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外侧入路中枕动脉的解剖特点及其在后循环搭桥手术中的意义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远外侧入路中枕动脉的解剖特点,为后循环搭桥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对血管注入染色乳胶的成人头颈标本10例(共20侧枕动脉)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解剖开颅,观察枕动脉的起源、行程、邻近结构、血管分支,记录枕动脉各段的直径、可移植段的长度、椎动脉V3的直径以及与周围邻近结构的距离。

结果

枕动脉在下颌角水平起自颈外动脉的后壁,在颈外动脉内侧、颈静脉外侧上行,到达茎突后内侧区,转向后外侧行走,行于二腹肌后腹与头外侧直肌之间、二腹肌后腹与上斜肌之间,向内侧行走,在头长肌深面或表面行走,在上项线下方上斜肌、头半棘肌表面继续向内行走,经斜方肌、头半棘肌上项线附着点处穿出上项线上行,与枕大神经相伴,继续在头皮浅筋膜内上行,并分出1个或2个终末支,远端分布于头皮。枕动脉起点直径为(2.4±0.4) mm,寰椎横突上缘处的外径为(2.0±0.2) mm,越过上项线处的外径为(1.7±0.1) mm,寰椎横突上缘至越过上项线处的长度为(93.3±2.4) mm。枕动脉距枕外隆突的距离为(21.6±0.8) mm。椎动脉V3段中点的直径为(3.3±1.3) mm。

结论

远外侧入路可以充分暴露枕动脉、椎动脉、寰枕交界区。以乳突尖、二腹肌后腹、寰椎横突为标志,能准确确定枕动脉位置,其直径和长度可满足后循环搭桥手术的需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心电图的异常特点及其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入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64层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CTA)检查确诊PE的住院患者147例,根据栓塞部位分为肺动脉干/左右主肺动脉(main pulmonary artery,MPA)栓塞组(A组)和叶肺动脉和(或)远端分支栓塞组(B组),采集完善心电图、
目的观察急诊PCI术前预防性安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围手术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IABP支持高危AMI患者246例,依据IABP植入时机分为预防性IABP组(预先安置IABP,n=144)和补救性IABP组(补救性安置IABP,n=102)。观察指标:①IABP相关的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凝血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介入科收治的发病24 h内的ASAH患者32例作为ASAH组,同期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成员传统凝血功能参数,应用TEG分析仪检测TEG各参数。结果2组成员传统凝血功能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
目的了解沧州市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的分布特征,为制定精神卫生工作规划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以村医(社区医生)报告的资料为依据,患者筛查工作自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按沧州市全部辖区内东南西北中的地理方位选取5个县(市、区)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沧州市5个县(市、区)常住总人口1 695 752人,其中男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为2.65‰,女性检出率为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VAH)与前/后循环脑梗死,尤其是急性后循环脑梗死(APCCI)的关系。方法收集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因新发急性脑梗死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89例连续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前循环脑梗死(ACI)与后循环脑梗死(PCI)患者一般临床特征;采用单纯头部MRA,单纯VA超声检查及头部MRA+VA超声3种方式判断VAH发生情况;对AP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s)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其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为非创伤性SAH的最主要原因。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关于UIAs破裂危险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椎动脉变异诊断的价值,了解椎动脉变异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10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行脑血管DSA检查的94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明确存在椎动脉变异患者的DSA特点及其不同变异种类和发生率。结果发生椎动脉变异140例。椎动脉起源异常16例(1.7%),其中左侧椎动脉起源异常14例,右侧椎动脉起源异常2例。1例
目的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肾功能减退与进展性脑微出血(CMBs)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自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解放军第九十二医院脑科中心住院的首次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46例。所有患者于入院后24 h内完成血清肌酐水平测定,参考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合作工作组(CKD-EPI)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入院2 d内及随访1年时行头颅MRI(包含梯度回波序列)检查,采用脑微出血解
目的探讨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通路对缺氧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的迁移及炎症因子释放能力的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N9小胶质细胞分为4组:常氧组、缺氧组、吡格列酮+缺氧组(应用吡格列酮激活PPAR-γ信号通路)和T0070907(PPAR-γ信号通路抑制剂)+吡格列酮+缺氧组。提取各组细胞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