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调整在电力体制改革中的心态,体制改革让企业得到什么,同时让职工得到什么,这是关系维护稳定大局的严肃问题。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是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让主人翁称号名副其实是体制改革的成功标志,善于化解各种矛盾是推进体制改革的必然途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体制改革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坚持;原则
作者简介:方红梅(1964-),女,辽宁大连人,大连供电公司,政工师。(辽宁 大连 116011)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157-02
电力体制改革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它已进行了相当长的一个阶段。自2002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5号文件后,电力行业很快实施了厂网分开,五大发电集团应运而生,而电网企业也分为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有的电力企业实行了改制,以至于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打破了“国字号”的一统天下,成为电力行业的组成部分。当然电力体制改革绝不仅仅局限于以上这些宏观层面,在电力企业内部即微观层面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体制以及机制方面的改革,例如国家电网公司主辅正在逐步实施分离,再如国家电网公司始终坚持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的“两个转变”,这就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改革行动。再具体而言,近年来“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同样成为电网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重大改革。
众所周知,任何一场改革既是对旧体制、旧机制、旧制度和旧格局的冲击与破坏,也是对新体制、新机制、新制度和新格局的探索与尝试。它在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一些人的既得利益的同时,又势必将给另一部分人带来新的利益期望和实际利益。受各自不同利益或不同利益期望的驱使,面对改革,不同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心态自然是不一样的。目前,在电力体制的种种改革中,电力企业的大多数职工心态是积极的、健康的和向上的,但是确有一定数量的职工在强烈的震荡面前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心态上的不适应和失衡,甚至有的为此酿成了不稳定的局面。
一、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是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曾经流行着一种论调,那就是改革必须做出牺牲,也就是说至少要有一部分人活该倒霉,成为改革的牺牲品,好像改革不损害一些人的利益就不能成为其改革,其实这种论调根本是站不住脚的。改革固然使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决不是长期性的和普遍性的,无论改革的目的还是改革的手段,都不是要让一些人成为改革的垫脚石、牺牲品,或者说不能只使少数人从中得到好处,而使绝大多数职工的利益受到根本的损害。深化改革是为了促进发展,而发展不能只看经济发展,更要看职工队伍是否稳定、和谐。也就是说,要切实把表达和维护广大职工群众观点、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听职工呼声,反映职工群众愿望,依法维护职工权益,满腔热情地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特别是要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决不允许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存在。
正如常常提到的那样,要让改革成果惠及到最广大人民群众,或者说要分好改革成果这块蛋糕。这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同样地对于体制改革具有深刻而现实的指导作用。从媒体报道的一些社会企业所出现的不稳定的事件来看,尽管原因比较复杂,但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以少数人的心态来代替绝大部分人的心态,以维护少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和损害了绝大部分人的利益。说到底,改革是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而改革不是向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开刀,矛头决不能指向广大职工群众,任何违背最广大职工根本意愿的行动都不能称之为改革,这不是一个群众觉悟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改变和提高群众观念的问题。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企业兴旺发达,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职工群众能够从中受益,也就是说与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否则何必多此一举进行改革?要相信职工群众,他们是拥护改革的,他们也是企业改革的主体,企业改革的每一步前进、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这一主体的推动。
二、让主人翁称号名副其实是体制改革的成功标志
企业无论怎么改革都离不开朝气蓬勃的职工队伍,离不开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企业的广大职工是企业建设的主体,其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得益于企业民主权利深度、宽度、广度的实现程度,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必须在营造良好的企业民主环境下功夫,要在重大决策之前集之于民、决之于民、用之于民上做文章。这就是说,无论是宏观上的体制改革,还是微观上的机制创新,其衡量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仍然保持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一方面要维护主人翁合法的经济权益,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等方面不能受到侵犯。在某些地区和单位出现的不稳定的事件中,往往就是因为这些看来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只因处理不当而激化了矛盾。另一方面要尊重主人翁合法的政治权益,要完善职代会、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机制。要把工会维权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真正保障职工的各项民主权利。
三、善于化解各种矛盾是推进体制改革的必然途径
