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相对于企业而言比较薄弱,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完整,防范各类贪污、舞弊行为的发生,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刻不容缓。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内控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各单位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略作分析和探讨,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解决内控制度中存在的問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内控制度;问题;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21. 015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21- 0033- 03
0 引 言
内控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为了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经营管理资产安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促进法律、法规能够得到有效遵循而由单位管理层及员工共同监督实施的一个权责清晰、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一项不断推陈出新、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内部控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是现代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单位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但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状态来看,内控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特点
1.1 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组织为实现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的组合,是一个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内控制度的健全和有效与否,关系到一个组织的管理效率和发展潜力。内控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
随着财政改革的日益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也在不断加强,已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为了促进各单位廉洁使用资金,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相继推行了“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然而,由于各地各部门实行内控制度的做法不一,这些措施只能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外围发挥作用。
1.2 内部控制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不应以经济效益为前提,而应以服务公共为目标来设计和建设内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部门设置、职能权限等会受到外来制度和规定的约束,内控制度建设的空间相对企业来说要小;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来源、资本结构、会计处理等方面与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内控制度建设的内容相对简单。
2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有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建立内控制度就是建章立制,没有认识到内控制度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也没有意识到管理者和相关业务部门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职责,仅仅把内部控制当作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手段。有的单位在制定内控制度时,不是照抄照搬、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就是根据单位现在的实际工作,随高就低、安于现状,内控制度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2 内控制度不健全
迄今为止,我国还缺乏一套对行政事业单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也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实践经验研究设计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合理的内控制度体系。实际上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书面成文的内控制度,只是以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凭经验加以简单控制,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对业务流程控制过于简单,出现问题时缺乏统一规范的处置依据和标准。
2.3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据我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而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的,除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必须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然而,目前我国个别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只是由不具备基础会计知识的办公室人员兼任,他们的财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匮乏,业务素质较低,对违反财经法规和违法违纪的行为缺乏辨别和拒绝能力。这些单位的财会人员还不能适应内部控制的要求,造成单位内控制度执行力不强,内控效果较差。
2.4 人员素质较低,调动性差
一方面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存在职业素质不到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对工作认识不全面、自身动手动脑能力差、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等,再加上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很容易造成工作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则是事业单位人员的思想意识不到位,由于很多工作并没有责任到人,使得员工潜意识里存在偷懒的意识,一般情况下是能拖则拖,办事效率极其低下,甚至还出现了以个人利益为主的现象,例如,故意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出错,为自身谋求私利等。
2.5 预算控制相对弱化
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推进,预算控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仍较薄弱,主要表现为:一是预算编制还比较粗糙。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仍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实际、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大部分都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二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3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3.1 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主导地位
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可以通过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学习以及各单位财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适时宣传等多种形式,使单位负责人真正确立起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3.2 健全制度,增强执行力度
完善的制度是确保财务内控制度真正实施的前提与基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包括:单位预算控制、收支控制、政府采购控制、债权债务控制、票据使用控制和会计档案管理控制等。必须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与管理特点对原有管理制度进行修改,从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监控重点,结合实施情况,逐步完善财务内控制度,要做到财务内部控制有章可循。比如,加强预算编制内容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预算执行中必须遵守“有预算才能开支,无预算不能开支”的原则,控制支出的进度与额度,保证支出整体构架合理。同时,必须对国有资产定期核查,以防流失。此外,还要注意财务内部控制的方法是否得当,财务内部控制的任务是否只是个别人负责,是否形成有效的岗位牵制。
3.3 增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实施效果。要根据单位会计工作的特点设置合理的会计岗位,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做到按事设岗、按岗设人,做到职责明确,相互制衡,实现岗位之间相互牵制作用,保证会计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會计人员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培训教育和后续教育,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更新、补充、拓展;建立完善的会计处理程序,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有效,保证会计工作控制的有效实施。作为内控制度的牵头部门——财务部门,还需认真组织梳理相关业务,明确各个部门、岗位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分工和责任,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的形式,传达新出台的财务制度及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从源头上预防违规事件的发生。
3.4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素质
财务内部控制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现代的财务管理能力、强烈的法律意识与高尚的道德品质。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内部控制的效果,专业化素质提高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3.5 完善部门预算制度,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
首先要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力争将各部门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均纳入部门预算的实施范围,并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度;其次将部门预算与单位内部的责任预算有机结合。预算单位要增强法制意识,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控制集体舞弊行为的发生;最后着重抓好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财政授权支付资金的管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套取财政资金、挪用专项资金、随意更改预算以及占有、破坏集体资产和不按照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申请使用财政性资金等问题均要加以解决。
综上所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保障行政事业单位顺利发展,同时也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竞争力,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高度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断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竞争力,有效提高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付作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J]. 商业文化,2012(11).
[2]孙丽侠.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J]. 中国集体经济,2014(10).
