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初中音乐课堂应该成为“探究的共同体”,它是一个多声对话的世界。教师需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转变角色,从“独白式”变为“对话式”。课堂转型,从“知识本位”的“被动学习”转型为“素养本位”的“能动学习”。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采用自主合作模式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成为音乐教师亟待研讨的课题。
一、创造条件,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京剧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从脸谱、服饰、行当到唱腔、武术、舞蹈,都体现出国粹艺术的极致。京剧进校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实践的创新机会,创造自主选择的学习条件,搭建自我表现的舞台。寓教于乐,享受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传承和发扬京剧艺术。在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梨园奇葩》的教学中,我提前展示探究内容:京剧的行当、唱腔、伴奏乐器、脸谱、京剧与潮剧的关系,布置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在课前小组合作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学京剧的亮相动作,学行当的神情、特点、唱腔等等。课堂上,学生互相介绍、分享、模仿、竞猜、表演、讲故事,很快地点燃学习京剧的火花。师生一起走进京剧世界,共同探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京剧的发展历史,不断提升京剧审美鉴赏素养,培养了学生对国粹的喜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为学生提供合作参与体验的机会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旁观者,是真正的组织者。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亲身参与、深切体验;学会表演与分享,学会个人对集体的责任与担当;在体验中获得一定的系统的音乐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营造平等、尊重、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想唱、敢跳、会思考、懂欣赏、爱创作、乐编导……用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学生就会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中享受到浓浓的乐趣,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潜能就会尽情地释放。
基于以上认识,我做了一点尝试,意在探索自主合作、共同探究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有效的组织形式。以七年级上册《军民大生产》为例,这首歌讲的是陕甘宁边区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描绘了当地军民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1)教师引导学生以“师生大扫除”“师生运动会”“师生大汇演”为题,用《军民大生产》的旋律,小组合作,自主创编劳动号子,即兴编词,教师巡回指导。(2)根据歌词中的劳动情景,如开梢林、开荒、纺线、习武、学文化等,分组创编舞蹈动作。(3)引导学生为“嗬咳!西里里里察拉拉拉嗦啰啰啰呔”这些具有劳动特色的衬词创编节奏,渲染歌曲热烈、欢腾的气氛,体验踊跃投入生产的热烈情景。(4)分组进行展示。在创作表演中掌握号子的特点:在劳动中产生,为劳动服务,节奏规整,音调粗犷有力。号子的作用:协调节奏,统一步伐,鼓舞干劲,调节精神。
三、为学生营造感受美、表现美的氛围
歌曲《爱我中华》一课引入了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简介,并引导学生欣赏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舞。我随《赛马》的音乐跳了一段热情、勇敢、节奏欢快的蒙古族舞蹈;用优美灵活的舞姿演绎《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让学生感受傣族姑娘亭亭玉立、美丽動人、婀娜多姿的舞蹈造型;伴随着《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旋律,我又跳起一段多情的“弦子舞”;最后边唱边跳《掀起你的盖头来》,让学生感受热烈、开朗、奔放、挺拔的新疆歌舞。学生观赏后发出一连串的赞叹声:“舞蹈好美!”“音乐真好听!”“节奏动感好强!”“老师,我们也想学!”我满足他们的要求,教授了几个简单且具有代表性的动作,然后大家根据所学动作为《爱我中华》自编舞蹈,分组进行表演。最后还来个师生大汇演:我指挥,学生分成三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用铃鼓、沙锤、三角铁、非洲鼓打节奏,一组根据自编的舞蹈进行表演。这样,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了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
这种自主合作创编舞蹈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合作创编为主线,让学生在掌握一定舞蹈基本动作,初步具备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后,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在“练’中逐步感知音乐语言,在“乐”中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动”中发展身体协调性。
责任编辑 魏文琦
一、创造条件,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京剧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从脸谱、服饰、行当到唱腔、武术、舞蹈,都体现出国粹艺术的极致。京剧进校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实践的创新机会,创造自主选择的学习条件,搭建自我表现的舞台。寓教于乐,享受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传承和发扬京剧艺术。在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梨园奇葩》的教学中,我提前展示探究内容:京剧的行当、唱腔、伴奏乐器、脸谱、京剧与潮剧的关系,布置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在课前小组合作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学京剧的亮相动作,学行当的神情、特点、唱腔等等。课堂上,学生互相介绍、分享、模仿、竞猜、表演、讲故事,很快地点燃学习京剧的火花。师生一起走进京剧世界,共同探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京剧的发展历史,不断提升京剧审美鉴赏素养,培养了学生对国粹的喜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为学生提供合作参与体验的机会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旁观者,是真正的组织者。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亲身参与、深切体验;学会表演与分享,学会个人对集体的责任与担当;在体验中获得一定的系统的音乐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营造平等、尊重、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想唱、敢跳、会思考、懂欣赏、爱创作、乐编导……用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学生就会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中享受到浓浓的乐趣,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潜能就会尽情地释放。
基于以上认识,我做了一点尝试,意在探索自主合作、共同探究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有效的组织形式。以七年级上册《军民大生产》为例,这首歌讲的是陕甘宁边区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描绘了当地军民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1)教师引导学生以“师生大扫除”“师生运动会”“师生大汇演”为题,用《军民大生产》的旋律,小组合作,自主创编劳动号子,即兴编词,教师巡回指导。(2)根据歌词中的劳动情景,如开梢林、开荒、纺线、习武、学文化等,分组创编舞蹈动作。(3)引导学生为“嗬咳!西里里里察拉拉拉嗦啰啰啰呔”这些具有劳动特色的衬词创编节奏,渲染歌曲热烈、欢腾的气氛,体验踊跃投入生产的热烈情景。(4)分组进行展示。在创作表演中掌握号子的特点:在劳动中产生,为劳动服务,节奏规整,音调粗犷有力。号子的作用:协调节奏,统一步伐,鼓舞干劲,调节精神。
三、为学生营造感受美、表现美的氛围
歌曲《爱我中华》一课引入了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简介,并引导学生欣赏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舞。我随《赛马》的音乐跳了一段热情、勇敢、节奏欢快的蒙古族舞蹈;用优美灵活的舞姿演绎《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让学生感受傣族姑娘亭亭玉立、美丽動人、婀娜多姿的舞蹈造型;伴随着《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旋律,我又跳起一段多情的“弦子舞”;最后边唱边跳《掀起你的盖头来》,让学生感受热烈、开朗、奔放、挺拔的新疆歌舞。学生观赏后发出一连串的赞叹声:“舞蹈好美!”“音乐真好听!”“节奏动感好强!”“老师,我们也想学!”我满足他们的要求,教授了几个简单且具有代表性的动作,然后大家根据所学动作为《爱我中华》自编舞蹈,分组进行表演。最后还来个师生大汇演:我指挥,学生分成三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用铃鼓、沙锤、三角铁、非洲鼓打节奏,一组根据自编的舞蹈进行表演。这样,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了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
这种自主合作创编舞蹈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合作创编为主线,让学生在掌握一定舞蹈基本动作,初步具备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后,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在“练’中逐步感知音乐语言,在“乐”中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动”中发展身体协调性。
责任编辑 魏文琦