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大学软件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软件专业职场的特点,提出基于职场需求的校企软件项目工作室的建设思路并对重点建设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职场需求;校企合作;软件项目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35-02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软件技术作为信息化的核心,国家需要大量的计算机软件人才。
一、软件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培养软件行业所需人才,几乎各个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尽管每年都有这么多的学生进入计算机软件专业学习,但我国的软件人才需求缺口依然巨大,最终能在软件专业岗位留下来的人才不到软件专业招生学生的30%。
从目前软件专业教育来看,大学的软件专业教学存在着两个重要的问题。
(一)所学与所用脱节
这个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大学的软件专业教学普遍还停留在理论讲授的阶段,讲的内容多,但做的东西少。这就导致了学生所学不能所用,不能充分的理解并转为应用;第二个方面是指软件专业的一些专业课程讲授内容滞后造成软件专业毕业生技能水平与社会实际要求相差较大,一旦走入岗位,发现无所适从,一切又得从头学。
(二)专业技能不熟练
有些学生在校学习不错,基础也挺好,但对软件专业的各个岗位技能需求不明确,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岗位和未来职业定位也不是很清楚,在校学习的技能与社会所需的熟练技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我们最常听见学生反馈的——很多东西都朦朦胧胧的,做不到对应职业岗位的要求水平。
二、软件行业职场需求的特点
软件专业的教学所出现的问题其实是与软件行业职场的特点息息相关的。目前,我国软件产业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增幅始终高于电子信息产业平均水平,产业规模继续扩大,软件出口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与布局不断调整。软件行业职场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软件岗位分工越趋精细化
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膨胀和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软件开发的分工和组织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一个软件产品或者一项软件工程来说,参与角色通常包括如下几种:高级经理、产品经理或项目经理、开发经理、设计师、测试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项目实施人员。我们现在都提倡模块化编程,模块划分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模块化可以使软件结构清晰,容易设计、容易阅读和理解、容易测试和调试;提高软件可靠性;有助于软件开发工程的组织管理。同样,我们的项目管理也在学习软件的模块化思想。项目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分工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减少工作重复内容。
(二)软件岗位要求知识面偏广
虽然软件行业岗位分工明确,但每个岗位间有着很多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沟通和交流;又由于计算机学科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所以势必造成各个岗位普遍要求任职人员对软件技术知识面要偏广,知识面越广,在IT领域的发展空间也越大。
(三)软件岗位与日俱变、岗位需求变化较快
目前,基于框架的开发使得程序员从繁重的后台数据访问中解脱出来,越来越多的应用开发更多的关注于前端的开发,即“富”客户端开发,富客户端开发技术正在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个岗位上的人才需求明显增多,但市场供应明显不足。同时,通过深入市场,发现前几年需求较旺的软件测试人员受到了冷落,人员也偏多,而新生的3G开发,Android应用开发等新型领域的开发岗位和开发人员受到青睐。据调查,软件开发岗位一般2-3年就会有一次新的需求产生和技术变革引来的替换。
三、基于职场需求的校企合作软件项目工作室的建设
为了解决目前软件专业教学所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通过相关教学改革最终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要与软件公司项目开发过程接轨;二是教师授课模式要与软件公司项目经理带团队模式接轨;三是学生的实际能力要与软件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接轨。其中前两个是过程控制,最后一个是实现目标。
而通过在大学里建设基于职场需求的校企合作软件项目工作室可以帮助以上目标的达成,针对企业具体就业岗位,锤炼学生的技能熟练度和技术的深度,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地弥补大学教育知识广而非精的弊端,更好地与企业实现接轨。下面来介绍一下项目工作室的重要建设内容。
(一)专业导师担任项目团队经理
项目工作室的项目团队经理职位在整个项目工作室建设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他是软件项目工作室的领头人和开拓者。一般由专业导师担任,专业导师必须是“双师型”,要有多年的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有着丰富的软件技术技能和经验,教学期间能常参与企业的顶岗学习或为企业做技术顾问等相关工作。
学校也要鼓励教师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直接参与技术开发、技术转化与技术改造。采取激励措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可结合本身实际情况,从制度上、政策导向上向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倾斜。
(三)建立岗位考核与奖励机制
参考软件企业,以“虚拟公司”建立项目工作室岗位考核制度,考核以量化指标为主并辅以非量化指标结合进行,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同时鼓励技术创新和技术复用,将团队合作也纳入到项目小组的绩效考核之中,整体项目的考核可以从项目完成质量、项目完成时间、项目成本三个维度进行考核。此外,可以按月、学期进行时间梯度上的考核,注重考核的时效性和激励作用。
(四)校企基于项目互赢合作
项目工作室以外包的方式承接企业软件项目,企业对完成的项目进行验收和评估,并支付一定的软件开发费用用于奖励导师和项目工作室学生。项目工作室可定期邀请企业技术骨干指导项目开发。学生也可以经常深入企业进行学习。表现好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到企业就职。
四、结束语
我们认为,大学教育结合技能岗位教育才是解决“企业招不到人,学生就不了业”两难困境的钥匙。而基于职场需求的校企软件项目工作室的建设是实现这一途径的有效方法。通过与市场接轨的职场岗位锻炼,学生必能学以致用,振翅高飞。
参考文献:
[1]李德有,解晨光,刘明刚.高职高专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9.
[2]钟石根.基于“导师制、项目化”建设校内生产性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工作室[J].出国与就业,2011,14.
[3]赵学义.论高等教育的职业导向[J].教育发展研究,2008,11.
[4]胡艳曦,曹立生,刘永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9,1.
