺术、文学形象、文化内涵对儿童有着深远的影响。
笔者在粤东地区的农村小学任教语文科多年。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小学在儿童文学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阅读氛围淡漠、课外书籍缺乏、阅读指导缺失等成了农村儿童文学阅读现状的标签。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了遏制农村小学、农村小学生成长、成才的瓶颈。于是在2016年初,我们启动了广东省“互联网 儿童文学阅读”资源应用研究的课题申报工作,于3月批准立项;我们课题组依托“一起阅读”平台,开展儿童文学阅读课题研究。互联网与儿童文学阅读的深度融合,更有力地支持儿童文学阅读。不过“互联网 ”的功能虽然强大,但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办学设施落后、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家长素质不高等因素也为课题的开展增加了许多阻力。针对这些难题,我们课题组不断地探索,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逐步探究出“基于互联网 农村小学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模式”。下面从现状的分析和模式的探索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关于两个现状的分析
(一)农村小学儿童文学的阅读现状
我镇地处粤东,经济较为落后。作为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现状如何,优秀的儿童文学是否真正走进儿童的阅读空间,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做了初步分析。
一是阅读氛围淡漠。调查结果表明:有18%的家长几乎不给孩子买课外书,43%的家长给孩子买的课外书多数为教辅、作文书等。除了家庭因素影响之外,有的部分教师对儿童文学的阅读认识也不够明确,教师很少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文学读物。
二是阅读范围狭窄。在调查的600人中,经常阅读科普读物的只占9%,阅读小说的占12%,阅读诗歌散文的占3%,阅读课外辅导读物的占5%,但阅读作文选的却占37%,阅读漫画卡通的占34%。数据表明,在农村的家长和小学生思想意识里,作文选、漫画书就等同于课外书。
三是课外书籍贫乏。600个学生家庭中有课外书的仅有45%,而拥有真正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家庭更是少之又少。课外阅读资源缺乏也是导致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的原因之一。四是阅读指导缺失。“分数至上”的思想导致了功利化的教学行为。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领导、教师的阅读意識淡薄。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活动等方面便冷落了儿童文学的阅读与指导;一部分老师自身的文学修养偏低,也无法对儿童文学的阅读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
(二)农村小学网络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不断深入生活,以网络为主调的教育市场也迅速崛起,网络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农村网络教育也在近几年逐步发展起来。但作为农村小学,推行与网络有关的教育活动还是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
1.办学设施落后。我镇虽经历“创强”“创均”,各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这对于课题的开展研究工作造成一定的阻力。
2.教师网络教育教学能力较低。我镇教师目前的网络教育教学能力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老龄化现象严重,导致信息技术技能低下,很难胜任网络教育教学的工作。二是网络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不到位。在我们这一地区,针对教师网络教育教学技能的相关培训很少,网络教育教学的新手段鲜少出现在常态课堂中。
3.家长整体素质不高。家长的学历水平普遍较低,实现家校共读存在一定的难度;许多家长网络终端应用不熟悉,对于关联学生帐号等业务无法完成;本镇的留守儿童约占12%,爷爷奶奶没有使用智能手机,更无法完成指导监督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以上这些因素,在相当程度上都制约了课题的研究。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儿童文学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农村小学网络教育现状也相对滞后。如何克服这一个个的困难,寻找到一条适合农村小学“基于互联网 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模式呢?
二、基于互联网 农村小学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模式初探
针对以上提出的存在问题,课题组进行了针对性的调研。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我们逐步摸索出初步摸索出适合农村小学“基于互联网 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模式。这一模式由五项内容构成,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一)丰富图书藏量,打造阅读天地,提供阅读保障
我镇小学目前的图书室的藏书量生均20册,虽然达到上级的基本规定,但图书的类型多为藏书,并不大适合小学生阅读。从2016年4月份起,镇中心小学购买了部分优质儿童文学,充实了班级图书角。近两年共投入8万多元经费,保证每年都有新的图书补充,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一定的保障。同时要求各学校在每年预算中增加“购置书籍”项目,不断充实学校图书馆(室)的藏书量。我们还通过开展“捐赠一本书,感念母校情”的捐书活动、“我用零花钱买图书”的倡议活动,进一步丰富班级图书角和家庭的藏书。在学校、家庭、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镇各小学的藏书量都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图书的种类也日渐丰富,学校的图书馆(室)、班级图书角成为孩子们的喜爱的阅读天地,阅读活动得以正常化开展。 (二)分层分类筛选,推荐优秀读物,引领阅读方向
