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害文化人的凶宅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公馆”就是上海解放前的贝当路10号(即今天的衡山路10号),地处法租界,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投降派贝当命名。巨大的门墙,飞檐高啄,饰着古朴的砖雕艺术,两边是红砖高墙,恢宏迤逦,威严得像一只蟠踞的巨兽,张着黑洞洞的大嘴。里面庭院深邃,林木掩映,别墅式的楼房鳞次栉比。门楣上挂着檀木雕刻牌子,“贝公馆”三字篆书其间,笔力苍劲古朴。这里原来是美国侨民子弟学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进入租界,贝当路10号就成了日本宪兵司令部特高科的大本营,也是日本人侵略占领区的心脏。四周禁卫森严,固若金汤,老百姓经过贝当路10号都绕道而行,主宰一切的是宪兵队特高科长中村大佐。这里比汪伪特务機关76号更恐怖。日寇为宣场“共荣”,推行奴化教育,宣扬汉奸文化,故对进步文化人大开杀戒:白天,谁会知道这座大贾达官的邸宅里面,却是人间地狱呢?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当一阵阵鬼哭狼嚎般的“飞行堡垒”的警笛声,朝着“贝公馆”疾传而来时,随着一阵鞭笞和咤骂声之后,隐隐传来阵阵凄厉的哭嚎声,人们都禁不住会心惊肉跳,惴惴不安。当时,著名作家柯灵、朱雯、夏丏尊、许广平、陆蠡等被逮捕,就关押在这里,受到惨无人道的刑审,著名爱国作家陆蠡被杀害。这里竟成为国际法西斯违反人道主义舆论谴责的焦点。
  《万象》停刊,柯灵两次被“贝公馆”逮捕
  柯灵原名高隆任,字季琳,著名作家、报人。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月13日,上海军民浴血抗战,坚守上海三个月之久。最后,中国军队撤离,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因维持中立,成为孤岛。大批文化人随政府西撤,部分留下坚持斗争。当时,风云骤变,上海滩充塞靡靡之音和汉奸文化,近百年来始终是文化中心的上海,却变成文化荒漠的“孤岛”。有进步倾向的文艺期刊《文苑月刊》《文综月刊》《奔流新集》等虽能公开出版,却不断受到敌伪审查机关的检查、警告,最后被迫停刊。但留守“孤岛”的爱国文化人,坚持斗争,改变策略,采用隐蔽的方式。为不引起敌方注意,形式上淡化抗日色彩,内容仍针锋相对,并采用民众喜爱的通俗文学形式,悄悄撰写编辑出版了《小说月报》《万象》和《乐观》等。
  由柯灵接替陈蝶衣主编的《万象》,是一本集时事、科学、文艺、小说的综合性月刊。采用28开本,封面彩色精印,编排别致新颖,与以往通俗刊物不同,给人以时代感和一种富丽的感觉。除形式吸引读者外,柯灵邀请海上著名通俗文学作家张恨水、程小青、包天笑、周瘦鹃,撰写长、短篇小说和借古喻今的历史、传说、“故事新编”等,还独家报道了爱国影人英茵自杀和陈云裳结婚等内幕。可以说是上海第一本各类文章图文并茂、以通俗文化形式揭露日寇侵略暴行和汪伪为虎作伥丑恶行径、呼吁全民抗战、抵制汉奸文化的侵蚀、针砭社会问题、发表各种形式文艺作品的海派刊物,畅销一时。因此,《万象》成了敌人眼中钉,肉中刺。柯灵遭到汪伪政权和日寇的嫉恨和迫害,其间数次被日本宪兵列入黑名单,两次被日本宪兵逮捕。
  1944年6月柯灵第一次被宪兵队抓进“贝公馆”,一个星期,因“查无实据”不得不放了。1945年6月第二次被抓进“贝公馆”,并迫使《万象》停刊。柯灵被捕的原因,是由于“文字狱”。日本宪兵队发现柯灵接办之后的《万象》上,经常以曲折、暗示的方式,揭露日军在各地的暴行。比如,其中一个游记栏目叫“屐痕处处”,这个“屐”,就是日本人爱穿的木拖鞋,暗喻日军铁蹄到处践踏。
