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各类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成为其重点任务。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和专业操作技能,深入到企业去实践和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科技创新能力,这也将对高职院校在科研院所的建设上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企业实践 教学 科研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213-02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其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敏锐的眼光把握未来,用创新的精神开创未来,不仅是科技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更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之根本。近几年各软件公司开发手机应用程序的技术已逐步成熟,社会各阶层对其产品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智能手机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终端接入设备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各个软件公司都在对市场进行分析,从而选择自己的创新道路。今天,科技创新被如此的重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应该深刻的意识到在“科技创新引领进步”的发展背景下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已经成为其自身发展的首要任务。
笔者曾有过一次“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的实习机会,在某个开发手机应用软件产品的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工作中笔者大量地接触到了该公司的产品,感受到了它的创新思维,也深深感受到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创新在科技发展中十分重要,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将这些感受和开发的产品带回学校,为教学服务,要结合科技发展轨迹与创新能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用开发手机软件产品的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把握未来是高职教育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新时代,成功的高职教育一定是以技术创新为主的教育,专注事业,追求精彩绝伦,不惧失败、永不妥协的创新精神,是高职院校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启示。
1 教学模式的创新
“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对课程有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让学生把学习的欲望转化为内动力,从而主动的学、积极的学。“面对面”的传授知识已经是教学模式的常态,几乎每一门课程都秉承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似乎也习惯了充当这种被教授的角色,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以最大力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学生而言,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需要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多变而有趣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教学已经不完全局限于课堂上,学生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因此如果把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以更有趣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到知识。笔者在“下企业”的期间,最关心的还是教育类和游戏类软件,因为它们对学生的影响力极大,与培养学生兴趣的关系最为紧密。在公司笔者看到了众多可用的教育应用软件,在手机上可以将整个参考材料资料库随身携带,这些应用软件充分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也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手机上的各种应用程序,提供了多种互动方法,令教学更有乐趣、更引人入胜,于此同时它为每个学科和每个学习阶段都配备了相应的应用软件,它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利用了大量的碎片时间。如果能够把这些教育软件应用到教学中,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这些应用程序,更能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不同学科,例如生物学、解剖学、天文学等众多领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 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的创新
在软件开发公司,团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工作已经不是任务的简单分配,而是有交叉和反馈,是在工作中不断的对过去的技术提出挑战,激发最大的设计潜力。团队是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占据市场主导力的关键。现在,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安排上基本就是一门课程一名教师,团队的概念很难真正的形成,这不仅限制了教师个人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开展。高职院校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如同软件公司占据市场一样,其成与败取决于是否具备一支强有力的教学团队,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更是高职院校在科研建设中的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的建设离不开教学与科研,教学与科研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动力。在各系部的专业建设中,往往把教学和科研分开,忽略了二者之间的依托关系。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向导,使学生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为了能够培养高技能人才,以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需求为主要发展方向的职业教育,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专业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把课堂搬到企业中去,以生产性实训的模式来培养学生(即学生在第三年下企业实训),但由于现有的条件所限,一家企业不能同时容纳所有的学生进行企业实训,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只能在校内进行生产性实训,学生所做的实训项目也与企业真实项目相差甚远,这样的实训不仅失去了学生下企业锻炼的真正意义,也与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目标相悖。另外,一门专业课程对应一名教师的现状也不利于该专业的科研工作的发展,更不能适应现有的职业市场需求。在各专业课的建设过程中,每一门课程应该有其相应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主管科研的教师下企业,参与到企业项目建设中,并把企业的真实项目带回学校,带动教学团队的教师做科研,并把科研成果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这种良性发展过程中,能够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也能够逐步培养教师独立开发科研项目和承担外包的能力。教师不仅可以将真实的外包项目引入到生产性实训中,更能够为各系部建设带来市场经济效益。相信这种发展模式不仅顺应了多变的职业市场需求,也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更是赢得社会认可的必要策略。
