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备考阅读训练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6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永恒的托尔斯泰
  ①曾经让我激动的小说可真不少,其中当然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安娜·卡列妮娜》。而后来,我怎么就那么强烈地喜欢上了海明威?他那貌似枯槁的短句竟有那么丰腴的蕴藏,我甚至感到全世界的作家数他最有魅力。还有总是穿了破衣服拍照的福克纳,还有鲁尔弗,还有日本的川端康成,在图书馆里吸了一辈子灰尘的博尔赫斯……托尔斯泰怎么竟显得模糊了?曾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又终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仔细想想,大师是谁,海明威还是福克纳?川端还是谷崎润一郎?心里忽然明白過来,真正的大师应该是托尔斯泰,那个长着大胡子身穿布衣经常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大的托尔斯泰。
  ②现代作家如海明威、卡夫卡、马尔克斯,怎么着都觉得散碎了点,思想让人捕捉不住,令人激赏的往往只是语言、细节和叙述手法。现代文学展示着现代的人生?如果说文学仅仅是对人生或社会的展示,那怎么能让人心悦诚服?毕竟,文学不只是展示。仅此一点,海明威怎么能和托尔斯泰比?有人说,托尔斯泰是一面“镜子”,托尔斯泰怎么能仅仅被说成是一面“镜子”?
  ③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托尔斯泰好像是一座山?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忏悔之情,不是白种人或是黑种人或是黄种人的忏悔,而是人类的忏悔?为什么他的小说能让人听到深深的叹息,感觉到对人类灵魂的无情鞭挞?难道这一切不是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塔吉雅娜·托尔斯泰这样回忆她的父亲:“有一次在雅斯纳亚·波良纳那里,父亲忽然心血来潮,要大家说出人生的三个愿望。父亲想出了两个——爱一切人,被一切人爱。”现代派作家少的是爱,多的是技巧,然而文学毕竟不是技巧的展示会、语言的杂耍或叙事的杂技。
  ④读托尔斯泰,常常让人想到宗教。把宗教淘洗一番,祛除世俗附加上去的荒诞,剩下的就是宗教美好的一面:净化人类的灵魂。这话太古老了,但托尔斯泰最动人之处正在于此。阅读托尔斯泰,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是那么不干净,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净化,像是跳进清流洗了一次澡。据说田园牧歌是虚幻的,但难道许多现代派作品中的浮躁、失落、异化和颓唐能成为人类的精神营养?
  ⑤我们有时会觉得托尔斯泰太像一位“教主”,然而他的劝谕总是通过“真正的小说”来实现的。小说就是小说,小说不是哲学,小说是入俗而不是说教。和托尔斯泰比较一下,萨特的小说是不是太“非小说化”了?托翁总是不动声色地通过人物达到他的目的。真理从来都是浅近的,就像太阳,悬在你的头上,就那么一个圆,带给你光和热。读《复活》或《安娜·卡列妮娜》,你感觉到的是手法?语言?结构?全不是。这一切那么完美地综合着,任何一面都不特别突出,一切均水乳交融,以求突出人物来传达作家所要传达的“教谕”。这才是大师,自然、大方、有力。在托翁面前,现代许多“实验性小说”是不是太喜欢花样百出,因而太有些小气?
  ⑥文学上“寻根”的说法往往显得可笑。我们的许多作家像不像一棵树,站在大地上却喋喋不休:“我们的根在哪里?”而暮年的托尔斯泰还是对来访的朋友说起他正在写一本书:“我的余生不长了,然而生存一刻就要工作一刻,我正在写有关政府和人民关系的书。”散步的时候,托翁常常会突然停下来,“一位老农,刚磨完了一把镰刀。托尔斯泰伯爵和他说了几句话,丢下手杖,一下子夺过镰刀,麻利地割着草以试一试刀刃”。“我们遇见两位香客打扮的老头,背着旅行袋,拄着拐杖,脚上缠着布片,快步走过。托尔斯泰叫住他们,说了一会儿话,又从怀里掏出钱包,给了他们一些钱”。真不知道托尔斯泰和两个老头说了些什么,想必不是“今天天气哈哈哈”。他一生都努力地想使自己不要远离人民。
  ⑦阅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日记和关于他的回忆录,一次次地让人感动。我想,面对托尔斯泰的著作你就会清清楚楚地知道什么是大师,知道托尔斯泰与某些“大师级”作家分量的不同。
  1.请根据第①段文字,简要说明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认识变化过程。(4分)
  答:
  2.结合文章,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两句话的表达效果。(6分)
  ①真理从来都是浅近的,就像太阳,悬在你的头上,就那么一个圆,带给你光和热。
  ②我们的许多作家像不像一棵树,站在大地上却喋喋不休:“我们的根在哪里?”
