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司马主天”到“太尉掌兵事”:东汉太尉渊源考

来源 :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k1987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续汉书·百官志》“太尉”条存在脱文。复原后,东汉三公制呈现为太尉掌兵事、司徒掌人民事、司空掌水土事的三分结构。这种结构显示的是三公在现实政务层面的分工。西汉后期的今文家说秉持司马主天、司空主土、司徒主人的“三公分职”说,主要指三公分别对应某一方面的宇宙秩序及相关灾异,而非政务分工。成哀时期的“三公制”建设运动在受到“三公分职”说影响的同时,其制度实践和理念内涵与古文家说也有相通之处。这一时期尚看不到三公分担外朝政务的迹象。从王莽辅政时期到新莽王朝,随着内辅位置为新设的“四辅”占据,原来的三公被外朝化,开始分担具体政务。但大司马转向主兵之任,是在地皇年间形势危急时出现的临时措置。大司马的这一转变为其后的更始政权所继承,并进而影响到了刘秀集团创业期的大司马。东汉“太尉掌兵事”的历史脉络来自于以上过程。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礼制史研究正逐渐进人佳境,成果迭出,吴丽娱先生主编的四卷本《礼与中国古代社会》(以下简称《礼与社会》)无疑是其中非常值得关注的重要成果.细读是书,深感其中诸多创新,特呈愚见,求正于学界同仁.
《墨子》传本原多奇字,传承中又多讹乱移窜,孙诒让说:“先秦诸子之伪舛不可读,未有甚于此书者.”百年来,虽经诸家校释,但书中疑滞犹多.
吴丽娱主编《礼与中国古代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共有四卷,第一卷为先秦卷,第二卷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第三卷为隋唐五代宋元卷,第四卷为明清卷,每卷按时代分章,如第一卷分为殷代、西周、春秋、战国四章,
清华简柒《越公其事》第三章记吴王夫差对越王使者文种求成的答复,是一篇言辞讲究的外交辞令.其中第15下-21号简有如下一段话:
“天命”是儒家政治思想中的核心观念,代表着王朝统治合法性的来源。儒生通过对古史的构建,将禅让与天命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汉魏禅让过程中,这一政治理想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却在魏晋嬗代中走向了终结。陈寿在《三国志》中记有高贵乡公曹髦至太学与博士问答经义一事。其中与庾峻问《尚书》一段,高贵乡公力主郑说,是因为郑玄明确指出禅让应有“天命”作为依据,而司马氏在当时虽有实权,并无足以显示其“天命”的依据。最终高贵乡公的横死,使得“天命”理想彻底瓦解,开启了两晋南北朝以降新的禅让模式。
近年湖州路户籍文书的发现,为元代户籍文书研究带来转机。全文结合新旧材料,首先对元代户籍册进行再认定,推断以“青册”为名的户籍册才是贯穿整个元朝的核心户籍文书,鼠尾簿从未成为实际上的户籍册;其次将现存元代户籍文书实物进行对照分析;再次探索元代户籍文书链条,认为手状、户籍册、户帖三者构成了户籍系统的关键环节;最后揭示了明代户帖格式承袭元代户籍文书的事实,并以此为基础,尝试管窥古代中后期户籍文书系统的演变脉络。
回历822年祖勒合答月6日(1419年11月24日),一个由帖木儿帝国国王沙哈鲁派向明朝的庞大使团离开都城哈烈。在这个使团中,盖耶速丁作为沙哈鲁之子贝孙忽儿的代表参加出使,他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了出使的见闻,这就是中西交通史名著《沙哈鲁遣使中国记》。在《沙哈鲁遣使中国记》中,盖耶速丁记述甘州城内一座塔形建筑令他印象深刻。这种建筑在《沙哈鲁遣使中国记》波斯文原本中作■■汉译者将其译成“天球”或“转天”。一百多年来中外学者并不清楚这种建筑究竟为何物。本文试对这种建筑进行考证。在回历823年拉马赞月(1420年9月
分析表明曾侯与钟铭所言“君庀淮夷,临有江夏”一辞,并没有准确表达西周早期曾国被封于江汉地区的史实,亦不是西周早期的用语方式,而是从西周晚期以降尤其是春秋时期的形势出发,采用春秋晚期的表达习惯和用语特征,来描述当时曾侯受封立国的情景,美化、颂扬其先祖之功德,以致出现历史背景、文句表达与原始史实之间的不尽相符和错位现象,且含有若干夸张的成分,这是我们在利用该铭文材料时应特别注意的。
战国楚简中所见“太一”是掌管人生死病患的职能神,在同类神灵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其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无论是高级贵族还是普通的平民都可以向之祭祷。其等级高于后土等,但是相比于“大水”“楚先”等,则并未有任何等级上的超越或是统属关系,很难确定其为至上神。“太一”与“帝”并不能等而视之,两者之间仍存有差异。
东汉碑刻文献对先秦远古祖先的书写多追溯祖先源头或姓氏由来,虽遵循先秦经典的形式而内容多玄远不经;对秦代和西汉近世祖先的描写强调支系流布,但也未必真实;对服属之内父祖的书写则以官职的高低有无为准,如实书写。碑主身份与祖先描写关系密切,著姓祖先书写简单。立碑者与碑主的关系有时也会影响到碑文内容。祖先书写的知识来源主要有儒家经典与谶纬,私谱与姓氏书,以及当世史籍等。大族兴起与儒学昌盛是东汉碑刻中祖先书写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