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面无人艇是一种能够在海洋环境下自主航行,并完成各种任务的小型水面运动平台,可以对海上航标巡检、损害评估、应急反应、节能减排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利用无人艇获取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对辖区水域航标状况、通航环境以及海洋环境变化情况提供定量和直观的判断依据,与现有航标管理手段相结合,可以形成海上巡检、陆地遥测遥控、空中监控立体航标维护保障体系,同时满足应对海上突发事件的需求。
关键词:无人艇;遥感遥测;航标巡检;损害评估;应急监测
一、水面无人艇在航标领域的应用
虽然目前无人艇研制主要基于军事目的,但以其卓越的性能和性价比必将在涉水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航标领域,水面无人艇可以高速、高效、低成本地完成航标巡检、航标保护、航道监控、信息收集、应急反应等任务。
(一)航标维护管理方面。以大连航标处为例,2002年底航标数量117座,2013年达到349座(其中海上浮标228座),10年间航标数量增加了近3倍,而在岗职工人数却基本没变。各基层单位的灯塔工、航标工、DGPS操作工共计82人,其中五十岁以上46人,占一线职工总人数的51.11%。现有船舶5艘,船队总计46人,其中五十岁以上28人,占船员总人数的60.90%,一线职工年龄整体偏大,人员断层问题严重,航标维护管理形势严峻。传统的海上航标维护管理主要采用航标船定期海上巡检,受海况影响较大,且效率低、成本高、存在一定风险。近年来,随着遥测遥控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航标维护管理的科技因素和手段得到加强,对提高航标维护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效率、实时和直观上仍有欠缺。无人艇通过对海上航标进行视频图像采集并及时传回,能够使航标管理部门掌握海上航标实时情况,对情况的分析更加全面、准确,可有效提高航标管理效率。如果采用无人艇技术,许多海上航标巡检任务可以更多地由无人艇来完成,形成海(海上巡检)、陆(陆地遥控)、空(空中监管)三位一体监管模式,并最终实现全方位、全覆盖的航标维护管理体系。
(二)海上应急管理方面。近年来,通过防抗海冰灾害和应对“7.16”海上溢油的实战,我们深刻体会到,应对和处置海上灾害、突发事件仅仅靠主观能动性是远远不够的,装备和手段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抗灾和应急反应的效果。
海上災害和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一是突发性和难以预见性;二是破坏性;三是具有紧迫性。因为是突然发生的、非正常的、带有破坏性的事件,极易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就带有紧迫性的特点。突发事件对应急管理的要求是:迅速判明情况,查明事件原因;实现快速响应,尽快到达现场;采取果断措施,实施正确指挥;进行紧急救援,防止事态发展;妥善安排善后,尽力减少损失。例如在防抗海冰灾害、海上清油时,由于无法获知海上浮冰和油污的准确位置,航标作业船舶只能且行且探,既影响了作业效率,又带来安全隐患。又如在处理海上养殖损害纠纷时,由于航标船无法进入养殖阀区,给现场取证带来影响。而在这些环节中无人艇都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具体说,无人艇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实现快速响应,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迅速展开作业。无人艇机动灵活,可由母船或岸边直接放入水中,依靠遥控器或手提电脑就可以对其进行操控。依靠几十节的航速,无人艇可迅速到达现场。无人艇不仅能够有较快的反应能力,而且对环境和气象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其抗倾覆性的艇体设计受阴、雨、雾、海浪等天气、海况条件的限制比航标船更小,能在恶劣海况条件下完成各项任务。
(2)采集现场数据,迅速将现场的视、音频信息传送到航标处运保中心,供指挥者进行判断和决策。无人艇通常配置的基本设备就是多媒体采集系统,负责完成视、音频数据的采集,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到母船或地面的接收机。其搭载的摄像机能够对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压缩,以图像方式把视频数据送回控制中心。如果配置高清晰度的数码摄像机,能够对现场进行高质量的视频采集以及音频的实时采集,其数据传输距离可达数十公里。
无人艇平台相对无人机可搭载更多的设备,能方便地使用雷达、摄像机、照相机、热像仪、激光测距仪等各种载荷,通过智能化模块控制技术,能自动获取高清晰视频、数码照片。通过后期处理,生成的数码影像可为应急设标、航标搜寻、灾害评估(如海冻灾害)、调查取证(如养殖损害纠纷)、突发事件(如海上溢油)的应对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使措施更加及时、正确,反应更加迅速,地面指挥、航标船和各类人员的协调也会更加充分。
(3)跟踪事件的发展态势,帮助指挥中心实施不问断指挥处理。由于无人艇的使用方便快捷、续航力强,到达现场之后能够迅速展开工作,可以长时间、不间断地跟踪事件的发展,利于指挥中心及时掌握事件态势。在追踪海上情况态势方面,由于其艇体小,速度快,操控容易,机动性好,视野宽阔,可抵近观测,获取的信息分辨率高、实时性强,具有航标船和其它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