3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个优秀的企业会把IT精英作为核心资产,在企业里如何去定义“IT精英”呢?笔者认为,真正的精英不简单是具备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而是具备一种设计思想,能够将技术和设计思想完美融合的人才是一名真正的“IT精英”。最著名的“苹果”产品的底色之上都有一层透明的塑料,能够为产品带来纵深感,这被称为“共铸”。当初为了实现这种体验,“苹果”的团队与市场营销人员、工程师、生产商合作,采用了新材料和新流程,保证了工艺在产品上的大规模实施。可以说,几乎现有的科技产品在塑料或金属的接口处都有缝隙,但“苹果”公司创造了新的工艺,保证产品没有缝隙。所有的产品上只有线条,而没有缝隙,甚至没有任何可见的螺丝,这充分体现了什么是成功的设计思想。
在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形势日趋严峻的发展事态下,更应以培养“IT精英”的模式来培养学生。在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现有的教育体系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迎合置业市场需求,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于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综合实践能力取决于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编程思想,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编程思想,如同企业注重精英对产品的设计思想一样。学习一门语言或开发工具,语法结构、功能调用是次要的,主要是学习它的思想。回想一下,为什么我们的软件开发课程讲的非常枯燥,大部分学生学的不好,特别是在学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时,往往只强调专业技术的重要性,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即没有将编程思想融入在其中,而这也正是学生最缺乏的一面。培养学生的编程思想,不仅仅局限于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这也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学会在课堂之外能够通过在不断的反复的实践、观察、分析、比较、总结中逐步形成他们自己的个性化的编程思想,并逐步积累他们求解问题的经验。要培养学生敢于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懂得只有动手实践才能把知识变成自己的硬道理;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创新带来的无穷乐趣;要培养学生的编程思想,让学生成为真正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高技能人才。
4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是要把学生塑造成高技能型人才,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运用他们的理性,成为更好的问题解决者,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的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
一个成功的企业,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当优秀的创意产生时,哪怕是在深夜,也可以立刻拨通所有人的电话,以最快的速度将创意变成产品。在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创造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也不仅是一种校园文化,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创新、设计和学习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具有更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之真谛。
参考文献
[1] 秦建生.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研讨[J].职业教育,2012(7).
[2] Erica Sadun.iPhone开发秘籍[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企业实践 教学 科研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213-02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其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敏锐的眼光把握未来,用创新的精神开创未来,不仅是科技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更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之根本。近几年各软件公司开发手机应用程序的技术已逐步成熟,社会各阶层对其产品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智能手机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终端接入设备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各个软件公司都在对市场进行分析,从而选择自己的创新道路。今天,科技创新被如此的重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应该深刻的意识到在“科技创新引领进步”的发展背景下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已经成为其自身发展的首要任务。
笔者曾有过一次“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的实习机会,在某个开发手机应用软件产品的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工作中笔者大量地接触到了该公司的产品,感受到了它的创新思维,也深深感受到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创新在科技发展中十分重要,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将这些感受和开发的产品带回学校,为教学服务,要结合科技发展轨迹与创新能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用开发手机软件产品的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把握未来是高职教育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新时代,成功的高职教育一定是以技术创新为主的教育,专注事业,追求精彩绝伦,不惧失败、永不妥协的创新精神,是高职院校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启示。
1 教学模式的创新
“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对课程有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让学生把学习的欲望转化为内动力,从而主动的学、积极的学。“面对面”的传授知识已经是教学模式的常态,几乎每一门课程都秉承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似乎也习惯了充当这种被教授的角色,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以最大力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学生而言,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需要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多变而有趣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教学已经不完全局限于课堂上,学生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因此如果把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以更有趣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到知识。笔者在“下企业”的期间,最关心的还是教育类和游戏类软件,因为它们对学生的影响力极大,与培养学生兴趣的关系最为紧密。在公司笔者看到了众多可用的教育应用软件,在手机上可以将整个参考材料资料库随身携带,这些应用软件充分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也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手机上的各种应用程序,提供了多种互动方法,令教学更有乐趣、更引人入胜,于此同时它为每个学科和每个学习阶段都配备了相应的应用软件,它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利用了大量的碎片时间。如果能够把这些教育软件应用到教学中,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这些应用程序,更能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不同学科,例如生物学、解剖学、天文学等众多领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 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的创新
