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祖国西南边陲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她素以“下关的风、上关的花、苍山的雪、洱海的月”而构成“风花雪月”的美好景色而闻名于世,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到此参观、旅游。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科学发展、开拓创新,采取了适宜本地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立足旅游产业优势,发展民营经济,盘活国有资产,广开财源,增收节支,2006年的州财政收入创历史新高,达到39亿多元。
这在西南高原地区是一个奇迹!
创造这个奇迹,无疑是州委、州政府领导全州干部、群众和谐一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所取得的成绩,但在这个创造历程中也融入了州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光军同志的智慧和汗水。
初识杨光军,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年富力强、忠厚朴实,“国”字型的脸上写满真诚,炯炯有神的目光透着睿智,笑容可掬的面容闪耀着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
成长的足迹
他是农民的儿子,出生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1963年3月,成长在文革动乱年代,从小就饱受贫困,面对饥饿,但父辈身上传统中国农民的善良、勤劳和勇敢等品质都潜移默化地传给了这位少年,使得他有了坚忍不拔、勇于向上的奋斗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他实现了“鲤鱼跳龙门”的梦想,1982年9月进入四川省统计学校读书;1984年8月成为一名普通的国家干部,1988年6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从科员到副科长、科长,到县政府副县长、常务副县长,再到县长、县委书记,他总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赖和支持。
2004年6月18日,当年自治州的财政收入只有29.58亿元。当时上任的场面令他记忆犹新:全局干部职工都用疑惑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年轻的新任局长——他能当好大理州的“管家”吗?
“天道酬勤”。他凭借自己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娴熟的领导艺术,以非凡的胆略、实干的作风,展示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气魄。勇于改革、敢打硬仗,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廉洁勤政、理财为民”的信念,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八荣八耻”来约束和规范思想工作行为,在上任两年多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2005年4月他兼任大理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2006年2月被省财政厅、省人事厅表彰为全省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并记三等功;
2006年4月被评为全国财政系统“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
2006年4月被省政府、省军区表彰为全省军队转业干部接收安置先进个人;
2006年6月被州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2006年12月,他的名字又写进了由国家财政部、人事部表彰的“全国财政系统先进个人”光荣史册里。
在学习中进步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伟人声音始终激励他成长进步。他从普通岗位到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州财政局长,一路走来,真可谓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靠的是什么?答案是:学习!孜孜不倦地学习!他从中专学历起点自学完大学专科、本科课程直至研究生毕业,曾历经冬夏寒暑、文山会海、接待应酬、下乡检查等无数艰辛,但几十年如一日,他一刻都没有放松过自学。“学风扎实、开拓创新”是他的导师、中央党校的原副校长、刘海藩教授给他的评语。
“永远做一个勤奋学子”是他的座右铭。从1984年8月到1991年11月近8年的时间,是他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人生之黄金季节,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废寝忘食、手不释卷,从不在灯红酒绿的环境里消磨自己哪怕是一分一秒的光阴,也不在青年男女卿卿我我的热恋中消磨自己的学习意志,挑灯夜读成了他的习惯。他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统计专业的专科和本科课程。“功夫不负有心人”,1986年以来,他在省、州级统计学有关刊物上发表了20余篇文章,观点新颖、见解独到,深受专家好评。1986年至1991年连续五年,大理州获奖的经济统计分析报告大都由他执笔写成,并参加了全州“九五”计划的系列规划工作,成了名副其实的“专家型”干部。
学习改变了他的命运。1991年12月至1993年8月,他任大理州经济信息站副站长(副科级);1993年9月至1996年6月升任该站站长(正科级)。此时的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必须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做好本职工作。于是,他又开始自学经济学。1993年4月,他参加了全国经济师统考,从大理州2000余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以全州第九名的成绩获得了经济师资格。
1996年7月到1998年2月,他调任祥云县副县长;1998年3月到2001年1月任中共祥云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政府党组副书记。
他并没有因职务的升迁而放松学习,而此刻面临的是由专业型人才向领导型人才完成人才素质转型的问题。组织的认可与提拔带来的是工作面的不断拓宽,要求知识水平与领导艺术协调统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习新知识时不我待,他于1997年4月以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云南省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半脱产班学习,1999年12月取得该专业本科文凭。1999年5月考入云南大学法学院经济专业研究生课程研讨班学习,两年半后,取得了结业证书。其间,他于1998年参加全州县处级干部培训班时,毕业测试成绩位居全班第一。
2001年2月到2002年5月,他调任剑川县委副书记、县长、政府党组书记,是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任中共大理州委委员、剑川县委书记,是第十一届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3年9月至2004年1月,他在中央党校参加县委书记进修班学习;2003年12月至2006年1月,他又攻读中央党校导师制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取得毕业证书;还被当选为中共云南省委第八次党代会代表。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想起艰苦自学的那些日子,他无限感慨,不无深情地对身边的同志说:“我从科员走到今天的岗位,工作中的每一次调动与升迁都有不学习就会被淘汰的可能,我的一切进步都得益于学习。”的确,他不但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身边的同志学,而且还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譬如,在祥云县工作期间,为了制订祥云县城规划建设拆迁方案,他用了半年时间研究方案,还专门求教参与下关开发区拆迁建设规划设计的周师傅,不耻下问,求得真经。由于工作研究到位,方法科学,仅一个月时间就拆迁308户,拆
这在西南高原地区是一个奇迹!
