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辽宁省营口市委党校 辽宁营口 115003;2.辽宁省营口市文体新广局 辽宁营口 115003)
摘要:本文对于营口市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在保护和传承上提出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调查
少数民族文化是不可获缺的宝贵文化资源,我市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为目标,以完善少数民族文化设施,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传承保护少数民族“非遗”项目,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为着力点,统筹城乡,均衡推进,不断繁荣发展我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一、我市少数民族文化基本情况
(一)不断完善少数民族文化设施
我市少数民族文化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改善,为传承发展我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物质保障。一是市少数民族文化馆迁入新址。2013年市少数民族文化馆搬入新馆,新馆舍位于辽河老街的黄金地段,建筑面积3269.03平方米,内部为剧场式结构,具备排练演出、辅导培训等功能,为我市开展少数民族活动开辟重要阵地。二是维修改造市少数民族文化馆。去年,为了进一步发挥少数民族文化馆的服务功能,我市投入130万元,进行了市少数民族文化馆维修改造工程,这项工程是被列为我市的重点惠民工程,馆内重新维修改造了舞台、观众座椅等设施,使市少数民族文化馆的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在去年的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中,市少数民族文化馆被文化部授予“全国三级文化馆”荣誉称号。三是为少数民族聚居村鎮配备文化设备。从去年开始,我市开展了“农村文化设施扶持工程”,分3批为我市各乡镇村屯配备拉杆音箱等文化器材,目前,老边区、鲅鱼圈区、站前区等3个涉农县区的行政村都已配齐,大石桥市、盖州市行政村部分配齐。其中,为我市42个民族聚居村(社区)中的鲅鱼圈区红旗镇、盖州市暖泉镇等14少数民族聚居村配备拉杆音箱。
(二)少数民族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一是坚持打造少数民族群众文化品牌。“营口市阿里郎民俗文化节”是我市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24届,成为我市朝鲜族群众标志性传统节日,辽河老街民俗节吸引了全市各少数民族村镇、单位500多人参与。二是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加强。作为全省少数民族对外文化交流的牵头馆,营口市少数民族文化馆于2003年与韩国江原道演艺协会签订文化交流协议,联合举办“辽宁省中韩歌舞节”,2006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5届,2016年4月,中韩歌舞节在少数民族文化馆举办,除我市少数民族文化馆、韩国江原道演艺协会外,大连市、鞍山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也参加了演出,演出规模空前庞大。三是开展剧场演出活动。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富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演出活动。2016年母亲节期间,市少数民族文化馆开展“母亲节”少数民族特色专场演出7场,全市各级少数民族文化团队踊跃参与,吸引观众上千人次。2013年,市回民业余京剧团被省文化厅评为群众自办文化典型;营口市阿里郎民俗文化节、营口市阿里郎中韩歌舞节,被评为全市优秀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三)传承发展少数民族“非遗”项目
目前,我市有市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即“营口朝鲜族民族民间民谣—阿里郎”、“满族剪纸”。朝鲜族民间民谣“阿里郎”始源于朝鲜族,是朝鲜族族民族文化的象征。满族剪纸是具有满族特色的剪纸技法,传承人是刘笑楠。为传承发扬少数民族优秀“非遗”项目,我市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一是收集整理相关曲目。为继续保护民间民谣“阿里郎”,不断收集、整理了与“阿里郎”相关的曲目,集结成册,并进一步创作、改编“阿里郎”相关曲目达20余首,不断加工提升其文化内涵。二是举办阿里郎音乐会。定期策划组织以“阿里郎”为主题的音乐会及各类形式的歌舞汇演,扩大阿里郎文化影响力。三是重视传承发展、建立传承基地。在群众文化团队“渤海潮”合唱团内传授“阿里郎”的唱法,在2011年韩国江原道国际歌舞节上渤海潮合唱团表演的民谣《阿里郎》获得合唱金奖。2009年,在水源镇星光村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为“阿里郎”的传承工作提供了有效载体。四是加强展览展示扩大影响。针对满族剪纸的特点吸收其传承人参加市级、省级各类非遗展示活动,不断扩大其影响力。
(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我市结合少数民族文化特点,不断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与旅游业相融合。一是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我市依托文物古迹、温泉、河海等旅游资源,突出天沐温泉、思拉堡温泉小镇虹溪谷温泉、忆江南温泉谷等具有浓郁文化元素的现代时尚温泉基地引领与先导作用;发挥山海广场等一批海滨文化旅游浴场、何家沟滑雪场等一批沟域文化旅游景点,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文化品牌与饮食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少数民族艺术馆集聚作用,持续打造中韩歌咏节品牌,阿里郎民俗文化节,使之成为以朝鲜族为代表的少數民族文化娱乐活动的领军场所,并结合饮食文化,依托辽河老街的商业开发,与我市朝鲜族餐饮企业联合,不断推广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发展。三是积极开展文化会展活动。持续推进望儿山母亲节系列活动开展,以“全国知名品牌节庆百强”荣誉称号为抓手,注重从地方性、民俗性和群众性等方面,提升品牌影响力;依托楞严禅寺、西大庙、娘娘庙三大庙会,吸引省内外信徒,带动庙会小商品市场的发展;立足地域特色,持续打造海滨温泉和冰雪温泉旅游节等活动,让温泉旅游、海蚀地貌、海洋地质公园旅游成为新的聚焦点。