在体制改革中,职工的心态是不一的。焦虑、失落、自卑、怀旧、求稳、拜金等等心态的出现完全符合客观事实规律,尽管这些心态表现在少数人身上,却不容忽视。要确保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并取得实质性成效就必须善于化解各种矛盾,疏导好、调整好这部分人的心态,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广大职工都真正成为改革的推动者、促进者,而不是观望者、反对者。 首先,应该调整那些对改革持过望型的心态。他们把改革看得过于简单,认为只要改革一切问题都解决了,而当改革达到一定程度,他们过高的期望并没有实现时会焦虑、失落,很有可能成为改革的反对者和抵制者。其次,应该调整那些对改革持观望型的心态。他们既不赞成改革,也不反对改革,纯粹将自己置身于改革之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这种人的典型心态。这种观望心态看似对改革无关紧要,但实际上有害无益。如果大家都持这种心态,都不关心改革,那么电力体制改革势必出现迟缓甚至停滞。最后,应该调整那些对改革持失望型的心态。很明显持这种心态的人对改革是持反对或者抵制的立场。他们认为,改革只能使自己失去得太多,丧失了原来的某些优势和能力,怀念过去那种“轻松感、安全感、保险感”。一般来说,在改革中所引发的各种矛盾都出于怀有这三种类型的人身上,要在体制改革中保持稳定的局面,非得做好他们的工作不可,要掌握信息、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力争把影响稳定的苗头解决在最基层、初起阶段。因此,应加强沟通,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对症下药,方能把工作做到心坎上。要注意不要乱扣帽子,乱上纲上线,切忌简单粗暴,要以心换心,理解他们的心情,了解他们的处境,解决他们的困难,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问题、处理问题。
实际上,在电力体制改革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一些干部对群众缺乏真情实感,作风不实,责任心不强。有的干部把上访职工视为刁民,躲着问题走,不愿见群众;有的部门把责任往外推,能不管就不管;少数干部素质低下,作风粗暴,方法简单,引起群众强烈不满。总而言之,善于化解各种矛盾是推进体制改革的必然途径,争取最广大职工都能以正常的健康的心理状态支持改革。
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体制改革的基本保证
电力体制改革不能像面团一样揉来揉去,要有大刀阔斧的魄力,要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该出手时就出手,也就是说推进改革的步伐是不能动摇的。因为只有与时俱进,大胆开拓,深化改革,企业才能兴旺发达,反之就停滞僵化。这是一条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
在体制改革中大都采用强制性的行政措施,既按照文件和规定的要求去实施改革,这是必要的,然而这决不等于放弃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强制性行政措施的产生和实施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相连,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产物。
作为企业的党组织要认真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切实增强职工对电力体制改革有关精神的认识和理解。要定期进行电力体制改革的形势报告,让广大职工在充分了解和掌握电力体制改革动向的同时,不断强化对电力体制改革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及时树立先进典型,以榜样教育职工群众,使职工既牢固地树立起敬业爱岗、恪尽职守的观念,又增强对电力体制改革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不仅赞同改革、拥护改革,也兢兢业业地坚守住自己的工作岗位,服从大局。党的组织在开展这些思想政治工作时,要针对不同人的不同心态因人施教,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转化工作,确保社会稳定、企业稳定、职工队伍稳定,确保电力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更为具体地说是要“办好自己的事,把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使一切矛盾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来解决。其实,职工群众是最通情达理的,他们一时的患得患失,害怕失去既得利益,也是不足为奇的,问题就在于思想政治工作能不能跟得上,工作做得细不细。
总而言之,电力体制改革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或有或无的,而是不可缺少的,是使电力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坚持;原则
作者简介:方红梅(1964-),女,辽宁大连人,大连供电公司,政工师。(辽宁 大连 116011)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157-02
电力体制改革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它已进行了相当长的一个阶段。自2002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5号文件后,电力行业很快实施了厂网分开,五大发电集团应运而生,而电网企业也分为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有的电力企业实行了改制,以至于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打破了“国字号”的一统天下,成为电力行业的组成部分。当然电力体制改革绝不仅仅局限于以上这些宏观层面,在电力企业内部即微观层面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体制以及机制方面的改革,例如国家电网公司主辅正在逐步实施分离,再如国家电网公司始终坚持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的“两个转变”,这就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改革行动。再具体而言,近年来“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同样成为电网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重大改革。
众所周知,任何一场改革既是对旧体制、旧机制、旧制度和旧格局的冲击与破坏,也是对新体制、新机制、新制度和新格局的探索与尝试。它在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一些人的既得利益的同时,又势必将给另一部分人带来新的利益期望和实际利益。受各自不同利益或不同利益期望的驱使,面对改革,不同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心态自然是不一样的。目前,在电力体制的种种改革中,电力企业的大多数职工心态是积极的、健康的和向上的,但是确有一定数量的职工在强烈的震荡面前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心态上的不适应和失衡,甚至有的为此酿成了不稳定的局面。
一、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是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曾经流行着一种论调,那就是改革必须做出牺牲,也就是说至少要有一部分人活该倒霉,成为改革的牺牲品,好像改革不损害一些人的利益就不能成为其改革,其实这种论调根本是站不住脚的。改革固然使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决不是长期性的和普遍性的,无论改革的目的还是改革的手段,都不是要让一些人成为改革的垫脚石、牺牲品,或者说不能只使少数人从中得到好处,而使绝大多数职工的利益受到根本的损害。深化改革是为了促进发展,而发展不能只看经济发展,更要看职工队伍是否稳定、和谐。也就是说,要切实把表达和维护广大职工群众观点、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听职工呼声,反映职工群众愿望,依法维护职工权益,满腔热情地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特别是要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决不允许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存在。