[作者简介]邓河(1978-),男,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智能计算,数据挖掘,网络流量分类。
关键词:职场需求;校企合作;软件项目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35-02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软件技术作为信息化的核心,国家需要大量的计算机软件人才。
一、软件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培养软件行业所需人才,几乎各个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尽管每年都有这么多的学生进入计算机软件专业学习,但我国的软件人才需求缺口依然巨大,最终能在软件专业岗位留下来的人才不到软件专业招生学生的30%。
从目前软件专业教育来看,大学的软件专业教学存在着两个重要的问题。
(一)所学与所用脱节
这个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大学的软件专业教学普遍还停留在理论讲授的阶段,讲的内容多,但做的东西少。这就导致了学生所学不能所用,不能充分的理解并转为应用;第二个方面是指软件专业的一些专业课程讲授内容滞后造成软件专业毕业生技能水平与社会实际要求相差较大,一旦走入岗位,发现无所适从,一切又得从头学。
(二)专业技能不熟练
有些学生在校学习不错,基础也挺好,但对软件专业的各个岗位技能需求不明确,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岗位和未来职业定位也不是很清楚,在校学习的技能与社会所需的熟练技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我们最常听见学生反馈的——很多东西都朦朦胧胧的,做不到对应职业岗位的要求水平。
二、软件行业职场需求的特点
软件专业的教学所出现的问题其实是与软件行业职场的特点息息相关的。目前,我国软件产业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增幅始终高于电子信息产业平均水平,产业规模继续扩大,软件出口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与布局不断调整。软件行业职场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软件岗位分工越趋精细化
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膨胀和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软件开发的分工和组织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一个软件产品或者一项软件工程来说,参与角色通常包括如下几种:高级经理、产品经理或项目经理、开发经理、设计师、测试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项目实施人员。我们现在都提倡模块化编程,模块划分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模块化可以使软件结构清晰,容易设计、容易阅读和理解、容易测试和调试;提高软件可靠性;有助于软件开发工程的组织管理。同样,我们的项目管理也在学习软件的模块化思想。项目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分工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减少工作重复内容。
(二)软件岗位要求知识面偏广
虽然软件行业岗位分工明确,但每个岗位间有着很多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沟通和交流;又由于计算机学科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所以势必造成各个岗位普遍要求任职人员对软件技术知识面要偏广,知识面越广,在IT领域的发展空间也越大。
(三)软件岗位与日俱变、岗位需求变化较快
目前,基于框架的开发使得程序员从繁重的后台数据访问中解脱出来,越来越多的应用开发更多的关注于前端的开发,即“富”客户端开发,富客户端开发技术正在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个岗位上的人才需求明显增多,但市场供应明显不足。同时,通过深入市场,发现前几年需求较旺的软件测试人员受到了冷落,人员也偏多,而新生的3G开发,Android应用开发等新型领域的开发岗位和开发人员受到青睐。据调查,软件开发岗位一般2-3年就会有一次新的需求产生和技术变革引来的替换。
三、基于职场需求的校企合作软件项目工作室的建设
为了解决目前软件专业教学所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通过相关教学改革最终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要与软件公司项目开发过程接轨;二是教师授课模式要与软件公司项目经理带团队模式接轨;三是学生的实际能力要与软件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接轨。其中前两个是过程控制,最后一个是实现目标。
而通过在大学里建设基于职场需求的校企合作软件项目工作室可以帮助以上目标的达成,针对企业具体就业岗位,锤炼学生的技能熟练度和技术的深度,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地弥补大学教育知识广而非精的弊端,更好地与企业实现接轨。下面来介绍一下项目工作室的重要建设内容。
(一)专业导师担任项目团队经理
项目工作室的项目团队经理职位在整个项目工作室建设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他是软件项目工作室的领头人和开拓者。一般由专业导师担任,专业导师必须是“双师型”,要有多年的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有着丰富的软件技术技能和经验,教学期间能常参与企业的顶岗学习或为企业做技术顾问等相关工作。
学校也要鼓励教师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直接参与技术开发、技术转化与技术改造。采取激励措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可结合本身实际情况,从制度上、政策导向上向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倾斜。
(三)建立岗位考核与奖励机制
参考软件企业,以“虚拟公司”建立项目工作室岗位考核制度,考核以量化指标为主并辅以非量化指标结合进行,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同时鼓励技术创新和技术复用,将团队合作也纳入到项目小组的绩效考核之中,整体项目的考核可以从项目完成质量、项目完成时间、项目成本三个维度进行考核。此外,可以按月、学期进行时间梯度上的考核,注重考核的时效性和激励作用。
(四)校企基于项目互赢合作
项目工作室以外包的方式承接企业软件项目,企业对完成的项目进行验收和评估,并支付一定的软件开发费用用于奖励导师和项目工作室学生。项目工作室可定期邀请企业技术骨干指导项目开发。学生也可以经常深入企业进行学习。表现好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到企业就职。
四、结束语
我们认为,大学教育结合技能岗位教育才是解决“企业招不到人,学生就不了业”两难困境的钥匙。而基于职场需求的校企软件项目工作室的建设是实现这一途径的有效方法。通过与市场接轨的职场岗位锻炼,学生必能学以致用,振翅高飞。
参考文献:
[1]李德有,解晨光,刘明刚.高职高专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9.
[2]钟石根.基于“导师制、项目化”建设校内生产性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工作室[J].出国与就业,2011,14.
[3]赵学义.论高等教育的职业导向[J].教育发展研究,2008,11.
[4]胡艳曦,曹立生,刘永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9,1.
[作者简介]邓河(1978-),男,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智能计算,数据挖掘,网络流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