二、加快推进我市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建议
我市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要紧紧抓住机遇,以创新理念为导向,以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市场配置多元化为保障,以人才支撑为动力,加快推进我市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一是不断提升少数民族文化馆的服务能力。我们计划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活动与辽河老街旅游产业相融合,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文化馆免费开放力度,定期举办少数民族特色文艺演出,开展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展览,把少数民族文化馆打造成具有地域少数民族特色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从而带动全市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二是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投入力度。针对我市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做好重点少数民族文化项目立项工作,争取省级、国家级专项资金,缓解市级财政支出的压力,推动全市各级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活动。三是提升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实力。要继续培育、扶持少数民族文化品牌发展,突破创新,赋予这些品牌活动更深刻的内涵与更丰富的内容,持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其影响。创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四是加强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坚持一手抓引进,一手抓培养的办法,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不拘一格地引进、选拔艺术人才,打造一支从专业院校毕业的、有专业院团经验的少数民族艺术人才队伍。同时,以专业艺术人才队伍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团队,尤其是基层文化团队的培训、辅导力度,带动全市群众文化团队加快发展,提升全市文艺骨干数量,优化艺术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使全市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摘要:本文对于营口市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在保护和传承上提出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调查
少数民族文化是不可获缺的宝贵文化资源,我市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为目标,以完善少数民族文化设施,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传承保护少数民族“非遗”项目,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为着力点,统筹城乡,均衡推进,不断繁荣发展我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一、我市少数民族文化基本情况
(一)不断完善少数民族文化设施
我市少数民族文化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改善,为传承发展我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物质保障。一是市少数民族文化馆迁入新址。2013年市少数民族文化馆搬入新馆,新馆舍位于辽河老街的黄金地段,建筑面积3269.03平方米,内部为剧场式结构,具备排练演出、辅导培训等功能,为我市开展少数民族活动开辟重要阵地。二是维修改造市少数民族文化馆。去年,为了进一步发挥少数民族文化馆的服务功能,我市投入130万元,进行了市少数民族文化馆维修改造工程,这项工程是被列为我市的重点惠民工程,馆内重新维修改造了舞台、观众座椅等设施,使市少数民族文化馆的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在去年的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中,市少数民族文化馆被文化部授予“全国三级文化馆”荣誉称号。三是为少数民族聚居村鎮配备文化设备。从去年开始,我市开展了“农村文化设施扶持工程”,分3批为我市各乡镇村屯配备拉杆音箱等文化器材,目前,老边区、鲅鱼圈区、站前区等3个涉农县区的行政村都已配齐,大石桥市、盖州市行政村部分配齐。其中,为我市42个民族聚居村(社区)中的鲅鱼圈区红旗镇、盖州市暖泉镇等14少数民族聚居村配备拉杆音箱。
(二)少数民族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一是坚持打造少数民族群众文化品牌。“营口市阿里郎民俗文化节”是我市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24届,成为我市朝鲜族群众标志性传统节日,辽河老街民俗节吸引了全市各少数民族村镇、单位500多人参与。二是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加强。作为全省少数民族对外文化交流的牵头馆,营口市少数民族文化馆于2003年与韩国江原道演艺协会签订文化交流协议,联合举办“辽宁省中韩歌舞节”,2006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5届,2016年4月,中韩歌舞节在少数民族文化馆举办,除我市少数民族文化馆、韩国江原道演艺协会外,大连市、鞍山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也参加了演出,演出规模空前庞大。三是开展剧场演出活动。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富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演出活动。2016年母亲节期间,市少数民族文化馆开展“母亲节”少数民族特色专场演出7场,全市各级少数民族文化团队踊跃参与,吸引观众上千人次。2013年,市回民业余京剧团被省文化厅评为群众自办文化典型;营口市阿里郎民俗文化节、营口市阿里郎中韩歌舞节,被评为全市优秀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三)传承发展少数民族“非遗”项目
