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族淬火
荣毅仁与夫人杨鉴清育有四女一子,出生于1942年1月的荣智健是其唯一的儿子,在兄妹五人中居中。尽管荣氏家族企业在解放后进行公私合营,但荣智健少年时代的幸福生活并未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相反,席卷全国的政治风暴到来后,荣智健离开水电部到吉林长白山下的一个水电站实习,多了一段在零下30摄氏度严寒中劳作、睡东北大炕的经历。次年,又被“下放”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水电站接受“劳动教育”,在山间搬机器、挖土方、抬石头、架设高压电缆……1972年,30岁的荣智健调回北京电力系统从事科研工作。8年艰苦的基层工作,像是对他这个“贵族坯子”的深度淬火。
解放前的巨富商贾常在香港置办产业,改革开放后,他们的子女纷纷到港打理,36岁的荣智健独闯香江,凭借父亲荣毅仁在港积下的几十万元资本,与两个堂弟开办电子厂,生产电容器、电子表、集成电路和电脑存储器等产品。对大陆市场的了解和天赋的商业才智,让荣智健得到了他的第一桶金。
话分两头。1979年10月,荣毅仁在邓小平点将下,创办了中信集团这个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特别窗口”。荣毅仁的特殊身世、遍及世界各地的亲属和天赋的商业智慧,对帮助当年的中国打开经济之门,意义非凡。跟随荣毅仁一起创业的有时年38岁的王震之子王军。王军借来2000万元,加上荣毅仁借给公司的1000万元个人存款,创立之初可调用的资金仅3000万元。到1984年,国家投入中信的资本总值为1亿元,此后再无现金投入。
1986年,在商海中搏击了8年、身家逾4亿港元的荣智健加入中信香港公司,那年他44岁。
在中国,没有哪个家族像荣家这样荣耀,而在荣家历史上无数耀眼的名字里——中国纺织大王及面粉大王荣德生、中国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巴西环球公司总裁荣智宽、德国尤尼可公司经理荣智美——又没有一个人像荣智健这样,拥有如此炫目的财富光芒。可以说,在荣家五代近两百年的历史中,荣智健达到的是财富领域的最高点,在他之前,没有前人,在他之后,也很有可能没有来者。
荣智健:我是一个资本家
在中国的所有富豪里,只有荣智健曾经对媒体说:“我是一个资本家。”荣智健,这个中国最后的资本家,这个被认为目前中国最强势的富豪,这个60多岁的老人,有太多故事值得记述。
荣智健一出生就是红色的,即使若干年后荣智健多次靠自己的智慧拥有了大量的财富,他的这种来自世家的背景始终和他形影不离,并让他显得更为神秘。荣智健所在的荣氏家族可以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个建立起跨世纪商业王朝的家族。
荣智健的未来之路在其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但这样的注定却又与其自身的不懈努力不可分割。1949年,对于绝大部分生活在中国的资本家而言,是命运全然改变的时刻。而荣家则不同,作为当时上海最知名的几个资本世家之一,荣毅仁家族享受了这个国家对待资本家的最高荣誉。公私合营之后,荣毅仁当时作为上海民族资本家的总代表,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而作为资本家家族,荣家多次被毛泽东提起、接见。
荣智健追忆青少年往事时说:“我们在上海的大房子是私产,家里有许多个佣人和中西菜厨师。家人出入常有专车接送。”
荣智健的大气作派,在很小的时候就已显现。他10多岁时第一次开汽车,据说是一辆红色皮座的Singer敞篷英国跑车——在当时的上海成了一道风景。他经常开出去兜风,常请同学朋友去国际饭店、红房子吃饭,很大方。这和若干年后,他在香港和李嘉诚、郭鹤年们成为球友,如出一辙。
早年家族的优越性并没有让荣智健成为一个只会享受锦衣玉食的公子爷,他的很多做法很早就注定了他的未来走向。
如今,荣氏家族已经有第五代了,除少数仍继续留在大陆,大都旅居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德国和港澳等地。随着荣毅仁的离去,荣氏家族的第二代也慢慢从历史舞台中隐去,风头正劲的荣智健已成为荣氏第三代的代表。而今,荣家第四代——荣智健38岁的儿子荣明杰已位列中信泰富10名执行董事之中,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个。荣智健的女儿荣明方也出现在中信泰富的管理层名单上,从中不难看出荣智健对两个子女的有意栽培。也许,荣氏家族还要为我们继续演绎持续一个世纪的“荣氏神话”。
(摘自《现代家庭》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