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二病”鉴定书
1.自我中心,言必称“我”;
2.与其他人聊着聊着就会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
3.坚信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
4.习惯用“拿来”的观点贬低别人的流行品位;
5.心怀“梦想”,好高骛远;
6.相信只要自己够努力,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成功;
……
这些都是“中二病”的典型症状,如果有三条以上符合,那么就要注意防治啦!
我站在人群地图的坐标点
大学时,小雷总是意气风发——大学读的是名校,又是校学生会骨干,怎么想都有一个远大前程。“自信”让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很好,但往往要不了多久,大部分人就会对小雷避之不及——这家伙未免太自恋了!
学生会例会常常是小雷的“秀场”。“我觉得”“在我看来”“我认为”……丝毫不在意大家是否介意他怎么想。
一个话题明明已经过去很久,但他就是一直“念念不忘”,除非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或者是谁能够“说服”他,否则,他会一遍遍重提。而对于不感兴趣的话题,他丝毫不掩饰自己的不耐烦,甚至会听到他打哈欠,自顾自地做各种“小动作”……
生活中,小雷同样有各种交际问题。举个例子,他的“经典”句式是这样的:“我以前的澳大利亚外教经常说……哦,他和我关系特别好,他经常说……”每次听到,大家都会恨得牙痒痒——这些“辅料”和你的观点根本无关好么!
毕业时,小雷进入了国家公务员面试,但喜欢在对话时“做总结”、在别人表达观点时插嘴而不允许别人打断自己……这些生活中的“小毛病”,最终让他与这份工作失之交臂。
解析沉醉在自我世界无法自拔
小雷是典型的“中二病”患者—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的事最重要,并且丝毫意识不到自己的缺陷。
導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中国的很多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自己能决定的事情少之又少,往往都是听凭父母的安排,“自我”一直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在上大学、“脱离”父母后,一些人会自我意识爆棚,热衷于自我表达、表现。
自我压抑以及学习压力,导致很多人在青春期没有学会“真正的沟通”,而随着人们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严重,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这些人不能从沟通中得到准确的反馈,更加重了他们自我认知的失误,很多人会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其实,“小雷”们往往是不自信的,种种强势只是一种掩饰,反而把自己的软弱暴露出来,所以,如果你在“小雷”身上看到自己,快点找到建立真正自信的方法吧,不要再给周围的人造成麻烦、让大家觉得你无比幼稚啦。
无论如何我要与众不同
陆青是一家企业的内刊编辑,从前,很多同事都喜欢问她:“新上映的那部电影怎么样?值不值得去电影院看?”“最近看了《XX》,觉得很好,推荐点类似的作品?”……但是没过多久,大家就都不问了——因为陆青的回答实在是太“给力”了。
“绝对不值得去电影院看!用膝盖想都知道,导演早就江郎才尽啦!”
“你要喜欢这类,那我推荐你读读……(说出一堆冷僻的书名,普通书店里找不到的),这些才是经典,现在的作品都不行!”
最“劲爆”的是一次同事们聊起大热的《爸爸去哪儿》,所有人都很喜欢,谈着自己喜欢的孩子、节目里有趣的情节。一个同事问坐在不远处的陆青:“你喜欢哪个孩子啊?”
陆青露出一个“就等着你呢”的微笑说,“不好意思哈,我从来都不看电视。尤其是那些综艺节目,太浪费时间。”
本来热闹的讨论顿时降至冰点,这时,陆青又接着说,她觉得这个节目有问题,林志颖教育孩子有这些那些问题,节目组让孩子们换爸爸如何如何……
终于有同事听不下去了:“你都没看过,怎么知道的?”
解析为了与众不同而与众不同
一些表面上的“愤青”或者对大众品位嗤之以鼻,喜欢看各类冷门无比的文艺作品,或者像是一个真正的“热血青年”,常常对各类新闻事件发表激烈评论……
但事实上,他们时常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不了解一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就开始批驳。他们的观点往往并不是自己的,只是把看来、听来的观点“拿来”了(他们会“自我催眠”,觉得那就是自己的)。
他们深信自己是与别人不同或更加成熟的,通过否定别人得到自我认同,建立起一种表面上的优越感和自信(这也是他们保护自己的方式)。但往往陷入“为否定而否定”的怪圈无法自拔,因为他人的反对觉得自己不被理解。这些幼稚的行为和表现一定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
所有人少年时都有“与众不同”的追求,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愤怒青年”们需要学着去接受这一点。放平心态,去努力学习、积累,形成自己真正的“不同”,才能得到真正的认同和成熟。
永远的心灵鸡汤姐
小达在朋友圈收到的评论和“点赞”越来越少了。她百思不得其解,并没反应过来很多人已经屏蔽了她的信息——她实在太喜欢分享那些心灵鸡汤了!
倍儿激动人心的励志歌曲、最新款的正能量桌面永远不会缺货……如果能偶尔灵光一现、说出两句自己满意的“鸡汤”,那简直就太幸福了!
这些甜腻的“鸡汤”,偶尔看感觉不错,看多了就别扭了……用一个朋友的话说,“我并没觉得这些给小达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说实在的,她更像是在为自己找借口,无论遇到什么她都能在‘鸡汤’里得到安慰,但安慰并不能真正为她解决问题……”
而小达对此一无所知,鸡汤对她的影响越来越重,和朋友聚会、聊天时,她不时就会“鸡汤四溢”,让众人汗颜。最近,更让人头痛的事发生了,“鸡汤”入脑的小达准备辞去工作,“做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众人好说歹说,还好劝了下来,一个性急的女友终于忍不住对她说:喂,你,就是你,以后不许看“鸡汤”!
解析盲目乐观是真的二
这类“中二病”患者往往志向远大,他们不甘于平凡生活,却只是好高骛远,没有真正努力过。每当在“追梦”路上遇见挫折,他们并不会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而是通过种种方式寻求安慰——他们更在意的其实是自己的感受。
心灵鸡汤就是他们得到安慰的重要途径。
乍看之下,“鸡汤”的确有激励人心的力量。但事实上,“鸡汤”的标准模式,是通过让人转换视角得到暂时的安慰与逃避,对于真正解决问题则毫无建树。
很多人看完“鸡汤”就热血沸腾,三分钟热度过后就又恢复原状,就是这个原因。如此循环往复只会让自己越来越逻辑不清,甚至有一些人,发现世界和“鸡汤”中说的不一样后会陷入更深的精神危机。
如果没有辨别能力,再好喝的鸡汤,也会变成一碗毒药。别人的经验并不一定适合你,这类“中二病”患者看似强大,但拥有的其实都是盲目的乐观。一个人遇到问题时需要冷静与理性,只有这样才能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也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治愈“中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