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光学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以镜头与胶卷作为其象征的摄影,绝对是人类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奇迹发明之一。有人用它来记录生活,承载一段段真实存在的回忆与历史;也有人用它来编织梦境,描绘出一幅幅光怪陆离的画卷。真实与虚幻、严肃与怪诞之间,被小小的摄影、摄像机模糊了边界。摄影师菲利普·拉美特(Philippe Ramette)便擅长用最真实的镜头,表现出最超现实的画面。
20世纪90年代初,拉美特开始从事摄影工作。之所以说他最擅长用真实的镜头表现出超现实的画面一是因为在电脑后期图像处理技术大量运用于摄影·甚至出现泛滥化趋势的今天,他是少见的保守主义者。他告诉我们,他的摄影作品绝对不会使用Photoshop或者其他任何电脑软件进行后期处理·但令人惊异的是·他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根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却一直在颠覆人类常规的认知·展现出无数真实却又荒诞的画面,亘古至今一直将人类牢牢束缚在地面之上的重力,仿佛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在他的作品中,人类或者可以如同失去重量一样悬浮在空中·或者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地在水面上行走·再或者稳稳当当地站在几乎与地面完全垂直的悬崖峭壁之上·地心引力在这里仿佛成了他手中最听话可靠的无形道具,帮助他构筑一件件似乎来自另一个次元世界的怪异景象。这些景象给人带来的震撼过于巨大,以致于许多人甚至无法相信这些摄影作品真的是“原生态”而并未经过任何后期电脑加工处理的·在2006年欧洲摄影月中·拉美特荣获了组委会颁发的首个代表摄影最高水平之一的阿尔卡特奖,这是对他摄影作品的肯定。
多角度观察,挑战传统思维模式
虽然有着20年的摄影经历一并且也获得过摄影方面的大奖,但是拉美特更喜欢将自己称之为“雕塑家”而非“摄影家”。自称为雕塑家的他·最初对表现世间万物的精妙结构所带来的美感深深着迷·这也是他开始摄影的起因与契机,在最开始踏入摄影领域时·拉美特主要是进行一些静物拍摄·他用木材雕刻出许多造型奇特有着另类外形的雕塑,然后试着通过不同视角将这些雕塑作品拍摄下来·以此从不同层面表现同一物体的造型之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性拍摄后·拉美特将自己的摄影目标转向了更大的舞台·他利用之前拍摄获得的经验,将雕塑、绘画甚至舞台艺术等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与摄影相结合·并从此打开了一扇看似怪异无比、却充满想象力,激荡着人们脑细胞挑战传统思维模式的大门·在他创造的影像世界中·人类不仅可以像前面所说的那样挣脱重力的束缚实现真正无与伦比的全方位自由·而且也可以不借助任何辅助呼吸设备在水底自由生活。他用自己的超现实的作品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换一个观察角度·也许在你眼中一成不变的平凡世界也会变得比想象中更精彩。
当然·仅仅依靠想象力并不能拍出这些颠覆常识的摄影作品。在不依靠电脑后期处理的前提下,自然需要依靠其它方法来制造惊奇·就拿那些让万有引力定律失效的摄影作品为例·拉美特不是神,自然不可能真的操纵重力:但他是雕塑家·自然可以制造出许多奇妙的神奇小道具:例如在拍摄那种人体牢牢站立在几乎与地面垂直的峭壁、树木或建筑物上的作品时·他会设计一种用来支撑身体的金属支架。这些金属支架藏在模特的衣服下面,并不会被相机镜头所捕捉到·却能稳稳地支撑着模特站在这些垂直平面上不会坠落·再加上摄影模特在镜头前的完美表现,一幅幅让人震撼的照片就这样诞生了。
模特也是他