  柯灵是著名散文家,又是事业心强的报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到上海,一个丰富而复杂的崭新天地展开了,柯灵开始了他人生道路上新的历程,也开辟了他文学创作的新的道路。柯灵先后进入电影界和新闻出版界,除参加进步电影活动和编辑《文汇报》副刊《世纪风》、《大美报》副刊《浅草》和《万象》等杂志外,柯灵创作了大量有分量的电影评论、电影剧本、杂文、小说和散文,思想敏锐,文笔犀利,为影坛和文坛称道。因投身爱国进步文化活动,柯灵被关押在“贝公馆”,受尽鞭笞、老虎凳、电击等肉体折磨的酷刑。柯灵在《遥寄张爱玲》中叙述说:“1944年6月和1945年6月,我两次被日本沪南宪兵队所捕。受尽武士道精神文明的洗礼——严刑拷打,还听够了被害者受刑时那种锥心刺骨的号叫声。京剧《文昭关》里描写伍子胥一夜间须发变白,我此时才有些亲身的体会。宪兵队在贝当路,人们谈虎色变,讳言其名,称之为‘贝公馆’。”柯灵在狱中表现出可贵的民族气节,被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处之怡然:“耻于低首,不敢噤默,正义凛然。”真正是中国文化人的脊梁。
  柯灵第二次被捕时,张爱玲闻知,觉得不能坐视,带着胡兰成一同去柯灵家询问了情况;而后,又由胡兰成出面,去向日本宪兵队打招呼,才获释。这些经过,后来柯灵读了《今生今世》(胡兰成著)才知道。柯灵脱险后,回到家中,见到张爱玲留下的字条,知道是她来问过了此事,不禁感动异常,立即用文言写了一个表示感谢的短笺。
  张爱玲之所以主动施予援救,是由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她在上海滩迅速蹿红,成为文坛奇迹,与柯灵有一定的关系。她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一问世,便受到柯灵的关注与垂青,后来两人有过不少交往。一向傲慢清高的张爱玲曾专门写信求教,柯灵也向她坦诚地道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之后,张爱玲还就《倾城之恋》改编为舞台剧向柯灵请教。柯灵两次遭日本宪兵逮捕,一般人避之惟恐不及,张不仅前往探视,还留言慰问,此举也反映出了张爱玲特立独行的风格。柯灵出狱后经亲友介绍,安排避居苏州一位朋友家疗伤,直到抗战胜利。
  文化名人许广平被关76天,受尽酷刑,誓死不屈
  1939年10月,在日伪政权的血腥统治下,上海“孤岛”的政治形势日益险恶。此时,由鲁迅夫人许广平等爱国人士领导的上海妇女界难民救济会,为了避免敌人的暗算和破坏,就采取保留团体名称、暂停会务工作的方式,转入地下秘密活动。但“贝公馆”日本特务早已注意许广平行踪,于是就在1941年12月15日,即日本向英美不宣而战的第七天,早晨五时,天还乌黑,侵入租界的日本宪兵队十余人,身穿便衣,冲进了霞飞路霞飞坊(今淮海中路淮海坊)许广平的家,先是查问姓名,接着就翻箱倒柜,把一大批书刊和十几个图章捆成两大包,将许广平带走。   许广平为什么没有尽早离开这日军包围下被称为“孤岛”的上海英、美、法租界呢?因为她有责任保管鲁迅遗留的文物。她说:这一草一木,一桌一椅,一书一物,凡是鲁迅先生留下来的,都要好好地保存起来,这不是私产,这对凡要了解这一时代文化、这一位作家生活的人,都是十分宝贵的。尤其是鲁迅的藏书,鲁迅的文稿,还没有出版过的鲁迅日记和书信,都是不能散失的。这是重大的民族遗产。她也不便托人保管,免得连累别人。
  许广平被推上汽车,带到“贝公馆”被关进一间不大,但挤着四十六七个男女囚徒的囚室,“像沙丁鱼一样排在木板上,环境十分恶劣。鬼子十分凶狠,动辙引来严厉的咤喝和木棍劈头盖脑的打過来。许广平这样写道:“幸而我得钻在四五个女囚徒之间,然而左边的茅厕臭和右边的浓血臭就足够你头昏脑胀。自然这也是一种苦刑,无可逃避的。”日军占领租界后,为什么要迫不及待地逮捕许广平呢?起初许广平自己也想不透。经过审问,许广平才明白了:他们急于要知道中国文化人中的抗日分子的名单及其住址。他们以为:许广平是名人,接触的人多,她当然知道抗日文化人的下落;同时,她是女人,带着孩子,会很容易从她身上打开缺口。他们先是对她欺、吓、哄、诱——欺:他们说已经有人交代了你们的抗日活动,你已被出卖了,你还为他们遮瞒什么呢?吓:他们对囚徒严刑拷打,被酷刑后的人,头破血流,遍体鳞伤,在囚房里已看到了吧。你不招供,就会像他们一样!哄:你不是很想念你的儿子吗?你说了马上可以放你,可以很快见到你的孩子。诱:只要你说了,不但放你,还可以给你种种好处。但是无论他们怎样使用这四种手段,都没有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被捕前,许广平为防备万一,已将朋友们往来的书信和地址、抗日团体的材料转移掉了。搜查时搜出几本旧杂志,上面有她写的抗日文字,是一时疏忽没有转移掉;还有几本作者题赠的书。