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yap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产生原因,并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儿科发生的60例不良护理事件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研究。结果:60例不良护理事件发生原因主要包括管理制度执行力度较弱、医护人员沟通能力较差、责任心不够、医护人力资源缺乏等。结论:为了避免儿科不良护理事件的产生,提高儿科护理的安全性,必须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加强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合理分配医护人力资源,优化护理核实模式,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844-02
  本文就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儿科的60例不良护理事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共有77张病床,每年收治的患儿大约有3680人,本文就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儿科出现的60例儿科不良护理事件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通过对我院儿科科室出现的60例不良护理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不良护理事件产生时间、产生地点、产生原因、形成过程及结果,并由我院儿科护理部门针对不良护理事件进行有效的讨论,以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对策。
  2 结果
  (1)儿科不良护理事件类型。护理操作错误21例,护理缺陷19例,护理投诉12例,护理意外损伤6例,护理事故2例。具体类型主要有:用药错误19例,医嘱处理失误16例,头皮损伤13例,身份确认错误5例,点滴速度太快4例,交接班不严谨3例。(2)儿科不良护理事件原因。26例管理制度实行力度较弱,护理人员责任心较差15例,护患纠纷影响12例,护理操作不规范5例,护理水平较低3例。(3)与医护人员工作时长关系。工作时长在2年以下的医护人员有25例,工作时长在2至5年的有18例,工作时长为5至10年有12例,工作时长为10至15年有4例,工作时长在15年以上有1例。(4)与护理工作班次安排关系。治疗班出现不良护理事件有27例(占45%),护理班出现护理护理事件有23例(占38.3%),单人值班出现护理护理事件有10例(占16.7%)。(5)与儿科科室人员调配关系。与儿科科室人员调动相关有38例(占63.3%),与刚上岗护士相关有15例(占25%),与实习护士相关有7例(占11.7%)。调查结果表明,不良护理事件与儿科科室人员调配密切相关。
  3 讨论
  3.1不良护理事件产生原因
  (1)醫护人员责任心不够强。科科室的临床护理工作较为繁忙,有些医护人员为了能够按时完成班组安排工作,将患者身份核查程度变得过于简单化,未重视其核查细节,导致身份核查出现错误,引发儿科不良护理事件。(2)医护人员沟通能力较差。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较差,不能与患儿或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不能获取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导致患儿和家属难以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不良护理事件频繁发生[1]。医护人员在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宣传和指导时,未能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健康教育知识内容,及时解决患者及家属存在疑惑,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产生。(3)管理制度实行力度较弱。主要体现在身份核查制度未能有效的执行,用药制度管理不严,在质量时,仅凭病床号在核对身份,而未对患者姓名及药包进行核查,或者查看不全,导致用药错误现象的产生;未按时对病房进行巡视或者巡视不认真、不严谨,不能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交接班管理制度未能有效实行,漏输液情况的产生;有些医护人员不能严格按照用药流程,合理放置药物,导致药品出现名称与实际药物不一致,或者过期现象。(4)人力资源分配不足。当处于疾病季节时,儿科科室护理工作量也会有所增加,使得患儿无法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家属则出现急躁、吵闹情绪,与医护人员发生纠纷,导致不良护理事件的产生。
  3.2不良事件处理对策
  (1)加强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和人员培训。通过加强儿科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定期对儿科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并采取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措施,以保证儿科护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定期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在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更多的耐心和关心,去理解和安抚家属情绪,以避免护理纠纷的产生[2]。要儿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良好的静脉穿刺技术、用药知识、输液操作知识等,促进儿科护理质量的提高。(2)与患儿及家属建立良好沟通关系。通过研究表明,很多护理纠纷都是由于沟通问题引起的,由于护理人员经常面对患者,能够及时倾听患者心声,因此,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获取患者信任,自主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护理人员沟通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其一,学会倾听,并适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其二,学会理解,对患儿及家属的情绪给予理解。其三,学会沟通,获取患儿及家属信任,使患儿和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其四,学会忍耐,面对家属指责,护理人员要认真听取家属意见,并用平和的心态对家属进行详细的解释。(3)合理调动护理人力资源。积极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护理人才,以减少人力资源缺乏问题。同时可以依据不同时段和患儿数量,对人力资源进行弹性调节和分配,以减轻儿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一般情况下,下午时段护理工作较为集中,而其余时段的护理工作较少。(4)健全护理核查模式。很多儿科不良护理事件都是由于用药错误导致的。为了避免临床用药错误现象的产生,我院决定创新核查模式,制定操作流程,在进行用药治疗时,要求患儿或者家属报出名字,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用药治疗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同时可以减少用药错误现象的产生,避免儿科护理不良事故的发生,提高儿科护理水平[3]。
  总之,为了避免儿科不良护理事件的产生,提高儿科护理的安全性,必须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加强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合理分配医护人力资源,优化护理核实模式,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秀云.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J].临床医学, 2010,8(07):89-90.
  [2] 谢稚梅,梁素琴. 6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对策[J].现代医院,2010,12(10):65-66.
  [3] 王兰锋.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6(32):87-88.
  作者简介:
  邹湖,女,大专,主管护师,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13768308108.
其他文献
肝硬变、肝癌、肝腺瘤三者并存的现象罕见 ,我院不久前曾诊治 1例 ,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人男 ,5 3岁。因上腹部坠胀不适 ,巩膜黄染半月余入院。既往
1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rnARAS常有其他器官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周围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有些ARAS是在检查其他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了(ICIDH)[1],该分类系统主要用于有关残疾及其相关事物的分类,它作为WHO制订的(ICD)的重要补充,在有关康复及残疾人事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
期刊
【摘 要】为保证外来手术器械消毒灭菌质量,消毒供应中心有针对性建立了管理制度,规范了工作流程,对接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和发放等重要环节实行管理,落实质量控制措施,执行灭菌监测、控制和质量追溯制度,从而确保了外来手术器械的安全使用。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流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843-01  外来
期刊
人类尝试进行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测定已经有近50年的历史,自2006年Oxymap T1在冰岛首都雷克雅维克上市以来,迅速步入临床,逐步应用于各种眼科疾病的临床研究,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及意义也逐渐显现出来。文中就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测定的发展历史及在临床中的研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介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舒适护理,比较两
缺血性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肾动脉狭窄,导致肾脏灌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功能不全以及肾实质损害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增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以做到通常所指的工作、学习和其他日常活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道[1],全球约有视觉残疾患者1.1亿.视残儿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