不仅如此,拉美特并不满足于扮演一个在镜头之后按下快门的角色,他喜欢站在镜头前·让自己成为呈现自己独特构思的载体·并与自己的作品水乳交融成为一体·因此在他所有有人出现的摄影作品中,模特都是由他本人所担任·拉美特告诉我们说·他最喜欢的一件作品是在香港拍摄完成的《Balcony 2》·而这个作品也是他为人所熟知的代表作品之一。在《Balcony 2》中·拉美特“站”在一个“漂浮”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的“阳台”上眺望天空,而照片的背景则是香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问题是这个所谓的“阳台”是平躺在海面上漂浮着的·所以他站立的方向也是与海面平行。拉美特告诉我们说,这个图像的构思来自于他在上世纪90年代时自己的一个梦境。但是要把梦境变成现实场景并不容易·为了实现这个构思,他准备了近两年·并且亲自制作了这个木质的漂浮“阳台”道具·在“阳台”的水下部分还设置了一个起稳定作用的水密柜·当然水密柜是相机拍摄不到的·在正式拍摄时·“阳台”由带有起重设备的驳船放到维多利亚港湾里固定的拍摄位置,然后拉美特将自己的双脚固定在“阳台”上不起眼的支撑物上·身体向后平躺·双手紧紧抓住“阳台栏杆”·以此完成身体与水面平行站立在“阳台”上的拍摄姿势。尽管“阳台”附带有起稳定作用的水密柜,但是在风大浪急的维多利亚港里还是很难保持平稳,这对作为模特的拉美特的体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好几次他都因为巨大的晃动而导致拍摄失败,并被海水弄得浑身湿透。不过最终他还是顺利完成了这个如同梦境一般为世人所称道的作品。直到现在,拉美特说起自己的这个作品时·仍然会带着三分骄傲地自嘲到:“其实如果仔细观察·你仍然可以看出这个看似完美的作品中细微的不协调:比如我握住阳台栏杆紧绷的手,还有因为大脑充血而被涨红的脸·哈哈……”当然·即使有这些难以避免的瑕疵·《Balcony 2》仍然不失为他的最经典之作。
让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
纵观拉美特所有看似荒诞不经的作品,我们很难说他想通过这一系列另类摄影表达什么样。据他自己陈述·他只是想把自己每一刻所迸发出来的激情灵感——无论这灵感是来自于他睡眠时的梦境,又或是清醒时的思虑——转变成现实的画面,并以此来说明想象力能让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
不过·他的摄影作品留给我们的解读空间其实比画面本身大得多。我们注意到了一个他摄影作品里的有趣小细节·就是所有以他为模特拍摄出来的影像在画面中永远是作西装革履(也有一些作品中是着职业衬衫)打扮。西装革履在他的作品中已经变成了一个意义鲜明的符号,这个符号和重力一样·是一种束缚的象征·只不过重力的束缚来自于大自然·是宇宙法则的一部分;而西装革履却代表着体制化的束缚·是人类自己所创造的社会法则的一部分。这两种看上去完全相背离的元素总是同时出现在他的摄影作品之中·可以表达的内涵是丰富的·我们可以将它解读为现代人被社会体制化所束缚·但内心却又渴求绝对自由的矛盾心态:也可以将它理解为人类在用自己创造的现代文明不断征服自然的同时·却又无可避免地陷入现代文明所编织的牢笼中这一无解的悖论: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仅仅是拉美特个人在拍照时比较偏好西装革履而已·对他的照片解读角度不同·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这本身也证明了拉美特自己想表达的结论:想象力让世界变得更精彩。
其实菲利普·拉美特的成功经历对于每一个摄影爱好者都有足够的启发。如今各种五花八门的摄影技巧充斥着各大摄影论坛。用什么样的机型,配合什么样的镜头、再加上什么样的光圈什么样的焦距什么样的快门时间,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画面效果……摄影技巧在许多“摄影专家们”眼中已经量化成了一条条技术参数。这些参数渐渐让摄影从一门艺术沦为流水线作业工程。反观拉美特,他称自己是“雕塑家”而非“摄影家”;他拒绝对画面进行后期电脑技术处理,他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拍摄”过,因为最后那下按下快门的动作并非由他完成;但是他用技术之外更加本原的东西——充满创意的构图设计以及与众不同的拍摄视角,让他的摄影作品可以称得上艺术品。摄影这种东西,想法往往比技术更加重要。与其沦为被技术参数所束缚的拍摄匠人,还不如尝试一下真正自由地拍摄能够代表自己想法的东西,就像菲利普·拉美特一样。