目前,我市有市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即“营口朝鲜族民族民间民谣—阿里郎”、“满族剪纸”。朝鲜族民间民谣“阿里郎”始源于朝鲜族,是朝鲜族族民族文化的象征。满族剪纸是具有满族特色的剪纸技法,传承人是刘笑楠。为传承发扬少数民族优秀“非遗”项目,我市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一是收集整理相关曲目。为继续保护民间民谣“阿里郎”,不断收集、整理了与“阿里郎”相关的曲目,集结成册,并进一步创作、改编“阿里郎”相关曲目达20余首,不断加工提升其文化内涵。二是举办阿里郎音乐会。定期策划组织以“阿里郎”为主题的音乐会及各类形式的歌舞汇演,扩大阿里郎文化影响力。三是重视传承发展、建立传承基地。在群众文化团队“渤海潮”合唱团内传授“阿里郎”的唱法,在2011年韩国江原道国际歌舞节上渤海潮合唱团表演的民谣《阿里郎》获得合唱金奖。2009年,在水源镇星光村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为“阿里郎”的传承工作提供了有效载体。四是加强展览展示扩大影响。针对满族剪纸的特点吸收其传承人参加市级、省级各类非遗展示活动,不断扩大其影响力。
(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我市结合少数民族文化特点,不断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与旅游业相融合。一是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我市依托文物古迹、温泉、河海等旅游资源,突出天沐温泉、思拉堡温泉小镇虹溪谷温泉、忆江南温泉谷等具有浓郁文化元素的现代时尚温泉基地引领与先导作用;发挥山海广场等一批海滨文化旅游浴场、何家沟滑雪场等一批沟域文化旅游景点,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文化品牌与饮食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少数民族艺术馆集聚作用,持续打造中韩歌咏节品牌,阿里郎民俗文化节,使之成为以朝鲜族为代表的少數民族文化娱乐活动的领军场所,并结合饮食文化,依托辽河老街的商业开发,与我市朝鲜族餐饮企业联合,不断推广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发展。三是积极开展文化会展活动。持续推进望儿山母亲节系列活动开展,以“全国知名品牌节庆百强”荣誉称号为抓手,注重从地方性、民俗性和群众性等方面,提升品牌影响力;依托楞严禅寺、西大庙、娘娘庙三大庙会,吸引省内外信徒,带动庙会小商品市场的发展;立足地域特色,持续打造海滨温泉和冰雪温泉旅游节等活动,让温泉旅游、海蚀地貌、海洋地质公园旅游成为新的聚焦点。
二、加快推进我市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建议
我市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要紧紧抓住机遇,以创新理念为导向,以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市场配置多元化为保障,以人才支撑为动力,加快推进我市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一是不断提升少数民族文化馆的服务能力。我们计划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活动与辽河老街旅游产业相融合,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文化馆免费开放力度,定期举办少数民族特色文艺演出,开展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展览,把少数民族文化馆打造成具有地域少数民族特色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从而带动全市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二是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投入力度。针对我市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做好重点少数民族文化项目立项工作,争取省级、国家级专项资金,缓解市级财政支出的压力,推动全市各级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活动。三是提升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实力。要继续培育、扶持少数民族文化品牌发展,突破创新,赋予这些品牌活动更深刻的内涵与更丰富的内容,持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其影响。创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四是加强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坚持一手抓引进,一手抓培养的办法,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不拘一格地引进、选拔艺术人才,打造一支从专业院校毕业的、有专业院团经验的少数民族艺术人才队伍。同时,以专业艺术人才队伍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团队,尤其是基层文化团队的培训、辅导力度,带动全市群众文化团队加快发展,提升全市文艺骨干数量,优化艺术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使全市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