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块钱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需要五块钱的投资拉动,这反映出我们的金融体制在配置资源时效率不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要求中国现有的金融体制也必须转型。
我国的金融体制在服务实体经济时正面临三大问题——金融中介效率低、金融体系结构不合理、金融服务覆盖面窄。这三大问题会加剧我国经济的结构失衡,并进一步限制我国经济中最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群体自下向上引导我国经济实践向上再向上。
我国经济在过去30年靠投资和出口拉动。2008年后,我们用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50%的固定资产投资获得将近10%的GDP增长速度。一块钱的GDP增长需要五块钱的投资拉动,这个比例在近些年还有恶化的趋势,这反映出我国的金融体制在配置资源时效率不高。
另外,我国金融体系还面临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我们现有的金融中介比较侧重间接融资,侧重银行贷款、存款服务,直接融资不足。这反映在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受到各种掣肘、企业债券市场和养老金市场发展的严重不足等方面。
而且,我国金融中介服务的覆盖面较窄。例如,大量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仍被现有金融体系冷落。资本市场22年高速发展真正惠及到的只是2000来家企业,只占中国近4000万家企业很小的一个比例,而且其中超过65%的还是国有企业。
我国现在有超过一亿个股票交易账户,直接或者间接与股票投资相关的人口有两到三亿,但能从资本市场中受益的投资者却不是很多。谈到首次公开募股(IPO)时,大家关注更多的是亿万富翁,而普通的民众和投资人却很少成为焦点。
我们需要认真面对这些结构性问题,我们的金融也不能再以简单的中介方式吸收存款再投向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投资领域而存在。新一代的金融中介需要以一种更为市场化的方式,去帮助解决消费不足、投资过剩、国际经济不均衡、金融资产定价扭曲等困扰我国经济成长的结构性问题。我国金融体系怎样去应对这些结构性挑战,将直接界定了我国下一代金融的内涵与外延。
今后五至十年,帮助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新一代中国金融体系应着力实现五组平衡。
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增长结构之间的平衡。鉴于我国经济的特点,我们需要金融体系不断地向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但是我国经济本身也比较容易出现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在经济转型时期,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仍很重要,但不再是压倒一切。在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同时,着力提高个人收入水平、提升消费,将金融资源从效率相对较低的国有经济以市场化的透明方式转向更有活力的私营经济,从大企业向小企业转化,从国家向个人转化。金融资产只有在实现这样的转移之后,才能够实现以内需为主的全新的经济成长模式。走向未来的我国金融中介模式应该为实现这种平衡做出贡献。
我国金融体系应该实现提供融资和避免资产泡沫之间的平衡。这组平衡与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增长结构之间的平衡密切相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投资仍将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杠杆。这要求金融体系保持向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的能力。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我国经济易出现资产泡沫的特质,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缺乏可投资的金融资产。同时,实体经济因多年超常投资形成大面积产能过剩,注入实体经济的资金很容易转向流入规模本来就小的金融市场,从而对泡沫的形成产生推波助澜的效应。所以,走向未来的我国金融应该着力实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
我国还需实现金融自由化与加强监管之间的平衡。资金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我国是严格管控的。严格管控的直接后果是金融中介缺乏创新,盈利模式简单,很难应对经济结构转型对金融中介服务的种种要求。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过度的金融自由化,尤其是以绕开金融监管为目的的金融创新对金融体系健康的危害。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但是加强监管不能回避我国金融体系创新不足这个问题。同时,加强监管不等于政府亲自做参与者。“市场化程度不高”是我国金融体系发展过程中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的平衡也是不可忽视的。我国经济中存在相当规模的非正规金融,如何界定非正规金融并对其规模做出合理评估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但不能否认的是它们对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所做的贡献。拿捏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平衡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制度完善使得非正规金融能够浮出水面,最终被纳入正规金融体系之中,而不是对非正规金融一味封杀。
人民币崛起的趋势与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之间需保持平衡。我们现有的金融体系是建立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基础上的——例如人民币与美元挂钩、资本账户受到严格管制等,这一切深刻地影响到我国现有的金融中介模式。我们习惯了做价格接受者而不知道该如何做价格制定者。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币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人民币的崛起与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之间的矛盾也将愈演愈烈。人民币在今后发展中会出现何种态势?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这背后的变化会对我国今后的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寻找较好的盈利模式、对投资者如何适当分散风险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何主动出击,将一个国际化的人民币纳入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之中,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金融的未来。
我们需要的金融应具有前瞻性,能够直面我国经济转型中的结构性问题,并在发展中逐步完善自己。实现上述五组平衡至关重要,但绝不会一蹴而就。
从政策层面上讲,我国金融体制转型的政策突破口有两个——利率市场化和放松并逐步取消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利率市场化可以用资金供需决定的市场价格来调配资金在经济生活中的分布。这将解决中国金融中介效率低、覆盖面窄的问题,也能帮助金融体系的结构逐步实现合理化。而且,只有放松并逐步取消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才可能真正引入竞争,冲击利益群体对金融体制转型的抵制,最终实现金融中介转型。
