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产生原因,并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儿科发生的60例不良护理事件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研究。结果:60例不良护理事件发生原因主要包括管理制度执行力度较弱、医护人员沟通能力较差、责任心不够、医护人力资源缺乏等。结论:为了避免儿科不良护理事件的产生,提高儿科护理的安全性,必须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加强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合理分配医护人力资源,优化护理核实模式,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844-02
本文就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儿科的60例不良护理事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共有77张病床,每年收治的患儿大约有3680人,本文就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儿科出现的60例儿科不良护理事件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通过对我院儿科科室出现的60例不良护理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不良护理事件产生时间、产生地点、产生原因、形成过程及结果,并由我院儿科护理部门针对不良护理事件进行有效的讨论,以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对策。
2 结果
(1)儿科不良护理事件类型。护理操作错误21例,护理缺陷19例,护理投诉12例,护理意外损伤6例,护理事故2例。具体类型主要有:用药错误19例,医嘱处理失误16例,头皮损伤13例,身份确认错误5例,点滴速度太快4例,交接班不严谨3例。(2)儿科不良护理事件原因。26例管理制度实行力度较弱,护理人员责任心较差15例,护患纠纷影响12例,护理操作不规范5例,护理水平较低3例。(3)与医护人员工作时长关系。工作时长在2年以下的医护人员有25例,工作时长在2至5年的有18例,工作时长为5至10年有12例,工作时长为10至15年有4例,工作时长在15年以上有1例。(4)与护理工作班次安排关系。治疗班出现不良护理事件有27例(占45%),护理班出现护理护理事件有23例(占38.3%),单人值班出现护理护理事件有10例(占16.7%)。(5)与儿科科室人员调配关系。与儿科科室人员调动相关有38例(占63.3%),与刚上岗护士相关有15例(占25%),与实习护士相关有7例(占11.7%)。调查结果表明,不良护理事件与儿科科室人员调配密切相关。
3 讨论
3.1不良护理事件产生原因
(1)醫护人员责任心不够强。科科室的临床护理工作较为繁忙,有些医护人员为了能够按时完成班组安排工作,将患者身份核查程度变得过于简单化,未重视其核查细节,导致身份核查出现错误,引发儿科不良护理事件。(2)医护人员沟通能力较差。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较差,不能与患儿或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不能获取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导致患儿和家属难以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不良护理事件频繁发生[1]。医护人员在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宣传和指导时,未能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健康教育知识内容,及时解决患者及家属存在疑惑,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产生。(3)管理制度实行力度较弱。主要体现在身份核查制度未能有效的执行,用药制度管理不严,在质量时,仅凭病床号在核对身份,而未对患者姓名及药包进行核查,或者查看不全,导致用药错误现象的产生;未按时对病房进行巡视或者巡视不认真、不严谨,不能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交接班管理制度未能有效实行,漏输液情况的产生;有些医护人员不能严格按照用药流程,合理放置药物,导致药品出现名称与实际药物不一致,或者过期现象。(4)人力资源分配不足。当处于疾病季节时,儿科科室护理工作量也会有所增加,使得患儿无法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家属则出现急躁、吵闹情绪,与医护人员发生纠纷,导致不良护理事件的产生。
3.2不良事件处理对策
(1)加强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和人员培训。通过加强儿科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定期对儿科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并采取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措施,以保证儿科护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定期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在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更多的耐心和关心,去理解和安抚家属情绪,以避免护理纠纷的产生[2]。要儿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良好的静脉穿刺技术、用药知识、输液操作知识等,促进儿科护理质量的提高。(2)与患儿及家属建立良好沟通关系。通过研究表明,很多护理纠纷都是由于沟通问题引起的,由于护理人员经常面对患者,能够及时倾听患者心声,因此,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获取患者信任,自主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护理人员沟通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其一,学会倾听,并适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其二,学会理解,对患儿及家属的情绪给予理解。其三,学会沟通,获取患儿及家属信任,使患儿和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其四,学会忍耐,面对家属指责,护理人员要认真听取家属意见,并用平和的心态对家属进行详细的解释。(3)合理调动护理人力资源。积极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护理人才,以减少人力资源缺乏问题。同时可以依据不同时段和患儿数量,对人力资源进行弹性调节和分配,以减轻儿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一般情况下,下午时段护理工作较为集中,而其余时段的护理工作较少。(4)健全护理核查模式。很多儿科不良护理事件都是由于用药错误导致的。为了避免临床用药错误现象的产生,我院决定创新核查模式,制定操作流程,在进行用药治疗时,要求患儿或者家属报出名字,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用药治疗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同时可以减少用药错误现象的产生,避免儿科护理不良事故的发生,提高儿科护理水平[3]。
总之,为了避免儿科不良护理事件的产生,提高儿科护理的安全性,必须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加强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合理分配医护人力资源,优化护理核实模式,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秀云.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J].临床医学, 2010,8(07):89-90.