20世纪90年代初,拉美特开始从事摄影工作。之所以说他最擅长用真实的镜头表现出超现实的画面一是因为在电脑后期图像处理技术大量运用于摄影·甚至出现泛滥化趋势的今天,他是少见的保守主义者。他告诉我们,他的摄影作品绝对不会使用Photoshop或者其他任何电脑软件进行后期处理·但令人惊异的是·他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根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却一直在颠覆人类常规的认知·展现出无数真实却又荒诞的画面,亘古至今一直将人类牢牢束缚在地面之上的重力,仿佛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在他的作品中,人类或者可以如同失去重量一样悬浮在空中·或者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地在水面上行走·再或者稳稳当当地站在几乎与地面完全垂直的悬崖峭壁之上·地心引力在这里仿佛成了他手中最听话可靠的无形道具,帮助他构筑一件件似乎来自另一个次元世界的怪异景象。这些景象给人带来的震撼过于巨大,以致于许多人甚至无法相信这些摄影作品真的是“原生态”而并未经过任何后期电脑加工处理的·在2006年欧洲摄影月中·拉美特荣获了组委会颁发的首个代表摄影最高水平之一的阿尔卡特奖,这是对他摄影作品的肯定。
多角度观察,挑战传统思维模式
虽然有着20年的摄影经历一并且也获得过摄影方面的大奖,但是拉美特更喜欢将自己称之为“雕塑家”而非“摄影家”。自称为雕塑家的他·最初对表现世间万物的精妙结构所带来的美感深深着迷·这也是他开始摄影的起因与契机,在最开始踏入摄影领域时·拉美特主要是进行一些静物拍摄·他用木材雕刻出许多造型奇特有着另类外形的雕塑,然后试着通过不同视角将这些雕塑作品拍摄下来·以此从不同层面表现同一物体的造型之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性拍摄后·拉美特将自己的摄影目标转向了更大的舞台·他利用之前拍摄获得的经验,将雕塑、绘画甚至舞台艺术等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与摄影相结合·并从此打开了一扇看似怪异无比、却充满想象力,激荡着人们脑细胞挑战传统思维模式的大门·在他创造的影像世界中·人类不仅可以像前面所说的那样挣脱重力的束缚实现真正无与伦比的全方位自由·而且也可以不借助任何辅助呼吸设备在水底自由生活。他用自己的超现实的作品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换一个观察角度·也许在你眼中一成不变的平凡世界也会变得比想象中更精彩。
当然·仅仅依靠想象力并不能拍出这些颠覆常识的摄影作品。在不依靠电脑后期处理的前提下,自然需要依靠其它方法来制造惊奇·就拿那些让万有引力定律失效的摄影作品为例·拉美特不是神,自然不可能真的操纵重力:但他是雕塑家·自然可以制造出许多奇妙的神奇小道具:例如在拍摄那种人体牢牢站立在几乎与地面垂直的峭壁、树木或建筑物上的作品时·他会设计一种用来支撑身体的金属支架。这些金属支架藏在模特的衣服下面,并不会被相机镜头所捕捉到·却能稳稳地支撑着模特站在这些垂直平面上不会坠落·再加上摄影模特在镜头前的完美表现,一幅幅让人震撼的照片就这样诞生了。
模特也是他