她的“口供”就始终是:前几年写过抗日文字,这几年已不写了;因为要带孩子,这几年已成家庭妇女,和外界没有什么接触;偶然收到朋友的赠书,都是从邮局寄来的,并不知道他们的住址。敌人从她的“口供”中没有能得到什么。被捕第五天,侵略者突然改变了审问的方式。当许广平的答复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前几天还“好言相劝”的军曹长变了脸,大喊一声:“你撒谎!”就猛力地打来几下耳光。他在许广平面前放着纸和笔,要她写供。许广平表示没有什么可写。他就大打出手:“全个头面的各部位都轮流被打遍了,耳中轰雷般响,眼前乌黑了一片旋又感觉清澈,像暴风雨前的晦暝交变似的。”许广平这样昏过去又醒过来,仍以沉默相对。鬼子又改用皮马靴猛踢。许广平咬紧牙关,毫无表情,仍然沉默。她的心头却升起了一个信念:“身体可以死去,灵魂却要健康地活着!”一个人拳打脚踢不够,就几个人用皮鞭对她抽打。然而许广平面前的白纸仍然是白纸。许广平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当时的心情:“没有尝过牢狱之苦的人是不容易理会到某些人为什么会变节,为什么会忍受不住痛苦的试炼。我不敢说我能忍受,因为我也还是人,是肉体,不是钢筋铁骨。”然而这时她却又想:正因为如此,“不就更应当尊敬那些死去活来了多次的勇士,百折不挠的灵魂,在狱中死去十一次又活转来的囚徒,上老虎凳把两个膝关节都错开了,蹲着来走路的人吗?我见着他们,只感到惭愧,更增加了尊敬。我算吃过什么苦!”她以这些爱国志士自勉,严正督促自己,在受刑最苦的时候自己以为绝不应超越的信条只有四句:“牺牲自己,保全别人;牺牲个人,保全团体!”她所指的团体就是共产党人领导、旨在抗日、出版过《西行漫记》《鲁迅全集》的复社,妇女抗日团体和文化界的抗日组织。
  在暴力未能奏效以后,敌人使出了更为卑劣的手段。在一次审问中,他们突然下令:“把衣服脱下来!”这对于女人无异“像晴天霹雳”。她要反抗,但她立刻又说服了自己:“只要除了用口和笔写说些什么,其余都无所谓。”在脱了穿、穿了脱几次后,他们又吼叫:你说不说?”没有回答。这时,“噼噼的鞭子没头没脑,身手腿臂都遭到了。唯一的念头是痛恨。已经打到这步田地,还有什么可以妥协?至死不屈服,坚决的心情,随着鞭打而凝固了。”鞭子稍停又响起了敌人气急败坏的大喊:“你说不说,你不说我就叫你脱掉衣服到南京路上去走!”许广平心里不觉暗笑:“如果真这样做,不是我的羞耻而是你们!”这一招,敌人又失败了。
  凶残的敌人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疯狂地又对许广平施加电刑。“滋滋声的电流,从电线走到马蹄形的铁圈上,走到贴肉的手腕上,通过脑神经,走到全身,个个细胞遭到电的炙烧,大小神经遭到电极的震晕,通过血管,走入骨髓,全身发生剧烈的变化,不由自主的痉挛随着电流的强弱而轻重,比晕船还更有说不出的痛苦之感。全身在沸腾,不由自己克服,从内部脏腑到四肢五官百骸,无不起反应了,一句话:形容不出的难受。”电流一次比一次加强,许广平一次又一次昏死过去。这时她心头只有愤怒地想:“去罢,就让他死去,你一点也还是得不着。”电刑后的许广平,脸因挨打而全肿,大腿被踢而淤血结成累累硬块,全身鞭痕,两眼青紫得有核桃那么大,两膝因电流而各有一块烧焦的凹瘢,两腿已像折了似的支撑不住身子,胸部发闷,头晕涨痛,总想呕吐。这一切,侵略者除了表明他们的凶残的兽性外,却仍然什么也没有得到。
  敌人对许广平使用了各种酷刑后一无所得,1942年3月才由内山书店出面保释。她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周建人,告诉文化界的朋友们:她已出狱,请大家放心,但不要来看她,防备周围有日本特务监视。这段监狱生活她是决不会忘记的。后来,她把狱中76天的种种遭遇写成《遭难前后》,先在抗战胜利后的杂志上连载发表,后又出版了单行本,把侵略者的罪行昭告于天下。
  陆蠡坚贞不屈,誓死爱国被杀害