[3]张岩峰.探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
[4]安永红.论如何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山西科技,2013(5).
[关键词] 内控制度;问题;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21. 015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21- 0033- 03
0 引 言
内控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为了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经营管理资产安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促进法律、法规能够得到有效遵循而由单位管理层及员工共同监督实施的一个权责清晰、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一项不断推陈出新、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内部控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是现代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单位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但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状态来看,内控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特点
1.1 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组织为实现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的组合,是一个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内控制度的健全和有效与否,关系到一个组织的管理效率和发展潜力。内控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
随着财政改革的日益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也在不断加强,已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为了促进各单位廉洁使用资金,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相继推行了“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然而,由于各地各部门实行内控制度的做法不一,这些措施只能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外围发挥作用。
1.2 内部控制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不应以经济效益为前提,而应以服务公共为目标来设计和建设内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部门设置、职能权限等会受到外来制度和规定的约束,内控制度建设的空间相对企业来说要小;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来源、资本结构、会计处理等方面与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内控制度建设的内容相对简单。
2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有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建立内控制度就是建章立制,没有认识到内控制度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也没有意识到管理者和相关业务部门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职责,仅仅把内部控制当作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手段。有的单位在制定内控制度时,不是照抄照搬、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就是根据单位现在的实际工作,随高就低、安于现状,内控制度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2 内控制度不健全
迄今为止,我国还缺乏一套对行政事业单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也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实践经验研究设计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合理的内控制度体系。实际上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书面成文的内控制度,只是以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凭经验加以简单控制,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对业务流程控制过于简单,出现问题时缺乏统一规范的处置依据和标准。
2.3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据我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而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的,除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必须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然而,目前我国个别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只是由不具备基础会计知识的办公室人员兼任,他们的财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匮乏,业务素质较低,对违反财经法规和违法违纪的行为缺乏辨别和拒绝能力。这些单位的财会人员还不能适应内部控制的要求,造成单位内控制度执行力不强,内控效果较差。
2.4 人员素质较低,调动性差
一方面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存在职业素质不到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对工作认识不全面、自身动手动脑能力差、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等,再加上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很容易造成工作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则是事业单位人员的思想意识不到位,由于很多工作并没有责任到人,使得员工潜意识里存在偷懒的意识,一般情况下是能拖则拖,办事效率极其低下,甚至还出现了以个人利益为主的现象,例如,故意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出错,为自身谋求私利等。
2.5 预算控制相对弱化
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推进,预算控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仍较薄弱,主要表现为:一是预算编制还比较粗糙。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仍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实际、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大部分都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二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3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3.1 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主导地位
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可以通过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学习以及各单位财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适时宣传等多种形式,使单位负责人真正确立起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3.2 健全制度,增强执行力度
完善的制度是确保财务内控制度真正实施的前提与基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包括:单位预算控制、收支控制、政府采购控制、债权债务控制、票据使用控制和会计档案管理控制等。必须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与管理特点对原有管理制度进行修改,从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监控重点,结合实施情况,逐步完善财务内控制度,要做到财务内部控制有章可循。比如,加强预算编制内容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预算执行中必须遵守“有预算才能开支,无预算不能开支”的原则,控制支出的进度与额度,保证支出整体构架合理。同时,必须对国有资产定期核查,以防流失。此外,还要注意财务内部控制的方法是否得当,财务内部控制的任务是否只是个别人负责,是否形成有效的岗位牵制。
3.3 增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实施效果。要根据单位会计工作的特点设置合理的会计岗位,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做到按事设岗、按岗设人,做到职责明确,相互制衡,实现岗位之间相互牵制作用,保证会计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會计人员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培训教育和后续教育,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更新、补充、拓展;建立完善的会计处理程序,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有效,保证会计工作控制的有效实施。作为内控制度的牵头部门——财务部门,还需认真组织梳理相关业务,明确各个部门、岗位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分工和责任,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的形式,传达新出台的财务制度及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从源头上预防违规事件的发生。
3.4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素质
财务内部控制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现代的财务管理能力、强烈的法律意识与高尚的道德品质。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内部控制的效果,专业化素质提高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3.5 完善部门预算制度,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
首先要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力争将各部门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均纳入部门预算的实施范围,并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度;其次将部门预算与单位内部的责任预算有机结合。预算单位要增强法制意识,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控制集体舞弊行为的发生;最后着重抓好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财政授权支付资金的管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套取财政资金、挪用专项资金、随意更改预算以及占有、破坏集体资产和不按照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申请使用财政性资金等问题均要加以解决。
综上所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保障行政事业单位顺利发展,同时也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竞争力,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高度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断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竞争力,有效提高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付作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J]. 商业文化,2012(11).
[2]孙丽侠.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J]. 中国集体经济,2014(10).
[3]张岩峰.探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
[4]安永红.论如何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山西科技,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