在软件开发公司,团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工作已经不是任务的简单分配,而是有交叉和反馈,是在工作中不断的对过去的技术提出挑战,激发最大的设计潜力。团队是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占据市场主导力的关键。现在,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安排上基本就是一门课程一名教师,团队的概念很难真正的形成,这不仅限制了教师个人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开展。高职院校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如同软件公司占据市场一样,其成与败取决于是否具备一支强有力的教学团队,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更是高职院校在科研建设中的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的建设离不开教学与科研,教学与科研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动力。在各系部的专业建设中,往往把教学和科研分开,忽略了二者之间的依托关系。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向导,使学生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为了能够培养高技能人才,以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需求为主要发展方向的职业教育,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专业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把课堂搬到企业中去,以生产性实训的模式来培养学生(即学生在第三年下企业实训),但由于现有的条件所限,一家企业不能同时容纳所有的学生进行企业实训,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只能在校内进行生产性实训,学生所做的实训项目也与企业真实项目相差甚远,这样的实训不仅失去了学生下企业锻炼的真正意义,也与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目标相悖。另外,一门专业课程对应一名教师的现状也不利于该专业的科研工作的发展,更不能适应现有的职业市场需求。在各专业课的建设过程中,每一门课程应该有其相应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主管科研的教师下企业,参与到企业项目建设中,并把企业的真实项目带回学校,带动教学团队的教师做科研,并把科研成果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这种良性发展过程中,能够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也能够逐步培养教师独立开发科研项目和承担外包的能力。教师不仅可以将真实的外包项目引入到生产性实训中,更能够为各系部建设带来市场经济效益。相信这种发展模式不仅顺应了多变的职业市场需求,也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更是赢得社会认可的必要策略。
3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个优秀的企业会把IT精英作为核心资产,在企业里如何去定义“IT精英”呢?笔者认为,真正的精英不简单是具备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而是具备一种设计思想,能够将技术和设计思想完美融合的人才是一名真正的“IT精英”。最著名的“苹果”产品的底色之上都有一层透明的塑料,能够为产品带来纵深感,这被称为“共铸”。当初为了实现这种体验,“苹果”的团队与市场营销人员、工程师、生产商合作,采用了新材料和新流程,保证了工艺在产品上的大规模实施。可以说,几乎现有的科技产品在塑料或金属的接口处都有缝隙,但“苹果”公司创造了新的工艺,保证产品没有缝隙。所有的产品上只有线条,而没有缝隙,甚至没有任何可见的螺丝,这充分体现了什么是成功的设计思想。
在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形势日趋严峻的发展事态下,更应以培养“IT精英”的模式来培养学生。在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现有的教育体系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迎合置业市场需求,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于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综合实践能力取决于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编程思想,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编程思想,如同企业注重精英对产品的设计思想一样。学习一门语言或开发工具,语法结构、功能调用是次要的,主要是学习它的思想。回想一下,为什么我们的软件开发课程讲的非常枯燥,大部分学生学的不好,特别是在学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时,往往只强调专业技术的重要性,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即没有将编程思想融入在其中,而这也正是学生最缺乏的一面。培养学生的编程思想,不仅仅局限于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这也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学会在课堂之外能够通过在不断的反复的实践、观察、分析、比较、总结中逐步形成他们自己的个性化的编程思想,并逐步积累他们求解问题的经验。要培养学生敢于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懂得只有动手实践才能把知识变成自己的硬道理;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创新带来的无穷乐趣;要培养学生的编程思想,让学生成为真正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高技能人才。
4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是要把学生塑造成高技能型人才,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运用他们的理性,成为更好的问题解决者,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的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
一个成功的企业,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当优秀的创意产生时,哪怕是在深夜,也可以立刻拨通所有人的电话,以最快的速度将创意变成产品。在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创造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也不仅是一种校园文化,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创新、设计和学习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具有更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之真谛。
参考文献
[1] 秦建生.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研讨[J].职业教育,2012(7).
[2] Erica Sadun.iPhone开发秘籍[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