  答:
  3.作者为什么说“真正的大师应该是托尔斯泰”?试结合全文作简要回答。(4分)
  答:
  4.本文写托尔斯泰,为什么要写到那么多“现代作家”?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
  1.①曾经觉得托尔斯泰的小说让“我”激动;②后来感到海明威等作家比托尔斯泰更有魅力;③再后来终于明白(或“肯定”)了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大师。
  2.①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说明真理是浅近的,突出了托尔斯泰作品“教谕”的自然、大方、有力。(意思对即可。也可答成“突出托尔斯泰的劝谕总是通过‘真正的小说’来实现的,因而显得自然、大方、有力”等。)②运用比喻、比拟手法,生动地讽刺了许多作家生活在人民中间却不扎根于社会生活与人民大众的可笑,反衬(或“在对比中突出”)托尔斯泰一生“不远离人民”的可贵品质。(意思对即可。)
  3.①托尔斯泰的作品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②托尔斯泰的作品能净化人类的灵魂;③托尔斯泰的作品总是以突出人物来传达主题思想;④托尔斯泰始终不远离人民。(每点1分。)
  4.答题要点:①开篇写到对其他作家的喜爱,表明认识真正的大师需要一个过程,在映衬中凸显托尔斯泰的地位与价值(或“强化对托尔斯泰的喜爱是真喜爱)。②文中写到许多现代作家,与托尔斯泰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体现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大师。(每个要点3分。)
其他文献
今年是父亲辛笛的百年诞辰。他离开我们已有八个春秋了。抬眼见父亲的照片,总觉得他还健在,正在提笔写作,或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嗓音吟哦他的新作……  翻阅他的自由体新诗集、旧体诗集和散文集,深感父亲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尤其是新诗,正如诸多评论说的那样,“是用现代语言、自由体式营造清新隽永的意象”,“在一片中国式的意境中,从容自如地抒发阐述现代人的丰富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富有智慧”……我想,能做到这一
期刊
“新闻点评”和“品味语句”是近年来高考出现的新题型,因为它“新”,所以不少考生答题时不得要领,随心所欲,失分现象比较普遍。解答这两类试题,必须了解题型,寻找规律,总结方法,掌握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稳操胜券。  在此,特对“新闻点评”和“品味语句”两类试题的考查情况及解题方法作一概述,以便考生备考之用。  一、新闻点评  ◎考情概述◎  “新闻点评”类试题是近年来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一种创新
期刊
这一讲的主题是谁在写。一个人以怎样的目的和方式写作,写出怎样的作品,归根到底取决于他是个怎样的人。在一定意义上,每个作家都是在写自己,而这个自己有深浅宽窄之分,写出来的结果也就大不一样,造就一个人的因素很多,我只说一个方面,就是读书。  一、养成读书的爱好  写作者的精神世界与读书有密切关系。许多大作家同时是大学者或酷爱读书的人,例如歌德、席勒、加缪、罗曼·罗兰、毛姆、博尔赫斯等。中国也有作家兼学
期刊
2014年《南方周末》刊发了一系列关于张贤亮的文章,我最感兴趣的是《雪夜孤灯读奇书》。作家出版自传并不稀奇,但发表未定稿自传,却鲜見。张贤亮如是也。读完文章,我终于解开心中的一个疑惑,一位作家如何能在商海中游刃有余。或许真是《资本论》的滋养和影响,让他在西北高原上一展经商才华,为那块神奇的土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备受争议,却不为所困;他特立独行,遂今生无憾。贤者,亮着,一生功过任由他人评说。  (
期刊
当前,初中生的写作令人担忧:假话、套话、空话几成痼疾,网络语言、半文半白、毫无语法规则的语言成为学生追逐的时尚;学生生活、社会现实、自然风光远离学生而去,无病呻吟则成了部分学生作文的通病。对此,我们可充分借鉴古诗来改变这一现状。  一、借鉴古诗中的练字来引导学生锤炼作文语言  作文语言贫乏,枯燥无味,缺乏真情实感是一个普遍问题。这和学生知识背景、语言积累及所处的语言环境有关。  古诗的语言是最精练
期刊
微言语  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微言语  人一定要有五样东西: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里的骨气、两侧外泄的霸气、刻进命里的坚强!  微言语  如果没有发现美的眼睛,走遍世界,累的只是自己的脚,心却丝毫没有愉悦。  微言语  人生之高度,一靠实力,这是你与人抗衡的话语权,没有底气的愤怒毫无意义; 二靠选择,做对事只能对一时,选择对可以对一生; 三靠坚
期刊
“不刊之论”无不“刊登”义  不刊之论 bùkānzhīlùn  “不刊之论”原作“不刊之书”,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典范性著作。汉?扬雄《答刘歆书》:“是县(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也作“不刊之典” “不刊之笔”“不刊之训”等等,意思都差不多。  后来多用“不刊之论”指不可更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精当,无懈可击。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证近代之师承,合当时之体范,况唐室以上
期刊
舊友难忘
期刊
介绍三种小吃  ——“醪(láo)糟”、“饹馇(ɡēzhɑ)”和“馓(sǎn)子麻花”  南方人喜食醪(láo)糟,北方人会做饹馇(ɡēzhɑ),西部地区爱炸馓(sǎn)子麻花。这三种带有地方色彩的食品,深受群众欢迎,可惜的是人们对它们的名称用字却不很熟悉。  卖醪糟的人常把醪糟写成“捞糟”“劳糟”。其实醪糟的名称和用字都是有讲头的。上海人做醪糟要先买甜酒药或称甜酒酿,说明醪糟与酒有关。  《现代
期刊
扬帆文学社位于江苏扬中美丽的长江绿洲上,社团成立于1981年,社团立足于服务全校师生,本着“扶植文学青年,提高写作水平”的原则,以“发挥聪明才智,弘扬靓丽个性”为宗旨,以“打造一流社团”为目标。文学社的成立让校园这片沃土获得了更大的生机,使文学这颗幼苗在莘莘学子心中得以发芽。社刊《扬帆》今已出版了60期,每期都图文并茂,精彩纷呈。近年我社社员的作品也不斷地见诸各级各类报刊上,还在一系列作文比赛中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