儿童文学作品种类繁多,对于多数家长和孩子来说,究竟在什么阶段该读哪一类的书才最合适?阅读要让学生自主,但也不能放任自流,须有所引导。这就需要我们给予科学的、渐进的阅读计划、阅读方案。因此笔者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课外阅读的要求、某些名校的阅读推荐、“一起阅读”平台的分级书库以及本地区学生的阅读水平等,分层分类筛选,在各学期、各年级推荐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不同学段的学生引领阅读的方向。
(三)交流阅读心得,分享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课外阅读不只是阅读量的要求,关键还在于通过交流、分享、评价等方式,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品位的提升、阅读能力的形成,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下面以《狼王梦》的阅读分享课为例进行详细的剖析。
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为:“阅读闯关,激发兴趣→交流内容,感悟形象→精彩回放,赏析片段→交流方法,掌握要领→推荐作品,拓展延伸”。“阅读闯关,激发兴趣”是课前教师通过“一起阅读”平台的“阅读闯关”摘录了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闯关游戏,旨在了解学生对《狼王梦》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交流内容,感悟形象”是通过交流小说内容、畅谈动物形象、课堂小辩论等环节,从而更加深刻感悟小说主人公紫岚的精神;“精彩回放,赏析片段”是这节课的重要环节,以“书中哪个片段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带动学生踊跃交流,其中教师侧重于引导学生品赏小说的语言、刻画形象的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写作技巧等;“交流方法,掌握要领”让学生分享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阅读品质;“推荐作品,拓展延伸”通过推荐更多的优秀动物小说,要求学生课外在“一起阅读”平台进行“阅读闯关”,发布阅读心得等,拓展了学生课外阅读量,通过网络闯关享受更多阅读的快乐,积累更多阅读的成就感。
(四)依托网络平台,革新评价体系,激发阅读动力
这次课题的研究,是依托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一起阅读”应用来进行的。“一起阅读”平台分为教师端、学生端、家长端三个端口。教师端有 “学情跟踪”“分级书库”“阅读教研”“阅读大数据”等,这些功能既对教师在阅读指导上提供策略的参考,又能通过后台大数据的分析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还能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学生端包括“我的书架”“我的闯关”“礼品屋”“个人中心”等四项功能,学生先了解教师的阅讀计划,线下阅读线上闯关测评,从而获得一定的奖品。家长端包括“吾家吾儿”“图书商城”“我的班级”三个功能。这三个用户端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指导、记录与评价师生的阅读教学与活动。这样一个应用,还是一套科学、系统、较为全面的评价系统。通过大数据的记录、统计,可以得出某个学生、某个班级的阅读指数,从而分析出个人或班级的阅读信息,例如阅读倾向、阅读理解能力等。这更有利于教师、家长对孩子的阅读现状作出较为准确、理性的评价,从而及时调整阅读计划和阅读指导策略,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原动力,使阅读总能处于较为饱满的状态。这是传统阅读模式所不能做到的。
(五)开展阅读活动,丰富阅读方式,创建书香校园
开展各式各样的阅读活动是语文课程的有效伸展。它旨在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方式,调动阅读兴趣,从而拓宽阅读渠道,挖掘阅读深度,使阅读的效果最大化。利用课题实验的契机,同时为了使读书活动的开展有一个更有力、更广阔的载体,营造浓浓的校园书香氛围,以镇中心小学发出倡议,推出创建“书香校园”的活动计划。具体的做法如下:阅读活动主要有学生读书活动、教师读书活动、家庭亲子共读三项。其中学生的读书活动体现任务驱动性;教师阅读活动侧重于丰富教师精神世界,提升文学修养,夯实教学基本功;家庭亲子共读则在于沟通家校互动,推动亲子阅读。
1.学生读书活动。我们重点推行完成阅读“三卡”任务。阅读“三卡”指阅读记录卡、读书记录卡、诗词背诵卡,是根据各个学段的学力设计的。通过完成“三卡”任务,督促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阅读任务,提升阅读的质量。另外,我们在每学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实践活动。如:读书笔记展评活动,经典古诗文朗诵表演赛,“读整本书”读后感比赛,演讲比赛,读书小报评比,“我的读书名言”征集活动,阅读知识竞赛等。
2.教师读书活动。一是要求教师读好五类书:读儿童文学,读经典名著,读教学专著,读教育学,读报纸杂志。并督促完成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二是要求老师进行反思,每学期至少写5篇教育教学随笔。
3.家庭亲子共读。农村的家长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认识较低,对儿童文学的认知更是少之又少。况且有不少还是留守家庭,开展亲子共读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些现象,首先通过组建班级微信群,让在外的父母也能第一时间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活动开展等情况,以取得他们的支持;接着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开家长会等,进一步沟通家校;然后在班级微信群里指导家长手机下载“一起阅读”APP,从而搭建起学校、家长、学生阅读交流的桥梁;再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的活动,要求学生主动相邀家长共读完整的一本书。
通过近两年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课题组基本上探寻出“基于互联网 农村小学儿童文学阅读的指导模式”。在课题的推动下,在我镇小学中营造了勤奋读书、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校园内外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全面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镇的教育教学质量,顺利推进全镇书香校园的创建工作。当然,这一指导模式还不成熟、完善,我们将进一步丰富图书量,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并重点放在课堂阅读策略的研究和阅读活动设计的趣味性、有效性上,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
[2]陈晖.通向儿童文学之路[M].新世纪出版社.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