正如常常提到的那样,要让改革成果惠及到最广大人民群众,或者说要分好改革成果这块蛋糕。这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同样地对于体制改革具有深刻而现实的指导作用。从媒体报道的一些社会企业所出现的不稳定的事件来看,尽管原因比较复杂,但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以少数人的心态来代替绝大部分人的心态,以维护少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和损害了绝大部分人的利益。说到底,改革是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而改革不是向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开刀,矛头决不能指向广大职工群众,任何违背最广大职工根本意愿的行动都不能称之为改革,这不是一个群众觉悟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改变和提高群众观念的问题。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企业兴旺发达,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职工群众能够从中受益,也就是说与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否则何必多此一举进行改革?要相信职工群众,他们是拥护改革的,他们也是企业改革的主体,企业改革的每一步前进、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这一主体的推动。
二、让主人翁称号名副其实是体制改革的成功标志
企业无论怎么改革都离不开朝气蓬勃的职工队伍,离不开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企业的广大职工是企业建设的主体,其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得益于企业民主权利深度、宽度、广度的实现程度,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必须在营造良好的企业民主环境下功夫,要在重大决策之前集之于民、决之于民、用之于民上做文章。这就是说,无论是宏观上的体制改革,还是微观上的机制创新,其衡量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仍然保持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一方面要维护主人翁合法的经济权益,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等方面不能受到侵犯。在某些地区和单位出现的不稳定的事件中,往往就是因为这些看来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只因处理不当而激化了矛盾。另一方面要尊重主人翁合法的政治权益,要完善职代会、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机制。要把工会维权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真正保障职工的各项民主权利。
三、善于化解各种矛盾是推进体制改革的必然途径
在体制改革中,职工的心态是不一的。焦虑、失落、自卑、怀旧、求稳、拜金等等心态的出现完全符合客观事实规律,尽管这些心态表现在少数人身上,却不容忽视。要确保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并取得实质性成效就必须善于化解各种矛盾,疏导好、调整好这部分人的心态,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广大职工都真正成为改革的推动者、促进者,而不是观望者、反对者。 首先,应该调整那些对改革持过望型的心态。他们把改革看得过于简单,认为只要改革一切问题都解决了,而当改革达到一定程度,他们过高的期望并没有实现时会焦虑、失落,很有可能成为改革的反对者和抵制者。其次,应该调整那些对改革持观望型的心态。他们既不赞成改革,也不反对改革,纯粹将自己置身于改革之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这种人的典型心态。这种观望心态看似对改革无关紧要,但实际上有害无益。如果大家都持这种心态,都不关心改革,那么电力体制改革势必出现迟缓甚至停滞。最后,应该调整那些对改革持失望型的心态。很明显持这种心态的人对改革是持反对或者抵制的立场。他们认为,改革只能使自己失去得太多,丧失了原来的某些优势和能力,怀念过去那种“轻松感、安全感、保险感”。一般来说,在改革中所引发的各种矛盾都出于怀有这三种类型的人身上,要在体制改革中保持稳定的局面,非得做好他们的工作不可,要掌握信息、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力争把影响稳定的苗头解决在最基层、初起阶段。因此,应加强沟通,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对症下药,方能把工作做到心坎上。要注意不要乱扣帽子,乱上纲上线,切忌简单粗暴,要以心换心,理解他们的心情,了解他们的处境,解决他们的困难,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问题、处理问题。
实际上,在电力体制改革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一些干部对群众缺乏真情实感,作风不实,责任心不强。有的干部把上访职工视为刁民,躲着问题走,不愿见群众;有的部门把责任往外推,能不管就不管;少数干部素质低下,作风粗暴,方法简单,引起群众强烈不满。总而言之,善于化解各种矛盾是推进体制改革的必然途径,争取最广大职工都能以正常的健康的心理状态支持改革。
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体制改革的基本保证
电力体制改革不能像面团一样揉来揉去,要有大刀阔斧的魄力,要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该出手时就出手,也就是说推进改革的步伐是不能动摇的。因为只有与时俱进,大胆开拓,深化改革,企业才能兴旺发达,反之就停滞僵化。这是一条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
在体制改革中大都采用强制性的行政措施,既按照文件和规定的要求去实施改革,这是必要的,然而这决不等于放弃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强制性行政措施的产生和实施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相连,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产物。
作为企业的党组织要认真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切实增强职工对电力体制改革有关精神的认识和理解。要定期进行电力体制改革的形势报告,让广大职工在充分了解和掌握电力体制改革动向的同时,不断强化对电力体制改革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及时树立先进典型,以榜样教育职工群众,使职工既牢固地树立起敬业爱岗、恪尽职守的观念,又增强对电力体制改革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不仅赞同改革、拥护改革,也兢兢业业地坚守住自己的工作岗位,服从大局。党的组织在开展这些思想政治工作时,要针对不同人的不同心态因人施教,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转化工作,确保社会稳定、企业稳定、职工队伍稳定,确保电力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更为具体地说是要“办好自己的事,把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使一切矛盾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来解决。其实,职工群众是最通情达理的,他们一时的患得患失,害怕失去既得利益,也是不足为奇的,问题就在于思想政治工作能不能跟得上,工作做得细不细。
总而言之,电力体制改革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或有或无的,而是不可缺少的,是使电力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