(三)节能减排方面。航标船舶是航标处能源消耗大项,海上航行每小时耗油0.15~0.2吨,以一次3小时巡检为例,可耗油0.45~0.6吨,而使用无人艇执行同样的巡检任务可大大降低能耗,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显著。
二、应用范例
智能水面无人艇较水下机器人、无人飞机、陆地机器人等的研发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事实上,我国无人艇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也形成了推动无人艇技术发展的专业技术队伍。
(一)2008年沈阳航天新光集团与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共同研发出“天象一号”无人船,为青岛奥帆赛提供气象保障任务。为实践“科技奥运”理念、服务奥帆赛气象保障任务,沈阳航天新光集团与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共同研发出“天象一号”无人船气象探测系统,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海上无人探测平台,即“天象一号”的无人船;二是地面控制系统。据介绍,“天象一号”无人船在船体设计上有一种自稳定功能,满足高海况下工作能力,该无人船还配备有可靠的动力系统,作为气象探测的无人船航程可达数百公里,一次可以在海面作业二十天左右,填补了中国海洋气象动态探测空白,对应对海洋突发事件和在海洋、大型湖泊等方面的环境监测以及灾害预警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2010年武警上海总队研制的“水上无人巡查艇”被成功用于上海世博会水域安全保障任务,提高了世博会水域安全系数。
三、推广前景、市场分析和经济效益
高速无人艇有很强的机动性和智能化,能够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完成各种指定任务。基层航标处(站)如果配置无人艇,对于航标领域将是一次装备方面的革新。无人艇可以凭借其智能系统形成对海上航标以及辖区复杂水域、重要节点助航环境的日常巡检、监管,实时将航标和环境状况反馈到母船或岸基控制台,而且还可以避免人员伤害。水面无人艇造价相对低廉,可重复使用,且使用和维护费用低,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与航标船相比,其性价比更高,可部分取代航标巡检船完成海上航标巡检,航标保护、搜寻,应急管理等信息搜集任务。于此同时,由于减少了航标船舶的出航次数,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柳晨光,初秀民,吴青等.USV发展现状及展望.中国造船.2014.55(4):194—205
[2]刘文远.航天新光无人船奉献科技奥运.航天工业管理.2008(8):46—47
[3]熊亚洲,张晓杰,冯海涛等.一种面向多任务应用的无人水面艇.船舶工程.2012.34(1)16—19
(作者单位: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大连航标处)
关键词:无人艇;遥感遥测;航标巡检;损害评估;应急监测
一、水面无人艇在航标领域的应用
虽然目前无人艇研制主要基于军事目的,但以其卓越的性能和性价比必将在涉水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航标领域,水面无人艇可以高速、高效、低成本地完成航标巡检、航标保护、航道监控、信息收集、应急反应等任务。
(一)航标维护管理方面。以大连航标处为例,2002年底航标数量117座,2013年达到349座(其中海上浮标228座),10年间航标数量增加了近3倍,而在岗职工人数却基本没变。各基层单位的灯塔工、航标工、DGPS操作工共计82人,其中五十岁以上46人,占一线职工总人数的51.11%。现有船舶5艘,船队总计46人,其中五十岁以上28人,占船员总人数的60.90%,一线职工年龄整体偏大,人员断层问题严重,航标维护管理形势严峻。传统的海上航标维护管理主要采用航标船定期海上巡检,受海况影响较大,且效率低、成本高、存在一定风险。近年来,随着遥测遥控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航标维护管理的科技因素和手段得到加强,对提高航标维护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效率、实时和直观上仍有欠缺。无人艇通过对海上航标进行视频图像采集并及时传回,能够使航标管理部门掌握海上航标实时情况,对情况的分析更加全面、准确,可有效提高航标管理效率。如果采用无人艇技术,许多海上航标巡检任务可以更多地由无人艇来完成,形成海(海上巡检)、陆(陆地遥控)、空(空中监管)三位一体监管模式,并最终实现全方位、全覆盖的航标维护管理体系。
(二)海上应急管理方面。近年来,通过防抗海冰灾害和应对“7.16”海上溢油的实战,我们深刻体会到,应对和处置海上灾害、突发事件仅仅靠主观能动性是远远不够的,装备和手段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抗灾和应急反应的效果。