  作家陆蠡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抗日战争中,在“孤岛”和沦陷的上海,他坚守出版岗位,广泛联系进步作家,并接待、掩护在沪的地下党员,为抗战文化做出贡献。他经历“九一八”、“一二八”,特别是“七七”、“八一三”抗战,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爱国者,他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入侵,祖国和人民所经受的灾难日益深重,陆蠡的爱国救亡意识与日俱增。他曾与巴金、曹禺等63位作家一起,在抗议日本侵略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上签名,发出“我们决不屈服,决不畏惧”的呼号。   1937年8月,吴朗西、巴金分别去重庆、广州筹建分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便由陆蠡负责。几年中,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期刊《少年读物》因有抗日内容被强令停刊,他又先后主编了《少年读物小丛书》和《少年科学》。他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日本宪兵队交涉,便遭关押。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不久又回转到日本憲兵队,刑审数月,惨遭杀害,临刑时年仅34岁。
  陆蠡的文学历程大致如下:上海沦陷,陆蠡一如既往地编书、印书、售书。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前夕》。作为文生社重要作者、陆蠡的好友靳以,抗战爆发后去重庆,花了3年工夫写成这部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45万言的小说。靳以为了防止敌伪检查扣压,分散投寄,每天只寄三五封。几个月的工夫,这部篇幅浩繁的书稿被化整为零,源源不绝地递往申城。陆蠡收到后,也采用流水作业,边加工编辑,变零为整。最后编定为两册,居然顺利出书。
  1942年3月初,陆蠡和张宛若女士喜结良缘。正值新婚燕尔,新人还沉浸在蜜月的愉悦之中,灾祸突从天降。4月13日,卢家湾捕房查抄文生社,声称要找负责人,并砸开书库大门,劫走存书数万册。当天陆蠡正好外出,得知此事后,友朋家人劝他先躲一躲;但他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身为负责人,社里有难不能逃避,理应前去据理抗辩,追回被抢图书,为社里讨个公道。他孤身来到贝公馆,落入虎口,当即被戴上手铐。第二天,朋友索非等到处打探,得知已关押在日本宪兵队。索非等又通过一个懂日语的熟人,找到宪兵司令部“相当高级的负责人”,那人证实:陆蠡确实关押在这里,因为“他是共产党”。原来敌人查封文生社、抓捕陆蠡是早已蓄谋的。
  狗咬狗互相残杀,又是“贝公馆”一大“杰作”
  “贝公馆”,在这里,无辜杀戮、草菅人命、酷刑逼供习以为常,与法西斯的战俘营、犹太人集中营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还对涉嫌不忠于皇军的汪伪军、政、宪人员实施监控。日寇,历来主张“以华制华”。因此,“贝公馆”除了宪兵队还有一支便衣行动队和情报组。可是在中村眼里,除了大和民族,这些铁杆汉奸都是豢养的一群走狗。汪伪特务机关76号的特务头子李士群,行动大队长吴世宝,因为内部狗咬狗的矛盾激化,最终销声匿迹,就是“贝公馆”留下的一大“杰作”。
  吴四宝依靠把兄李士群,当上“76号”特务大队长。此人目不识丁,当年只是跑马厅牵马的一个BOY,人称“马立斯小四宝”。偶尔的机缘被上海青帮头子大亨季云卿看中,与他的干女儿余爱珍结婚。从此,平步青云摇身一变,成了“76号”李士群身边的红人,飞扬跋扈。平时除李士群,其他主子他不放在眼里,并且贪欲成性,绑架、敲诈勒索,连汪伪人员和日本浪人也不放过。他家住愚园路745号一幢花园豪宅,富甲一方,家中连浴盆也用金银铸造。吴四宝与李士群利益关系也渐生嫌隙,他越来越肆无忌惮,竟然演出了“黄金劫案”,结果引起日本人的注意,日本大特务晴气庆胤出面,由李士群亲手导演了一场“走狗烹”的活报剧。
