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杨不同种群叶片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

来源 :林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_l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揭示青杨不同种群叶片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地理变异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叶片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为青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全国主要分布区的34个青杨种群为材料,采集1~2年生枝条在温室扦插繁殖,移植苗圃,第2年春季平茬幼化,同年7月采集茎尖以下第7、8、9片新生叶测定苗期叶片14个表型性状(叶片形态性状、叶色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青杨的14个叶片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青杨叶片表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杨树人工林种间混交对自身生长性状和对食叶害虫抗性的影响,探索杨树人工林优质、高抗、高效的栽培方式,为丰富和提升人工林经济和生态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在黑龙江选取3年生银中杨、小黑杨-14、小黑杨、迎春5号杨,以每种(品种)单独栽植及4种(品种)混合栽植进行造林,建立5个处理、4个重复区组共2880株、占地18150 m2的样地。2016―2019年连续4年抽样调查不同处理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等生长指标。2017―2019年随机抽取不同栽植方式中各树种(品种)4
目的:研究农艺措施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SASversion8e软件采集玉米各个时期的含水量,并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从土壤贮水来看,不同的灌水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体现在生育前期,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等农艺措施能够有效地蓄水保墒,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增加土壤含水量.结论:农艺措施对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来说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土壤深松、施有机肥等农艺措施来提高土壤含水量.
鲜食甜糯玉米作为我国玉米新品种,具备极大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比传统玉米更受青睐.鲜食甜糯玉米最早是由北京市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选育的,在选育成功之后便传播到了全国.鲜食甜糯玉米在春、夏季节均可播种,并且具备一定的抗病虫害能力,相比普通玉米来说经济价值更高,也非常适宜在山东地区种植.鲜食甜糯玉米产量相对较高,山东省单县莱河镇积极开展了农业生产模式改革,建设了很多玉米农场,并且积极开展了鲜食甜糯玉米的深加工.从鲜食甜糯玉米种植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等几个层次,对鲜食甜糯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技术进行了探究.
单县地处华北平原中心地带,是中国商品粮、棉、油料基地,平原绿化标准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具有丰富的秸秆资源.秸秆含有大量的氮磷钾养分与有机质,如果将秸秆还田利用,能有效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生态系统.
众所周知,小麦的产量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因而人们越来越重视如何防治小麦病虫害的问题.然而,在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需要纠正,增加小麦的产量.
【目的】研究重组竹-钢夹板单螺栓连接节点承载特性和破坏形态,为竹结构螺栓连接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案,对重组竹-钢夹板单螺栓连接节点试样进行单轴压缩加载试验,利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法分析螺栓直径、主构件厚度和端距对初始和屈服后刚度(K1、K2)、屈服和极限载荷(Fy、Fu)及延性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螺栓直径对初始和屈服后刚度(K1、K2)、屈服和极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必须采用绿色种植技术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目标,在提升农民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简单分析完善小麦种植技术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此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和使用,这是因为农业与人们生活联系相当密切.
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果园的建设经常会采用植树挖坑的方法,这种传统的栽培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种植效果并不理想.而在新时期,利用大型机械设备挖定植沟的方式,有利于果树的早果丰产.挖定植沟由于其应用的优越性,在新建果园中的使用较为广泛,这项技术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果树的产量,还能降低种植成本.
农机推广工作在我国吉林省的农业机械化进程中起着有效的助推作用,是推进吉林省早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途径.农机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能提高区内的农业生产力以及机械作业的生产质量.因此,农机推广工作已经逐渐成为当下农业领域中应当重点研究的课题.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阶段在农机推广领域中亦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局面.对此,以吉林省的农机推广工作为研究背景,分析在新形势下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发展现状以及新形势下优化农机推广服务工作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