我国的金融体制在服务实体经济时正面临三大问题——金融中介效率低、金融体系结构不合理、金融服务覆盖面窄。这三大问题会加剧我国经济的结构失衡,并进一步限制我国经济中最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群体自下向上引导我国经济实践向上再向上。
我国经济在过去30年靠投资和出口拉动。2008年后,我们用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50%的固定资产投资获得将近10%的GDP增长速度。一块钱的GDP增长需要五块钱的投资拉动,这个比例在近些年还有恶化的趋势,这反映出我国的金融体制在配置资源时效率不高。
另外,我国金融体系还面临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我们现有的金融中介比较侧重间接融资,侧重银行贷款、存款服务,直接融资不足。这反映在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受到各种掣肘、企业债券市场和养老金市场发展的严重不足等方面。
而且,我国金融中介服务的覆盖面较窄。例如,大量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仍被现有金融体系冷落。资本市场22年高速发展真正惠及到的只是2000来家企业,只占中国近4000万家企业很小的一个比例,而且其中超过65%的还是国有企业。
我国现在有超过一亿个股票交易账户,直接或者间接与股票投资相关的人口有两到三亿,但能从资本市场中受益的投资者却不是很多。谈到首次公开募股(IPO)时,大家关注更多的是亿万富翁,而普通的民众和投资人却很少成为焦点。
我们需要认真面对这些结构性问题,我们的金融也不能再以简单的中介方式吸收存款再投向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投资领域而存在。新一代的金融中介需要以一种更为市场化的方式,去帮助解决消费不足、投资过剩、国际经济不均衡、金融资产定价扭曲等困扰我国经济成长的结构性问题。我国金融体系怎样去应对这些结构性挑战,将直接界定了我国下一代金融的内涵与外延。
今后五至十年,帮助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新一代中国金融体系应着力实现五组平衡。
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增长结构之间的平衡。鉴于我国经济的特点,我们需要金融体系不断地向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但是我国经济本身也比较容易出现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在经济转型时期,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仍很重要,但不再是压倒一切。在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同时,着力提高个人收入水平、提升消费,将金融资源从效率相对较低的国有经济以市场化的透明方式转向更有活力的私营经济,从大企业向小企业转化,从国家向个人转化。金融资产只有在实现这样的转移之后,才能够实现以内需为主的全新的经济成长模式。走向未来的我国金融中介模式应该为实现这种平衡做出贡献。
我国金融体系应该实现提供融资和避免资产泡沫之间的平衡。这组平衡与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增长结构之间的平衡密切相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投资仍将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杠杆。这要求金融体系保持向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的能力。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我国经济易出现资产泡沫的特质,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缺乏可投资的金融资产。同时,实体经济因多年超常投资形成大面积产能过剩,注入实体经济的资金很容易转向流入规模本来就小的金融市场,从而对泡沫的形成产生推波助澜的效应。所以,走向未来的我国金融应该着力实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
我国还需实现金融自由化与加强监管之间的平衡。资金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我国是严格管控的。严格管控的直接后果是金融中介缺乏创新,盈利模式简单,很难应对经济结构转型对金融中介服务的种种要求。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过度的金融自由化,尤其是以绕开金融监管为目的的金融创新对金融体系健康的危害。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但是加强监管不能回避我国金融体系创新不足这个问题。同时,加强监管不等于政府亲自做参与者。“市场化程度不高”是我国金融体系发展过程中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的平衡也是不可忽视的。我国经济中存在相当规模的非正规金融,如何界定非正规金融并对其规模做出合理评估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但不能否认的是它们对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所做的贡献。拿捏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平衡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制度完善使得非正规金融能够浮出水面,最终被纳入正规金融体系之中,而不是对非正规金融一味封杀。
人民币崛起的趋势与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之间需保持平衡。我们现有的金融体系是建立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基础上的——例如人民币与美元挂钩、资本账户受到严格管制等,这一切深刻地影响到我国现有的金融中介模式。我们习惯了做价格接受者而不知道该如何做价格制定者。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币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人民币的崛起与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之间的矛盾也将愈演愈烈。人民币在今后发展中会出现何种态势?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这背后的变化会对我国今后的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寻找较好的盈利模式、对投资者如何适当分散风险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何主动出击,将一个国际化的人民币纳入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之中,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金融的未来。
我们需要的金融应具有前瞻性,能够直面我国经济转型中的结构性问题,并在发展中逐步完善自己。实现上述五组平衡至关重要,但绝不会一蹴而就。
从政策层面上讲,我国金融体制转型的政策突破口有两个——利率市场化和放松并逐步取消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利率市场化可以用资金供需决定的市场价格来调配资金在经济生活中的分布。这将解决中国金融中介效率低、覆盖面窄的问题,也能帮助金融体系的结构逐步实现合理化。而且,只有放松并逐步取消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才可能真正引入竞争,冲击利益群体对金融体制转型的抵制,最终实现金融中介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