海上災害和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一是突发性和难以预见性;二是破坏性;三是具有紧迫性。因为是突然发生的、非正常的、带有破坏性的事件,极易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就带有紧迫性的特点。突发事件对应急管理的要求是:迅速判明情况,查明事件原因;实现快速响应,尽快到达现场;采取果断措施,实施正确指挥;进行紧急救援,防止事态发展;妥善安排善后,尽力减少损失。例如在防抗海冰灾害、海上清油时,由于无法获知海上浮冰和油污的准确位置,航标作业船舶只能且行且探,既影响了作业效率,又带来安全隐患。又如在处理海上养殖损害纠纷时,由于航标船无法进入养殖阀区,给现场取证带来影响。而在这些环节中无人艇都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具体说,无人艇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实现快速响应,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迅速展开作业。无人艇机动灵活,可由母船或岸边直接放入水中,依靠遥控器或手提电脑就可以对其进行操控。依靠几十节的航速,无人艇可迅速到达现场。无人艇不仅能够有较快的反应能力,而且对环境和气象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其抗倾覆性的艇体设计受阴、雨、雾、海浪等天气、海况条件的限制比航标船更小,能在恶劣海况条件下完成各项任务。
(2)采集现场数据,迅速将现场的视、音频信息传送到航标处运保中心,供指挥者进行判断和决策。无人艇通常配置的基本设备就是多媒体采集系统,负责完成视、音频数据的采集,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到母船或地面的接收机。其搭载的摄像机能够对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压缩,以图像方式把视频数据送回控制中心。如果配置高清晰度的数码摄像机,能够对现场进行高质量的视频采集以及音频的实时采集,其数据传输距离可达数十公里。
无人艇平台相对无人机可搭载更多的设备,能方便地使用雷达、摄像机、照相机、热像仪、激光测距仪等各种载荷,通过智能化模块控制技术,能自动获取高清晰视频、数码照片。通过后期处理,生成的数码影像可为应急设标、航标搜寻、灾害评估(如海冻灾害)、调查取证(如养殖损害纠纷)、突发事件(如海上溢油)的应对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使措施更加及时、正确,反应更加迅速,地面指挥、航标船和各类人员的协调也会更加充分。
(3)跟踪事件的发展态势,帮助指挥中心实施不问断指挥处理。由于无人艇的使用方便快捷、续航力强,到达现场之后能够迅速展开工作,可以长时间、不间断地跟踪事件的发展,利于指挥中心及时掌握事件态势。在追踪海上情况态势方面,由于其艇体小,速度快,操控容易,机动性好,视野宽阔,可抵近观测,获取的信息分辨率高、实时性强,具有航标船和其它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
(三)节能减排方面。航标船舶是航标处能源消耗大项,海上航行每小时耗油0.15~0.2吨,以一次3小时巡检为例,可耗油0.45~0.6吨,而使用无人艇执行同样的巡检任务可大大降低能耗,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显著。
二、应用范例
智能水面无人艇较水下机器人、无人飞机、陆地机器人等的研发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事实上,我国无人艇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也形成了推动无人艇技术发展的专业技术队伍。
(一)2008年沈阳航天新光集团与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共同研发出“天象一号”无人船,为青岛奥帆赛提供气象保障任务。为实践“科技奥运”理念、服务奥帆赛气象保障任务,沈阳航天新光集团与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共同研发出“天象一号”无人船气象探测系统,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海上无人探测平台,即“天象一号”的无人船;二是地面控制系统。据介绍,“天象一号”无人船在船体设计上有一种自稳定功能,满足高海况下工作能力,该无人船还配备有可靠的动力系统,作为气象探测的无人船航程可达数百公里,一次可以在海面作业二十天左右,填补了中国海洋气象动态探测空白,对应对海洋突发事件和在海洋、大型湖泊等方面的环境监测以及灾害预警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2010年武警上海总队研制的“水上无人巡查艇”被成功用于上海世博会水域安全保障任务,提高了世博会水域安全系数。
三、推广前景、市场分析和经济效益
高速无人艇有很强的机动性和智能化,能够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完成各种指定任务。基层航标处(站)如果配置无人艇,对于航标领域将是一次装备方面的革新。无人艇可以凭借其智能系统形成对海上航标以及辖区复杂水域、重要节点助航环境的日常巡检、监管,实时将航标和环境状况反馈到母船或岸基控制台,而且还可以避免人员伤害。水面无人艇造价相对低廉,可重复使用,且使用和维护费用低,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与航标船相比,其性价比更高,可部分取代航标巡检船完成海上航标巡检,航标保护、搜寻,应急管理等信息搜集任务。于此同时,由于减少了航标船舶的出航次数,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柳晨光,初秀民,吴青等.USV发展现状及展望.中国造船.2014.55(4):194—205
[2]刘文远.航天新光无人船奉献科技奥运.航天工业管理.2008(8):46—47
[3]熊亚洲,张晓杰,冯海涛等.一种面向多任务应用的无人水面艇.船舶工程.2012.34(1)16—19
(作者单位: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大连航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