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授课时,如果只摆出观点而缺乏生动有趣的例子,理论难免疏于空泛。运用事例辅助教学,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呈现出故事、事实、现象等引出教学话题、论证或者说明概念或原理,能把抽象、深刻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既讲理论,又举实例,融原理和应用于一体,往往使授课过程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文采;适当应用事例,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时代,浩如烟海的信息为教师选择事例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但同时也对教师的选择能力提出了要求,教师该如何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事例,值得思考。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选择的事例值得推敲:如有的偏僻晦涩,不为学生所熟知;有的属随意编造、主观臆想,违反科学原理和客观规律;有的属一知半解、断章取义、道听途说;有的虽确凿可信,但与所讲知识没有必然联系,经不起逻辑上严格的推敲。这些都是教师应该避免和注意的。总之,教师选择事例辅助教学时,既要注重其生动性和形象性,又要注重其科学性和逻辑性。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事例须浅显易懂、为学生所熟知
(一)事例浅显易懂是教育规律的要求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第一次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他基于心理学和认识论基础提出的“统觉论”认为:“新观念被旧观念同化或吸收的过程,即学生在旧有观念的基础上,接受新观念的过程,就是统觉过程,任何观念的获得都是统觉的结果。”依据“统觉论”原理,教学应把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结合起来,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新知识才可能为学生真正理解。[1]《墨子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时代,浩如烟海的信息为教师选择事例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但同时也对教师的选择能力提出了要求,教师该如何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事例,值得思考。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选择的事例值得推敲:如有的偏僻晦涩,不为学生所熟知;有的属随意编造、主观臆想,违反科学原理和客观规律;有的属一知半解、断章取义、道听途说;有的虽确凿可信,但与所讲知识没有必然联系,经不起逻辑上严格的推敲。这些都是教师应该避免和注意的。总之,教师选择事例辅助教学时,既要注重其生动性和形象性,又要注重其科学性和逻辑性。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事例须浅显易懂、为学生所熟知
(一)事例浅显易懂是教育规律的要求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第一次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他基于心理学和认识论基础提出的“统觉论”认为:“新观念被旧观念同化或吸收的过程,即学生在旧有观念的基础上,接受新观念的过程,就是统觉过程,任何观念的获得都是统觉的结果。”依据“统觉论”原理,教学应把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结合起来,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新知识才可能为学生真正理解。[1]《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