[2] 谢稚梅,梁素琴. 6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对策[J].现代医院,2010,12(10):65-66.
[3] 王兰锋.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6(32):87-88.
作者简介:
邹湖,女,大专,主管护师,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13768308108.
【关键词】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844-02
本文就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儿科的60例不良护理事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共有77张病床,每年收治的患儿大约有3680人,本文就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儿科出现的60例儿科不良护理事件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通过对我院儿科科室出现的60例不良护理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不良护理事件产生时间、产生地点、产生原因、形成过程及结果,并由我院儿科护理部门针对不良护理事件进行有效的讨论,以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对策。
2 结果
(1)儿科不良护理事件类型。护理操作错误21例,护理缺陷19例,护理投诉12例,护理意外损伤6例,护理事故2例。具体类型主要有:用药错误19例,医嘱处理失误16例,头皮损伤13例,身份确认错误5例,点滴速度太快4例,交接班不严谨3例。(2)儿科不良护理事件原因。26例管理制度实行力度较弱,护理人员责任心较差15例,护患纠纷影响12例,护理操作不规范5例,护理水平较低3例。(3)与医护人员工作时长关系。工作时长在2年以下的医护人员有25例,工作时长在2至5年的有18例,工作时长为5至10年有12例,工作时长为10至15年有4例,工作时长在15年以上有1例。(4)与护理工作班次安排关系。治疗班出现不良护理事件有27例(占45%),护理班出现护理护理事件有23例(占38.3%),单人值班出现护理护理事件有10例(占16.7%)。(5)与儿科科室人员调配关系。与儿科科室人员调动相关有38例(占63.3%),与刚上岗护士相关有15例(占25%),与实习护士相关有7例(占11.7%)。调查结果表明,不良护理事件与儿科科室人员调配密切相关。
3 讨论
3.1不良护理事件产生原因
(1)醫护人员责任心不够强。科科室的临床护理工作较为繁忙,有些医护人员为了能够按时完成班组安排工作,将患者身份核查程度变得过于简单化,未重视其核查细节,导致身份核查出现错误,引发儿科不良护理事件。(2)医护人员沟通能力较差。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较差,不能与患儿或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不能获取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导致患儿和家属难以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不良护理事件频繁发生[1]。医护人员在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宣传和指导时,未能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健康教育知识内容,及时解决患者及家属存在疑惑,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产生。(3)管理制度实行力度较弱。主要体现在身份核查制度未能有效的执行,用药制度管理不严,在质量时,仅凭病床号在核对身份,而未对患者姓名及药包进行核查,或者查看不全,导致用药错误现象的产生;未按时对病房进行巡视或者巡视不认真、不严谨,不能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交接班管理制度未能有效实行,漏输液情况的产生;有些医护人员不能严格按照用药流程,合理放置药物,导致药品出现名称与实际药物不一致,或者过期现象。(4)人力资源分配不足。当处于疾病季节时,儿科科室护理工作量也会有所增加,使得患儿无法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家属则出现急躁、吵闹情绪,与医护人员发生纠纷,导致不良护理事件的产生。
3.2不良事件处理对策
(1)加强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和人员培训。通过加强儿科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定期对儿科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并采取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措施,以保证儿科护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定期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在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更多的耐心和关心,去理解和安抚家属情绪,以避免护理纠纷的产生[2]。要儿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良好的静脉穿刺技术、用药知识、输液操作知识等,促进儿科护理质量的提高。(2)与患儿及家属建立良好沟通关系。通过研究表明,很多护理纠纷都是由于沟通问题引起的,由于护理人员经常面对患者,能够及时倾听患者心声,因此,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获取患者信任,自主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护理人员沟通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其一,学会倾听,并适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其二,学会理解,对患儿及家属的情绪给予理解。其三,学会沟通,获取患儿及家属信任,使患儿和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其四,学会忍耐,面对家属指责,护理人员要认真听取家属意见,并用平和的心态对家属进行详细的解释。(3)合理调动护理人力资源。积极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护理人才,以减少人力资源缺乏问题。同时可以依据不同时段和患儿数量,对人力资源进行弹性调节和分配,以减轻儿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一般情况下,下午时段护理工作较为集中,而其余时段的护理工作较少。(4)健全护理核查模式。很多儿科不良护理事件都是由于用药错误导致的。为了避免临床用药错误现象的产生,我院决定创新核查模式,制定操作流程,在进行用药治疗时,要求患儿或者家属报出名字,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用药治疗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同时可以减少用药错误现象的产生,避免儿科护理不良事故的发生,提高儿科护理水平[3]。
总之,为了避免儿科不良护理事件的产生,提高儿科护理的安全性,必须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加强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合理分配医护人力资源,优化护理核实模式,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秀云.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J].临床医学, 2010,8(07):89-90.
[2] 谢稚梅,梁素琴. 6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对策[J].现代医院,2010,12(10):65-66.
[3] 王兰锋.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6(32):87-88.
作者简介:
邹湖,女,大专,主管护师,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1376830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