  1941年日寇从中国海关掠夺了一批黄金,准备运往日本正金银行,被吴四宝获悉,准备抢劫日本人这批黄金。正金银行在外滩,距海关很近,日寇为避人注意,在后门将黄金装进铁甲车,从四川路向北再折入汉口路向东转入外滩。吴四宝的徒弟张国荣带着一批杀手,早已守候在四川路汉口路转角处,见铁甲车,便将预先停在路旁的汽车当头拦截,杀手一拥而上冲上车,司机见情况不妙,忙关上油门,拔下钥匙乘机跳车逃走。张国荣不见钥匙,车无法开动,又响起警铃,忙弃车逃跑,总算没有阵上失风。日本宪兵紧急戒严,黄金丝毫未损失,保护铁甲车开到横滨路正金银行入库。但日本人认为在自己的控制区,有人竟敢抢劫,事态严重,经彻查出是张国荣干的,于是向李士群要人。李责令吴四宝交出张国荣,说:“不交出张,对你不利,连我也不便替你说话了”。并安慰劝说:“进去我也会保他出来。”当天李士群就命亲信夏仲明将张送到四川北路日本宪兵队本部。
  张国荣进去后,受不了酷刑,招供了抢劫黄金的经过。日本人以“破坏和运”通缉吴四保,李士群怕连累自己,和妻子叶吉卿找吴妻佘爱珍,一唱一和,连吓带骗保证吴进去不受虐待,终于将吴亲自送进宪兵队,交给特高课课长林少佐,要林照顾优待。
  吴一进去,李士群立即命南京汪伪派来的马啸天,查封吴家,封存现金、金银、珠宝。李士群考虑投鼠忌器,为顾全“76号”面子,要求日本军方将张国荣立即枪毙后,吴案由“76号”处理——吴四宝从贝公馆引渡给李士群,然后押解去苏州监狱圈禁后,再慢慢释放,封存现款、金银珠宝也全部发还。吴四宝满心喜欢,在将要押解去苏州的前一天晚上,李士群第一次送了一席丰盛菜肴到宪兵队,吴四宝对李士群感激零涕,好久没吃到美味佳肴,他狼吞虎咽很快一扫而光。可是,吴四宝到苏州后的第二天就腹内绞痛,第三天就一命呜呼。吴四宝毕竟是李士群的得力助手和把兄弟,在权力斗争中,他不得不让吴四宝做替罪羊,亲手将他毒死,但总未免有点兔死狐悲,因此,为吴四宝举办了隆重葬礼。一场日伪内部狗咬狗的斗争,终因吴四宝这条不齿于人民的鹰犬的下场,暂告一段落。
  一年前李亲手毒死吴四宝,一年后旧事重演:李士群自己也被贝公馆日本宪兵队毒死。
  过去的贝当路10号,日本宪兵队驻地,人们谈虎色变,讳言其名,称之为“贝公馆”。原来是美国学堂,清一色红砖,宏伟的建筑,碧绿的草地,纯洁得像天使,对门是庄严肃穆的国际教堂,紫酱色的斜屋顶,墙上爬满长春藤。贝当路幽雅安静,是情侣散步的好地方。日本人不知出于什么心理,挑选这么个环境来开设他们的现世地狱。解放后一度是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的所在地。随着上海的城市建设飞速发展,而今,旧址大部分已荡然无存,还存一幢楼作为文物保留。倏忽已70年过去了,“贝公馆”留下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是中华儿女浴血斗争写下的史实,它将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里。
其他文献
为帮助文艺工作者更好地深入生活、感悟社会,助推文艺创作和文艺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市文联和虹口区充分发挥双方人缘地缘优势,联合成立以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创作采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上海市文艺工作者虹口创作体验基地。  10月24日,基地揭牌暨共建签约仪式活动在虹口区鲁迅公园举行。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宋妍,虹口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可,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曲协主席王汝刚,虹口区文联主席、区文化局局长
期刊
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暨惠民演出在南京莫愁湖公园抱月楼广场举行,上海艺术家们获多项中国曲艺牡丹奖。其中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余红仙荣获终身成就奖,上海评弹团演员吴新伯、高博文获表演奖,上海人民滑稽剧团陈靓、潘前卫表演的独脚戏《爸爸去哪儿了》获节目奖,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钱懿表演的上海说唱《壮志凌云》获节目特别奖。获奖演员们表示将以此为新起点,抓住繁荣发展曲艺事业的机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
