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啶在全麻鼻内镜手术控制性低血压中的应用

来源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egw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在全麻鼻内镜手术控制性低血压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60例择期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采用硝普钠(N组)、右美托咪啶(D组)行控制性低血压,维持平均动脉压( MAP)在60 mm Hg~70 mm Hg(1 mm Hg=0.133 kPa).记录诱导前5min(T0)、手术开始后30 min(T1及拔管即刻(T2)时的心率(HR)、MAP及达标时间、手术时间、降压持续时间、拔管时间、出血量及尿量,对术野质量和苏醒期清醒镇静程度进行平定并观察有无副作用.结果 两 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手术时间、控制降压持续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MAP均能维持在目标范围.两组患者T0时点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降压达标时间D组(16.7±3.7) min较N组(10.1±1.8) min慢(P<0.05);T2、T1时点与T0时点比较,N组HR(105+7)、(82±5)次/min较(78±6)次/min明显增快(P<0.05),D组HR(74±7)、(69±8)次/min较(79±8)次/min明显减慢(P<0.05);组间比较,T2、T1时点N组HR(105±7)、(82±5)次/min明显高于D组(74±7) 、(69±8)J/min(P<0.05).N组拔管时出现反跳性高血压,D组拔管时MAP(84+10) mm Hg仍低于诱导前水平(95±8) mm Hg(P<0.05).D组术野质量评定(scores of surgical field quality,SSFQ)(1.2±0.4)分优于N组的(1.9±0.5)分(P<0.05);N组的拔管时间(14.5±1.8) min要短于D组的(16.5±2.7)min(P<0.05);N组苏醒期清醒镇静评分(1.5±A5)分优于D组的(2.0±0.3)分(P<0.05),但N组有6例出现术后躁动;D组出血量(111±45) ml较N组的(191±43)ml少(P<0.05),D组尿量(390±105) ml较N组的(230±83) ml多(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无术中知晓、呼吸抑制等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全麻鼻内镜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行控制性低血压安全可行,能提供更好的术野质量,同时副作用更少,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文章主要讨论在coreldraw课程教学工作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实现“学其所用,用其所学”的教学目标,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采用有
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农村受之影响出现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如何颇利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已影响到新农村建设.文章拟对农村劳动力转
是高职院校机械专业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学习电类基础理论、知识的主要窗口和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文章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
目的 探讨Narcotrend(@)监测(NT)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深度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呈持续增长的态势,在生育年龄段内,女性甲状腺癌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有学者推测,这种差异与女性体内较高的雌激素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雌激素是一
目的 末梢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是一种无创监测末梢组织灌注的指标,文章研究在儿童氯胺酮基础麻醉中,PI变化能否作为判断硬膜外利多卡因试验剂量(内含肾上腺素5 mg/L)注入血管的有效指标.方法 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2岁-8岁行下腹、下肢或会阴部择期手术的患儿,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两组,每组20例,静脉注入咪达唑仑0.05 mg/kg和2
文章从心理挫折承受力是影响医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经常而内在的重要因素这一层面出发,分析了医专学生心理挫折的成因及其表现,并提出以心理挫折为突破口,通过树立正确
目前成人教育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在课程任务、教材选用、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存在偏离培养目标、脱离职业岗位需要等明显缺陷,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文章提出了利用
文章立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以鲜明实例对促进教师队伍发展的多种因素进行了详尽探讨.全面分析了建章立制、学习、课堂教学以及教研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的积极作用.
颈部淋巴结转移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较为普遍.尽管颈部淋巴结转移可独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复发,但其对于肿瘤预后的影响仍有争议.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