不仅如此,拉美特并不满足于扮演一个在镜头之后按下快门的角色,他喜欢站在镜头前·让自己成为呈现自己独特构思的载体·并与自己的作品水乳交融成为一体·因此在他所有有人出现的摄影作品中,模特都是由他本人所担任·拉美特告诉我们说·他最喜欢的一件作品是在香港拍摄完成的《Balcony 2》·而这个作品也是他为人所熟知的代表作品之一。在《Balcony 2》中·拉美特“站”在一个“漂浮”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的“阳台”上眺望天空,而照片的背景则是香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问题是这个所谓的“阳台”是平躺在海面上漂浮着的·所以他站立的方向也是与海面平行。拉美特告诉我们说,这个图像的构思来自于他在上世纪90年代时自己的一个梦境。但是要把梦境变成现实场景并不容易·为了实现这个构思,他准备了近两年·并且亲自制作了这个木质的漂浮“阳台”道具·在“阳台”的水下部分还设置了一个起稳定作用的水密柜·当然水密柜是相机拍摄不到的·在正式拍摄时·“阳台”由带有起重设备的驳船放到维多利亚港湾里固定的拍摄位置,然后拉美特将自己的双脚固定在“阳台”上不起眼的支撑物上·身体向后平躺·双手紧紧抓住“阳台栏杆”·以此完成身体与水面平行站立在“阳台”上的拍摄姿势。尽管“阳台”附带有起稳定作用的水密柜,但是在风大浪急的维多利亚港里还是很难保持平稳,这对作为模特的拉美特的体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好几次他都因为巨大的晃动而导致拍摄失败,并被海水弄得浑身湿透。不过最终他还是顺利完成了这个如同梦境一般为世人所称道的作品。直到现在,拉美特说起自己的这个作品时·仍然会带着三分骄傲地自嘲到:“其实如果仔细观察·你仍然可以看出这个看似完美的作品中细微的不协调:比如我握住阳台栏杆紧绷的手,还有因为大脑充血而被涨红的脸·哈哈……”当然·即使有这些难以避免的瑕疵·《Balcony 2》仍然不失为他的最经典之作。
让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
纵观拉美特所有看似荒诞不经的作品,我们很难说他想通过这一系列另类摄影表达什么样。据他自己陈述·他只是想把自己每一刻所迸发出来的激情灵感——无论这灵感是来自于他睡眠时的梦境,又或是清醒时的思虑——转变成现实的画面,并以此来说明想象力能让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
不过·他的摄影作品留给我们的解读空间其实比画面本身大得多。我们注意到了一个他摄影作品里的有趣小细节·就是所有以他为模特拍摄出来的影像在画面中永远是作西装革履(也有一些作品中是着职业衬衫)打扮。西装革履在他的作品中已经变成了一个意义鲜明的符号,这个符号和重力一样·是一种束缚的象征·只不过重力的束缚来自于大自然·是宇宙法则的一部分;而西装革履却代表着体制化的束缚·是人类自己所创造的社会法则的一部分。这两种看上去完全相背离的元素总是同时出现在他的摄影作品之中·可以表达的内涵是丰富的·我们可以将它解读为现代人被社会体制化所束缚·但内心却又渴求绝对自由的矛盾心态:也可以将它理解为人类在用自己创造的现代文明不断征服自然的同时·却又无可避免地陷入现代文明所编织的牢笼中这一无解的悖论: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仅仅是拉美特个人在拍照时比较偏好西装革履而已·对他的照片解读角度不同·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这本身也证明了拉美特自己想表达的结论:想象力让世界变得更精彩。
其实菲利普·拉美特的成功经历对于每一个摄影爱好者都有足够的启发。如今各种五花八门的摄影技巧充斥着各大摄影论坛。用什么样的机型,配合什么样的镜头、再加上什么样的光圈什么样的焦距什么样的快门时间,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画面效果……摄影技巧在许多“摄影专家们”眼中已经量化成了一条条技术参数。这些参数渐渐让摄影从一门艺术沦为流水线作业工程。反观拉美特,他称自己是“雕塑家”而非“摄影家”;他拒绝对画面进行后期电脑技术处理,他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拍摄”过,因为最后那下按下快门的动作并非由他完成;但是他用技术之外更加本原的东西——充满创意的构图设计以及与众不同的拍摄视角,让他的摄影作品可以称得上艺术品。摄影这种东西,想法往往比技术更加重要。与其沦为被技术参数所束缚的拍摄匠人,还不如尝试一下真正自由地拍摄能够代表自己想法的东西,就像菲利普·拉美特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