期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正是程乃珊的文字最走红的时候,来自上海一间普通中学的英语教师,以描写老上海的风物故事横空出世。那时的我正上高中,尚不知张爱玲为何方神圣。母语阅读上,刚从金庸梁羽生古龙的金戈铁马中拔出身来,又投入了琼瑶岑凯伦的甜腻和三毛的天涯别绪,突然间,就见到了程乃珊。  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与她文字的邂逅,大约算一个分水岭,它让我从江湖的虚幻与塑料花般苍白的小情愫中一个激灵醒过来,开始觉得
期刊
作为一名东方人,我对马戏团的全部想象都来自于另一名东方人——动画大师宫崎骏监制的动画片《雨中马戏团》里的描述:华丽丽的大帐篷一路迁徙,花瓣衣领的小丑踩着独轮车,空中飞人在沸腾的观众头顶上嗖嗖地穿梭,而那些全身裹满彩带和亮片的柔术演员们,她们几乎可以把身体扭得打出一个蝴蝶结……事实上这样的场景只是热爱欧洲元素的宫崎骏如实照搬了欧洲的流动马戏团全景而已。在欧洲,马戏团就是以这样一种流动的梦境般的形式存
期刊
上海纪实频道获批“上星”,此乃上海文化的重大事件。这是中国第一家地方台纪录片专业频道成为覆盖全国的纪实频道,从中可见“纪录片重镇”的实力。当然,上星仪式的“盛宴”过后,喜上眉梢很快将被愁锁眉头替代,因为从此之后,无论是对节目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将提出更高要求。这就构成新的挑战:比如内容定位上“地域特色”与“神州视野”如何平衡融合,比如经营方式上“国营强势”与“民营优势”如何扬长避短……总之,围绕“打
期刊
上海作协副主席、诗人赵丽宏还清晰地记得,二十多年前参加过一个网络文学聚会,其中有一位很有名的教授扬言,网络出现以后文学会发生革命,原来的文学创作手段都会被网络上新的创作手段替代。七八年前,《收获》杂志执行主编程永新也遇到了类似情况,在给一个网络作家学习班做完讲座结束后,有一个网络作家拉住他说,我们就是要一点一点把你们(传统文学)蚕食掉。多年过去了,那些危言耸听的言论并没有实现,但不得不承认,随着一
期刊
上了年纪总喜欢看点搞笑的节目,让自己每天都能乐一乐。不知怎么搞的,打开电视好多节目让我乐不起来,只好不断地换台。现在和小孙女常常看“潮童天下”,孩子们的天真和童趣,让我乐得十分开心。说真的,现在的喜剧、相声、滑稽戏真得好好向前辈们学习学习。我常常会想起我心目中的喜剧大师——韩非。看他当年的喜剧电影有百看不厌之感。他的表演认真、自然,又是那么的明快、健康,让人由衷地发出内心的喜悦,使人开怀大笑,不媚
期刊
北京人民藝术剧院日前演出《雷雨》公益场,发生学生观众于不适当处“哄堂大笑”,让周朴园的饰演者杨立新深感不满一事,成为当下热门话题。笔者不在现场,也没有看过北京人艺近期的《雷雨》演出,对当日演出无法评论。不过就“笑场”此一现象,倒是可以提供身在台湾的观察。  首先,演出时是否可能发生表演者难以理解的“笑场”?  2013年我在戏院看电影《爱慕》(Amour)。导演汉内克(Michael Haneke
期刊
1991年底,著名电影导演谢晋个人电影回顾展,在他的家乡浙江上虞举行。主办者出于接待和经费的缘故,没有邀请摄影记者。但老崔是何等敬业的“摄记”?不邀请也得去,于是他自掏腰包,直奔上虞。到上虞的时候已是傍晚,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细雨。老崔背着沉重的摄影包首先去找住的地方。因为没有被邀请,接待的同志让他住招待所,招待所离谢晋下榻的宾馆有一段路。老崔不认得路,只好叫了一辆三轮车赶到那里。只见海内外赶来
期刊
做跑电影线的记者,好处是可以提早几天看到电影,可以提早几天预测电影的好坏,通常这种预测对国产片不太灵,有时我们看好的电影却卖得不好,有时我们不看好的电影却卖得很好。《后会无期》就是这样一部记者们基本不看好的电影,北京比广州早一天点映,消息出来是“这不就是一个微博段子集么?”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部微博段子集居然获得了超五亿元的票房,只能说这是一个电影井喷的大时代,只能说韩寒有着超高的人气,只能说他运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