创造这个奇迹,无疑是州委、州政府领导全州干部、群众和谐一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所取得的成绩,但在这个创造历程中也融入了州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光军同志的智慧和汗水。
初识杨光军,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年富力强、忠厚朴实,“国”字型的脸上写满真诚,炯炯有神的目光透着睿智,笑容可掬的面容闪耀着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
成长的足迹
他是农民的儿子,出生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1963年3月,成长在文革动乱年代,从小就饱受贫困,面对饥饿,但父辈身上传统中国农民的善良、勤劳和勇敢等品质都潜移默化地传给了这位少年,使得他有了坚忍不拔、勇于向上的奋斗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他实现了“鲤鱼跳龙门”的梦想,1982年9月进入四川省统计学校读书;1984年8月成为一名普通的国家干部,1988年6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从科员到副科长、科长,到县政府副县长、常务副县长,再到县长、县委书记,他总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赖和支持。
2004年6月18日,当年自治州的财政收入只有29.58亿元。当时上任的场面令他记忆犹新:全局干部职工都用疑惑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年轻的新任局长——他能当好大理州的“管家”吗?
“天道酬勤”。他凭借自己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娴熟的领导艺术,以非凡的胆略、实干的作风,展示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气魄。勇于改革、敢打硬仗,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廉洁勤政、理财为民”的信念,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八荣八耻”来约束和规范思想工作行为,在上任两年多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2005年4月他兼任大理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2006年2月被省财政厅、省人事厅表彰为全省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并记三等功;
2006年4月被评为全国财政系统“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
2006年4月被省政府、省军区表彰为全省军队转业干部接收安置先进个人;
2006年6月被州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2006年12月,他的名字又写进了由国家财政部、人事部表彰的“全国财政系统先进个人”光荣史册里。
在学习中进步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伟人声音始终激励他成长进步。他从普通岗位到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州财政局长,一路走来,真可谓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靠的是什么?答案是:学习!孜孜不倦地学习!他从中专学历起点自学完大学专科、本科课程直至研究生毕业,曾历经冬夏寒暑、文山会海、接待应酬、下乡检查等无数艰辛,但几十年如一日,他一刻都没有放松过自学。“学风扎实、开拓创新”是他的导师、中央党校的原副校长、刘海藩教授给他的评语。
“永远做一个勤奋学子”是他的座右铭。从1984年8月到1991年11月近8年的时间,是他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人生之黄金季节,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废寝忘食、手不释卷,从不在灯红酒绿的环境里消磨自己哪怕是一分一秒的光阴,也不在青年男女卿卿我我的热恋中消磨自己的学习意志,挑灯夜读成了他的习惯。他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统计专业的专科和本科课程。“功夫不负有心人”,1986年以来,他在省、州级统计学有关刊物上发表了20余篇文章,观点新颖、见解独到,深受专家好评。1986年至1991年连续五年,大理州获奖的经济统计分析报告大都由他执笔写成,并参加了全州“九五”计划的系列规划工作,成了名副其实的“专家型”干部。
学习改变了他的命运。1991年12月至1993年8月,他任大理州经济信息站副站长(副科级);1993年9月至1996年6月升任该站站长(正科级)。此时的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必须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做好本职工作。于是,他又开始自学经济学。1993年4月,他参加了全国经济师统考,从大理州2000余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以全州第九名的成绩获得了经济师资格。
1996年7月到1998年2月,他调任祥云县副县长;1998年3月到2001年1月任中共祥云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政府党组副书记。
他并没有因职务的升迁而放松学习,而此刻面临的是由专业型人才向领导型人才完成人才素质转型的问题。组织的认可与提拔带来的是工作面的不断拓宽,要求知识水平与领导艺术协调统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习新知识时不我待,他于1997年4月以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云南省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半脱产班学习,1999年12月取得该专业本科文凭。1999年5月考入云南大学法学院经济专业研究生课程研讨班学习,两年半后,取得了结业证书。其间,他于1998年参加全州县处级干部培训班时,毕业测试成绩位居全班第一。
2001年2月到2002年5月,他调任剑川县委副书记、县长、政府党组书记,是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任中共大理州委委员、剑川县委书记,是第十一届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3年9月至2004年1月,他在中央党校参加县委书记进修班学习;2003年12月至2006年1月,他又攻读中央党校导师制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取得毕业证书;还被当选为中共云南省委第八次党代会代表。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想起艰苦自学的那些日子,他无限感慨,不无深情地对身边的同志说:“我从科员走到今天的岗位,工作中的每一次调动与升迁都有不学习就会被淘汰的可能,我的一切进步都得益于学习。”的确,他不但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身边的同志学,而且还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譬如,在祥云县工作期间,为了制订祥云县城规划建设拆迁方案,他用了半年时间研究方案,还专门求教参与下关开发区拆迁建设规划设计的周师傅,不耻下问,求得真经。由于工作研究到位,方法科学,仅一个月时间就拆迁308户,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